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4月2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文学作品)
专栏:

  金柯桥之光〔报告文学〕
袁亚平
引子
毡帽,乌篷船,鉴湖水……
柯桥,太平桥,古纤道……
“百舸千舟摇摇摇,一河两岸桥桥桥。俯身水底见桥影,侧耳河面闻桨声。”一首诗,载着我神悠悠地飘入绍兴水乡特有的画景。那是鲁迅的故乡。
现在我一步步地踏上又高又陡的柯桥镇上的融光桥。这座建于宋代重修于明代的单孔石拱桥,两侧桥栏外沿青石缝里钻出的苍绿的藤萝缠绕下垂,浓浓密密几乎遮掩了整座桥身。我觉得这正是历史老人的长髯,在风声水声里微微颤动,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传说。
本世纪30年代,上市赶集的人群拥满街头,航船、埠船停泊在河岸两旁,撑篙如林。柯桥镇上的“菜果山货行”和“水鲜鱼虾行”,在四时八节上行的杨梅、山笋、菜果和鱼虾,每日行佣金的总收入约抵一只金元宝的价值。于是“金柯桥”的美称随着河水流向四方。
金柯桥的崛起
一辆自行车吱吱嘎嘎歪歪扭扭,骑着一路坎坷一路泥尘。总算近了,跳下车,翻过铁道口,又吱吱嘎嘎歪歪扭扭地到了门口。
这是一座简陋的小平房,一个小小的房间里密密地摆了三张木床。三个男子汉就塞进去了,好在濮耀胜个子不高人又瘦。
周围的环境却实在令人无法唱赞美诗。一个整日嘈嘈杂杂的竹木市场,还兼卖猪仔,一声长一声短的尖叫直让人坐立不安。好不容易天黑了,市场疏散了,头挨枕想睡觉了,那火车又轰轰隆隆地碾过来,小平房直颤抖。夜里睡不着觉,白天又要早早去工地。一天三顿还要自己买菜做饭,生活相当清苦。濮耀胜作为绍兴县工商局抽派的干部,和另四位同事一头扎在柯桥镇,负责兴建轻纺市场西交易区。
1983年前后,柯桥古镇上悄然冒出一条自发的布街。那些从事纺织、针织、印染的乡镇企业,纷纷把自己的产品张挂在这里。向来恬静的小桥流水,出现了喧闹的形形色色。
彩色的古镇比素色的古镇更吸引人,绍兴县那些推销本地布的购销员都乐滋滋地跑到这里来了。前几年背着布匹去外地找市场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如今就在柯桥镇省时省力省钱省精神。
1985年盖了3300平方米棚屋结构的轻纺市场,柯桥镇更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这个小小的轻纺市场,像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鲤鱼,打破了江南水乡的宁静,溅起了不寻常的浪花。
一个大浪头乘势掀起。绍兴县领导和工商局决定兴建大规模的轻纺市场西交易区。总面积2.32万平方米的三层楼室内市场,从1988年1月动工,当年10月1日就在国旗飘扬中敞开大门迎接四方客。
又一个更大的浪头呼啸有声。总面积3.5万平方米的轻纺市场东交易区建成开业,自动扶梯和载货电梯让1992年1月8日锃光透亮。穿着灰色工商制服的濮耀胜,在轻纺市场跑进跑出,比那住在小平房里听猪哼火车吼的日子更忙。要管理这么大的市场,实在让他这个瘦人胖不了。
不好了!不好了!手下的工作人员连呼带喊。急跑过去的濮耀胜,看见办公室里有一个怒气冲冲的男人高声叫嚷:“我亏了本啦!我亏了几万元啦!我恨不得跳楼去!”濮耀胜按住这个40来岁的绍兴经商者,拉把椅子让他坐,倒杯茶水给他喝。你很着急,我们理解。可我们比你更着急,我们投了3000万建了这么漂亮的市场,身上还背着1000万的贷款,经济压力比你还要大。如果市场萧条,我们脸往哪里放?我们工作辛辛苦苦最后没有好结果,你来做生意最后亏了本,这不行!能不能这样,我们一起来商量,怎么渡过这段最困难的时间?
