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4月2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理论)
专栏: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内容提要:走自己的路,以新的思想和观点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摸索,干全新的事业,有一些试验和尝试,是创造性实践。创造性实践是人类实践的最高层次,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最本质的特征和规定。
试验不仅是推进和深化改革的主要形式,而且是创造性实践的主要形式。
创造性实践有风险。改革是新事物,是创造性实践,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十全十美的方针、办法,万无一失的方案是没有的,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创造性实践会遇到阻力,可能不被人理解。创造性实践是开拓性、探索性实践,本身就蕴含着极高的效率。
有创造性的思维才能有创造性的实践。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路线,不断地进行“思想上的改革,思想上的解放”,永葆思想的活力,这是构建创造性思维的科学历程。
  在改革实践中大胆创造
——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创造性实践的论述
曹伯纯
走自己的路,大胆地闯,在实践中创造,这是贯穿《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一个重要思想。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解决一切问题都要走自己的路,用新办法,有新语言,不要固守一成不变的框框,照抄照搬前人的模式,讲重复的话,走老路子。这是在深刻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极其重要的结论。
(一)
邓小平同志说:“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现在中国搞建设,也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第95页)他反复强调:要紧紧抓住合乎自己的实际情况这一条。所有别人的东西都可以参考,但也只是参考。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都用一个模式解决,关键是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如果固守成规,照过去的老框框一模一样地搞,没有一些试验、一些尝试,包括受一些挫折、有一些失败的尝试,肯定达不到我们的战略目标。”(第318页)邓小平同志不仅主张一个国家的革命和建设要有创造性,走自己的路,干全新的事业,而且各个地方,各条战线都要有自己的创造。《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他热情鼓励和赞扬“现在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经验一天比一天丰富。经验很多,从各省的报刊材料看,都有自己的特色。这样好嘛,就是要有创造性。”他提醒我们,改革开放面临的都是新事物、新问题,经验只能靠我们自己创造。他喜欢听“新话”,讲“新话”,批评现在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很显然,照抄照搬、照老框框一模一样地搞、讲重复的话是重复性实践,循环式的实践。而走自己的路,以新的思想和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摸索,干全新的事业,有一些试验和尝试,是创造性实践。这种创造性实践,或者说实践的创造性,是人类实践的最高层次,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最本质的特征和规定。只有不断创造,革命和建设才能不断发展。邓小平同志用明晰的语言,严格区别了创造性实践和重复性实践,对改革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试验是推进和深化改革的主要手段,是创造和探索的实践活动。要创造,就必须大胆地试,坚决地试。改革作为一种创造性实践,必须有自己独特的实现形式。在邓小平同志看来,试验是改革,也是创造性实践的主要形式。他说:“改革开放是很大的试验”,“是书本上没有过的。”“从另一个意义来说,我们现在所做的事都是一个试验”。这就是说,改革开放作为一种最现实的创造性实践,它的基本的和主要的形式是试验。宏观上讲是如此,微观讲也是如此。对改革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都要通过试验加以解决。比如,证券、股市,传统的社会主义没有搞过。可不可以搞?邓小平同志的态度是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他还讲,我国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刚刚起步,总的方向、原则有了,具体章法还要在试验中一步步立起来。如果说上述论点是针对改革开放这样的具体事物而言的,具有特殊性,那么,下面的两个论点就具有一般的、普遍的意义了。一个是,“什么事情总要有人试第一个,才能开拓新路”。这就是说不论干什么事情,要有所创造,开拓新路,就必须试验,而且是总要有人第一个试。这就肯定了试验不仅是推进和深化改革的主要形式,而且是创造性实践的主要形式。另一个论点是,“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不争论是邓小平同志的一个发明。对任何问题都不要做空洞的争论,最重要和最根本的问题,是抓住机遇实践、创造、试验。在大胆的试验中统一认识,干出新事业。所以,他总是要求我们大胆地试,坚决地试。
(三)
