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5月1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周末)
专栏:周末谈

  开卷有益否?
袁晞
中国古人有句明训叫作“开卷有益”,意思是读书就有好处。这话源自宋朝王辟之著《渑水燕谈录·卷六》所录宋太宗赵光义语。在1000年后的今天,此说似应有新义。
过去,提倡人们尽量多读书,认为多读总能有较多的收益,可以说是正确的。但社会发展到今天,这样做就未必恰当了。现代科学文化高度发达,一方面是知识猛增,信息万变,各种书刊大量出版,一个人无法尽读;另一方面是行业分工越来越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业,都有繁忙的工作。因此,人们在读书时应该有所选择,争取在较少的时间里有较多的收益,没有正确选择的多开卷肯定不会比少而精的读书有益。比如大学生专攻武侠小说,中学生迷恋于言情故事就很难说是“开卷有益”。现在,一些宣扬色情、暴力、迷信的坏书常常通过非法手段混入图书市场,读这类书对人更不是有益,而完全是有害了。
我们提倡人们要一专多能,知识既深入且广博,技能既精通又多样,做工作能触类旁通,事半功倍;我们也提倡人们有专业工作,也有业余爱好,既有紧张的劳动学习,也有愉悦的消遣。但是,在时间和精力的使用上,在读书的选择上,一定要有轻有重,有主有从,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读最有益的书,吸取最有用的知识文化,争取在有限人生中,为社会创造尽可能多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所以我们认为,仅仅多“开卷”未必有益,选择更为必要。


第8版(周末)
专栏:百部爱国主义影片介绍

  英雄儿女
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某师政委王文清在一个无名高地战役前,遇到了老战友王复标之子王成,从而获悉失散18年的女儿王芳的消息。无名高地战斗十分激烈,王成孤身作战,最后一刻,抡起爆破筒,冲入敌群、英勇牺牲。全军开展了向王成学习的运动。这时王文清见到了王芳,但没有马上相认,而是鼓励她向哥哥学习,歌唱他。王芳不辞劳苦地为战友们演唱,在一次演出中,为掩护战友而身负重伤,回国调养。不久,王复标随团到朝鲜慰问,王芳也伤愈归队,3人团圆。
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附图片)
图为王成、王芳兄妹。


第8版(周末)
专栏:乐海泛舟

  潘劲东从《相约》走来
刘忆芬
近来,穿梭在大街小巷的人们,常从电波里听到一位新的歌手刚柔相济的演唱。
那就是潘劲东,一位24岁的英俊歌手。
潘劲东自幼学习钢琴、舞蹈,13岁便远离那山清水秀的家乡桂林,来到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就读并主修双簧管专业。经过5年严格的音乐训练,毕业后他东赴日本,在大阪雅玛哈演艺学院学习流行歌曲演唱课程,并与当地著名歌手多次合作演出。1991年归国后,在广州、深圳及北京各地作歌手,并精习现代舞。多年的音乐修养及实践磨练,使潘劲东逐渐有了一个职业歌手所具备的音乐素质,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羽翼也渐为丰满。很快,正大国际音乐制作中心慧眼识珠,将潘劲东招募旗下,并制作了首张专辑。
“正大国际”首先聘请了一流的音乐制作人鲍比达为音乐总监。这位“老鲍”自1979年起便历任许多演唱会的音乐总监。“老鲍”亲自上阵,为潘劲东定做了两首歌曲,并编配了全部的10首歌曲,使专辑在音乐部分有了一个完整、清新、鲜明、精致的风貌。专辑的MTV也由国内广告界著名导演钟星座的星座壹仁广告设计制作所拍摄。
为了更符合专辑风格与内涵,“正大国际”还不惜工本,专门安排潘劲东飞赴新加坡做造型和封面拍摄的工作。经过几个月紧张、精心的准备,潘劲东的专辑《相约》于近日推出。
《相约》收录了10首风格各异的作品:从纯情、清新的慢板情歌《相约》,到充满激情的《你的泪我怎么能懂》,从热力四射的舞曲《No!》到狂放不羁的《属于节奏的夜》,还有一曲布鲁斯味道极浓郁的《稀释》。值得一提的是,专辑中的9首歌曲属新创,这在港台歌曲充斥歌坛的今天更显难能可贵。
“正大国际”的总经理江凌说得好:“相信自身的努力,相信自己的歌手,相信生我养我的这一片土地,相信这份微薄之力终将集合更广泛深厚的声音。我们呼唤中国原创音乐,希望让更多的人为身边的歌手喝彩。”


