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5月11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
中国人员正撤离也门
新华社北京5月10日电外交部发言人今天在此间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中国在也门的全体人员平安无恙,并将尽快撤离该国。
有记者问:最近也门发生严重武装冲突,各国已经将他们的侨民撤出,中国在也门的人员是否已经撤离?
发言人答:5月5日,也门南、北双方发生武装冲突,战斗主要在也门南方地区进行。中国政府十分关心我国在也门工作的外交以及工程技术和劳务人员的安全,并指示我国有关部门作出撤离的安排。到目前为止,我国在也门的全体人员平安无恙,在也门南方工作的大部分人员已从海路安全撤至吉布提,其余人员也将尽快撤离。撤离工作正在顺利进行。


第1版(要闻)
专栏:

  来华进行工作访问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抵京
新华社北京五月十日电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穆罕默德今天晚上抵达这里,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两天的工作访问。
这是马哈蒂尔自一九八一年当选总理以来的第三次访华。在这次访问中,他将出席“一九九四中国北京国际高级经济论坛”会议。
外交部副部长唐家璇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到机场迎接。


第1版(要闻)
专栏:

  刘华清在上海考察工作
强调全国都要服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
新华社上海5月10日电(记者陈毛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军委副主席刘华清5月8日至10日在上海考察工作时强调,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进一步加强军民、军政团结,齐心协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刘华清同志在上海期间,听取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市长黄菊的工作汇报,考察了浦东新区。他充分肯定了上海经济建设取得的成绩。他说,上海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执行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工作坚强有力,上海的变化很大,形势很好。
在杨浦大桥上,刘华清副主席高兴地对大桥建设总指挥朱志豪说,上海工人阶级立了大功,为中国人民长了志气。
刘华清副主席在沪期间还视察了驻沪海军舰艇部队,亲切勉励海军官兵认真学习现代军事科学知识,严格训练,努力提高军事素养,进一步巩固发展“双拥”工作和军民共建活动的成果。


第1版(要闻)
专栏:

