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5月13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多为教育办实事
——温州市长陈文宪访谈录
张玫
49岁的陈文宪对教育似有一种历久弥深的情愫和缘分。从1981年任鄞县副县长,到1986年任宁波市委常委、副市长,他一直兼任教委主任。1990年当选温州市长。1993年9月,他获得浙江省第四届教育“绿叶奖”。
谈起在温州抓教育,陈文宪感触颇深:
温州名气很大,当初温州教育落后的名气也不小。教育的重要性从理论上讲大家都知道,但实施起来有难度。原因之一是教育的投资不一定直接产生效益,它有阶段性。往往是富的地方忽视教育,穷的地方又没钱办教育。我一上任,就为自己订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年至少为教育办一件实事。温州发展教育的潜力很大,因为老百姓在富裕起来,希望办好教育。政府要做的工作就是引导。我的做法,第一步就是让先觉悟到教育有用的人出钱办教育。我们收取基础教育发展基金,光这一项,全市每年增加教育投入2000万元左右。第二步是对那些进城申领“绿卡”暂住证和购建房暂住户口簿的人征收“人口机械增长补偿金”,将其中40%用于教育。同时,我们向高消费经营项目征收地方教育发展基金。第三步是接受对家乡有感情又热心教育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和各界人士办学捐款。近3年来,市政府年年增加教育投入,财政拨款累计达7.3亿。另外,我们还靠教育费附加和多渠道集资的办法,争取到3亿资金。
抓教育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开门办学。我们允许各级各类学校实行国有民营或者股份经营,也提倡和鼓励各种力量来办各种学校。对这类学校有过争论,但我觉得,只要有利于教育的,都是好事。政府的职责应该是引导、扶持和管理,保护他们的办学积极性。现在,温州由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的幼儿园已经有1841所,聋哑学校4所,盲童学校1所,普通中学13所,职业中学17所,各类成人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班)100余所,基本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化社会教育网络。看来,今后这个趋势还会越来越好。
办教育,要面对市场,这样办学才有灵活性和生命力。温州这几年靠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了人的素质,满足了市场需要。温州是个鞋城,家庭鞋作坊很多,他们瞄准这点开办鞋革工艺设计专业;鞋厂规模大了,有些变成股份企业,要人管钱了,他们马上又开办了金融会计专业。温州很多的人才都是通过这种渠道培养出来的。现在,全市已经初步形成了工、农、商、财、粮等部门配套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一支好的教师队伍是办好教育的关键。在温州,稳定教师的工作难度很大。这几年我们对满30年教龄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退休后工资按100%发给;从事山区、海岛工作的教师,工资向上浮动一级;建立民办教师福利基金和教师奖励基金;套用其他专业职称系列办法让教师家属享受“农转非”待遇。一句话,凡是与政策不抵触,又能提高教师待遇的做法,我们都给“开绿灯”。现在,温州上上下下讲教育、上上下下办教育、上上下下支持教育,一个全社会办教育的气候已经形成。你去看房子,最漂亮的是学校。教师正在成为工薪阶层中比较受人羡慕的职业。(附图片)
温洲市长陈文宪经常到学校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 姜霄宇摄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专题报道

