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5月13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我看大陆……

  联手开发更上层楼
——香港贸发局杨吴帼眉女士谈大陆服装出口
刘占芹
4月28日,香港贸易发展局在北京举办时装设计及流行趋势研讨会。趁此机会,笔者专访了香港贸发局时装部高级经理杨吴帼眉女士。杨女士早年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时装科技学院,多年来为香港服装开拓国际市场、赶超欧美水平立下了汗马功劳。
杨女士认为:大陆出口服装,在国际市场表现为“售价低、档次低、数量多”,究其原因,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服装剪裁、做工粗糙,缺乏严格细致精神。大陆生产的服装,很多时候,都是因一些所谓的“小毛病”,如因制作人员粗枝大叶,造成线头多而长、疵点多、钮扣不牢等,导致高档品成低档品,低档品变处理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已成为影响我服装出口的根本原因;二是服装设计水平低,设计观念落后,主要表现在许多时装设计仅停留在实用阶段,对时装表现穿衣人个性风采、美化生活这一意念,认识尚不深刻,也有个别设计师的设计,走向“怪异”的方向,这也是不足取的。实用与美并举,这应该是服装设计的基本原则;三是服装制造业管理落后,质量检测监控时严时松,致使出口产品中,次品率较高,还有一些企业不能按时交货,给经销商造成损失,令经销商对大陆服装业信誉产生疑问;四是服装面料单调、染色不正、疵次率高等等。
杨吴帼眉女士特别指出,在国际服装业界,以设计为先导,以精工制作为基础,以市场推销为手段,服装业的发展已经相当专业化、现代化了。我国大陆要赶上海外先进水平,需要主管当局、设计师、制造商等各个方面联手努力。
杨女士认为,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近年来,大陆服装业发展很快,但大陆服装出口要有一个根本改观,上一个新台阶,尚须在以下方面努力:
一是主管部门和设计师、制造商、销售商,在服装业的观念上,再来一次更大的观念转变,不可沉迷于既有成绩之中,要找准自己在国际大市场竞争中的位置;二是在设计上走自己的路,在坚持民族特色中,大胆引进吸收国外风格。其实,在近几年来,世界服装设计业,有很多糅进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意念。服装设计制作成系列,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搭配余地;三是注意设计人才、生产管理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从布料制造、染色加工、款式设计、服装做工直至市场销售诸环节,都要大力提倡制度化、规范化,严格检测、精益求精。
杨女士最后表示:大陆和香港相比,劳力丰沛,面料丰富,麻、丝、皮革、皮草等应有尽有;而香港劳力既缺,又不产面料,对国际市场和大陆依赖性强,大陆的优越条件,只是大陆服装界一些人士没用心去开发罢了。眼下,香港有许多服装企业,基地都在大陆,这可以给大陆服装业带来先进的设计意念、制造管理和市场营销经验,使大陆少走弯路。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市场导向质量作本
——台湾食品业“登陆”综述
杜江