第8版(周末)
专栏:

  ’94北京国际电视周将举行
北京电视台建台15周年之际,第3届北京国际电视周也将于5月16日至21日在京举行。来自美国ABC公司,迪斯尼公司,德国电视一台、二台,俄罗斯国家电视台,日本东京放送,香港无线亚视,台湾电视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电视机构的100多位同行,以及国内50多家电视台和一些音像出版单位、影视制作经销机构将参加这一国际交流盛会。电视周期间,北京电视台将举办盛大的开、闭幕式晚会,安排丰富多彩的专栏,包括每天50分钟的国际交流节目,并开播24集系列片《京城百姓家》,还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电视节目交易、电视设备展览、电视纪录片研讨等多项活动。(刘德云)


第8版(周末)
专栏:天南地北

  珠穆朗玛飞起故乡的风筝
张健
去年春天,我曾在珠穆朗玛峰放过故乡的风筝。
那是5月,春天终于来临,悄悄飘落在冰天雪地。珠峰山腰的绒布冰川开始融化,我们登山队大本营旁边的绒布河也唱起了轻轻的缓歌。帐篷边向阳的地上,隐隐能看出小米粒儿大小的绿草芽儿。近3个月,我们海峡两岸珠穆朗玛峰登山队终于迈出了大风暴、暴风雪、重重生死艰险。5日,突击队员加措、开尊、普布、小齐米、王勇峰、台湾队员吴锦雄登顶成功。7日,从顶峰下撤时“失踪”已28小时的王勇峰也被接应队员找到,所有队员正安全下撤。我们紧张多日的大本营,欢腾起来了!
我是随队记者,正在帐篷内写稿,队长曾曙生和秘书长于良璞笑着把我拉进他们的帐篷,便在一个木箱中翻找着什么。我很好奇,问找什么。他们说是几件宝贝。说着,他们从木箱里捧出3个漂亮的纸盒,让我打开。我接过纸盒顿然愣住,风筝!更惊人的是,这是我的故乡——风筝都潍坊制作的风筝!
“快,去把它们放起来!山上队员下山时没准能看见,让风筝替我们先向队员祝贺、庆功!”老曾催道。
原来,进山前,老于和台湾队长李淳容在北京购买山上所用的物品,走来走去进了工艺美术用品商店,就买了这几只风筝带上山来。我打开纸盒,五颜六色的一只鹰、一只蜻蜓、一只蝴蝶跃然张开翅膀,似急切地要飞上蓝天。我给风筝拴上线,举起来向帐外跑去……
天气很好,但就是这样的好天气,珠峰的风力也有四五级。这里是珠峰古冰川平坦宽阔的河道,是最好的放飞场地了。鹰和蜻蜓的个儿小些,刚一飞起便被风吹得变形,直往地上栽。我便跑回帐篷拿来那个个儿最大的蝴蝶。蝴蝶漂亮极了,还有两只大眼睛在风中哗啦啦不停转动。我扯住线跑了没有几步一松手,它在风中摇了一摇,腾然而起,越飞越高。它在蓝天上向着玉洁冰清的珠穆朗玛峰飘飘飞起。大本营欢腾异常,伙伴们纷纷追着我和风筝跑来跑去拍照,连附近外国登山队的登山者也惊喜地叫着OKOK向这儿跑来。老于边不住拍照边说:“太好了!从镜头里看,风筝就飞在珠峰之顶,和我们的队员一样。下山的队员一定能看到它。”此处,我脚下的海拔高度为5100米,我敢说,我在此创了一个“世界之最”——在世界最高处放风筝;而我故乡的风筝,也在我的手中自豪地飞上了世界最高处。难怪曾到过珠峰15次的中国登协副主席曾曙生笑着对我说:“珠峰的历史上,我们登山的历史上,在这里放风筝是破天荒头一次,你是零的突破!”
台湾的摄像师小林扛着摄像机对着我和风筝拍起来,导播黄国治举着话筒,请我说几句话,他说回台湾制作时,要把风筝的这一部分,作为这次登珠峰纪实录像片的片头。我说:“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第一次联合攀登珠峰,就挽手踏上地球之巅,这是天作之缘。我和我故乡的风筝一起,在这里向登顶英雄们祝贺。我觉得我们海峡两岸的每一个登山者,都是祖国和故乡放出的风筝,无论走到哪里,血脉之线都系拴在故土,与她生死相连……”
这几只具有格外意义的风筝,当天便被台湾的山友收起珍藏,不久带回了台湾。