  红土地上听潮声
——江西上饶地区农民办企业侧记
熊良华毛文余清楚
江西上饶,梅雨时节。烟雨迷蒙中,群山起伏,遍地红壤。当年,红军和新四军战士曾在这里浴血奋战,鲜血染红了满山的杜鹃。今天,在这块内陆腹地成长起来的赣东北老根据地农民,又满怀信心地投身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以崭新的风貌出现在我们面前。
槌声敲出新主人
4月24日上午,我们驱车来到广丰县桐畈镇淀粉厂。这个曾以其规模号称全区“天字第一号”的江西一级乡镇企业,办厂10年,效益连年下降,每年生产上万公斤粉丝,由于销售渠道不畅,企业陷于困境,亏损严重。
今年3月11日,广丰县委、县政府坚定地迈出了改革的一步:将亏损的淀粉厂拍卖,鼓励能人大胆站出来竞买,用新机制创造效益。
3月24日,拍卖开始。桐畈镇万人空巷,能容纳1000多人的镇电影院座无虚席。4名竞买者17番举牌竞价,叫价一路攀升。最后,叫价从30万底价升至102万元,代表19位合股农民的鄢杰民再无对手了,这群合股农民成了这家淀粉厂的新主人。
这天的拍卖会上,用于“一槌定音”的那面铜锣上了年月,有些破损。当最后一记带着沙响的锣声敲响的时候,有许多朴素的上饶农民流下了泪水。
38岁的鄢杰民被推举为淀粉厂厂长。他西装革履,却以最朴实的语言和记者谈起他此时的心情“改革中的农民不仅会种田,也应该学会办厂。现在有了自己的企业,就像有了自己的崽。我们这些农民已和企业紧紧连在一起了。”
在一旁的广丰县县长毛惠忠说:“广丰老表在改革大潮中不甘寂寞,不甘落后,显示了他们的潜力。农民富起来了,又拥有自己的企业,前途无量啊。”
上饶妹子不饶人
这是一块神奇而沉寂的土地。年复一年,温顺而姣美的上饶妹子,在“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围城内,“躲在深闺人不识”,外人很难识得上饶妹子纯洁、贤慧、刚毅的内心世界。改革开放的大潮涌来,年轻的上饶妹子大胆地挺起了胸膛抬起了头,也勇敢地迎着潮头打起了桨。
玉山县岩瑞镇今年4月15日拍卖的镇水泥制品厂,年仅19岁的农村女青年王蓝英堂堂正正做起了股东。
桐畈淀粉厂有3位女股东。
26岁的叶少敏,仿佛还沉浸在1月以前竞买成功的喜悦中。她高中毕业后到福州打工,如今回乡办淀粉厂。她年轻爽快,说话像炒豆子:“以前我在福州是‘打工妹’,现在是股东,心情不一样。厂里正好在福州有个经销部,我马上要去那儿当经理。”
周金玉今年49岁,是个地道的农家妇女。她把自己多年的一点积蓄交给了丈夫,成为厂里的股东之一。那天,她身着红毛衣,满脸堆笑,主人的感觉溢于言表。“我们如今一下子成了淀粉厂的主人。办起了企业,就要真心真意把厂子办好,可不能当败家子,这都是我们种田得的血汗钱。”
德兴市泗洲镇,这个以“中国第一铜矿”德兴铜矿而闻名的山乡小镇,在短短几年间成了上饶地区第一镇。曹梅香17年前嫁给农民吴兴生时,只有半幢旧房子。如今,她已腰缠万贯,拥有一个尾矿加工厂。丈夫吴兴生把原计划买桑塔纳小轿车的钱用来买下一个破产的饮料厂,她毫无怨言。“买厂不买车是对的,乡下人,摆什么阔,只有厂子兴旺了,山里人才有奔头呢。”
改革开放的大潮使上饶农家女的观念发生了“裂变”,她们正以全新的态势,和男人们一起拥抱新世纪的太阳。
老表勇向潮头立
改革开放15年,赣东北旧貌变新颜,绝大部分农民已跨越了温饱线,一部分农民也先富了起来。据统计,上饶地区有相当规模的种养大户和流通个体户达2万多户。目前的趋势是,他们普遍将积累的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办厂、办企业。自去年6月以来,上饶已有不少陷于困境的乡镇、集体企业被农民独资或合股买下。
德兴市委书记陈才金告诉记者,他们这个市农民收入很高,买企业的不少。富裕起来的农民视野开阔了,他们要办企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他们是走在改革前列的。
农民手里有了企业,股东们也有自己的担心。一位厂长说,他担心主管部门不会和以前一样对待企业,要么撒手不管,要么在用电、用水和资金等方面管卡压,有的股东还担心在户口迁移、子女入学等方面遇到困难。