粗声粗气的中年人倒有细心眼:在东交易区大厅里摆放零摊,让三楼上生意冷清的客商下来经营。
新的布局立即实施:在一楼和二楼的大厅里,摆了200多个零摊。空出来的三楼,专营针织、弹力布等产品。
嗨!这一着还真灵。市场开始热闹起来,客户越来越多。西交易区人头攒动。东交易区你拥我挤。又兴建中交易区。又兴建北交易区。那庞大的蓝白相间的建筑群排列成世所罕见的生意场。货不分南北,人不论东西,国内外客商,国有、集体、个体商进场交易,公平税,一视同仁。每天几万人进进出出,在市场上8000多个花色品种前挑花了眼。
绍兴当地纺织企业的厂长经理们可省了一大笔旅差费,三天两头跑市场。哪些布好销,哪些布滞销,城里要什么货,农村要什么货,南方风行什么,北方喜欢什么,他们通过这个市场看得一清二楚。于是也就有了“三天出小样,五天成批量,七天上市场”的能力,有了产品更新的速度。
拿着移动电话边走边说的濮耀胜,对市场的了解远远胜过对家里的了解。家不在柯桥镇而在华舍镇,他难得回去几趟。他能说出轻纺市场从形成到壮大的详细经过甚至细微末节,却绝对说不出家里妻子工作上的难题和儿子学习上的难题。
濮耀胜满肚子装着轻纺市场的故事。那天偶然一位厂长看见那个逛市场的青年人穿的裤子挺好,谈妥300元买下,青年人当场脱下裤子,厂长拿着就走。三天后,厂长拉着用那条裤子仿制成的同花色同品种的布料来,在市场里谈成了几十万米布料生意。
南腔北调的客商正是漫天飞舞的蜜蜂,川流不息的市场正是嗡嗡一片的蜂房,高效有序的市场管理中心正是独一无二的蜂王。蜂窝效应。
“全国文明集贸市场”,一块国家工商局授予的铜质奖牌,骄傲地悬挂在粉墙上。全国8万多个集贸市场中评出百强,绍兴中国轻纺城名列第二。年成交额35.6亿元,这个数字是濮耀胜当年骑在那辆吱吱嘎嘎歪歪扭扭的自行车上绝对无法想象的。
瘦瘦的濮耀胜当了绍兴县工商局副局长还是瘦瘦的。
眼光该看多远
院中央那株盘根虬枝墨针如盖的松树,威武而温情,怒张又含蓄,秋风冬雨中显示倔强的脾性,晨雾暮云里透出高洁的品质。圆圆的一排铁栅栏团团围住这大院的精气所在。
此时一位戴着金丝边眼镜的中年人伫立松前。他是绍兴县委书记纪根立。每天清晨上班,他喜欢多看一眼这株松树。作为1965年最后一批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大学生,也许是他触景生情,对着这个50年代就规划而成的环境整洁鸟语花香的县委机关大院,时时会文思奔涌。抬腕一看手表,他微微一笑,转身向县委常委会议室走去。
今天的议题:绍兴县要不要再扩大发展轻纺市场。
有关情况和想法,哗哗哗倒在会议桌上:本地一些企业产品价格下跌。本地布受到外来布的冲击。柯桥镇物价上涨,皆因外地来轻纺市场经商的四五万人所造成。
怨言,责难,担心,顾虑。
会议陷入了沉思。只有喝茶的人碰响了杯盖,那轻轻脆脆的一声竟然惊心动魄。
纪根立开口了,他说了句俗语:小孩长大了,赶快换衣服。
纪根立请县里六套班子的领导,一齐到柯桥去,亲眼看一看。
柯桥电影院内座无虚席。主席台分设着主拍席、公证席、发证席和计时席。纪根立等县里领导鱼贯而入,没上主席台,悄悄坐在最后一排。
全场肃静。来自辽宁、山东、四川、江苏、福建、浙江等9个省市自治区的618位客商报名参加投标,角逐轻纺市场中交易区150多间营业房。他们每人手拿一张交易区平面图和一块编了号的木牌,跃跃欲试的心情使每个人的脸部肌肉紧绷。竞投开始,主拍人推出第一间营业房,房号为1288号,19.44平方米,底价为9万元。主拍人话音未落,台下437号客商马上站起来,报价11万元。555号迫不及待地高叫“15万元!”抬价声此起彼落,16万、17万、18.5万、20万、21.1万……经过39轮报价,555号客商大叫“25.5万元!”这时几百双眼睛都敛声静气地盯着这位勇敢的竞投者。秒钟从90秒倒数至1秒,一声锣响,一槌定音!紧张透了的人们恍然大悟,使劲把手掌拍得老响拍得发红。
这位一举夺标的555号客商是福建的颜姓个体户。当场发给中标证书时,有人问他:这么高的价格租营业房6年值得吗?他自信地说:虽然风险较大,但这里做生意环境良好,肯定会兴隆。值得!值得!