1991年台商吴英颂决定与扬州食品总厂合资创办我国首家生产八宝粥的企业——扬州欣欣食品有限公司,并在国内率先开发出了全开型罐装“亲亲”八宝粥。短短两年中,“亲亲”八宝粥名声大振,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美国、日本、韩国、西班牙、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仅1993年,公司实现销售额1.4亿元,利税2898万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亲亲”八宝粥获得“中国公认名牌产品”、“全国大商场推荐市场名优商品”、“全国体育消费精品调查活动最佳明星产品”等众多殊荣。据统计,像“亲亲”八宝粥这样出身、这样走红的产品在大陆不在少数。台商在大陆投资的食品企业和工厂已达700多家。经营范围包括方便食品、营养食品、水果饮料、风味快餐等等,琳琅满目的大陆食品店里以台湾厂家冠名的食品占了相当的比重,其知名度,如“康师傅”、“顶好”、“统一”等品牌更是家喻户晓。
“夕阳工业”第二春
食品工业是台湾轻工业的重要门类之一,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技术含量颇高,内销外销都比较稳定。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台湾食品产品的外销市场日益萎缩,内销市场也显得岌岌可危。一位台湾学者甚至形容此现象为“夕阳工业”。就在这个时候,广阔的大陆市场给台湾食品业带来了希望。
1983年,台湾食品业开始与大陆接触,1985年,掀起投资大陆的第一个浪潮,此后稍有回落,1989年前后再度形成热潮。这一年,台湾“味全”奶粉进入福建,虽然“味全”较本地奶粉卖得贵,但在大陆仍然十分畅销,仅福建每年的销售金额就有300万元人民币。
继而具有30多年油脂产品生产历史的台湾顶新国际集团,1990年7月在北京投资设厂,生产的顶好清香油头一年销售额就达1.4亿元,占领了北京包装油市场的70%。从高级餐馆、饭店到普通百姓家的厨房,顶好清香油风骚独领。
1992年,统一集团企业推出统一牌方便面,一时间,大陆从超级商场到路边小摊,各种各样的方便面中,统一面成为最走俏的品牌之一。
除此之外,台湾的果汁饮料、儿童零食也纷纷进军大陆。“富豪”雪泥、“舒跑”运动饮品、“佳家福”肉松、“乖乖”软糖摆上了商店的食品柜台,成为大陆消费者指名购买的新一批台湾食品。
目前,台商在大陆投资的食品企业已有50%以上获利,另有30%的企业计划继续扩大投资。台湾的“夕阳工业”在大陆焕发出新的生机。
成功“三法宝”
台湾食品二次“登陆”的成功,据析有如下原因:
首先,生产厂商对大陆消费市场的评估非常准确。比如80年代中期,方便面在大陆曾风行一时,但由于厂家没有新品种推出,几年一贯口味单一,很快,消费者便很少问津了。而“统一”“康师傅”等讲究营养,讲究口味,又抓住了人们消费水平普遍提高的环节,尽管价格高出许多,但仍能赢得消费者。食用油方面,顶好清香油、惠康油、纯香油等系列产品,色泽纯正,油质清爽,“没有油烟”的口号吸引了用惯花生油、菜籽油的大陆消费者。台湾的“乖乖”软糖则以其亲切柔和的品牌和新颖健康的形象深受儿童和家长们的欢迎。
上乘的质量,是台湾食品赢得大陆消费者的一大关键。
生产运动饮料的维他露食品公司,有近40年的饮料制造经验。他们生产的每一罐饮料在出厂前都必须通过15项电脑精密测验,达到百分之百的“品质优生,健康纯净”。统一牌方便面推出的鲜虾面、牛肉面、肉燥面,面体筋道,汤料香浓,标明什么汤料就是什么味道。既使消费者耳目一新,又适合他们日益对质量的讲求。
广告战略,是台湾食品风靡大陆的另一重要原因。
顶新集团根据不同时期的市场调查情况制作了不同的广告宣传,如顶好系列食用油就有清香油篇、纯香油篇、结婚十周年篇,康师傅方便面也有上市篇、好料篇、活动篇等等。刚刚打入大陆市场的“乖乖”软糖利用“明星效应”,请深受大陆青少年喜爱的歌星“乖乖虎”苏有朋大做广告,现在又推出“乖乖礼貌运动”,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广告的数量多,播出频率高,加之两岸同文同宗,食品的促销方式颇能打动人心,购者踊跃也就不足为奇了。
两岸的同祖同根,饮食习惯相似,也利于促进台湾食品的推广。即使一些与本地制食品截然不同的独特口味,也因为满足了消费者求新求异的心理而很快被接受。
