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4月15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体育)
专栏:体育漫画赛

难解难分
难离难舍
朱根华作


第11版(体育)
专栏:

迎接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
吉祥物“豆豆”
会徽


第11版(体育)
专栏:

  跨世纪的体育工程
——写在全民健身计划出台之前
本报记者汪大昭
那是新中国不满三周岁时的事情,那是共和国百业待兴时的事情。毛泽东以其刚劲的书法,写下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2个字。这位人民的领袖早在24岁那年,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体育之研究》的文章。据说这是他第一篇用铅字印出的文章,对体育的本质、功能竟提出了精辟的见解。
伟人已去,那题词存留至今也有四十多年,体育运动的发展有目共睹,但是,人民体质增强得如何?毛泽东的题词在许多运动会开幕式上,被仪仗队用作入场的先导。当全运会办到第七届的时候,主管体育的政府职能部门——国家体委正在下力气策划一项浩大工程:制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
    (一)
人们都知道那段历史,“东亚病夫”的帽子是伴随旧中国运动员在赛场上名落孙山而来的。今天,中国有了大把大把的金牌,竞技运动的成就光彩夺目。但是,体育的骄傲展现在领奖台上,也许只是一掠闪电,而非永久的光明。一个金牌富有的国家,未必就是全面意义上的体育强国。
1994年3月,两位全国政协委员在八大二次会议上发言指出,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存在令人担忧和亟待解决的问题。1991年的调查材料表明,反映耐力素质的1000米跑速度不及1985年的情况,“豆芽”体形无明显改善,近视眼发病率高达43%。三次青少年体质抽样调查结果,中国均低于日本同龄组。1993年,北京、辽宁、河南、广东、四川等地高考体检,体质没有障碍的考生仅有15%。
另据国家体委调查,我国中高级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为58岁,比同期人口平均寿命短10岁。去年全国死亡率,中年人竟超过老年人。
国家公布的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尚有8000万人未及温饱,他们如何强身健体,不难想象。
共和国宪法第21条写明:“国家重视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毛泽东的号召发出了40多年,这位从小喜欢登山、击水的体育爱好者当然无法知晓,增强国民体质的问题直到他百年之后并未真正获得社会重视,健康水平、参与的意识和满足锻炼身体的设施、条件,均有相当大的差距。
到底是改革开放带来了机遇,提倡全民健身和发展群众体育具备了前所未有的主观需求和条件,加之世界体育发展大环境的变异,增添了中国体育决策的压力和紧迫感。制订和推行一个高层次的宏观发展计划,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宁早勿迟。1994年4月初,一份经过七次修改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讨论稿)》,送到前来北京参加全国体委主任会议的代表手中。
    (二)
100多位到会者,来自各省市区、计划单列城市、行业体协和解放军,都是一方体育事业的当家人。没有金牌的纷扰,只有议决体育改革大业的责任。
江苏省体委副主任孔庆鹏说,社会主义体育应当为人民健康服务,不把全民健身摆到特殊重要的位置来思考,体育部门就是失职。但是,我国目前尚不充分具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条件,这有赖于体育社会化的重大突破。
江西省体委主任梅长林提出,计划生育是国策,教育是立国之本,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体育是什么?实施全民健身,同样应当是国策,作为地方政府目标管理的内容。
老“体工”们回顾起50年代群众体育活跃的情景,颇动感情。1951年,北京市率先开始推行体育锻炼标准。1954年,国家体委决定试行“劳卫制”。这正是毛泽东题词前后的事情。经过40年的变迁,如今都市拥挤的马路上已容不得传统的长跑活动。北京工人体育场外,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人晨练,在紧闭的铁栅栏之外,在路人接踵的便道上与摊商们共处,求得一席健身之地。
“历史上当国家发生大变革的时代,总要对国民提出新的要求,包括改变生活的方式和内容。制订全民健身计划,顺应民心,要重在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在体质人类学的基础理论还是空白,研究它几年也不过是个起步。”成都体院院长周西宽考虑着更深层的问题。
改革促使人们必须转变观念,开放则使人们了解到更多可以借鉴的东西。早在5年前,世界上已有80多个国家公布了自己的《大众体育发展大纲》。没有人能否认美国是世界体育强国,从50年代起,凡达到身体素质测定标准的美国青少年,都可获得总统身体锻炼奖和国家身体锻炼奖。1990年,布什总统亲自批准实施名为《健康公民2000》的第二个全民健身十年规划,每年10月9日被法定为跑步与健康日。
今年3月10日,90多个国家派出代表,在乌拉圭埃斯特角举行的第五届世界群众体育大会上,共商开展群众体育运动、增强国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造福人类的大计。
    (三)
中国的大众体育远不发达,很多事都只是开始,好在已经开始。作为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方案的“一二一启动工程”即将推出,借用“一二一,齐步走”的通俗体育术语,突出一个宣传发动的重点,推行《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和《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两个制度,掀起一个全民健身的高潮。发动全民每天参加一次健身活动,学会两种健身方法,每年一次体质测定。
小康总是幸福美满的,小康的标准不仅是经济收入,还要看包括体育健身在内的生活质量。人们懂得了要发展生产力,终于也明白了还要保护生产力。“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建成较为完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提高国民参与体育的意识,扩大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使国民体质及群众体育的主要指标在下个世纪中叶达到或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全民健身计划的总体发展目标,这是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这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重要追求!(附图片)


