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4月3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锲而不舍绿化祖国
中央领导同志到圆明园遗址公园植树
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等与少先队员一起挥锹
本报北京4月2日讯新华社记者邹爱国、本报记者杨振武报道: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今天上午来到京郊圆明园遗址公园,挥锹植下了一棵棵华山松、白皮松和垂柳,为历经沧桑的“万园之园”又添新绿。
每年4月的第一个星期天是首都的全民义务植树日。上午10时,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市长李其炎和林业部部长徐有芳的陪同下,来到圆明园海岳开襟景区旁的山丘上,栽下一棵棵象征着希望和未来的油松、杨柳。
今天和领导同志一起植树的50名少先队员,用童稚的歌声迎接江泽民等同志的到来:“小松树,快长大,绿树叶,新枝芽,阳光雨露哺育着我们,快快长大,快快长大……”
江泽民总书记和刘华清、陈希同合栽一棵华山松。陈希同告诉江泽民:“去年,中央领导同志栽的树,现在长得枝繁叶茂。”江泽民笑道:“我们植树只是提倡一种精神,后期管理全靠园林工人,我们非常感谢他们!”江泽民又问:“今天我们计划栽多少树?”陈希同答道:“80棵,都是松树和柳树。”
植下一棵树后,江泽民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江泽民说,植树造林,是造福今人和子孙后代的一件大事,要加强宣传,提高全体公民植树的自觉性。他说,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13%,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所以,要锲而不舍地搞下去。
李鹏总理一边植树,一边谈起植树造林的意义。他说,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现在全国各地对植树造林都很重视,人们踊跃参加,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们也应看到,个别地方出现了砍林、毁林的问题,应该加强教育和依法进行管理。有的地方植树造林的声势很大,但成活率却不高,这就需要加强保林、补林,提高成活率,一些地方实行责任制,承包荒山造林,值得推广。
李鹏挥锹植树,不时问起一些北京市的情况,他问北京市市长李其炎:“北京现在发行的四种股票比价是多少?”李其炎答道:“少的一比三,多的一比八。”李鹏说:“要告诉大家,买股票是有风险的。”
乔石委员长一连栽下三棵华山松,也没顾得上擦去额头的汗水。当他正在给一棵白皮松培土时,两名少先队员提来水桶给树浇水,他说:“植树要认真。”李瑞环和北京市的同志谈论的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问题。李瑞环说:“北京这些年变化很大,还有很多事要做,生态环境工作尤其要加强。”北京市的同志认为,生态环境被破坏,很大程度是人为的。李瑞环说:“关键是提高人的素质,人的素质提高了,很多事就好办了。”
植树结束后,江泽民等同志在孩子们的小本子上写下了一句句祝词,江泽民写了“植树育人”、“圆明沧桑”;李鹏写了“努力学习,当好接班人”;李瑞环写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刘华清写了“争当优秀学生”、“学习好,争当接班人”等词句。
此后,江泽民等同志参观了圆明园纪念馆。江泽民说,今天在圆明园植树意义十分重大。中国在近代一百来年间倍受列强欺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圆明园为什么叫遗址公园,就是要让大家看到这颗灿烂的东方文化明珠,当年被外国强盗毁坏的惨痛历史,给人民以爱国主义教育。现在我们把她绿化起来,进行整建,就是要让全国人民和外国友人看到我们国家的发展变化。
参加今天植树的领导同志还有:丁关根、田纪云、李岚清、李铁映、杨白冰、钱其琛、温家宝、王汉斌、任建新、宋健、李贵鲜、罗干等。
今天一大早,180多名来自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国家机关的部长、副部长,解放军三总部、北京军区的领导同志,同首都军民一起,参加了北京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附图片)
4月2日,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同少先队员一起参加植树劳动。本报记者孟仁泉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系列报道(4)