此外,台湾产品的包装比大陆精美是大陆消费者公认的。就产品包装的品质来看,大陆食品整体而言目前还无法媲美台湾货,这也是台湾食品受到消费者青睐的重要因素之一。
推陈出新前景看好
随着大陆消费者对食品产品的质量和品种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再加上大陆食品工业的奋起直追,台湾食品业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无论是已站稳脚根的企业,还是刚刚“登陆”的新厂都在努力扩大或建立自己的市场。统一公司今年在武汉、天津、成都、昆山投资的4家综合食品厂将陆续运营,适合老年人补养身体的凤梨苦瓜鸡面、姜母鸭面,为高考学生准备的大筒阿Q红烧牛肉面,照顾女孩胃口小的来一客小碗面等新型方便面也即将投产;味全公司抓住大陆食品市场新的消费热点,推出了味全三阶段婴幼儿奶粉等多种婴幼儿特殊营养食品;顶新集团也将继续在食品领域和与食品相关工业上发展,向上海、广州、武汉、成都等几个大城市扩展业务。(附图片)
图为从台湾来的师傅在为顾客做润饼。
陈晓钟摄影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青叶厅里沐“台风”
黄河
据说,在台湾,吃的去处第一便是“青叶餐厅”,那身份,颇似北京的“全聚德”。
没机会去台湾,5月的一天,在邓小平曾出席过奠基仪式的北京兆龙饭店,笔者有幸一睹海峡彼岸那名店的风采,一品宝岛那极具特色的菜肴和小吃。
众所周知,饮食艺术是先人给我们留下的一大笔财富,基本要素讲究色、香、味、形,考究一些,还追求器皿、环境、礼仪等,更有甚者还把饮食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结合起来。
兆龙饭店里的青叶餐厅虽属台北的分店,但陈设风格亦不例外。典雅古朴的厅室里挂着对联国画,福禄红字透出几分喜庆吉祥,别具特色的台湾风光片更添宝岛情趣,还有身着传统服装的小姐迎来送往。在这清新祥和的环境中品尝风味独特的台菜真可以说是一种享受。
台湾海产丰富,所以一眼看去,主菜里满是鱼、虾、蟹、贝。不过烹制方法不同,味道也就各异了。一种虾,或生蒸,或活炒,或做拼盘,或制烧麦,形色虽近,各有其香。再看那鲜嫩甘美的砂锅鱼翅,金黄香肥的桂花蟹腿,珠圆玉润的翡翠干贝,令人垂涎欲滴,驻足一尝。
与这些“大菜”相比,那些清粥小菜似乎过于朴素了。用萝卜干和鸡蛋调糊煎制的菜脯蛋,把红烧肉汁上层的肉末儿撒在米饭面条上而成的肉燥饭、肉燥面等,这些源于当年开垦台湾的居民们贫困生活的饭菜,如今大受台湾人的喜爱而纷纷登堂入“宴”,吃起来颇有一番滋味和感慨。
其实,现在最具特色的台菜正是台湾一般家庭中吃的佐饭菜,这些菜通常不易在餐厅或宴席中摆出一个风格,所以直到30多年前,台湾除了路边小摊外还没有正式的台菜餐厅。
随着台湾经济的发展,人们渐渐有了夜生活,用餐舒适、装饰讲究的餐厅应运而生。台北青叶餐厅就是以夜宵生意起家,从经营家庭型的清粥小菜到精致丰富的宴席料理,发展成今天台湾公认最正宗的台菜餐厅的。
看那位专程从“台北青叶”赶来的师傅,熟练地把菜丝肉丝、各种调料包在一张薄纸般的煎饼里,美味可口的润饼就做好了;服务小姐从那极富台湾特色的笼屉里取出圆皮儿,中间再夹上肉片、粉条、香菜等馅儿一折,递到眼前的就是一枚口味独特的刈包;待吃完香喷喷的大肉粽,晶亮爽滑的炒米粉,再喝上一碗芋头西米露,来一盘新鲜的亚热带水果,更仿佛身在宝岛了。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情钟槟榔
阿冰
在台湾,无论是穿行于高速公路,还是漫步城市街头,挺拔苍翠的槟榔树与林林总总的槟榔站几乎随处可见,嚼槟榔是许多台湾人共有的一大爱好。
槟榔,多种于宝岛东南部,以嘉义、东埔、平东居多,据说品种最好的槟榔在埔里。它的果实比苹果小,熟后呈紫红色,酸甜之中带有涩味。槟榔有提神、御寒的功效,因此,一些体力劳动者及台东、花莲等地的高山族同胞对其情有独钟。
