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5月1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物价现象追踪

  零售菜价为何这么高?
本报记者李建兴
编者按:生活消费品物价涉及千家万户,大家都关心。建立市场经济,放开物价,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主形成消费品零售价格。过去几十年一物一价定终身的现象消失了。一时一价,一地一价,一店一价,成为普遍现象。消费者心里没谱。物价涨势强时,人们更是议论纷纷。如何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价格活动规律,加强物价的宏观管理,成为一门大学问。本报记者采写了一组物价现象报道,就是想就此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发表见解,共同探讨。有的价格现象,是市场经济中必然存在的,比如商品上市旺季价格低,淡季高,消费者就须习惯这种变化,培养承受能力;有些现象是需要加强管理,使价格涨落有序,制止乱涨价,这就要求政府机关、物价部门多做工作,也需消费者监督。当然,稳定物价的关键,一是把生产搞好,为市场组织充裕的货源;一是国有商业企业的主渠道作用不宜削弱。这两条是不可缺少的。
                 
近一时期,全国许多城市的蔬菜价格居高不下。市民惊呼:菜太贵了!
有一种看法,菜贵在零售环节的菜贩手中,是他们乱加价牟取暴利的结果。
实际情况怎么样?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位于北京市金台西路的菜市场。
来自安徽省的菜贩王德洪对记者说:“菜贵,也不能怪我们卖菜的。我们也嫌菜贵。现在,北京卖菜的,外地人占60—70%,能挣着钱的不多。我一家三口人,在这里卖菜时间不算短,挣钱不算多。不信,我给您算算帐。”
他一五一十地算开了:办一个执照,花30元;年检一次70元;办两个暂住证,每月交44元;租房每月100元;一个摊位包括工商税收等,去年每月190元,今年每月300元;进菜需买三轮车,一辆三轮车800多元,办车牌照20元;三口人生活费每月300元;此外还要交治安费、出门费等。
“还有,我们这些人的安全没保障,有时凌晨2点多去进菜,在路上被劫,损失不小。”你想想,我们一天得干16个小时以上,可有时扣除各种支出后,一天还不一定能挣一张(10元)。
“你问今天我卖的西红柿为什么这么贵?贵,我也没像您说的加价40—50%,更没有加价一倍。加那么多,没人买呀!西红柿,从通县批发每公斤2.9元,到这儿后,我分成三档,好的每公斤卖3.6元,中不溜儿的卖3.2元,不好的卖3元;莴笋,每公斤1.5元进的,上午卖2元一公斤,下午卖1.8元。您说,哪一种菜加价一倍了?说牟取暴利,想牟也牟不着呀!菜价越高越卖不出去,怎么挣钱。不赔就不错!”
我问菜商:“你加价根据什么原则?”“要说原则,没有。我卖多少钱也不同别的摊商量。我老干这行,知道大概应加多少价。虽然加多加少没人管,我们也不会瞎加。加多了,不好卖,马上就得降价,您说是吧!”
王德洪这一算,他每月必需的支出大约750多元,而且他的三口之家的月生活费仅按300元计算。每月,扣除支出后,能赚二三百元就不错。
在采访中发现,菜市场上不乏“菜霸”欺行霸市、垄断价格;也有的菜商有时在某些品种上有抬价幅度偏高的现象,但这些是极个别人,像王德洪这样守法经营的菜贩,占大多数。
那么,菜价缘何而高?
首先,蔬菜生产成本加大。据了解,现在,各种生产资料都涨价了,且冬春种菜只能在温室、大棚内,而建一亩普通式节能型日光温室,大约需10000元左右,比前二年增加约2000元。再说,塑料薄膜只能用一年,化肥、种子、水、电、雇工等的价格也水涨船高,种菜开支增加,自然影响价格。
其次,国有菜店减少,主渠道平抑市场价格的作用难以发挥。北京市国有蔬菜店最多时有1300多家,遍布城区,今年初,只剩300多家。1993年以前,北京市国有菜店担负北京市场70%的蔬菜供应,到去年底,已降为15%。主要原因是取消财政补贴后经营不下去了。
再者,冬春是蔬菜上市淡季,加上近几年,许多城市用地强占菜田,导致种植面积减少,蔬菜产量减少。供求之间的不平衡,会影响价格。
由于管理还不够严格,不法菜贩任意加价,扩大批零差率,从中牟取暴利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对菜价有一定影响。
连续几个月上涨的菜价,是继续攀升,还是掉头回落,居民非常关注。
归根结底,菜价的涨落是以蔬菜的供求为依据的。供大于求,价格自然就趋于下降,供小于求,则价格趋于上涨。
鉴于此,改变蔬菜价格上涨的首要措施就是扩大种植面积、增加供应量。同时,大力建设蔬菜批零市场。蔬菜网点少的地方,菜价则高,反之,菜价则波动小。因此,多建批发市场,多发展零售菜摊,吸引本地及外地菜商进场交易,提高市场竞争程度,有利于菜价在公平竞争中趋于合理。
发挥国有菜店的主渠道作用,平抑市场菜价。现在,国有菜店经营蔬菜有一定困难,但也不是没有出路,上海国有菜店搞连锁经营的成功,已经说明是可行的。据统计,目前上海有超级市场300多家,为上海市民的肉蛋菜供应发挥了作用,因此上海已决定再搞100个超级市场。
加强蔬菜市场管理。严厉打击“菜霸”、“菜虫子”;实行明码标价;必要时规定最高限价;传媒及时报道蔬菜市场行情;合理制定批零差率即批发价与零售价的加价幅度等,均不失为加强菜价管理的良策。
运用经济手段,发挥价格调节基金作用。今春菜贵,为保证供应,北京市政府动用风险基金从南方调运400万公斤细菜,从周边地区组织了2300万公斤大白菜投放市场。
此外,社会各方不仅要帮助菜农降低生产成本,还应帮助菜贩降低经营成本,减轻经济负担。