轻纺市场中交易区经过两天的公开竞投,共拍卖出152间,成交额达1806.7万元。这批营业房使用权只有6年,平均每平方米的租价高达9000元,比上海浦东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价还高得多。
事实胜于雄辩。县委一些人去掉了埋怨。乘机扩大发展轻纺市场,成了县里领导的共识。关心体贴个体经商者,成了县里领导的自觉行动。
中秋节的月亮挂在轻纺城夜总会的歌舞厅。县委书记纪根立和其他领导,不同家人团聚,却同轻纺城里渴望月亮渴望家人的外地经商者团聚。一曲《十五的月亮》,被纪根立唱得那么柔美那么深沉。外地经商者听得热泪扑簌簌直掉。
看上去书生气十足的纪根立,并非全是柔肠万千。他其实很干脆很果断。
县粮食局长接到纪根立的电话,手都发抖了。局长觉得太难了,太难了!上次建轻纺市场东交易区时,规划中搬迁了粮食局的一个粮库。上次弄怕了。这次建西市,规划中又要搬迁一个面积更大的粮库,还有一座盖了没几年的粮贸大厦。他知道难度很大。
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参加协调会。协调会从晚上7时一直开到夜里11时。
纪根立清清楚楚地将一个个字掷在地上。只说两条:一是发展轻纺市场确实需要这块地,大家都要服从大局;二是县委、县政府已经开了口,金口不开,开了不改。当然也给一条出路,让粮食局、工商局、城建局三家共建西市。你原来小打小闹,现在我们搞大了不是更好嘛!定好政策定好时间,按期搬迁全部拆光,没有讨价还价。粮食局长不知费了多少周折,拆迁任务终于按期完成。
作为绍兴县十大建筑的纺织城西市已破土动工。18层的圆柱形主楼和3层曲尺形的交易市场,浑然一体的方圆结构蕴含着一个哲学命题。
纪根立又到柯桥,实地踏看,构思大发展的未来。
轻纺城要向北发展,跨越萧绍运河,要建一座桥。几张图纸被纪根立的手翻过来翻过去。他的眉头紧皱。他很不满意。轻纺城的开发必须是高起点的现代化的,而这图纸上是一条一般化的毫无特色的公路桥。一座桥就是一个城市的象征。纪根立到过美国旧金山,那横卧于碧海白浪之上的朱红色的金门大桥,那耸立在大桥南北两侧的钢塔,那世界大桥中少见的最长跨距,让每一个目击者都惊叹人类的杰作。中国轻纺城将在本世纪末成为12.9平方公里的集商业、金融、旅游和高新科技工业为一体的现代化中等城市。要造一座城市桥,要成为中国轻纺城的象征。
新的图纸出来了。这是一座结构新、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钢管砼拱桥。
在钱塘江上造过钱江二桥的铁道部大桥局第四工程局,为中国轻纺城建造这座投资1700万元的轻纺大桥。
当纪根立在1994年3月的春风中走进这座桥时,全长300多米的桥身已经凌空横卧古运河之上。桔红色的钢管拱,将两道优美的弧线画在空中。橙黄色的吊杆,将两排整齐的直线写给未来。