让生产要素活动起来
——德阳市国有企业兼并联合闯开新路
本报记者陈华
编者按:德阳市通过兼并联合,实现了市属国有工业企业无亏损。这是值得祝贺的重要成就。他们的改革实践告诉我们:让处于亏损和困境中的国有企业资产流向优势企业,通过以优带劣、以优促劣,不仅国有资产没有流失,盘活了亏损企业中那部分早已死掉的资产,使之有了新的增值契机,也使优势企业的实力进一步壮大,有利于产业、产品结构的优化。这一经验再次证明:搞活国有企业的根本出路还在于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是对原有经济利益格局的调整,必然会触动人们的思想情绪和观念,既有大多数人感到自己是受益者,也有人感到自己是失意者,因而对具体的改革举措,认识和理解也不尽一致。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既要对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改革坚定不移,又要把工作做深做细,让更多的人积极投入改革的大潮。总之,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日积月累,我们就一定能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攻坚战”打胜。        
德阳已成为蜀中经济发展最快的代名词。1993年,搞活国有企业在这里又取得了突破,市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了无亏损。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9.79亿元,比上年增长22.53%;利税总额11.66亿元,其中利润总额为4.55亿元,分别增长39.85%和61.17%。德阳市市长严如高说:“兼并联合、搞活企业,我们闯出了一条路子。进入改革之年,我们对以改革求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德阳的这一步,意味着什么?搞活的奥秘何在?
兼并联合:逼出来的思路
随着改革的深入,竞争使企业的优劣水落石出:
四川钻采设备厂是定点生产石油机械的大厂,80年代中期以来,企业每况愈下,职工收入减少,队伍稳不住,不少人停薪留职;
四川省建工机械厂,前几年由于建筑机械市场骤然萎缩,品种单一的企业措手不及,亏损严重。市委书记春节前去拜年,“但见麻雀叫,不闻机器声”。
一些企业步履维艰,职工呼声甚高。市罐头厂一老工人找到市领导:“我为企业工作20多年了,现在一个月才拿30来元。是我不干,还是我偷懒?不是。而是干了赚不了钱,我想不通。”
与此同时,也有像东方电工机械厂、四川树脂总厂(现四川金路股份有限公司)等一些企业,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中,通过转换机制,生机勃勃,优势明显。但也遇到了发展中的困难:规模难以扩大,产品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缺少后劲。
从宏观看中观,处境看得更清:“这几年,能源、资金、运输等外部条件,对德阳工业发展的瓶颈制约越来越大,而我们有的产品附加值却不高、结构也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再不调整,困境会降临到更多企业的身上。”市经委主任黄贤振忧心忡忡。
劣势企业要生存,优势企业要发展,怎么办?挑战摆到了政府面前。依照计划经济的思路,办法不外乎两种:对亏损企业“输血”,注入资金抢救;对优势企业的扩张需求,也是再投入进行扩建。效果如何呢?市体改委主任高德武认为,资金短缺使政府力不从心。再说市场经济,资金总是水往高处流。
而在优势企业看来,走老路,效益也并非最优。东方电工机械厂副书记赖贵钰算了一笔帐:“建新厂,本身有一个投入产出的周期。征一亩地,还得安置4个农民工就业。我们不得不考虑投资效益。”
劣势企业在苦恼:政府不拿钱,我们还有活路吗?优势企业则在寻找:有无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的发展之路?虽处境不同,表达方式迥异,但企业都表达了对面临的新问题的某种困惑。这说明,发展市场经济,已超越了我们以往积累的全部经验。
“有没有一条新路可走?”决策者们陷入了沉思。
他们发现,一些劣势企业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并不差,但经营管理差,班子不行;一些优势企业班子、经营、管理强,但场地、设备、人员不足,制约了发展。“企业活不活,内因是第一位的。内因中,人又是第一位的。过去吃大锅饭,亏损照样当厂长。看来,得让搞得好的厂长来经营管理这部分国有资产。”严如高提出了上述见解。