第2版(经济)
专栏: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势头良好

  “犯其至难图其至远”
上海:打响企业扭亏攻坚战
本报讯新华社5月15日发表通讯说,一场扭亏攻坚的战役在大上海展开了。正在雄心勃勃地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上海,决策层为一两百户亏损企业的困境而焦虑。今年是改革攻坚年,把曾经为国家创造巨额财富的亏损国有企业推上新岸,无疑是牵动人心的“重中之重”。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上海40余年共向国家上交近5000亿元,其中产业工人的奉献占了80%。据统计,最近几年在上海国民生产总值中,工业占57%,而国有大中型企业又占整个工业增加值的51%。国有企业搞不活,上海经济就很难搞活。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府下决心抓住契机,面向市场,发挥优势,再造辉煌,打一场国有企业扭亏的攻坚战。
1994年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和主管工业经济的副市长蒋以任一行,来到出口创汇大户又是亏损大户的上海灯芯绒总厂,共商扭亏对策。吴邦国握住厂长刘天福的手说,像灯芯绒总厂这样产品有市场、有质量、有效益的企业,要让它获得新生。
上海市的财政、银行、规划、劳动、环保、社会保险等十来个综合部门和纺织工业局,由市经委牵头,也一次次到灯芯绒总厂进行扭亏解困方案评审,决定标本兼治,促使这家企业再造辉煌。
这仅仅是上海市决策层立志打好扭亏攻坚战的一幕。
“犯其至难,图其至远。”上海市下决心通过综合配套的改革措施,结合上海市的总体发展规划和工业结构、布局的调整,推动企业“转机建制”,使有希望救活的国有亏损企业,像灯芯绒总厂那样通过转换机制,增强和恢复“造血”功能,在三年内从根本上走出困境。那些扭亏无望的企业,则通过兼并、搬迁、转产、分立、破产等试点,另谋新路。黄菊市长主持的市政府办公会议正式决定,首批43户国有亏损企业,今年务求改变面貌。考虑到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扭亏的方案、目标、措施、进度和工作责任在各职能部门一一落实。


第2版(经济)
专栏:

  辽宁:亏损势头明显减弱
今年头4个月工业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31.2%
据新华社沈阳5月15日电(记者傅兴宇)随着可操作性改革措施的出台和扭亏责任制的明确,工业大省辽宁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扭亏增盈工作出现新局面。
今年头4个月,辽宁工业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31.2%,销售增长9.4%,从4月份开始,国有企业亏损的势头明显减弱。
辽宁省政府把扭亏增盈工作当作发展和稳定工作的“重头戏”认真加以研究和部署,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可操作的改革措施: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全面实施“三项制度”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对小企业加快推行多种资产经营方式;对扭亏无望的企业实施破产;通过划小经营核算单位等办法,打破亏损企业的“大锅饭”、“铁饭碗”,并就落实这些措施提出具体方案和时间表。
与此同时,辽宁突出抓好以领导负责为特征的扭亏增盈目标责任制。今年辽宁扭亏的目标是全年亏损额下降10%。