上饶地委书记卢联灿说:“农民成为企业的主人,既是改革中的新生事物,又是农村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农民买下企业后,党和政府对这些企业应关心、支持,经营上多帮助,服务上更积极,让这些企业与其他国营、集体、乡镇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进一步激发和保护农民的投资热情,让方志敏烈士的故乡早日脱贫致富,大步踏上明媚的小康之路。”
我们离开上饶时,春雨初歇,阳光透过云层,春风拂面而来。透过车窗,满山满岭的杜鹃花开得更红火了。(附图片)
竞买桐畈淀粉厂成功后,鄢杰民手举标牌,高兴地走在小街上,接受乡亲们的祝贺。
压题照片:上饶首富镇——泗洲镇俯瞰
程 述摄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大忙人的业余生

  书记再忙不闲笔
本报记者张振国
刘纯洁,现在是中共巢湖地委副书记,工作自然很忙。但他有个自我承诺:“再忙不闲笔,做官也作文”。
还是10多年前他当巢湖地区科委主任的时候,花了1年多业余时间,于1981年出版了1本29万字的《农村多种经营技术》专著,受到农民读者的热烈欢迎。后来任庐江县委书记,他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针对一些食物加工制作不科学的情况,用了4年的业余时间,于1986年和1988年出版了1本30万字的《配合饲料设计》和1本18万字的《食品添加剂手册》,前者受到中国动物营养研究会的赞扬,后者受到食品厂家的好评。
前年,他担任巢湖行署副专员,还挤出业余时间,出版了1本17万字的《危险化妆品》专著,给这类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敲了警钟……
“你工作担子很重,还写了这么多书,不觉得太累吗?!”记者和刘纯洁很熟,很随便地问他。
“累是累一点,但这是我的一种追求,也是一种乐趣!”
“动这么多脑筋,不影响日常工作吗?!”
“不仅没有影响,至少还有五大好处:一能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二能推动机关的业务研究;三能减少同事之间‘无事生非’的内耗;四能有助于子女的好学上进;五能有益于正常工作的开展”。瞧,到底像个著书人,说话一套一套的。
他脑不闲,笔不闲,人家开会带“拐棍”,发言劳秘书。他向上汇报,向下报告,总是自己动手,不要别人代劳。
他当了地委副书记,工作更忙一些,但他仍然把一部分业余时间放在“自娱自乐”的写书作文之上。
我在他的书架上看到:各类剪报资料有27大本,新作的目录也摆在案头,他笑着告诉我:“这是我的娱乐工具,也是我的时间观和快活观!”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人生舞台

  她们说:蓝天上永远需要我们的微笑
本报记者肖荻
亭亭玉立的英姿,天马行空的飘逸,周游世界的潇洒。当一名“空中小姐”,不知有多少青春少女为之神往。
然而,在如诗如画的蓝天白云上,既有波谲云诡,变幻莫测,又浓缩着红尘中的善恶美丑。国际航空公司天津分公司五位漂亮的空姐谈起这些的时候,我同她们一起思索。
面对“无名火”冲击
“您问我最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吗?”飞行队乘务长何玉荣告诉我:去年11月从深圳飞北京,突然接到指令:因北京机场大雾,飞机准备降落在大连。乘客们闻声爆发出一片埋怨。向他们解释也没什么效果,还嫌我们“烦人”。我们几个人在劈头盖脸的责骂声中赔着笑脸帮旅客搬行李、找住处、打电话……第二天清晨飞机在北京刚一落地,乘客们一看外边果然是雾气弥漫,全飞机乘客的心情就全变了。昨天责怪得最厉害的几位旅客高声说:“小姐,昨天错怪你们啦!”下机时一个个热烈握手致歉、告别。这时,委屈的泪水涌上我的眼眶,可是心里甜极了。
人生花季最有情
空中小姐看似雍容优雅。实际上她们也常干脏活,有些旅客将大小便拉在桶外,臭气熏天,她们要一点点用纸揩净。而最需要忍气吞声的是乘客的“无名火”。诸如在候机厅里生的什么气,以至因飞机故障迟飞引起的恼怒,都可能发泄在空姐身上。何玉荣说起这些,挺大度地一笑:“旅客,永远是上帝!”