“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要让一部分企业活得好,就会有一部分企业活不了。”市委书记李永寿通过调查研究,心里也有了主张。
本来,劣势企业在竞争中破产,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然而,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政府却感到自己常处于效率与公平的两难选择中。
“破产,就担心带来社会不安定。在社会保障系统未建立起来的情况下,我们不能不考虑到这一点。改革要注重现实可能性,但我们也看清了,不改革更没出路。兼并联合,或许能做到鱼和熊掌兼得!”李永寿坦露了当时的心态。
一个以优带劣、以优促劣的思路在决策者的头脑中形成了。
一场从行为到观念的革命
1986年,四川树脂总厂兼并了市东风水泥厂,开了改革先河。这是国有企业对集体企业的兼并,进行得一帆风顺。
有人据此判断:“这一步,看来并不难。”但随着改革的推进,当对国有企业兼并联合开始实施时,更深层的改革难度才真正露了头。
改革,是对旧的利益格局进行调整。德阳的兼并联合,一开始,就提出通过产权转让,调整资产存量结构,把现有的国有资产盘活。但恰恰在这一点上,人们的认识和行为上长期存在这样的误区:误区之一,注重建资产,不重管资产;误区之二,对资产重视实物管理,而忽视价值管理;误区之三,资产不能流动,流动等于流失。
德阳的改革触及了这一难点。因此,兼并联合之初,对改革的反应各不相同:
在企业的行业主管部门看来,下属企业兼并别人还可以,被别人兼并呢?出于对本部门利益的看重,心里很不情愿;
企业的心态更耐人寻味。站在不同的利益角度,起初这些国有企业,不论是兼并方,还是被兼并方,都不感到自己是赢家。优势企业,担心因此背上债务包袱;劣势企业,在没有看到兼并对自身的好处前,首先感到的是被“吃”的失落,抵触情绪油然而生。
去年7月24日,四川钻采设备厂被并入东方电工机械厂,成为德阳被兼并的最大一家国有企业。这是一个曾经辉煌过的企业,1984年还兼并了一家国有企业。“但在改革中,我们讲得多,做得少,平均主义、大锅饭根深蒂固,职工积极性不高。错过了改革的机遇,积存的难题越来越多,企业半死不活。”钻采厂原副厂长刘文松描绘了被兼并前的状况。
困境,职工们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有人主动写信或到市里找领导,盼望被优势企业兼并。可当改革真正来临时,人们的心态又是错综复杂的。“7月28日,我来厂里上班,结果全厂停产,不让我进厂。墙上标语写着:宁做钻采鬼,不做东工人。解释是没用的,当时我进退两难。”东电工派来的钻采厂新厂长张和森至今记忆犹新。
改革面临不进则退的选择。怎么办?市委、市府态度明确:改革坚定不移,工作要做细。对原厂领导班子成员,市里进行严肃的教育,统一了认识;兼并方领导则出面做职工思想工作。7月29日,东方电工机械厂厂长谭义文来到钻采厂,召开了中层干部和党员大会,1500名职工自愿参加者很多,不平衡心理再度表现出来:有人中途退场,有人起哄,有人拉电。谭厂长不为所动,讲改革与个人的利害关系,讲企业活、职工富的办法,入情入理,最后职工向他热烈鼓掌。
7年改革,几多风雨。这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方的经济改革裹足不前。德阳却抓住问题暴露得最充分的时机,迎着矛盾上,改革不打摆子,最终赢得了“兼并联合效应”。
在钻采厂被兼并半年之后,记者来到这个企业。听得最多的是职工们说:“同样是这些人,这些设备,现在为什么干得这样好?”的确,他们有理由自豪:7月,被兼并前,产值为700多万元,年底就达到2500万元,不仅还清了上年欠税134万元,而且上交了48.6万元利润。职工成了改革的受益者,每人每月比以前平均增加收入134元。
“没有死,就没有生。对原来的企业而言,被兼并后,它已‘死’了。但从另一个意义上讲,它形成了新的生产能力,获得了再生。”李永寿一语道破改革使劣势企业起死回生的功效。
到去年底,德阳市共有235户企业实行了兼并联合,其中被兼并的亏损企业29户(包括12户国有企业)。全市有近2.3亿元的资产流向优势企业,3327万元的闲置资产发挥了效益。
兼并联合使优势企业更优。金路集团先后兼并了7户国有中型困难企业和城镇集体亏损企业,不仅没有为此背上包袱,而且资产规模扩大了,年产值由兼并前6000多万元剧增到去年超过2亿元,实现利润增长了4倍多。东方电工机械厂兼并的国有和城镇企业达到9户,是兼并最多的国有企业,年产值增长近4倍,利税也大幅度上升。
得到群众拥护,改革才能成功
改革,其出发点和最后的归宿,无疑是为了使大多数人受益。
但改革不是浪漫曲。在新旧体制转轨中,因利益调整,既有大多数人感到自己是受益者,也有人感到自己是失意者。因而,对具体的改革举措,因视角不同,认识和理解也不尽一致。这就加大了改革的难度和风险。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一些企业之间发生的兼并行为,没用“兼并”二字,却用了“并入”的提法。原来,有的劣势企业,心理上对“兼并”感到承受不了:“都是国有企业,怎么被别人吃掉了?”希望讲“合并”;而在优势企业看来,兼并本是以优改劣,用“合并”,怎么倒让人觉得对方有理了?折衷的结果,有了“并入”这个词。