第8版(周末)
专栏:

  终南山下翰墨香
王殿斌
关中平原中部,靠近终南山的陕西周至县,山水秀丽,土地肥美,资源丰富,自古以来被誉为“金周至”。这几年,物阜民丰,一股热爱书画的新潮兴起了。
这个县有中国书画业余创作爱好者400余人,活跃在城乡各地,现有书画社团组织5个,其中县级3个,乡级1个,村级1个,县城个体字画装裱店6家。平时以分散活动为主,每逢节日,不少学校、乡镇和单位还筹办展览,以书画会友。镇东村农民书画协会,会员近百人。村委会注重人才培养,不但给予资助,还请专家讲学,作示范教导,办班培训,组织出外参观。目前,县里实力较强的书画团体叫“仙游文学书画院”,他们有创作员36人,院友40余人。近两年,80多件作品在各种报刊发表,近百件作品参加过各种规格的展览,20多件作品获省和全国奖。书法家沈鹏先生听说他们硕果累累,挥毫题写了院名。
由于书画活动的普及和影响,造就了一大批艺术人才。他们设计制作的高档刺绣品和特种工艺漆器,已走出国门。全县有7个古建筑彩画队,长期活动在西北各地。现在,书画作品已经进入一些厂长经理的会客厅,外商来洽谈,落座后先谈论一下中国书画,生意溶入了文化,有助于事业的成功。有的爱好者家里有藏品陈列室。书画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把一些人的志趣从不健康的娱乐场所中吸引过来。一些已经致富的专业个体户,开始向书画家手中的笔投来羡慕的眼光。最近,县政府在仙游文学书画院作过一次调查,他们的成员大都为各行业的勤勤恳恳的骨干,事业心很强,没有一个染上游手好闲的陋习。
在这里,过去文人学士书斋案头的文房四宝,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茶足饭饱后,靠从书店买来印刷的字画去欣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需要有书画家的真迹,才觉得率直真切。人与人的交往开始以书画为雅兴,代替了昔日的陈规旧俗。


第8版(周末)
专栏:我的周末

  轻轻松松快快乐乐
沈雁升
招手送走活泼可爱的学生们,周末又来临了。我终于可以放松一周紧绷着的神经,去度过这难得的周末。
周末,我可以睡一大觉,把一周的梦重新欣赏一遍;也可以躺在床上听收音机,把自己融入诗的境界融入音乐的海洋;还可以把眼睛对着天花板,什么也不想地放松疲乏的大脑。
周末,我可以扛着鱼竿去河边钓鱼,不管是钓到大鲤鱼或是小草虾,我都不会在意,只想体味一下渔翁的那份悠然。
周末,我可以和小妹一起去逛商场逛书摊,去看看售货员那张变化莫测的脸;我们也可以骑着自行车吹着口哨去郊游,让郊外的风吹去一周的烦忧,让心儿透明如山泉奔流似小溪;我们还可以带着照相机和画夹,去公园采撷春天的风景挽留风华正茂的青春……
周末,我可以在家读书阅报,暂且抛却教案作业本,忘掉学生的调皮和淘气;我也可以和爸爸在“小小古战场”上厮杀几盘,然后再系上妈妈的围裙下厨烧几个菜,与爸爸对饮两盅。
周末晚上,我可以去卡拉OK厅展示一下自己的歌喉;也可以买张电影票,去同主人公或喜或忧一番;还可以去找几个“闲人”侃大山,守着电话机拨“热线”……
周末,这就是我的周末,没定规定没有计划,轻轻松松快快乐乐。


