1994年5月2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仙鹤兰
单复
北国春来迟,阳春三月,仍没有春的模样。
在闽南家乡,此时已是花红柳绿,桃李争春,莺啼燕语,一片大好春光。
望望柳枝,还是那么无精打采地垂挂着,一点绿意也没有。
看看丁香,仍然睡意蒙眬,不着一片绿叶。
多么渴望春姑娘翩然来临啊!我期待着她的嫣然一笑。
从北陵公园散步归来,在公园门前,我突然眼睛一亮,心里喊道:“春姑娘不就在这里吗!”想不到寻春春就在眼前,差点擦肩而过,失之交臂。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原来我看到了两位卖花姑娘,她们守着一推车的姹紫嫣红。几十盆花枝招展的盆花,争奇斗艳,好一片照人春色。我怀着欣喜的心情走近去,挤进围观的人群,选中一盆胭脂色的娇艳的盆花。我问卖花姑娘:“这花叫什么?”她说:“仙鹤兰,也叫七色兰。”我仔细端详,笔挺的花茎,擎着一簇簇花蕊,足足有二十来朵,胭脂色的花瓣,如少女的朱唇,花心是淡黄色的,衬托得分外艳丽。却一点也不像仙鹤,也没有七种颜色。倒是送来的阵阵幽香,有点像山谷里的兰花,就这一点也就足够了。
我高高兴兴地捧着它,朝回家的靠着公园墙外的人行道往前走。马路上车水马龙,铃声不断。我发现骑自行车的不少女士,突然车速变慢了,两道明亮的目光,直射到我捧着的花盆上来,脸上露着微微笑意,有的还时时回过头来,想多看它一眼。目送她们远去的背影,我想,她们也喜爱娇艳的花,也爱一切美好的事物,也渴望明媚的春光。世事的烦恼,生活的艰辛,冬天的单调和寂寞,花草树木的枯零,使她们的心时觉荒如沙漠。一旦看到一盆鲜花,一点亮色,就会如一泓清泉,流入她们干涸的心田,感到滋润和欢愉。
我一边走,一边遐想。看到前面一群小学生,前头一个红领巾举着一面三角形小红旗,上面写着:“向雷锋同志学习”。有几个小同学正帮着一个老人推着装满货物的三轮车,有的则用自备的气筒在给过路的自行车打气。看到我手里捧着的那盆花,有几个没有找到服务对象的红领巾,就像小蜜蜂那样飞了过来。“多美啊!”“多好看的花啊!”“这颜色多鲜艳啊!”他们亮着眸子,啧啧地称赞着。尤其是女同学,更加爱得不得了,伸出小手来摸摸花瓣,闻闻幽幽的香味。“老爷爷,您这花是哪里买的?赶明日我也要妈妈去买一盆。”另一个小男孩伸过手来:“老爷爷,您累了,让我给您捧一会儿吧!”不容分说,他把花盆从我手里“抢”了过去,双手捧着,小脸蛋乐开了一朵红扑扑的花,和手里的花相映照,更显得天真可爱。
回到家,我把花盆放在朝阳的窗台上。原先的一盆“凌波仙子”早已凋萎,另一盆对对红也仅剩下舍不得剪去的两朵残花。我不是为了这点雅兴,而是它在百花凋零寂寞的严冬里,曾用它鲜红的花朵,勃勃的生机,照亮了我的书房,温暖了我的心田,我还要留下它为我作伴。春光易老,花期难再,但我们不应忘记前缘,辜负曾经拥有的温存和情意。
透过玻璃窗含情脉脉的阳光,照在我那盆仙鹤兰的花朵上,绿叶上。承受阳光的恩泽,它显得更加妩媚,更加娇艳。就好像我的心,我的小小的书斋,一下子也装满了阳光,装满了春天。


第8版(副刊)
专栏:

  玉薇
鲁枫
清明时节,春暖花开,常常使我想起家乡的玉薇花。
薇,有紫薇,蔷薇等。玉薇是野生的白薇,花瓣小而色彩洁白如玉,每年暮春三月,盛开于山林草莽之间,掩映于翠绿丛中。竹林水边,田塍岸口,只见白花黄蕊,青枝素裹,满地皆是,微风轻曳,幽香沁心。牡丹、芍药不足比其妍,丹桂、玉兰,莫能及其香。每当清晨傍晚,散步其间,顿觉神清气爽。
少年时耕种租田于东塘,隔水对河,有玉薇丛丛,便赤足撩衣,涉水过河采撷,手动枝摇,瓣瓣素片顿时落英缤纷飘入河中,随风漂流。我们少年人攀藤抱树而上,继续采摘不已,直采得满兜满篓而归。晴日晒制,用以泡茶,那一股芬芳之气,远远超过玳玳、茉莉。每忆及此,当年童趣犹存,采薇之情恋恋难忘。玉薇香茶,实在是茶中圣品,每临暑夏,啜茗解渴,我必以玉薇为饮。
我之所以酷爱玉薇,爱其野性。花甚细小,生长山野,花不足簪美人之高髻,枝未能作玉堂之清供,名不见经传,身不计其处所。独具清香,忠于职守,甘居乡野僻壤而不感寂寞。花开五瓣,胸存梅志,色呈素白,心羡莲清,无须入百花之丛,不栽于名园之土,得天地而存正气,呼雷电而含真情。避桃远柳,沐春风而自得,蜂蝶不可近,燕雀不相亲,愿与山林日月为伴,更爱流水而倾心。经霜常绿,刀斧无所惧,牛羊不敢啃,不以名贵,不以自卑,其形可掬,其志弥贞。我以玉薇之清芬为心中之明月,精神文明之象征。值兹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谨以此文献给千千万万的白衣战士,为日夜守护在病员旁的护士们供作高洁的一曲清唱。


第8版(副刊)
专栏:

  乡村小学
李汉荣
白云从窗口飘进来
被孩子们裁成试卷
填写对生活的猜想
蝴蝶和蜜蜂常来偷听
它们不交学费
只带来一些山野的清香
梁上的燕子总爱抢着发言
满嘴的南方口音
连我们的老师也听不懂
瀑布和松涛也争着给我们讲课
但它们连小学也没有毕业
哪有我们的女老师讲得动听
冬天,我们在她的故事里取暖
夏天,我们在她的歌声里 
乘凉
爷爷说:她就是我们山里的
 山神
夜晚,我看见山腰上亮着
一盏小灯
那是不是她的眼睛
望着我们的梦境