“这些问题不经过实践是看不出来也找不到解决办法的。”市委书记李永寿认为,既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又要避免大的社会震荡,这是总的思路。“问题是如何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把精力放到研究推进改革的具体行动中,才能收到改革的实效。”
兼并联合,在德阳是“一厂一策”,但都注重从实际出发选择改革策略。德阳毛纺厂投产后7年间,资不抵债达3000多万元。先后换了4任厂长,困境依旧。破产吧,1200多名职工的再就业弄不好会影响安定、兼并,省内的企业无人敢问津。去年11月,市里请来国内最好的毛纺企业——上海第二毛纺厂对其实行了全员风险承包。一夜之间,德阳毛纺厂变成了上海第二毛纺厂德阳分厂。对此举,有人议论:“这不是出卖德阳利益吗?”李永寿书记不这么看:“都在国家这口大锅中,怎么就不怕这块馍做不大?改革好不好,得由群众来评价。”记者来采访时,上海第二毛纺厂派来的新厂长薛义盛说:“工厂现在已苏醒过来。职工们工作热情很高,除了破天荒地拿到了奖金,更在于看到了企业的希望。”
“先挖渠后放水,水到渠成”,这是德阳人改革中常说的一句话。当我们看到钻采厂被兼并而获新生时,谁能想到,这一步整整走了3年。在兼并联合中,决策者们发现,一些职工从企业现状出发,觉得兼并联合是搞活的一条路。但理智是一回事,感情认同又是一回事。钻采厂被兼并后,一位老工人质问市领导:“为什么把我们吃掉?你们知道我们的历史吗?”对此,政府的态度是:我促你,又不强迫你,在做好思想工作上下功夫。钻采厂的改革,就经历了“吹风”、酝酿、实施、消化、收效的渐进式过程。市长严如高说:“这样看起来酝酿的时间长些,但成功率很高。”在实践中,他始终坚信这一条:改革,只有得到群众拥护,才能成功。
与此同时,有利于促成职工转变观念、接受改革、增强凝聚力的尝试也在大胆进行。在德阳,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不少被兼并企业是“一厂两名”,即既有兼并后的新名,也保留了兼并前的原厂名。后来人们了解到,被保留的还有商标、销售渠道等。德阳市决策者们认为,对新事物把握不定而怀旧是一种正常心理。被兼并了,同样有一种荣辱感。我们对厂名、商标等无形资产的保护,目的是珍惜职工的爱厂热情,增强职工的凝聚力。
改革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正是德阳对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对人给予最大的尊重,才有了兼并联合的顺利推进,才有了152位干部在改革中免职或降职而无人取闹,才有了全市1万多名困难企业的职工未因改革而不安定。
春天来到了德阳。
“十年磨一剑”。回顾德阳的发展历程,严如高市长深感:“改革功不可没。”展望未来,他表示:“还是要靠改革求发展。总的看兼并联合刚刚破题,还有待深化改革。下一步,我们要更自觉地关注四件事:一是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二是政府可以促进但不能行政干预;三是既按法律程序办,又按经济规律办;四是兼并联合要促进双方的发展。”
德阳改革正走向理性!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香港四报两刊负责人时强调
实行“一国两制”方针不会改变
新华社北京四月二日电国务院总理李鹏今天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阁亲切会见了正在北京访问的香港《文汇报》、《大公报》、《香港商报》、《新晚报》、《紫荆》杂志和《经济导报》的负责人。
李鹏总理说,四报两刊各有特色,多年来为增进香港和内地的了解、合作与交流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成绩。他希望四报两刊今后继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并注意吸取、借鉴其他报纸的长处。
李鹏总理说,我们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的方针不会改变。实现香港的平稳过渡、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四报两刊肩负的任务更重了,形势要求大家把报纸和刊物办得更好。
丁关根、李岚清和有关方面负责人鲁平、曾建徽、张浚生、李冰参加了会见。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澳大利亚外长时指出
不能要求人权只有一种模式