空姐,正当豆蔻年华。人生花季,谁都有婚恋、亲情。然而,半军事化的空旅生涯,有着严格的纪律。要到24岁,她们才能结婚,之后还要晚育。空姐小闵刚为儿子过了“百岁”,一走又是20天。孩子搂住妈妈不让走,她还是咬牙走了。空姐小崔远在阿联酋的沙迦,接到母亲病危电报,心急如焚,可还得捱过4天,回家后母亲却已经去世了。
然而,从沙迦到伊斯坦布尔,为了照顾一位旅客托运的调皮儿童,她们百般耐心给他煮面条、盖毛毯、讲故事,分别时恋恋不舍,一直送他到父母身边。天津残疾人小组去广州,她们一个个背上背下。去沙特阿拉伯吉达朝拜的一位老人生病,脚肿得连鞋都穿不上,她们帮他调整好座位,扶他去厕所,老人感动得落泪。去年5月,河北省水产研究所向广州急送价值10万元的鱼苗,偏遇飞机故障推迟起飞,这鱼苗如超过4小时就要全部死亡,空姐立即帮助联系,上另一架飞机将鱼苗运走,焦急万状的押运人员感谢不迭。
在万里长空驰骋八极,你们也可曾有过一丝忐忑?
“没有”。这五位空姐几乎异口同声这样回答,尽管有两位上岗才3个月。“天津机场管理严格,28年来未发生任何事故。公司总经理姜国栋经常亲自驾机体会航务,所有飞机零件到期更换,绝不留下任何隐患……”
空姐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上帝”。乘客中难免有不注意文明礼貌的人使空姐们难堪。
谈到这些,这几位空姐豁然一笑:“这,小事一桩。我们也有不足和缺点,还要加倍努力。”(附图片)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新风物志

  古镇不古新貌益新
梁兆明蓝松涛
灯饰电器万千种,建材木头满河涌;花卉苗木全国种,废品加工一条龙。
这首顺口溜,正是中山市古镇的生动写照。省长朱森林前不久来到这里,有感挥毫:“古镇不古,新貌益新”。
古镇全境70来平方公里,是典型的珠江三角洲平原水乡。说来令人惊讶:全镇无山不见林,而粤西山区至雷州半岛,八成以上绿化树木都姓“古”。
颇具规模的花木生产基地在古镇南部。60多家花木专业户种植花木300多公顷,形成连绵4公里的花木长廊,栽培的花木中名贵品种就有1000多个。古镇人还到珠海、江门等市地多人少的农村,租用80公顷土地办花木场,除了供省内市场外,以大量花木供应全国各地。
古镇花木种植的年产值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半数以上,农民仅此一项户均年收入在2500元以上。他们种植花木致富了,又在花木长廊附近巧手创造了一个“灯饰城”,让自然美与人造美相映生辉。
“灯饰城”中的个体企业已有400家,大多数是种花木“种”出来的。最大的一家灯饰厂拥有从原材料、零配件到成品“一条龙”生产线,6成以上的产品销往国际市场。仅出口英国的宫灯就近8.8万盏。这家企业的最大股东是花木长廊里的花木种植专业户区池发。
现在,古镇灯饰城已闻名海内外。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市场灯饰销售量的2/5产自这个“城”。公路两旁灯饰展销店鳞次栉比,台灯、壁灯、装饰灯,灯灯耀目。若问品种有多少,谁也说不明白,因为灯饰是“百变美人”。今天出了个花款,说不定明天就换个新妆。这也是灯饰城赢得市场的诀窍。
古镇奇观处处是。古镇东大门的曹步村濒临西江,河道上船只满载的和水中飘浮的是木材,陆上汽车装卸的和公路两旁堆成山的,也是木材。