第8版(周末)
专栏:

  四川南充歌舞剧院在京演出成功
四川省南充市歌舞剧院在近些年高雅艺术不太景气的状况下,不改初衷,植根于生活沃土,积极创作富于民族特色和地方情韵的节目,丰富地方舞台,受到观众好评。日前,该院赴京参加“第二届中国民族歌舞周”活动,其创作演出的“辉煌丝绸走向世界”等节目,获得组委会授予的最佳表演奖、声乐一等奖等8个奖项。(世俊)


第8版(周末)
专栏:服饰之旅

  剪裁出多彩的世界
王谨杜英姿
人类的手,装点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作为人类智者群体的重要分支——服装设计师,用他们聪慧的心,灵巧的手,为我们艺术地造就出一个斑斓多彩的世界。
刚刚落幕的’94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既是一次规模宏大的中外经贸交流,更是一次非同寻常的中外文化交流。20个国家和地区展出的琳琅满目的服饰精品,十多台气象万千的中外设计师作品展示,充分显现了服饰文化的丰富内蕴和巨大魅力。
大潮托起中国服装设计师
服装是人类生活乐章的重要部分,这首乐曲能否奏出美妙动听的旋律,作曲者设计师是关键。在过去那中山服、军便服所组成的“灰色海洋”成为人们着装主色调的时代,服装设计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是可有可无的摆设。改革开放,为中华民族悠久服饰文化的复兴创造了相应的环境。随着中国服装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服装设计师脱颖而出,大胆创作,积极引导服饰消费新潮流,在十几年服饰由单调而丰富多彩的变迁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说,1993年首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世界级时装设计大师费雷、瓦伦蒂诺、皮尔·卡丹高水平的时装表演展示产生的冲击波震撼了中国服装界的话,那么本届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改革开放大潮托起的中国服装设计师则敞开胸襟迎接全世界的目光,树立中国服装的崭新形象。
由高级服装设计师史延芹担任脚本创作设计的中国历代服饰表演《昨日的辉煌》和大型时装晚会《风从东方来》,作为博览会的重头戏,在博览会开幕的当天推出。这两台表演,通过涵盖我国从原始部落、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到唐、宋、元、明、清的历代服饰代表作,刻意展示了中华“衣冠王国”的古老神韵,也展现了15年来服饰发展的现代风采。
本届博览会的个人时装作品专场演示,除皮尔·卡丹和香港贸易发展局组织的《东成西就》的服装表演外,几乎为中国服装设计师所包揽。杜和、刘洋、梁明玉、吴海燕、王新元、徐小平、王化、刘安……这些年轻的服装设计新秀,有的是自创公司、独立设计,有的在企业担当设计的顶梁柱,有的是美院的教师,他们富有创造性的设计作品,令香港著名时装设计师邓达智连连感叹,他1984年首次到广州作时装表演时,国内几乎没有形成个性风格的设计师。荣获“首都设计家”称号的杜和,北京雪莲羊绒衫有限公司的总设计师,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着痕迹地融入他的创作中,产品远销世界各国,也深受国内消费者的喜爱。吴海燕,擅长设计丝绸时装,她灵感来自于历史鼎盛时期的都市衣着,浓郁的情调和面料本身的华贵艳丽相得益彰,显示出横溢的才华。王新元,较早创立个人时装公司,目前在北京已有两家专卖店,他将企业看作使自己的设计思想具体化的途径,他设计的几百套富于时代感的服装日益进入广大女性的生活。像他们这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追求和个性特色的服装设计师正日渐增多,他们为美化人们的衣着而不懈努力着。
中外服饰文化的交融
人类在对美的追求上,心灵是相通的。
中国服装从沉睡中醒来,面对的已是科技发达、设计水平大大领先的国际服装界。中国服装要走向世界,需要与各国有更多的沟通与交流。
80年代中期以后,这种交流变得越发自觉。1987年9月,中国首次组团参加了在巴黎举办的第二届国际时装节和第54届女装博览会。中国的服装和表演使国际服装界为之瞠目。法国《费加罗报》评论中国时装表演时称:“那身着红黑相间礼服的中国姑娘,战胜了着长裙的联邦德国表演队,也战胜了穿短裙的日本表演队。”法国舆论惊呼:“中国裁缝站起来了。”