第2版(经济)
专栏:

  广东:扭亏工作初见成效
据新华社广州5月15日电(记者陈炳光)广东省在去年企业扭亏增盈工作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今年提出全省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亏损额比上年下降10%的目标。
广东省在企业扭亏增盈工作中,除搞好“三项制度改革”,把转换经营机制与强化内部管理结合起来外,还着重抓好重点企业。
去年全省努力抓好100户扭亏重点企业,作为政府在工交企业的中心工作之一。各市、各部门在配合省里抓好100户重点企业的同时,还选择若干企业作为自己的重点,组织层层落实。去年100户企业中,有60户扭亏为盈,16户大幅度减亏。全省有8个市亏损额下降25%以上。


第2版(经济)
专栏:

  陈俊生在今年第一次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会议上强调
立足防大汛准备防大灾
据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记者王言彬)国务委员、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陈俊生今天强调指出:今年防汛抗旱总的要求是,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防汛抗旱两手抓,做好防大灾的必要准备,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力争把洪涝和干旱灾害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在防汛工作中,要突出把减少人员伤亡作为首要的任务。
在今天召开的1994年第一次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全体会议上,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钮茂生介绍说,尽管各地对今年防汛准备工作的行动情况比较好,国务院各有关部门按照国家防总成员单位的职责,认真做了防汛准备工作,但由于存在着大江大河和城市防洪标准普遍偏低、蓄滞洪区运用难度大,防汛调度手段落后、一些地方防汛抗旱机构不健全、防汛抗旱经费不足,防汛抗旱指挥人员因换届变动较大,新手多,缺乏指挥调度经验等问题,今年的防汛工作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陈俊生在会上要求各地和国家有关部门,在今年汛期不仅要确保大江、大河、大湖的安全,而且对中小河流、中小水库、中小城镇、交通干线、重要厂矿企业以及热带风暴、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也要给予高度重视,一定要加快制订防御大洪水的措施预案,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种责任制,决不能让恶性事故重演。各地要建立健全防汛抗旱办事机构,增加防汛抗旱经费。