小小曹步村是广东有名的木材市场。这里密集几百家木材加工场,产出的装饰木、建材木、地板砖是国内外的畅销货。
古镇富甲一方。农民银行存款就达7.5亿元,人均1.25万元。古镇农民富裕了,追求的不是吃喝玩乐,而是把资金筹集起来,沿西江逆流而上进入广西和云贵高原,以补偿贸易形式扶贫。山区行路难,他们出资修路;山区办学难,他们捐资建校;山区育林难,他们投资造林……
得到有力支持的山里人,也把山林采伐计划指标优先给古镇,320多家木材经销部因此“材”源滚滚。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神州一县

  情满睢宁蔬菜路
本报记者钱江
江苏睢宁县一马平川,得灌溉之利,是黄淮平原上典型的农业区。说起江苏,人们总会联想起那里的富裕,但是置身苏北平原上的睢宁经济发展还比较慢,去年农民人均收入为762元。县长韩振美对我说:“现在的睢宁正处在奋起直追的新起点上。”
睢宁正在修筑两条路,一条是直通徐州的一级公路。沿着即将竣工的宽阔公路驶出县城,会看到村落边、农田里一个接一个的蔬菜暖棚连绵十余里,暖棚的塑料薄膜顶在阳光下反射出一串串耀眼的银光。那就是睢宁农民正在修筑的另一条“路”——追赶山东寿光的蔬菜路。
和记者一起下乡的县农业局副局长袁新华介绍说,这些大棚全是今年发展起来的。睢宁的蔬菜生产起步晚,1992年以前,农民种菜主要是自己消费,淡季里还要从山东调进蔬菜,那年全县的蔬菜复种面积才8万亩。现在不同了,去年全县蔬菜发展到24万亩,外销50万公斤。今年将达到40万亩,到4月底外销蔬菜达到750万公斤,基本实现从自食型向商品型的转化。
睢宁的蔬菜产量提高得快,塑料薄膜覆顶的农家温室立了大功。1991年,睢宁乡潘村农民刘一才不甘寂寞,自费到山东学习温室蔬菜种植技术。学成归来后,他建起4分地大的暖棚,当年纯收入4000元。县农业局请出刘一才到四乡传授经验,推广温室蔬菜,1991年全县的农家暖棚发展到270栋,1993年达到3000栋,今年突飞猛进,全县已经有2万栋暖棚了。
记者没有见到在各处传经的刘一才,却走进了中年农民刘玉栋的暖棚。刘玉栋家的暖棚照着农业局的标准建造,贷款3000元建的。后墙高2.2米,长45米,南北宽8.5米,每年冬至那天的太阳正好直射后墙,充分利用了日光。村里人说,这可好了,“不烧火不烧炭,冬天一家老少有活干”,一栋暖房就是一座不冒烟的小工厂。
刘玉栋是村里的种菜能手,但是过去露天种菜受天气的影响大,效益不高。去年10月建了暖棚种番茄,不想11月一场大雪压塌了棚,冻死了不少苗。即便如此,暖棚还是给他带来了效益,今年以来,他出售了3500元的番茄,等眼下的番茄收完大约可得4500元,那时候,暖棚另一头的茄子就接上了,当年归还贷款没有问题。
在闷热的暖棚里,刘玉栋感慨地说:“当一个农民,勤劳是必需的。但光靠勤劳还是太不够了,还要有开通的脑子,要懂科学。”“还需要什么?”刘玉栋想了想说:“大概就是流通了。”
睢宁农民对种菜已经一往情深,记者得知,明年,睢宁的暖棚发展计划是达到5万栋。(附图片)
睢宁县农民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生产,蔬菜产量成倍提高。 《睢宁报》供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