之后,在法兰克福、米兰、纽约、东京、伦敦、莫斯科、香港等地,经常可以看到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中国时装精品和富有东方情调的时装表演。“新的丝绸之路”正在延伸。
中国服装界不仅走出去,而且还将朋友请进来。中外服装设计师之间的技艺切磋和理论探讨多起来了。从1993年4月起,中国还首次举办了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以表明中国的服装工业的实力,以使中外服饰文化有更广阔的交融空间。
本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国际性较上一届更突出了,参展的海外客商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家中外企业。其中,香港展团阵容最大,参展企业达78家;意大利次之,参展企业达70家。还有法国、美国、日本、德国、西班牙、菲律宾、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也派出展团。其中不乏国际著名的时装公司和设计师推出的新产品,为国内服装界提供了一次不出国的“出国”学习机会。
作为本届博览会的重要赛事之一——“兄弟杯”中国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作品大赛,较上届参与者更为广泛。报名者包括来自英国、日本、德国、加拿大以及香港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586名设计人员。经过严格预选和决赛,中国、意大利、新加坡、日本、葡萄牙的服装设计师的作品获奖。由8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评委会,一致对中国广东设计师马可的参赛作品《秦俑》给予很高的评价,使其荣获金奖。在金、银、铜、优秀奖的16个奖项中,中国服装设计师竟一举夺得11个,充分反映了中国服装设计师的不凡实力。
与上届博览会比较,本届博览会为中外服装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切磋、交流的机会。其间,先后举行了5场服装理论专题讨论会,分别由法国、葡萄牙、意大利、日本、香港的服装专家主讲。这些讲座,为中外服装专业人员了解国际服饰的动态和变化趋势,打开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因而受到服装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呼唤自己的服装名师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和顺美时装有限公司,在博览会期间寓意颇深地推出一台“中国名师之夜”时装展示会,包括老一代设计师李克瑜、袁杰英以及年青设计师刘洋、吴海燕、王新元、白薇、方静辉等人的作品。如果严格依照国际通行的衡量成功设计师的3个标准——有知名度、有具体经济收益、有设计实力来说,我们还称不上有自己的名师,这些设计师只能说在服装行业或一定地区有覆盖力、被认可。由于整体设计水平落后,中国服装出口量虽然名列前茅,但基本属中低档服装,还有就是依靠来样加工;国内纺织企业也面临提高成衣档次的问题。中国服装业的发展呼唤着优秀的设计师,而一流设计师的成批出现,才会伴之以大量真正时装名牌的诞生,中国也才能摆脱服装加工区的形象,在世界服装之林中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足,现在中央工艺美院任教的袁杰英对中国设计师的未来却充满信心。中国设计师设计潜力大,实力强,而且服装从广义上讲是文化,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有灿烂的服饰文明,这是设计师创作灵感的宝库,也是中国服装以鲜明的东方特色走向世界的坚实后盾。
中国服装同外界的交流合作也日益增强。例如,在世界各地有52个办事处,从而形成一个信息、销售网络的香港贸发局希望通过合作、引资、引进技术、提供世界时装界最新动态信息等方式,力求将国内、香港的优势互补,逐步同世界市场接轨。
随着经济的发展,克服了创作条件艰苦、信息缺乏、面辅料单调等诸多困难的中国设计师,必将走上国际大舞台,进行震惊世界的出色表演。(附图片)
(压题照片为戴纪明摄)


第8版(周末)
专栏:

图为王新元在个人专场演示会上推出的职业女性休闲服装系列中的一款,所用面料为质地轻盈、柔软、悬垂的纱和绉,风格华贵、优雅。


第8版(周末)
专栏:

序 方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