而那条从唐代绵亘过来的青石古纤道,正静卧在运河中吊桥下,在很好的保护中做着厚实质朴的梦。
纪根立出神了。等我真的老了,一定要把外孙领到这座轻纺大桥上走走。这也是成就感,一个人只有为人民为国家做了有益的事才能满足。
钢管砼拱桥和古纤道都会为一个真正的人作证。
要出传世之作
1992年6月,国家工商局将绍兴轻纺市场命名为“中国轻纺城”。8月26日,由县委书记纪根立任党工委书记、县长陈敏尔任主任、县城建局长马行任常务副主任的中国轻纺城管委会成立。具体事项由马行操办。
1992年9月5日,马行带着第一批11人,离开县里直扑柯桥镇。
项目选址,计划立项,土地征用,土地出让划拨,定点审批和开工报告。履行中国轻纺城规划区内县机关有关部门的相应职能,体现“权威、集中、高效”的原则。
马行在规划论证会上说,中国轻纺城开发,不同于建一般的工业小区,也不同于城市新区建设。她将不局限于单一功能,也不仅是城市功能的延伸和扩大,而是在一个集镇的基础上,跳跃式地建设一个完整的城市。
中国轻纺城的城市特色表现为以柯桥镇为代表的江南田园风光的人文自然环境,和以轻纺市场为代表的市场经济繁荣的发展势头。
城市中心大道、商业步行街、高层公寓、露天剧场、公园、中心广场电视塔、瓜渚湖度假区……都将在建设者的手中出现。
马行急急走着,踩碎了泥块,踏起了尘土。半路却下雨了。没带伞,不管了,快走!雨水湿透头发,顺着脸颊灌进脖颈,眼镜模糊一片他都顾不得,他心中着急的是工程受阻半个多月。一条高压线要从中泽村架过去,施工队来挖坑,村里的农民就起哄,拦阻,夺工具。一个老太婆竟然大无畏地跳到深坑里坐着不让动。连村干部也被打了。也不知去做了多少次思想工作,没用。双方就一直僵持着。有关部门已统统布置好,要去村里抓人,依据治安条例来处理。但马行说不行。
走了1公里多路,到了村里。浑身湿漉漉的马行真像一匹泥水里打过滚的瘦马。马行对这个村已熟悉了,在这之前他已经连续七个晚上走家访户,知道了症结所在。那是因为1991年企业征地的遗留问题没解决,村里农民心中一直有气。
马行径直走向卸任不久的老支书家里。这位在村里当了10多年的老支书,在农民中说话有影响。马行睁大了眼睛找不到人。老支书中午不在家,是凑巧还是有意回避?
傍晚老支书打了电话来。副县长马行冒雨相访毕竟感动人。雨水能打湿坚硬。
马行第二天下午再去老支书家,一是一,二是二,包括去年征地遗留问题说个明白道个透。墩实厚道的老支书一拍胸脯,你放心好了!
高压线架过去了,一大难题迎刃而解。马行这时想到的就是喝酒。马行说自己有两大爱好,一是喝酒,二是建筑设计。高兴时要喝酒要绘图,苦恼时也要喝酒也要绘图。
一天,重重一叠图纸送过来。这是轻纺大桥的,已通过图纸会审了。送图纸的小姐轻说一句,带上门走了。按说这是例行公事。专家们已通过图纸会审,最后无非请领导过目一下签个字就完了。马行不吭声,一双眼睛透过镜片细细地搜索。五六十张图纸肃然缄默。突然他一拍桌,大叫起来,不对不对不对!大桥主车道设计宽度不够,只有12米的三车道。而城市桥必须四车道!