第2版(经济)
专栏: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

  扬州,位居榜首之谜
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记者阎卡林王建国
 江苏省有关部门算帐和对比后发现,近两年扬州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经济总量增长幅度连年在全省夺魁。
不仅如此,扬州市还有泰州的春兰集团荣登全省地方工业冠军宝座,还有集装箱厂这样的全省出口创汇第一大户,还有60多个产品的市场销售额获全国“单打冠军”,还有氖灯全球销量第一……
    苦心经营“七条龙”
1992年,扬州市提出这样一个奋斗目标:“跨过长江赶苏南,加快步伐奔小康。”这个战略口号像一面旗帜,把全市人民的力量和智慧聚集在一起。但是切入口在哪里?他们要求把扬州的市情先吃透。
扬州同苏南比较,虽然工业门类较全,但很多行业拚不过苏南。如纺织行业资源尽管丰富,可是产品、技术、设备、水平远远不及苏南。市委、市政府领导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总量虽有一定规模,乡镇企业也是星罗棋布,不过无论是产业还是企业,上档次的不多,上规模的不多,国内外市场上抢手的拳头产品不多。这样反复比较分析,不仅比出了差距,更比出了这样一个发展思路:做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大文章,打“扬州牌”——主攻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
经过苦心经营,围绕“车、船、机、箱、器、化、特”七个字抓调整,扬州工业现已形成“七龙齐舞、群狮争雄”的局面:
车,既拥有全国最大的硬顶吉普车生产厂,又有扬州客车厂这样全国最大的公路客车制造基地。
船,4大骨干厂去年生产船舶近千艘,多数销往德国、新加坡、香港市场。
机,扬州机械厂生产的搅拌机占全国销量70%以上;江都生产的“伊达”电话机覆盖全国50%的市场;
箱,生产集装箱的通运集团去年自营出口创汇达6000多万美元。
器,春兰集团年产100多万台家用空调及柜式空调,产销量及效益均居全国同行业之首。
化,靖江江山、江安公司的维生素C生产能力已进入世界五强;扬州虹雨集团、少女之春集团、中华柔娜公司等4家企业的化妆品年销量近10亿元。
特,市区的氖灯和八宝粥、泰州的电焊条、泰兴的减缩机、宝应的电缆及仪征的活塞环等一大批特色产品均已称霸全国市场。
七大行业、七大类产品及大型企业集团组成了“七条巨龙”,使扬州经济呈现新的格局与阵容。这“七条龙”既带动扬州经济跃上新台阶,又将扬州效益水平推上全省之首的位次。这个市的阶段性目标实现了。机械行业不但效益名列全省第一,第一次出现江北超过江南的现象。
    集中资金保“龙头”
人们不禁要问,扬州“七条龙”是怎样形成的呢?
在实践中,扬州市上上下下逐渐形成一个共识,要围绕规模经济打好增量调整的战役。这个战役的要点是,选准战略产品,集中资金投入,形成“龙头”优势。
要选准一个产品或是一个项目,首先必须具备战略眼光和超前意识。春兰集团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家集团早几年即敏锐地洞察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将很快成为消费热点。为此,他们迅速开发,抢先上马,争得了主动与优势。
选准产品是第一步。紧接着,必须加大资金投量。传统的投入方式是遍洒扬柳水、广铺新摊子。而扬州摒弃陈规陋习,“看准了就拚命地投、集中地投,让战略产品及重点企业翻跟头似地发展”。靖江葡萄糖厂为使维生素C进入国际市场,拟搞技术改造。市有关部门认准后即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大力引进外资,使5000多万元资金一步到位。去年,这个厂的产销量均居全国之首,在整个美国销售市场占到20%的份额。有资料显示,扬州市工业企业“八五”前两年技改投入达41亿元,相当于“六五”、“七五”的总和,1993年技改投入达到55亿元。而这些资金的70%又是集中投入,由此迅速壮大了“车、船、机、箱、器、化、特”等战略产品和企业的生产规模,使它们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海洋中劈波斩浪,叱咤风云。
    存量调整上规模
生产和企业上规模,并不意味着非投入大量资金不可。扬州在优化增量的同时,还注意盘活存量资产,推进闲置或分散的设备、技术等生产要素向战略产品和重点企业流动、集聚。他们大力支持优势企业和国有企业,通过多种形式与众多弱小企业结合起来,组建大型企业集团,以全新姿态投入市场经济的海洋。
江扬船舶集团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这个集团前身是江扬船厂,主要生产千余吨中小货船。可近几年他们通过兼并两家船厂,形成修造2至3.5万吨级船舶的规模;通过兼并两家汽车厂,形成年产2000辆专用车的生产能力;兼并改造一家水泥制品厂后,又开发生产出花岗岩等新型建材。
类似江扬这样的企业集团,扬州仅去年就组建了24家。实行存量调整,既解决了这个市大型企业集团发展急需的土地、厂房、设备、人员难题,又减少了大量资金投入,还带动了一批企业走出困境。


第2版(经济)
专栏:

  头四个月对外贸易全面高速增长
基本扭转出口增长乏力、进口增长过猛局面
本报北京5月16日讯据海关统计,今年头4个月我国对外贸易继续全面、高速增长,进出口总值达578.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1%。其中,进口297.9亿美元,增长20.3%;出口280.4亿美元,增长22%,高于一季度18.7%的增长速度,出口增长速度继续高于进口的增长速度;外贸逆差17.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0.2亿美元。
这表明我国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和国家外贸改革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已初见成效,出口增长乏力、进口增长过猛的局面基本得以扭转。
据海关分析,头4个月出口产品结构继续改善,工业制成品出口232亿美元,增长25.6%,占全部出口产品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80.3%上升到82.7%;机电产品出口69.5亿美元,增长29.7%,占全部出口产品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3.3%上升到24.8%。进口产品结构变化不大,工业制成品进口258.8亿美元,增长20.5%,占全部进口产品的比重与去年基本持平,但机电产品进口154.8亿美元,增长32%,占全部进口产品的比重由去年的47.4%上升到51.9%,表明我国进口产品的技术含量持续提高,国内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迫切。服装、纺织品、鞋、玩具、塑料制品、谷物及谷物粉等主要出口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都比今年第一季度有所增长,显示出我国外贸出口良好的增长势头。


第2版(经济)
专栏:

  近期国内钢材总量供大于求
据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记者孙杰)冶金部新闻发言人吴溪淳日前透露,国内钢材市场近期出现钢材总量供大于求的新情况。
今年以来我国钢铁生产形势很好,1月至4月份全国成品钢材产量达到2760万吨,比去年同期的2514万吨增产246万吨,增长9.81%。由于去年第四季度进口钢材过多,造成钢材库存过大,而今年前四个月进口钢材又比去年同期增长5%,国内钢材市场近期出现了总量供大于求的新情况。近两个月来,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已经下落。


