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5月1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摘要)
(1994—2000年)
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为进一步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国务院决定:从1994年到2000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一场难度很大的攻坚战。为此,国务院制定《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这是今后7年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形势与任务
扶持贫困地区尽快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贯方针。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工作,不仅大幅度增加了扶贫投入,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而且对先期的扶贫工作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与调整,实现了从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的转变。经过连续多年的艰苦努力,全国农村的贫困问题已经明显缓解,没有完全稳定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已经减少到8000万人。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性成就,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扶贫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虽然目前的贫困人口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比例不大,但是扶贫开发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分布在中西部的深山区、石山区、荒漠区、高寒山区、黄土高原区、地方病高发区以及水库库区,共同特征是,地域偏远,交通不便,生态失调,经济发展缓慢,人畜饮水困难,生产生活条件极为恶劣。这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贫困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更加广阔的前景。在新形势下,抓紧扶贫开发,尽快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的温饱问题,改变经济的落后状态,缓解以至彻底消灭贫困,是一项具有重大的、深远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的伟大事业。因此,各级政府必须遵循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
    二、奋斗目标
到本世纪末解决贫困人口温饱的标准:
——绝大多数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有较大增长。
——扶持贫困户创造稳定解决温饱的基础条件:有条件的地方,人均建成半亩到一亩稳产高产的基本农田;户均一亩林果园,或一亩经济作物;户均向乡镇企业或发达地区转移一个劳动力;户均一项养殖业,或其他家庭副业。牧区户均一个围栏草场,或一个“草库仑”。与此同时,巩固和发展现有扶贫成果,减少返贫人口。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绝大多数贫困乡镇和有集贸市场、商品产地的地方通公路。消灭无电县,绝大多数贫困乡用上电。
改变教育文化卫生的落后状况。基本普及初等教育,积极扫除青壮年文盲。开展成人职业技术教育和技术培训,使大多数青壮年劳力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术。改善医疗卫生条件,防治和减少地方病,预防残疾。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将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
    三、方针与途径
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鼓励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国家的扶持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解决温饱进而脱贫致富。
扶贫开发的基本途径:
——重点发展投资少、见效快、覆盖广、效益高、有助于直接解决群众温饱问题的种植业、养殖业和相关的加工业、运销业。
——积极发展能够充分发挥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又能大量安排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的资源开发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乡镇企业。
——通过土地有偿租用、转让使用权等方式,加快荒地、荒山、荒坡、荒滩、荒水的开发利用。
——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展劳务输出,积极引导贫困地区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
——对极少数生存和发展条件特别困难的村庄和农户,实行开发式移民。
 扶贫开发的主要形式:
——依托资源优势,按照市场需求,开发有竞争力的名特稀优产品。实行统一规划,组织千家万户连片发展,专业化生产,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商品生产基地或区域性的支柱产业。