创造会有风险,可能犯错误,也很难一下子就被人们理解和接受,但是,事实终将证明创造性实践所具有的革命性效果。对此,邓小平同志作了极为深刻的分析。其中重要的论点有三个。一是,创造性实践有风险。邓小平同志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第113页)“城市改革比农村改革更复杂,而且有风险。”(117页)有风险主要是因为改革涉及人民的切身利益问题,每走一步都会影响成亿的人。同时改革是新事物,是创造性实践,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十全十美的方针、十全十美的办法是没有的,没有万无一失的方案,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二是,创造性实践会遇到阻力,可能不被人理解。主要是旧体制、旧模式、旧观念的影响和“左”的思想障碍。邓小平同志说:过去我们满脑袋框框,旧的一套搞惯了,要改不容易。“几十年‘左’的思想纠正过来不容易,我们主要是反‘左’,‘左’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势力。”“在制定和实行具体政策的时候,总容易出现有一点留恋过去的情况,习惯的东西就起作用,就冒出来了”。(第228页)创造性实践是开拓创新的实践,本身就是对旧东西的否定和革命,遇到阻碍是必然的。同时,由于创造性实践是一种试验,没有现成的事实做根据,要说服别人理解也需要过程。邓小平同志说:“改革的政策,人们一开始并不是都能理解的,要通过事实的证明才能被普遍接受”。(第155页)三是,创造性实践见效的时间可能长一些,效果也难以预料,更重要的是可能失败。邓小平同志指出的这三个方面的问题,直接涉及到对创造性实践的效率和效果的评价。从实践的过程看,创造性实践比重复性实践的风险大,阻力大,犯错误甚至失败的可能性大,其效率就要受到影响。但是,从根本上讲,创造性实践是开拓性、探索性实践,是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这本身就蕴含着极高的效率。从实践的结果说,创造性实践的成功其社会效果将不限于一时一事,可能带动一个领域、一个方面的突破性进展。这种进展甚至是实践者本人都不能预料的。农村改革就是这样一种情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一下子搞活了农村,不仅农业生产上去了,而且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得了原来没有预料到的效果。创造性实践的失败同样具有极重要的社会意义。因为它证明了一个过去未曾实践的思路或方法的错误,这本身就是发现,为开辟新的道路提供了新的基础。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也是宝贵财富。所以,邓小平同志总是鼓励我们不要怕,胆子还要再大些,迎着风险,迎着困难上。
(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用创造性思维指导实践,才能不断地有所创造。邓小平同志鼓励我们创造性地实践,也鼓励我们创造性地思维。这是因为实践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有创造性的思维才能有创造性的实践。他说:“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各国的情况不同,各自的经历不同,只有独立思考才能够有所创造。不打破思想僵化,创造性地思考,改革和建设就没有希望。他要求我们动脑筋,想问题,勇于思考,勇于创新。他反对不动脑筋的思想懒汉,反对讲现成话,讲空话。他希望各级领导班子都是独立思考的集体,能够面对实际,真正仔细地研究新情况,形成新思路,拿出新办法,使用新语言。创造性思维是从哪里来的?邓小平同志用许多准确的语言加以表述。概括起来,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不能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列宁也同样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我们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更要根据当代世界和中国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理论上的创造。二是依靠基层,依靠群众的创造实践。邓小平同志讲:“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他审阅十四大送审稿时讲,改革开放中的许多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绝不是一个人的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三是不断地总结新经验。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路线,走一步就回顾一下,不断地进行“思想上的改革,思想上的解放”,永葆思想的活力,这是构建创造性思维的科学历程。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需要我们创造性地解决许多极其复杂的问题。改革的实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我们发扬邓小平同志大力倡导的创造性实践的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大胆创造,开拓前进。


第5版(理论)
专栏:改革热点纵横谈

  略谈专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朱庄虹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在论述金融体制改革的问题时指出:现有的专业银行要逐步转变为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要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这是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群众比较生疏、但又十分关心的有关金融体制改革的热点问题。
所谓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主要指的是,通过规定银行资产与负债应遵循的若干比例来规范银行的经营活动,维护金融秩序和稳定。它体现了发展与约束的统一,既是商业银行的一种资金运作机制,也是中央银行强化监管的重要办法。
改革开放以前,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银行的机关性质居于首要地位,行政指令是银行的主要行为准则。专业银行贷款规模由国家下达指令性指标决定,与它所吸收的存款多少无直接关系。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所发生的变化,多种经济成分迅速增长,逐步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新格局,并明确了要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它迫切要求作为国民经济“神经中枢”的金融体系,加快改革的步伐,要求各专业银行逐步向商业银行过渡,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已有很长的历史。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已发展成为国际商业银行用以自律和中央银行用以监督商业银行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以市场经济为背景,勾勒出商业银行经营在质量和结构上的一般限定,使商业银行的经营在市场经济许可的限度内取得稳定高效发展,在保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基础上追求最大盈利。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实现经营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最佳组合的通用手段和有效方法。我国专业银行在逐步改革为商业银行的过程中实行这种管理,可以促使专业银行向国际化、规范化靠拢,并促使专业银行最终实现与国际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接轨。