在台湾的街道两旁,记者看到竖着花花绿绿各式招牌的槟榔店数不胜数,有“阿鸿槟榔”、“秀青槟榔”、“梅山槟榔”,有“红绿灯槟榔城”、“七星槟榔站”、“口清秀槟榔”等等。沿街槟榔店里所卖的槟榔是经过加工制成的,一般是把自然生长的槟榔切成几等份,配上用石灰加香料制成的红花。配上红花,槟榔本身的酸涩味可以冲淡一些,并能添些甜味。在一家槟榔店,我看到100块“新台币”能买到20粒至30粒橄榄大小的槟榔果。有一种“双子星”槟榔,它由两颗槟榔加红花,包一张叶子,稍贵一些,100块钱买10个。卖槟榔的时候,店家还会配给你一些一次性塑料口杯。槟榔靠含在口里嚼动,嚼出的红水接在杯中。当地人讲,南台湾一带工作很累,槟榔可以刺激脑神经,起到兴奋作用,常嚼槟榔还容易上瘾。
在台湾,一些司机、体力劳动者,还有学生口中不停嚼动、品味着的常常是当地加工生产的槟榔,而不是口香糖。一个槟榔通常能嚼上20分钟左右,对此,一些台湾朋友也不无忧虑地告诉我们:“经常嚼槟榔牙齿两三个月就会变黄、变黑,不少人为保持牙齿清洁、漂亮,跑到医院牙科去洗牙,但是大都收效不大。”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我看大陆……

  投资内陆为哪般
——访山西沛沛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卓仲凯
本报记者武侠
今年4月,来自台湾的卓仲凯,乘着北京越野吉普,再次一路颠簸来到山西省的穷山沟——黄河边上的革命老区平陆县,他将用他投资的220万美元,与这个县合资兴建山西省最大的饮料食品加工企业。
带着几分好奇,记者走访了这位山西省沛沛食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记者:卓先生,您是第一次到大陆投资,为什么偏偏选中了平陆这个山区贫困县呢?
卓:过去台商来大陆投资都喜欢在沿海。一是进退有据(会心一笑),二是交通方便。现在几乎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十几年来,台商在大陆经营得不错,大部分都很赚钱,有的大公司整个都搬过来了。能看出来,大陆是很欢迎台商的,政策也比较稳定。贫困地区的政策比一般地区还要优惠。
交通方面,平陆有“平陆不平沟三千”之说,以前比较闭塞,可是现在发展很快。我第一次来考察时,过黄河要排长队等轮渡,可是没有多长时间,三门峡大桥就修好了,很壮观,很方便。我第一次来时,在县城内部打电话都不容易,这一次县长告诉我程控电话也切割完了。照这样下去,我能有什么顾虑呢?
记者:您来大陆投资除了利润的考虑之外,还有别的原因吗?
卓:当然,就认识上说,我以为台湾经济与大陆经济已经分不开了,丰富的资源,广大的市场,其吸引力不可抗拒。
我虽是台湾人,但我有着深深的“大陆情结”,第一次见到黄河,我真是心潮澎湃,牢牢地被吸引住了,好像游子回到了母亲怀抱,想来,别的台商也和我有同样感受。还担心什么呢?
记者:您认为平陆山区最大优势是什么?
卓:从生产上讲,无污染的丰富资源最吸引我。平陆有上百万亩没有污染的果林资源和丰富的矿泉水,把它们深加工成高品质的天然果汁,增加附加值,送到国际市场是抢手货,比单纯出口农产品所赚取的外汇多得多。
从企业发展来讲,内陆农业地区,不像其他工业区需要对许多低级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进行改造。我们企业发展起点就很高,与饮料食品厂配套的饲料厂、包装厂等规划起来也非常便利。
记者:内陆山区与沿海开放城市在现代化程度和人的观念上有相当差距,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卓:合资对象是原来的平陆县国营罐头食品厂,他们非常实干、朴实,我得知为了赶上现代化管理方式,许多人都在偷偷地学习。我计划最多一年以后,管理人员要全部本地化。
我感到山区的百姓赶快发财致富的焦急和强烈的愿望。实际上,我的合作对象是整个平陆县上上下下,为了贷款的事,县政府召集三个银行行长一块开会,重点帮助我们。我们搞活动时,全县都动员起来免费提供用车,身处其中,我觉得自己成了平陆人当中的一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