——坚持兴办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扶贫经济实体,承包开发项目,外联市场,内联农户,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引导尚不具备办企业条件的贫困乡村,自愿互利,带资带劳,到投资环境较好的城镇和工业小区进行异地开发试点,兴办二、三产业。
——扩大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干部交流和经济技术合作。
——在优先解决群众温饱问题的同时,帮助贫困县兴办骨干企业,改变县级财政的困难状况,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对贫困残疾人开展康复扶贫。
    四、资金的管理使用
为确保本计划的实施,国家现在用于扶贫的各项财政、信贷资金继续安排到2000年。以工代赈资金和“三西”专项建设资金在规定期限内保持不变。适当延长开发周期长的项目的扶贫信贷资金使用期限。
国务院决定:从1994年起,再增加一部分以工代赈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执行到2000年。今后随着财力的增长,国家还将继续增加扶贫资金投入。
各级地方政府也要根据各自的扶贫任务,逐年增加扶贫资金投入,确保本计划的实现。
调整国家扶贫资金投放的地区结构。中央扶贫信贷资金集中用于中西部贫困状况严重的省、区。
各有关省、区也要根据这个原则,对扶贫资金的投放作必要的调整。
中央的财政、信贷和以工代赈等扶贫资金要集中投放在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有关省、区政府和中央部门的资金要与其配套使用,并以贫困县中的贫困乡作为资金投放和项目覆盖的目标。其他非贫困县中的零星分散的贫困乡村和贫困农户,由地方政府安排资金扶持。
银行扶贫贷款要用于经济效益较好、能还贷的开发项目;财政扶贫资金主要用于社会效益较好的项目;新增的以工代赈主要用于修筑公路,以及解决人畜饮水困难。要重点修筑县乡之间的公路和通往商品产地、集贸市场以及为扶贫开发项目配套的道路。三者要密切结合,提高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
改革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方式,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严格扶贫资金的审计制度。严禁挤占、挪用扶贫资金,违者必究。
   五、政策保障
——对贫困户和扶贫经济实体使用扶贫信贷资金,要从实际出发,在保证有效益、能还贷的前提下,贷款条件可以适当放宽。
——国有商业银行,每年要安排一定的信贷资金,在贫困地区有选择地扶持一些效益好、能还贷的项目。
——对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辽宁沿海6省的贫困县,以及各省、区刚摘掉贫困县帽子的县,要增加地方财政和商业信贷的投入,一般不低于原来国家对这些县的扶持规模。
——对国家确定的“老、少、边、穷”地区新办的企业,其所得税可在3年内予以征后返还或部分返还。
——各级政府要把扶贫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保证用于扶贫开发。
——为减轻贫困地区农民由于生产资料价格放开和粮食提价而增加的负担,各省、区、直辖市可使用地方粮食风险基金对吃返销粮的贫困户以适当补贴。
——中央和地方安排开发项目时,应向资源条件较好的贫困地区倾斜。中央和省、区在贫困地区兴办的大中型企业,要充分照顾贫困地区的利益,合理调整确定与当地的利益关系。
——国家制定和执行产业政策时,要考虑贫困地区的特殊性,给予支持和照顾。
——对贫困地区的进出口贸易,要坚持同等优先的原则,列入计划,重点支持。
    六、部门任务
政府计划、内外贸、农林水、科教、工交、劳动、民政、民族工作、文化卫生和计划生育、财政、金融、工商、海关等部门要根据本计划总的要求,分别制定本部门、本系统的八七扶贫攻坚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资金、物资、技术上向贫困地区倾斜。要根据扶贫开发任务的要求,结合各自的职能,采取积极措施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七、社会动员
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及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都应积极与贫困县定点挂钩扶贫,一定几年不变,不脱贫不脱钩。
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应继续发挥人才众多、技术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进一步开展科技扶贫和智力开发,帮助贫困地区培训人才、推广技术、沟通信息、发展经济技术合作。
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要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工作。
充分发挥中国扶贫基金会和其他各类民间扶贫团体的作用。
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广东、江苏、浙江、山东、辽宁、福建等沿海较为发达的省,都要对口帮助西部的一两个贫困省、区发展经济。动员大中型企业,利用其技术、人才、市场、信息、物资等方面的优势,通过经济合作、技术服务、吸收劳务、产品扩散、交流干部等多种途径,发展与贫困地区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的合作。凡到贫困地区兴办开发性企业,当地扶贫资金可通过适当形式与之配套,联合开发。
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要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与贫困地区直接挂钩,通过科技承包、技术推广、选派科技副县长、副乡长等形式,提高贫困地区科技发展水平。
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要继续发扬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帮助驻地群众解决温饱、脱贫致富。