  瑞典首相比尔特会见李瑞环主席
双方表示将把两国关系推向新阶段
本报斯德哥尔摩5月10日电记者丁刚报道:今天上午,瑞典首相卡尔·比尔特在首相府会见了正在这里访问的中国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双方表示将共同努力,把两国关系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李瑞环说,中瑞两国已有几百年交往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当时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开辟了两国之间的贸易航道。新中国成立后,瑞典是最早同我国建交的西方国家。几十年来,两国关系总的来说是好的。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政治、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发展。两国领导人都应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百倍珍惜这种来之不易的友好关系,在祖先和前辈政治家努力的基础上,使这种关系继续得到发展。
李瑞环说,中瑞两国相距万里,双方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相反,我们在经济上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瑞典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我在贵国访问期间,深切感受到瑞典企业界加强与中国合作的愿望。两国的合作有巨大潜力。我们应共同努力把两国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这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
李瑞环说,国与国存在着某些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现象,只要本着互相尊重、平等互利、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问题都可以得到妥善解决。他说,我们要着眼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着眼于两国关系的长远前景,为开创中瑞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而共同努力。
比尔特首相赞扬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上取得的巨大成就,认为这不仅对中国本身很重要,而且对东亚和世界的经济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他表示,近几年来,瑞中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发展很快。瑞典希望两国关系今后能得到更大的发展。比尔特首相还表示瑞典支持恢复中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结晶中国辞书出版史上的壮举
 《汉语大词典》大功告成
首都隆重举行庆功会江泽民李鹏等到会祝贺
全书13卷,收词语37.5万余条,约5000万字,是千余专家学者18年艰苦努力的结果
本报北京5月10日讯记者何加正、李泓冰报道:来自华东五省一市的300多位语言工作者今天在人民大会堂聚会,庆贺我国辞书出版史上的里程碑——《汉语大词典》编纂出版胜利完成。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中央政治局委员丁关根、李岚清、李铁映等莅临祝贺,并向辞书编纂人员表示感谢。
《汉语大词典》是1975年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时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开始筹备并着手编写的。江泽民在担任上海市领导人期间,就一直关注着这部集古今汉语之大成、反映汉民族语言全貌的大型语文词典。会见时,他一边向代表们连连拱手祝贺,一边说:《汉语大词典》的出版,是全国文化界、学术界、教育界、出版界的一项丰硕成果,我衷心地向参加编纂出版这部词典的同志表示祝贺,感谢你们为祖国文化建设作出了这一有历史意义的贡献。江泽民说:中国有五千年灿烂文化,汉语又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这部大词典的编纂出版,无疑是我国文化发达的一个象征。
江泽民期望所有参加辞书编纂工作的同志再接再厉,编出更多的高质量的辞书,更好地为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服务,为促进祖国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他说,我们期望全国学术界、出版界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文化积累,为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在庆功会上,《汉语大词典》工作委员会主任刘杲介绍说,全书13卷,共收词37.5万余条、约5000万字。他还介绍了千余专家学者历时18年艰苦努力的工作过程。《汉语大词典》是由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福建省和上海市的有关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出版部门等43个单位共同编写的。
拄杖而来的该书主编罗竹风老人、该书学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周祖谟和国家新闻出版署署长于友先、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陈至立、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也先后在会上讲话。他们认为《汉语大词典》是一部集古今汉语之大成、反映汉民族语言历史全貌的大型语文词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结晶,也是各方团结协作的成果,是老中青汉语语言工作者在学术上切磋融通的成果。
庆功会上,还宣读了江泽民、李鹏题词。江泽民题词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李鹏题词是:“继往开来,源远流长”。有关部门还向《汉语大词典》主要编纂出版人员颁发了荣誉证书。(附图片)
左图:13卷本的《汉语大词典》。
右图:5月10日,江泽民、李鹏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汉语大词典》编纂出版庆功会的辞书编纂人员。新华社记者齐铁砚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龙飞在天
——《汉语大词典》编纂前前后后
本报记者李泓冰
就在中国挣脱“文化大革命”的锁链,在风起云涌的改革浪潮中大踏步地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同时,南方五省一市,有一千余双文弱的手默默地在这18年中砌出了一道漫长的中国语词之墙——收词37.5万条,约5000万字的13卷本(包括《附录·索引》1卷)的《汉语大词典》。到4月12日《附录·索引》卷面世,这个中国辞书事业史上的壮举、完全由中国人编纂的反映汉民族语言词汇发展演变全貌的空前巨构终于落成了!
传说黄帝的史官仓颉上观日月星辰,下看山川鸟兽,初创了中国的象形文字,字一造出,天哭了,似是恐惧掌握文字之后的龙的传人将以其智慧向天公挑战。今天,一群质朴的知识分子砌出语词的长城,又一次显示了“中国智慧”的辉煌。
难道堂堂中华仅仅只有一部《新华字典》?——周总理深憾于“小国送大书,大国送小书”
“古今言殊,四方谈异”,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华夏大地上,回荡着历朝历代听来迥异的朝野之声及各路方言。为了细心缀补好语言这条不可替代的民族谱系表,许多聪慧的人们为之献身,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开始编辞典的国家,出现过传为周公所撰、又由晋代郭璞等注的汉字训诂之作《尔雅》、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乃至清代的《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
可是,这条文明的链条在现代中国却曾几度面临脱节之危。这时候,历史远不如华夏古老的其他民族,却在紧张而又骄傲地整理着他们的语言文字。
从19世纪末开始,英、德、俄、日先后耗时半个世纪乃至百年,编出了自己民族的语词大典:《牛津英语大词典》、《德语词典》、《现代俄罗斯标准词典》、《大汉和词典》……这几乎是一条规律,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上现代化之路,相应地便会出现一部反映本民族语文面貌的大型辞书。