一般说来,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首先要对总量管理比例、流动性管理比例、安全性管理比例和效益性管理比例进行科学测算,并制定出奖惩条例。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一个复杂过程,在操作时要注意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的原则。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虽然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但资金来源属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有来源才有运用。因而,必须坚持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的原则,以供给制约需求,以收入制约支出,根据吸收存款、发行债券、向人行借款和上级借款等资金来源的客观可能,合理地确定贷款数量,保证银行的支付能力,不超负荷经营。在此前提下,一方面,要千方百计扩大资金来源,特别是扩大存款;另一方面,要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入手,加速信贷资金周转,使一元钱能顶几元钱用。这样,在资金供给一定的情况下,可以更多地满足资金需求,缩小资金缺口。
资产与负债期限对称的原则。长期负债与长期资产对称平衡,中期负债与中期资产对称平衡,短期负债与短期资产对称平衡。其目的是为了保持资产负债的流动性。这个要求是由银行资金来源的性质和银行经营业务的特点决定的。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存款和借款,要保证存款的提取和借款的支付,银行资金运用必须具有相对的流动性。
效益性与安全性并重的原则。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既要讲求资金的安全性,确保支付能力,又要讲求资金的效益,尽量减少资金的闲置和无收入资金的占用。随着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过渡和银行之间业务竞争的加剧,银行的经营风险加大。而这种风险既有资产经营方面的风险,又有负债方面的风险。要避免风险,就要增强资产负债的安全性,而作为向商业银行过渡中的专业银行,又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为此,必须树立资金周转概念、利息概念和投入产出概念,力求做到效益性与安全性并重。
优化增量结构与调整存量结构相结合的原则。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一方面,要从加强增量管理入手,实现资产负债结构增量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对资产负债存量的结构调整,逐步消化存量中的不合理部分,使资产负债结构朝着资金良性循环的方面发展。


第5版(理论)
专栏:

  发展乡镇企业的新课题
郭应富
“两步走”、“翻两番”、“奔小康”是党中央确定的到本世纪末我国经济发展的宏伟战略目标。怎样实现这一目标?从成都市武侯区的实践来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带动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中西部地区实现奔小康战略目标的行之有效的发展道路。
我们武侯区是1990年组建的城乡结合的新区。三年来,乡镇企业总产值从建区时4.9亿元发展到1993年底的35.5亿元,全区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340元,财政收入由0.46亿元增长到1.43亿元。怎样实现乡镇企业的第二次“异军突起”?这是需要我们着力探索和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一、积极推动股份合作制改革
乡镇企业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十多年来,它在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其自身存在着机制方面先天不足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产权不明晰,管理水平较低,规模小,自我约束和自我积累较差等等。机制上的先天不足制约了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国家要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加市场竞争创造条件,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国有企业、城市集体企业通过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登上市场经济的舞台,发挥其在管理、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参与市场竞争。于是,乡镇企业在外部将面对风浪更大的市场,而内部机制上的问题又会在竞争中更加显露,过去曾拥有的市场优势、机制优势正在锐减,其发展已到了非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对原有机制实行“扬弃”不可的时候了。
积极大胆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乡镇企业的机制进行改造和完善,就可以既保持和发扬乡镇企业机制中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政企分开、自主经营的优势,又克服产权不明、管理水平低下的不足。这实际上是对乡镇企业机制的“扬弃”、完善和提高。按照这一设想,武侯区在完善乡镇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基础上,首先大力推行和发展股份合作制。发挥股份制和合作制相结合的优越性,明晰产权,调动了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使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积累、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走上了决策科学化、管理现代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团化这条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的道路。