    八、国际合作
积极开展扶贫的国际交流,积极扩大和发展与国际社会在扶贫方面的合作。
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投资环境,以资源优势和优惠政策吸引海外客商到贫困地区兴办开发型企业,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九、组织与领导
本计划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组织中央各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具体实施。
坚持分级负责、以省为主的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负责制,保证按期完成本计划规定的任务。
所有的贫困县,要把扶贫开发、解决群众温饱作为中心任务,集中力量认真实施扶贫攻坚计划;省(区)、地(州)、市要挑选精明强干、吃苦耐劳、联系群众的干部,充实加强贫困县领导班子,并保持相对稳定;把计划的实施和解决群众温饱的成效作为衡量贫困县领导干部政绩和提拔重用的主要标准。同时,着力加强贫困乡、贫困村的基层组织建设,配备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班子。
贫困地区广大干部要一如既往地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群众同甘共苦的精神。在完成解决群众温饱的攻坚任务之前,贫困县不准购买小轿车,不准兴建宾馆和高级招待所,不准新盖办公楼,不准县改市。
 充实和加强各级扶贫开发工作机构,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机构的规格与编制要与本地的扶贫开发任务相适应。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作业简化精化作物高产高效
龙游推广粮食轻型栽培技术
本报讯4月27日上午,浙江省龙游县湖镇镇王家村的王冬苟一人不到一小时便“插”下1亩多早稻。王冬苟采用的早稻抛栽技术是该县农技部门推广的粮食轻型栽培技术体系的一部分。
在龙游县农村,已有越来越多的农户像王冬苟这样受益于粮食轻型栽培技术。他们发出这样的赞叹:“如今种田可简单啦!”过去,春耕插秧家家户户起早贪黑,得忙好几天,今天,农户采用抛栽技术,二三亩早稻一顿饭工夫就“插”下去了。过去,“双夏”晚稻要排队等耕田后再插秧,自从有了免耕晚稻技术,就出现了“上午一片黄(早稻),下午一片绿(晚稻)”;过去,晚稻寄秧,腰一伸一屈费工耗时,采用抛寄法,人省力,工效也提高了10多倍;冬种大忙也不忙了,免耕技术使农民们不再怕接连的阴雨延误下种了。
这些栽培技术的改革,决不是抛弃了传统的精耕细作,以减产减收为代价,相反是以作业简化精化、省工节约成本、高产又高效为目标的。抛栽早稻,省下大量秧田,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增产效果在一成以上。“沙床小苗抛寄两段育秧法”省工、省本、省力、防草、防鼠、防雀,同时具有促进秧苗矮壮,增加带蘖数量,提高秧苗整齐度的良好作用。免耕麦、免耕油菜、免耕晚稻,每亩可节省耕田费20元至30元,省工4个以上,而且可增产10公斤—15公斤。(楼林峰)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民怎样走向市场

  公司舞龙头
——南平地区农民闯市场纪实
新华社记者肖伦添本报记者潘帝都
    一
南平地区是福建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许多农户散住在偏僻的山上,长期处于贫困的境地。以政和县的“二五区”为例,这个区有镇前、杨源、澄源三个乡镇,地处高寒山区,多数乡村“挂”在千米高山顶上,有的村才一两户人家。从1986年到1991年,省、地、县先后向“二五区”派出了累计近千人的多批扶贫工作队,拨出了大量的扶贫贷款,进行重点扶持。扶贫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银行却叫苦不迭,因为扶贫款是发放到农户,项目难以落实,贷款无人担保,收贷难度大,农业银行至今仍有6000多万元贷款收不回来。
这时,省委常委、新上任的南平地委书记赵学敏找到了山鹰饲料集团公司总经理卢元方,向她说明意图,并请她先到政和县的“二五区”去看看。这位省劳动模范、著名的女能人欣然应允,马上带领一批技术人员到“二五区”进行考察。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和农民传统生产习惯,卢元方决定首先在“二五区”选择14个村子,从每个村子选择十几个农户作为代养户,并给每个代养户补助800元,盖一个50平方米的简易猪舍。每个猪舍饲养肉猪20头,母猪1头。农民计酬按南平市大横乡、炉下乡的办法,公司、农户双方签订合同。如今,全地区已有3000多户、1.5万多农业人口与山鹰公司建立了代养关系,年产瘦肉型猪18万头,母猪1.5万头,仔猪24万只。
一龙领头引出群龙舞。
政和县食品公司等6个事业单位,联合组成了高山农业开发总公司,饲养生猪7063头,种反季节蔬菜1000亩,同时办起了饲料加工和蛋禽果等产业,成为政和县的最大公司。
南平市组建了保温、乳牛、水产开发、蔬菜批发、食用菌保鲜等“公司加农户”经营集团,辐射农户1.07万户。
光泽县建立光泽鸡业有限公司,在全县发展分户养鸡,现已有28个村、1100个农户参与了公司的一体化经营,为公司提供肉鸡50万只,成为全省最大的养鸡基地。
浦城县组建了9个龙头公司,为7200个农户提供全程服务,建立蔬菜基地3000亩,栽种香菇1000万袋,养鳜鱼1000亩,白鹅1万只,羊5000头,年产值突破亿元……
正是这种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区域,以市场为导向,以公司为龙头,以特色规模经济为基础,用经济合同形式或直接的利益机制把农户联结起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形式,适应了闽北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公司加农户”才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
“公司加农户”解决了农民怵头的“产品销往何处”的难题,产品有公司包销,又有公司提供资金、原料、信息和生产技术,农民们只要肯干,就能赚到大钱!
霎时间,贫困山区农民那蛰伏在心里已久的致富欲望,像被浇了酒精似的燃烧起来了!