第2版(经济)
专栏:

  建行系统售出国债58.37亿元
本报讯截至5月10日,全国建行系统已售出三年期国库券58.37亿元,占该行承销计划110亿元的53.07%。其中,山东、河南、河北、广东、江苏、宁夏、云南、青海、西藏、西安等27个省、市分行已完成其承销任务的50%以上。(见杭)


第2版(经济)
专栏:

  我国首次在港举办大型贸易投资洽谈会
本报讯记者龚雯报道:旨在进一步促进外商来华投资,由外经贸部和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的香港’94中国贸易投资洽谈会将于5月23—26日举行。
据悉,这是我国首次在香港举办综合性、全国性的大型招商引资活动,洽谈会代表团由4个部委、公司及24个省市分团组成,部委包括电子工业部、交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为了继续加大外商对内地的投资强度,分团中有11个属内地省市。
香港是中国的外贸之窗,截至去年底,大陆有60%的外资项目来自港澳地区。此次洽谈会将有交通、能源、轻工、电子、原材料、高新技术等行业的760个投资项目供外商选择;各省市分团还将进行名、优、新产品的展示及交易;此外,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外经贸部等9个部委的有关负责人将举行投资政策研讨会,详细介绍投资者普遍关注的中国投资政策及改革措施等问题。代表团由外经贸部副部长郑斯林任团长。


第2版(经济)
专栏:

  杭州电声厂强化质量保证体系
本报讯记者赵相如报道:以生产各种规格扬声器的国家二级企业杭州电声厂,坚持产品质量同国际惯例接轨,采用国际通用标准,满足用户需要,以此为契机提高企业素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全国目前生产电声器的有400多家工厂。面对激烈的竞争,该厂按国际标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他们引入和推广国际标准化委员会的系列标准,组织全厂干部职工学习,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教课,同时花400多万元添置新设备,加强从原料入场到产品出库的系列现场管理,落实产品质量责任制。现在该厂产品出口美、德、巴基斯坦等国,国内绝大多数电视机厂都选用该厂的扬声器。该厂已成为全国5个重点生产企业之一,去年创造利税110万元,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今年第1季度完成利税已超过去年全年总和。


第2版(经济)
专栏:

  索尼在京举办新技术交流活动
本报讯由电子工业部赞助、日本索尼公司主办的索尼新技术交流会日前在京举行。交流会期间,索尼公司介绍其在映像、电话、电子游戏等领域的最新技术和产品,加强索尼公司与中国电子企业的合作。
(刘边)


第2版(经济)
专栏:

  首届非织造布产业用布展览会开幕
本报讯由中国纺织总会主办的第一届中国国际非织造布、产业用布纺织品展览会于日前在京开幕。参加展览会的有奥地利、比利时、中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美国和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多家公司和企业。(李茜)


第2版(经济)
专栏:

  我国最大的炭黑企业成立
本报讯由青岛振亚炭黑集团公司与德国两家公司合资成立的青岛德固萨化学有限公司,日前正式落户山东省胶州市。这是目前我国炭黑产量最大、品种最全的炭黑专业生产企业,共有七条炭黑生产线。
(宋学春)


第2版(经济)
专栏:

  液化蛋白开发前景好
本报讯江苏拓福创业集团扬州恒福电气有限公司新近研制开发的“液化蛋白”,在今年首届中国科技精英博览会上荣获金奖。液化蛋白用于食品、饮料、医药、美容、化妆品和制革行业,可显著提高产品质量,有着很好的开发前景。(陈光)


第2版(经济)
专栏:

  北京与瑞典联手开发食品包装
本报讯北京制浆造纸试验厂与瑞典利乐拉伐集团合资开发生产食品包装日前举行签字仪式。双方共同投资近两千万美元,按“利乐”技术标准,采用国内生产的纸、塑料、铝原材料,年生产食品包装逾十亿个。
(赵文)


第2版(经济)
专栏:

  香港阳明山庄“落户”浦东
本报讯以名闻遐迩的香港阳明山庄为蓝本的上海阳明山庄日前在外高桥保税区奠基开工。占地八点七万平方米的上海阳明山庄,是外高桥保税区迄今规模最大的楼宇。(刘士安)


第2版(经济)
专栏:

浙江义乌市交通委对公路交通运输市场进行统一管理,规范运营。图为义乌北方联托运市场,该市场开通了国内百余个大中城市的客货运直达线路,日发货物800吨以上。
卢国良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