本报北京4月2日讯记者吕岩松报道:国务院总理李鹏今天上午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正在这里访问的澳大利亚外长埃文斯。
李鹏总理指出,由于中澳双方的共同努力,两国关系发展势头很好,希望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得到发展。他说,中澳两国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双方在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促进合作和各自繁荣方面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在当今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的作用日益重要。两国在钢铁、能源、交通、通讯等方面的合作已经有很好的基础,潜力是很大的。
埃文斯外长赞同李鹏总理的看法。他说,两国的友好合作已有相当的规模和实质性内容。他对澳中关系的发展前景表示乐观。
会见时,双方还就人权问题交换了意见。
埃文斯表示,澳大利亚支持去年通过的《维也纳宣言》。
李鹏总理说,中国同样支持《维也纳宣言》,并为这一文件的起草作出了很大努力。他强调,这个文件中包括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和要求,明确提出发展权是基本人权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肯定人权的普遍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国家和地区的特点以及各种历史、文化和宗教背景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不能忽视各国的国情,不能要求人权只有一种模式。
李鹏总理说,这个文件还讲到,贫困、外债负担是影响人权享有的严重障碍,因此,发展权是不可剥夺的人权。
李鹏总理指出,从不久前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情况来看,将一国的人权观强加于别人的作法是行不通的。唯一正确的办法是彼此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平等和友好地进行讨论。


第1版(要闻)
专栏:

  去年我国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来自中国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的最新消息说,1993年中国农民生活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78.7元,比1992年增加119.7元,增长1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9%。根据对29个省份6.7万农户的抽样调查,农户用于吃的钱增19%,达451.4元。


第1版(要闻)
专栏:

  河北省商品牛出栏逾百万头
据《河北日报》报道:河北省坚持政策引导、科学管理的办法,养牛业发展形势喜人。去年全省商品牛出栏达138万多头,比上年增长76.9%,牛存栏320多万头,牛肉产量19万多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0.2%和95%。全省商品牛出栏率达55.5%,平均每头牛产肉142公斤。


第1版(要闻)
专栏:

  大兴安岭电视覆盖百分之百
据《黑龙江日报》报道: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广播人口覆盖率已达86%,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100%。20多年来,工作在祖国北陲高寒林区的广播电视职工,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从板房、爬犁起步,现已建成有500万元固定资产的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广播电视系统。


第1版(要闻)
专栏:

  西兰乌光缆工程日前开工
“八五”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我国容量最大的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光缆通信干线4月1日开工建设。这项光缆工程贯穿陕西、宁夏、甘肃、新疆4省区,全长3068多公里,其中在甘肃境内线路最长,为1764公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