1928年,在黎锦熙、赵元任等语言学家的奔走努力下,《中国大辞典》编纂处成立,计划以20年时间编成。黎锦熙先生剀切陈辞:“不能不给四千年来的语言文字和它所表现的一切文化学术等等结算一个详密的总帐,以资保障而便因革,则具体化的工作,惟在辞典,惟在‘大辞典’!”黎先生激情洋溢地长啸:“龙飞了!”
让黎锦熙先生抱憾终天的是,龙还没有到飞的时候。日寇的枪炮击碎了学者们的希望,资料散失殆尽。
难道中国就出不了一本完全由中国人自己编纂的、以第一手资料辑成的大词典吗?
历史忘不了让炎黄子孙刺心锥目的一幕:周恩来总理会见摩纳哥公国使节,接受了他们奉赠的一部大型辞书;作为回礼,周总理所能拿出的却只有小小的《新华字典》!——小国送大书,大国送小书。这难道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的形象吗?这难道是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汉民族语言应有的地位吗?太强的反差使得中国的学者们念念不忘这个小故事,周总理当然也不会忘。因而在他病重之时,他还勉力支撑着在病榻上为《汉语大词典》的筹备作了批示。
1975年,在依然浓重的“文革”阴影里,周总理重病在身。邓小平出来主持中央工作后,想把仍在中国各地城乡进行严酷的体力劳动的知识分子请回书斋。在这样的氛围中,5月23日,在广州召开了词典规划座谈会,一项包括《汉语大词典》在内的词书规划制定出来,并得到了周总理的批准。9月,汉语大词典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当时国家出版局代局长陈翰伯担任了领导小组的组长。
一项中国史无前例的工作开始了。华夏民族的恢宏气魄与社会主义国家强大的组织能力得到充分体现,《汉语大词典》34个编写组分布于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福建五省一市。
龙在语词长城的最初腾飞时,身上仍带着挣脱不掉的锁链
1976年3月,南京。中华书局下放到梅山炼铁厂的傅元恺先生,正在搅拌着沥青、水泥、经过粉碎的耐火砖,做高炉封口所需的炮泥——这是炼铁厂最苦的活计,他已经干了7年了。不意一纸公函将他召回上海。
经过一番周折,他来到了汉语大词典编辑处资料组,从此与《汉语大词典》结下不解之缘。走进这个资料组里,傅老碰到好几张熟面孔,差不多都是刚刚“解放”的知名“反动权威”:赵超构、徐铸成、陈渝荪、杨纪珂、束纫秋、曾彦修……终于又光明正大地翻开久违的古代典籍,从中摘录语词,搜集书证,为这部多少学人梦寐以求的巨构铺路。他们有一种恍若隔世之感,更有着回归的兴奋。
但是,仍未结束的“文革”是不容他们彻底兴奋的。“一把辛酸泪”的背后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满纸荒唐言”。龙在语词长城的最初飞腾时,身上仍带着挣脱不掉的锁链。
荒唐时代终于到了彻底结束的一天。对于《汉语大词典》来说,结束的标志便是1979年6月罗竹风先生走上了主编的位置,并且组成了编委会。罗先生是曾因“杂家”之说,备受姚文元攻讦的资深语言学家,同时又有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
罗竹风走马上任伊始,便把以吕叔湘先生为首的14位当初没能介入辞典工作的语言学者,郑重请上学术顾问委员会的宝座,以确保学术水平。
在稳定队伍上,拥有各级领导、“地方大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后称工作委员会)充分发挥了效力,解决了一系列现实问题。
俗话说:“寸步难行”,《汉语大词典》却幽默地来了个“寸”部先行。
东山会议讨论了浙江编写的第一个初稿本“寸”字部。对照了《大汉和词典》与《中文大辞典》之后,大家信心大增:我们完全可以搞得比前人更好!
1992年底,《汉语大词典》12卷正文出齐。
在《汉语大词典》的署名页上,一个个黑框犹如一双双含着期待与遗憾的眼睛,注视着仍在为他们未竟事业奔忙的人们
一位曾经为辞书事业殚精竭虑的西方学者沉痛地说:“十恶不赦的罪犯,不应该判处决,也不应判强制劳动,而应判去编词典,因为这项工作包括了一切折磨人的痛苦。”
说到编纂工作的繁重和繁琐,从集卡的劳动量即可见一斑。为了保证大词典的高质量,十多年来,编纂者和资料人员从古今一万多种图书中选词制卡达800万张卡片,从中精选出200万张作为第一手资料,其功夫之深,资料之翔实,为任何汉语词典所未见!它的收词范围包括古今词语、熟语、成语、典故,以及古今著作中进入一般语词范围的较常见的百科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是汉民族所使用过的语文词汇统统都收录在内。
对于这样一部将要代表民族尊严的大书,参与者不敢懈怠,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已逾古稀的傅元恺先生一身素洁的中山装,还像编书时那样戴着蓝套袖,透着一缕淡淡的儒雅。他读过这部5000万字大书中几乎一半的校样。回忆中的傅先生使人感到有一种梦境般的透明,他喃喃道:“18年,无休无止,无休无止……就是想这部书一定要做下去,要编出来。说起来很琐碎很平凡……现在是苦海无边,终达彼岸,死而无憾了。”
阮锦荣,汉大出版社社长,瘦得撑不起他那身旧西服,有“拚命三郎”之称。他和他的前任王涛一样,有以社为家之癖。因病不得不摘除一个肾脏,出院后竟一天都不休息,揣着导尿管出现在会场。还有那些遍布北京及五省一市的《汉大》人,每个人在这18年中都不停地挤出自己的血和汗——
陈翰伯,在“青黄不接”的黄山会议期间,他在焦虑之中走上会议讲台,说着说着突然昏倒,从此半身不遂,再也不能四处奔走。但直到临终,他依然念念不忘《汉语大词典》……
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副总编薛正兴,是第10卷的分卷主编。他整整一年半的时间都是忍着眼病的折磨,凌晨一二点钟才睡,一字一字地校完了400多万字。可是他的眼睛却已经近乎失明……
在采访中,他们没有一个人有居功自傲的感觉。就仿佛他们天生就被充军到了这座记忆汉民族文化血脉的语词之城,非此不足以遣此生。他们心甘情愿地拥抱寂寞,远离尘嚣……
还有想方设法力保《汉语大词典》如期出版的上海中华印刷厂、浙江龙游造纸厂……
《汉语大词典》,是一座集体的丰碑! 翻开《汉语大词典》扉页,一个个被黑框框住的名字格外刺目。光是工作委员会主任就换了三届:陈翰伯、边春光已先后逝去。顾问委员会的14位委员、编委会的8个副主编竟然各殁了一半。据说,约有一百余人在这场持久战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那一个个黑框像是一双双饱含遗憾与期待的眼睛。他们中每倒下一个人,就带走一处知识矿藏,也因而激励着后继者戮力前行。
如果从黎锦熙先生成立《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算起,这条中华语词巨龙的真正腾飞,用了整整65年之久!
拒绝诱惑——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人们是可敬的
一条千人舞出的语词巨龙终于飞腾升空!
慧眼识“龙”的人自不在少数。
它的第一声长啸便引来海内外热切的注视:
美国一些中文报刊称之为:“世界上最出色的一部中文词典,于中华民族功德无量”;
杨振宁博士在海外看到第一卷时,惊叹道:“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件大事!”
1989年,台湾东华书局与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签订了合作出版《汉语大词典》繁体字本的协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之列为世界权威工具书之一;
祖国则将首届国家图书奖郑重颁予这套刚刚出齐的大词典……
有心的读者用自己的方式考察着《汉语大词典》。1989年,日本新天皇即位,改年号为“平成”,这是出自《史记·五帝本纪》“内平外成”及《书·大禹谟》“地平天成”两语。这个消息见报后,有人查阅了《汉语大词典》,发现仅在一、二两卷中,就收录了有关“平成”的6个条目:“平成”、“内平”、“地平”、“天成”、“天平地成”、“天成地平”,并引用书证14条。而其他汉语词典,包括日本的《大汉和词典》,都仅收了“地平天成”这一条。有关学者不由叹服:“论《汉语大词典》的义项齐全,书证丰富,引书之多,是任何汉语词典所不及的。”
《汉语大词典》是一条蜿蜒于汉语词长城之上的巨龙,托举这条巨龙的人们拒绝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守护着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他们是一个自古而今悠长故事中数不清的角色中可敬的一群。
在我们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汉语大词典》的编纂者们和许多知识分子一起默默地构筑起一处独特的人文风景,将民族文化积累的重任担在他们瘦弱的肩头。
时代的使命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有人奋然开拓通向现代化之路,需要有人在改革中披荆斩棘,也需要有人将民族文化的血脉绵延下去,生生不息,以使我们的经济成就有坚实的文化依托,使现在的和后来的炎黄子孙有一片永不失落的精神家园。