他吩咐办公室副主任代为处理日常事务,就锁死房门。这个浙江农业大学机械系毕业生给自己出了一道高难度的考题。三角板和直尺移来移去,计算器嘀嘀有声。基础,负载,结构,受力。没有专业手册,图纸上几个数字只得空着。整整三天三夜,熬红了双眼的马行正像厮杀中红了眼的战马。完完全全忘记了早饭中饭晚饭。只是有时胃痉挛得疼痛,他才泡一杯咖啡啃几片饼干。三天后从房间里出来的马行,脸色蜡黄,胡子拉碴,人瘦得可怕。他嘶哑着叫人立即送图纸到上海同济大学去计算。
同济大学计算的结果同马行的数据基本一样。原来负责设计的那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取回了图纸,做了应该修改的修改。后来建造成功的轻纺大桥主车道是14米宽的四车道。
绍兴人都知道绍兴历史上有位名人马臻。他是我国古代的水利专家,公元140年为会稽太守。他组织人民在官塘上建立堤埂,开成堰闸,总纳山阴、会稽两县三十六源之水为湖,称为鉴湖。
绍兴人很少知道马行就是马臻的177代孙。马行说,我的老祖宗马太守为民而死,流芳百世。我这个人上进心强,不服输,越是难做的生活,越是有兴趣。在轻纺城搞建设,要出经典之作,传世之作,怎么苦怎么累也心甘。
纪念碑没有名字
一辆小轿车飞速穿过杭州西湖边梧桐浓荫道,在花港饭店门前停下。车门内跳出几位绍兴县的领导人,快步朝大堂走去。
宽敞静谧的客厅里,坐着铁道部建设司的几位领导。他们从北京到杭州开会,不料被绍兴县打听到消息,今天特来登门。
县长陈敏尔不慌不忙,有条有理。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县里充足财力的保证,要求铁道部同意绍兴中国轻纺城建一座火车站。
听详尽汇报,看可行性报告,渐渐脸露喜色。铁道部建设司领导打破常规,原则同意建站。
抓住机遇。这机遇是无形的宏观,又是有形的微观。一旦抓住,那就是胜利的突破口,前进的起飞点。
这机遇,陈敏尔敏捷地抓住了,中国轻纺城顺利地抓住了。
1993年11月30日,萧甬铁路K29+415处北侧的中国轻纺城火车站工程奠基。
主持奠基仪式的陈敏尔,在初冬的土地上看见了一座全国第一流的二级客站。站房整体高架于104国道之上,人流高进高出。候车大厅,自动扶梯,电子控制的管理服务系统。这不是幻觉。
陈敏尔又走进他很熟悉很了解的轻纺市场。绍兴的布,江苏的布,广东的布,香港的布,台湾的布,韩国的布,平展的,披垂的,飘动的,万千花圃万千瀑布万千彩练。
赤橙黄绿紫五彩缤纷,东西南北中万商云集。陈敏尔很为自己想出的这对联满意。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整个市场川流不息,热气腾腾。富了经商者,也富了老百姓。四个交易区,政府没有一分钱投资,现在却拥有5亿资产总量。算一算,这是一笔什么样的帐?
奥妙何在?陈敏尔思索着,很快总结出四条: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围绕人即经商者的中心,把握放开和开放的原则,坚持你发财我发展的方针。
深夜的电话铃声直揪心。陈敏尔一把抓起话筒,那是苍老的声音:我退下来了,没什么作用了,没机会了。你是不是给我解决解决?这位老干部要买中国轻纺城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谁都明白没上市的原始股意味着什么。
陈敏尔只感到手中的话筒无情地成了铁沉铁沉的杠铃。他举不动了。他要挺住!
县委常委会集体决定,对轻纺城的摊位、运输专线、股票,副县长以上的领导干部任何人不准涉入。坚决地果断地将这三个发财甚至发大财的机会拒之门外。陈敏尔对着话筒说,我只能秉公办事,我这样做心里踏实。不知什么时候放下的话筒,陈敏尔只觉得夜好沉好沉。
第二天清晨打开窗户,将目光投向远方。
将中国轻纺城建成一座现代化的中等城市,我们的价值一切在其中。这也是一座纪念碑,尽管上面没有我们的名字,但不遗憾。
尾声
商厦,银行,珠宝行……
卡拉OK,电脑储蓄,自动柜员机……
柯桥还是柯桥。这个柯桥不是那个柯桥。今日才是“金柯桥”。
现在我轻快地踏进中国轻纺城新康纺织品经营部。这家个体老板才29岁。拿着移动电话跑来跑去的他,在短短几年内已积累几百万元,购置了门市部还购置了几处房产。他衣袋里有中文电脑记事簿,真皮钱包里有长城卡和故土卡。他还随身带着学英语的“莱思康”。他家里的空调房间里有电脑和传真机。他说现在做生意竞争厉害,首先搞好自身建设。
广州市建筑工程学校毕业证书,乐清市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绍兴市青年十佳好人好事荣誉证书,上面都写着同一个名字:王新生。在乐清农村生长的他,到南方的羊城求学。有了正式工作又抛了正式工作,他到轻纺城来当个体户。他并不满足现状。他拿起一份私营企业登记注册表,朝我晃了晃。
一个人的经历能造就一个人。这个年轻人说出这句哲学箴言。
中国轻纺城东升路上,一长溜全是朱红色的桑塔纳出租车,载出一个个新奇的故事。
初春的阳光在流动的车顶上一闪一闪,打印着一个个密码。有人能破译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