第8版(副刊)
专栏:改革者风采

  一个人和一座山
李小雨
阳泉,这位于太行山西侧的小城以山多著称。丘陵、山谷以及向下挖的煤和向上堆的石头挤成了高峰深谷。她又以矿产著称:黑的煤,黄的硫铁矿,白的铝矾土碾压在辙印里,混杂在空气中。踏在阳泉土地上,你会感到粗粝、坚硬和如铁砧般的沉重。
我是在山脚下看见他的。
那山庞大高耸,喷云吐雾,一股呛人的气味迎面扑来,四周寸草不生。那是由原煤中15%的煤矸石堆积而成,因年代过久而自燃,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几十年来日夜不断,点点暗火浮于山头,整个天空犹如染错了颜色。
他从巨大的山影下微笑着向我们走来。疲倦的眼里布满血丝,身上落着厚厚的石粉。史通春——“春海”,1980年他从部队复员回到平坦乡后山村。家乡的贫困深深困扰着他:七沟八梁到处是酸枣棵子和废锈的铁丝,因为太陡,连宽一点的路面都难铺。这里穷到没有名字,只被称作“后山”。八十几口人散落在破窑洞里,吃糠,下土煤窑,村里的全部财产只有两孔窑洞,两头毛驴,一张三条腿的办公桌,再就是几座祖辈燃烧着的大山。
春海被推选为生产队长,1987年又被选为村长。他带领乡亲们从卖窝瓜玉茭开始,挖小煤窑,跑运输,自费到省煤校学习技术。在空残老矿里他改革了危险原始的采煤方式,使用轨道和电瓶车,改建了金属支柱,又开了三个坑口,从而使小煤窑的固定资产猛增到200万元。在万仞沟壑中他大胆奇想,用了三年时间填平五道沟三道梁,造田100亩,使人均二分地的后山人第一次饱尝了泥土的芳香。当我们看到那小如火柴盒般的推土机、拖拉机于百亩大田在万壑深渊之间冉冉飘浮时,谁不深深感到汗水的艰辛和力量!后山的活力引来了河北、山西等地的200多外来户,后山正式定名为“富山村”。然而作为一村之长,始终压在心头的,还有那挥之不去的矸石山。
那一年,春海赴云南参加“小型混凝土学术讨论会”后,邀请科委和其他厂家共同考察,提出了在富山村办建材厂的可行性报告。小山村又一次沸腾了。一台推土机三班倒,推掉土石,填平深沟,造出了大片场地,最后机器全部磨损。他们自制了两部粉碎机,购买了压砖机,四天四夜没合眼,终于以最快的速度,压制出第一块轻质碴砖。我们见到春海时,正是砖厂里夜班最忙的时候。远远望去,半个矸石山仍在燃烧,暗红色、蓝色的火焰在山头飘摇,踩着松散的过火石粒,仍能感到脚下隐隐发烫。灯光里,半山腰人影如蚁,推车送料,粉尘灰扬,犹如硝烟中的战场。一堆堆石碴瀑布般泻下,开工刚半年,那座庞大的巨山已被拦腰吃掉了一块。
富山建材厂现在已能生产各种不同型号的碴砖,这种砖隔热、隔音、保温、建房施工速度快,特别是能就地取材,变废为宝,节省下大量制作粘土砖的宝贵良田。这是春海最感欣慰的。但是作为与时代同步的新型领导者,春海指挥的,不光是这场浩大持久的愚公移山之战,还有科学的统筹,人员素质的提高。他的干部年龄不超过35岁。早在1987年他就通过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学习。他要求富山村的各部门领导在“九五”期间都达到助理经济师的水平,并能通晓一门外语。
他已经削平了七沟八梁,得到了泥土和深扎在土地的希望。现在,站在阳泉这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面对这数座矸石山,这伴随阳泉自1906年以来大规模煤炭开采的近代史而来的废石山,这与财富和贫穷共生的世世代代的沉重的负担。他们一个是历史,一个是新生。在人与自然的搏斗中,他们都是沸腾的。
(作者单位:中国作家协会)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漫笔

  人一走,茶就凉?
老槐
有位曾多次夺得世界冠军的女子技巧运动员,当年在赛场上叱咤风云的时候,她不仅拥有鲜花、掌声和荣誉,各级领导也嘘寒问暖,备加关心;可是在她带着一身伤病告别体坛之后,人们立刻冷淡下来。她的住房等生活待遇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求助单位领导也见不到往日的笑脸。其实她并没有过分的要求,只希望能像平常人一样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对待。
某市劳动模范老马是个自学成材的机械工程师,为革命辛勤工作了一辈子。遗憾的是自1975年他退休之后,厂里没有一个领导关照过他的生活,甚至在他死后,家属们也没有见到任何厂领导的身影。此事不仅使死者子女内心极不平衡,而且令厂里不少职工也有些寒心:劳模之死尚且如此,我们一般职工到时又能指望什么?
人一走,茶就凉,在旧时叫做势利眼,用现代的语言说,就是实用主义。茶的凉、热,都随着自己的需要而变化。这种处世之道,从来都为正派人所不齿,如果用来对待曾为国家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世界冠军、劳动模范等有功之人,则“凉”的不是他们,而是自己——真正使人感到齿冷了。


第8版(副刊)
专栏:艺文短波

  艺文短波
由中国作协创联部编辑、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作家大辞典》现已正式出版发行。此书收集了从1949年至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4300多名会员的条目,全书120万字,精装。材料翔实、文字简明,既是一部大型工具书,又是40多年来我国文学事业发展的记录。(关登瀛)


第8版(副刊)
专栏:

书法梁文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