二、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乡镇企业发展
乡镇企业(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就总体而言,其设备、技术、管理、职工队伍素质相对落后,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科技含量少、档次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众多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被推向市场,全面转换经营机制,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市场竞争中,乡镇企业在科技水平上的劣势就更为突出。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要有所作为,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努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的“联姻”,只有这样,才能为乡镇企业的新腾飞插上坚硬的翅膀。
武侯区是成都市的高科技文化区,区内有众多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了充分发挥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开发,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制定出多项优惠政策,为乡镇企业引进人才。1990年至1993年,全区建立3500多家民办科研机构,引进各类科技人员3000多人,其中具有中级职称以上人员2000多人,并且大多数在乡镇企业工作。引进人才、项目,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优化了产业结构,促进了乡镇企业向科技型转化。目前,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乡镇企业出现四种类型:一是引进转化型。如成都华西味精厂,通过引进电缆热缩材料管材项目和人才,建立了长江热缩材料厂,生产出了在市场上可与美国产品竞争的“强力纤维热缩管”,填补了国内空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二是科技股份型。如成都华西农药厂,让社会各方科技人员以科技入股的方式,组成“西部高新技术集团”,在高能电池、医药、饮料等方面开发成果显著,其中高能电池被国家列入“八五”攻关项目。三是民办科研型。如由民办科研所与村办企业联办的佳灵电气制造公司,集科工贸为一体,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了市场、科研、生产一体化的技术进步机制。四是中试企业型。如金马自动化设备制造公司由乡镇企业转化为中试企业,不仅在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上发挥作用,而且开发出自己的拳头产品“微型汽车转向杆”,占领了省内市场。正是依靠科技,1993年武侯区乡镇企业经农业部综合评比,六项指标得分总数居四川榜首,受到农业部表彰。
三、转变政府职能,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乡镇企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方面,政府应当尊重企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的地位,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支持他们开拓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强管理和服务,帮助其更好更快地发展。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管才更有成效?实践中我们感到,应当抓紧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机构,按照支持、引导、保证、服务的方针,通过制订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营造适宜的舆论环境等,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近年来,我区根据地处中心城市近郊的实际情况,加强规划,选择一批产品技术含量高、能耗低、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适当集中,建设乡镇企业的发展基地;在产业结构上,引导企业按照市场需求和产业政策进行调整,以发展“四高”企业(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效益、高创汇)为重点推动工业的发展,以大中型市场建设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区域经济的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同时,我们花大力气抓基础设施建设,为全区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创造了便利的交通和规模可观的市场条件。在软环境的营造上,我们注意创造乡镇企业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人才、资金、项目到乡镇企业,帮助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开发拳头产品,开拓和占领市场;注意关心培养企业家,为他们排忧解难,建设起一支素质高的乡镇企业家队伍。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带来了全区乡镇企业的大发展。目前,全区4个乡中两个乡产值过了10亿元,两个乡过了5亿元,其中永丰乡被评为全国乡镇百颗星。由此可见,只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管理经济,就可以促进和保障乡镇企业的发展。
                (作者为中共成都市武侯区委书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