镇前乡梨洋村213户农户,就有140户加盟山鹰公司,一年养猪四批,计9310头,出栏8330头,按每头猪赚40元的最低工资计,全村仅此一项就收入33.32万元,全村人均增收317.03元。此外,村里还种了200亩反季节蔬菜,收入22.7万元,人均增收215.98元。
    二
为使“公司加农户”在“二五区”得到推广,地委书记赵学敏一年7次深入“二五区”,走村串户调查研究,及时解决推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后来,只要他一到,乡村里的农民就燃放起鞭炮,竞相邀请他参观他们的猪栏、菇棚、菜地。
光泽县委书记张立仁通过调查,认准养鸡、养鳖是本县的两大特色产业,决定用“公司加农户”的办法大力发展,把光泽搞成“鸡城”、“鳖城”。开始,有的乡镇干部狭隘地认为这是县委、县政府在发动全县农民帮助“光泽鸡业有限公司”老板傅光明发财。张立仁说:“出水才看两脚泥,先干再说。”参加养鸡的农民4个月就从“光泽鸡业有限公司”领到工资达23万多元。
政和县镇前乡梨洋村村委主任叶松德,靠在外跑运输发了财。乡党委看他是个能人,“三顾茅庐”动员他出来当了这个“穷村头”。村民们不相信公司的养猪方法,叶松德就组织村民到南平市炉下乡参观。眼见为实,村民们信了。叶松德又按照公司要求,在村里挑选了10个农户作为示范户,与公司签了代养合同。可签了合同的村民们回去想想还不放心:“这种好事怎么村干部没有参加?”又来退合同。叶松德就通知村干部都参加。村民们一看村干部参加,都放心了。
就是这样,南平地区靠着各级干部的推动和带头,才出现了千家万户跟着公司闯市场的大场面。
“公司加农户”的做法,使闽北山区千家万户农民的生产与市场接上轨,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贫困山区农民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据统计,1993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了40亿元,比上年增长12.3%。贫困地区和老区的人均收入增长更快,全区54个老区乡镇和23个贫困乡镇的人均收入连续两年超过全区平均水平。目前,“公司加农户”这一做法在闽北的发展正犹如燎原之势,已由种植业、养殖业拓展到加工业、销售业、运输业等行业和领域。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中国地产市场成立
本报讯记者蒋亚平报道:酝酿多时的中国地产市场5月18日在北京隆重成立,首届中国地产业展示会也于同日在北京开幕。
中国地产市场是经国家土地管理局和国家体改委批准成立的中介服务机构。作为国家培育和规范地产市场的重要机构,中国地产市场将集政府出让土地使用权、发展商转让土地使用权、房产交易等市场交易和综合配套服务于一体,具有物业交易、代理、评估、广告、市场调研、地产策划、信息服务、地产规划、法律咨询、国际交流等职能,并将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合理、合法的原则,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高起点、规范化、现代化、权威的地产交易中心。
中国地产市场实行会员制,会员包括各级土地、地产管理机构、房地产交易机构以及大型房地产开发公司。
全国60多家大型房地产公司和陕西、海口、重庆等省市的招商团参加了首届全国地产业展示会。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北方部分棉区第一代棉铃虫将中等程度发生
本报讯据农业部植物保护总站预报,今年4月中旬以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喜降雨水,旱情得到缓解,利于棉花出苗和生长。但冀、鲁、豫、晋、陕五省今年越冬代棉铃虫成虫始见期比常年早,预计第一代棉铃虫的发生将为中等程度。
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4月中旬均已诱捕到成虫,其中,河北省诱蛾量明显低于1993年同期;山东省平均始见蛾期比常年早2—3天,诱蛾量比同期明显偏低。
农业部要求各级农业部门适时作好防治工作,力争将灾情减低到最轻限度。(农新)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南城农民争聘农机顾问
本报讯时下,在江西南城县农村出现了一种“机户+师傅”的新型农机生产结合体。该县不少农户无论买农机、修机车或从事运输业务,都要聘请信得过的农机技术人员当顾问。而这些受聘的农机顾问则按照书面或口头合同,专门替农户选购适用农机具,包机车维修,解决机手技术难题,还包运销业务,为农机户安全生产出主意。
近年来,南城县农民买机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高涨,全县农村有机户达3200多户。目前,该县农村已有300多家有机户聘请了农机顾问。(刘书华)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河北省宁晋县职教中心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承包,促进了全县大棚蔬菜和林果业的发展。图为教师张翠华(左一)在北楼下村为菜农传授大棚黄瓜的管理技术。 降国辉摄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的江苏海安县,把粮食生产当作重中之重来抓。截至5月16日,全县55万亩水稻播种全部完成,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图为古贲乡永安村一组农民进行水稻播种的情景。 杨一秋摄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编后

  从插秧到抛秧
大凡在水田里插过几小时稻秧的人,都能体会到腰酸背痛是什么滋味。如今,我们有了插秧机、有了抛秧栽培技术,农民再也用不着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了。从插秧到抛秧,这就是科技进步给广大农民带来的福音。
对于一些传统的耕作技术,我们既要看到它有精耕细作的有利一面,也要看到它有劳动强度过大等不利的一面,所以要坚持改革,哪怕它是流传多年、且有一定效益的方式、方法。农民当然欢迎减轻劳动强度,但看到不那么精耕细作了,甚至是“粗放经营”了,难免有些不放心——新法子能增产吗?这就有待于实践去检验。搞农技推广的同志一定要针对农民的心态,切实做好试验、示范工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