第1版(要闻)
专栏:

  国务院召开第十九次常务会议
李鹏主持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家安全法实施细则草案
新华社北京五月十日电李鹏总理今天主持召开国务院第十九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实施细则(草案)》,并讨论了其他事项。
会议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一九九三年二月二十二日由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并施行以来,对维护国家安全,保卫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这个法律,需要根据国家安全法制定实施细则。
会议确定,这个实施细则(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发布。


第1版(要闻)
专栏:

  十名优秀发明企业家在京获奖
李鹏希望各条战线涌现出更多的发明创造
本报北京5月10日讯记者何黄彪报道:由中国发明协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国专利局联合主办的“首届10名全国优秀发明企业家”颁奖大会,于今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颁奖大会前,国务院总理李鹏亲切会见了台震林、伍尚魁、陈肇雄、周文志、赵国欣、张振英、梁克诚、葛亮明、詹庆富、李冬绮10位优秀发明企业家,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李鹏总理在讲话中首先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十位优秀发明企业家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接着说,邓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企业的兴旺发达,要靠科学技术进步,靠发明创造,一个国家要兴旺发达,增强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四个现代化,也要靠科学技术进步。奖励优秀发明企业家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你们是发明家,又是企业家。你们把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出好的产品,适应市场需要,给企业创造好的经济效益,这是很值得提倡的。
李鹏说,发明有大、中、小等各种各样的发明。大的发明可以开创科学的新纪元,我国的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都有了一定基础,具有很大潜力,是大有可为的。小的发明,同样可以促进社会进步,方便群众,给社会带来效益。我们国家需要重大发明,攀登科学高峰。但是,在重视重大发明的同时,也要重视小的、实用性的发明。
李鹏在讲话中希望,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更多的发明,更多的创造,以促进祖国繁荣昌盛。
李鹏总理讲话之后,在欢快的气氛中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大会。除获奖的10名优秀发明家外,获首届全国优秀发明企业家提名奖者15名。他们是:万重义、于海清、马树彬、李殿荣、叶在源、宋祥顺、林纪功、范崇武、张力、徐学洪、郦志隆、崔健军、梁文海、路成玉、李建华。
倪志福、李沛瑶、宋健、罗干等领导同志参加了会见并出席了颁奖大会。


第1版(要闻)
专栏:

  国际高级经济论坛会议今日在京举行
江泽民会见部分与会者
本报北京5月10日讯记者张仓吉报道: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出席将于明天开幕的’94中国北京国际高级经济论坛会议的部分外国与会者。
这次高级论坛会议是由中国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和国际先驱论坛报共同主办的,会议讨论的主题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国际经济合作”。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穆罕默德、关贸总协定总干事萨瑟兰、世界银行副行长塞拉盖尔丁、德国前总理施密特等高级官员和国际知名人士也将参加这次会议。
据称,这是中国首次举办这样高层次的经济论坛会议。
国际先驱论坛报总裁兼发行人理查德·麦克科林和为这次会议提供赞助的ABB公司总裁栢力威、波音公司总裁伍达德、加德士石油公司总裁华德和百富勤投资公司总裁杜辉廉等参加了今天的会见。
江泽民对客人们来北京参加这次会议表示欢迎,并就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同客人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江泽民说,中国进入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更需要加强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包括政府间和民间的友好往来与合作交流。
国务委员兼国家体改委主任李铁映等会见时在座。


第1版(要闻)
专栏:

  胡锦涛在省部级领导干部学习邓选研讨班指出
要在理论联系实际上多下功夫
新华社北京5月10日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刘振英、新华社记者张宿堂)第四期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理论研讨班,今天在中央党校开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胡锦涛在研讨班上强调,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努力掌握理论体系和研究解决当前的重大问题两方面多下功夫。只有掌握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正确判断形势,统一思想,把握大局,抓住主要矛盾,增强工作中的预见性和科学性,克服一切困难,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丁关根主持今天的会议。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建新出席会议。
胡锦涛在讲话中说,中央关于全党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布局已经确定,各地各部门在贯彻落实中做了大量工作,全国总的形势是好的。同时,大家感到,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困难不少。对于前进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一要有清醒的认识,既看到困难和问题是客观存在,又看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有利条件不少;既不可掉以轻心,又不能丧失信心。二要有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要加强调查研究,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坚持从改革中找出路,从发展中找出路,靠积极开拓、扎实工作解决问题。
胡锦涛指出,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需要实践上的大胆探索,也需要科学理论的有力指导。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博大精深,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包括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中国的问题关键是把共产党内部搞好,等等,都作了精辟的阐述。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解决好的问题,多次提醒我们要注意的事情,经常告诫全党要防止的倾向,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针对性。从一定意义上说,理论水平决定领导水平。
对党的高级干部来讲,尤其是这样。我们要全面准确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把握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巩固和发展好的形势,必须切实增强学习理论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使自己的理论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从而更好地肩负起我们的领导责任。
胡锦涛指出,努力掌握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深入研究解决现实中突出的重大问题,这是当前把全党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向深入的基本要求。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如果不注意从理论体系上学习和把握其中的思想观点和原理原则,就不可能真正学懂弄通,也就谈不上在实践中正确运用。真正理解和把握小平同志理论的科学体系,并不容易,也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做出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学习理论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在于用理论武器为指导,去正确认识和解决改革与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今年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展开的全面改革,配套出台的方案多,涉及到方方面面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要解决许多深层次的矛盾,难度不小。我们要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立新经济体制步伐的过程中,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作出的各项决策和部署,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对我们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是现实的考验。当前,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把那些关系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突出问题解决好。
在谈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问题时,胡锦涛同志说,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关键在党;要把握好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工作大局,关键也在党。不加强党的领导,不进一步搞好党的建设,一切都要落空。不紧密联系当前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践,脱离改革、发展和稳定这个大局,孤立地抓党的建设,也是不行的。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进一步把党建设好,解决好党的建设面临的问题,增强党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改革、发展、稳定就会更有保证。
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曾庆红、郑必坚、赵宗鼐、汪家镠、郑科扬、陈福今、周子玉参加了会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