第11版(体育)
专栏:体坛絮语

  有病就得治
——也说足球队员体能测试
晨星
今年,中国足协严格执行体能测试未能达到标准者不能参加甲级联赛的规定。结果,初试就有1/3的人未能过关,其中包括一些国家队队员和甲级队主力队员。据说,测试标准与国外队相比并不算高,在沈阳队和上海队踢球的6名属国际二流队员的俄罗斯球员,全部通过了测试。这事实使一些队、一些队员感到难为情,也在足球界和足球爱好者中间引起了震动。对足协此举喝彩叫好的,嘀嘀咕咕、不以为是的都发表了意见,沸沸扬扬,绿茵场好热闹。
中国足球尽管至今仍未冲出亚洲,在重大的国际比赛中也没有值得自豪的成绩,但它依旧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数以万计的球迷。出于一片真情、对足球爱得深,对绿茵场的事也就特别关心,特别敏感,特别爱议论。对今春足球训练的热烈反响,是又一佐证。
大家都希望中国足球早日冲出亚洲,然而,愿望不是现实。中国足球要达到理想的彼岸,需要做许多扎实的、艰难的工作。前些年,有人把中国足球队成绩不佳归咎于中国人营养差,体力不好;出国比赛场次少,经验不够;之后,又归咎于基本功不扎实,临门一脚不行;再后,又有教练不行之说。
队员的体能和运动队的管理水平、训练水平关系极大,这是谁也回避不了的现实问题。但是,笼统地讲管理、训练水平,常常只能停留在说说而已,解决不了问题。中国足协把笼统地评说变成了具体的可操作、可评价的指标,把一般号召变成量化管理,把“软态度”变成硬原则。这是足球改革的一项举措,一个起点。
治病,需要吃药、打针。这难免口里感到苦,身上感到疼。中国足协对体能测试的规定,可能使一些队、一些队员感到有些苦,有些疼,面子上很不好看。但对中国足球的发展来说,则是治疗中的苦和疼。疼能治病,是必要的,值得的。


第11版(体育)
专栏:

  中国田径世界第三
夏伟恩
国际田联公布的1993年世界田径各项成绩表明,我国总体水平在过去的一年中已闯入世界先进行列。
按国际惯用的方法(世界第一至八名分别计9、7、6、5、4、3、2、1分)计算,我国总得分221分,仅次于美国(320分)和俄罗斯(244分),列世界第三位,排在田径强国肯尼亚(140分)、英国(80分)、德国(71分)、白俄罗斯(52分)、古巴(42分)前面。而我国女子的分数为217分,列在世界之首,其次为俄罗斯(156分)、美国(108分)、牙买加(39分)、德国(35分)、白俄罗斯。
我国田径项目的进步,是田径界几代人的努力所致,同时也说明训练已日趋科学化。
我国田径运动员一反过去只有个别选手在个别项目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局面,而是大面积收获,女子17项、男子2项多人进入世界前八名,其中成绩排在去年世界首位的有5项(女子400米、1500米、3000米、10000米、马拉松)。
值得一提的是有不少项目我国人才济济,尤以耐力项目和力量项目较为突出,例如女子800米进入世界前20名的有8人,1500米有12人,3000米有9人,10000米有11人,马拉松有8人,10公里竞走有9人,铅球有8人。
在所得的221分中,男子项目仅得4分,还排不进男子总分的前30名。仅仅靠“半边天”,是够不上田径强国的。


第11版(体育)
专栏:

  山村小丫
孙彩艳印象
刘书方
女子举重选手孙彩艳,虽然多次获得世界冠军,刷新世界纪录,可在中国体坛知名度并不高。笔者在她的家——辽宁省朝阳市郊八宝营子村一户极其简陋的平房和不规则的院子里初见她时,十分惊讶:这就是那个力大无比的孙彩艳么?太平常了,简直和山村女孩子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还没有她们泼辣和强壮。
孙彩艳的父亲孙国志是个老实巴交的工人。孙彩艳站在父亲身边,人极单薄、瘦削,不过伸出手来,手奇大,有力,攥起来热乎乎的。她留着很短的头发,外表极像男孩。其实,她有两个哥哥,她是唯一的女孩,看不出任何娇生惯养的样子,问一句答一句,文文静静的。
孙彩艳是一个很普通的辽西农村小丫,母亲说,她是吃玉米面长大的,13岁就挑水下地,在八宝村小学,书念得好,尤爱体育。北方农村多粗活,就是在家,鸡鸭猪鹅,院里院外,哪样不伸手都不行。说着话,外面的鸡就飞满了窗台,咕咕叫。屋里堆放的过冬白菜,散发一股潮湿的霉气,没有什么贵重的东西。十口之家,父亲只有200元收入,其生活可以想象。孙彩艳自尊心极强,念小学时表现出超凡的体育才能,跑、跳都很优秀。后来,由小学体育教师岳群推荐,她到了市体校,接受汤荣顺教练的指导,训练相当刻苦,再累也咬咬牙默默地坚持着,终于被省举重教练闻志喜发现,把她要去。
孙彩艳三次参加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每次获得三块金牌,打破三项世界纪录,被国际举联评为世界最佳运动员。
这位朴实的乡村小丫,不向任何人提出任何要求,为国争光足矣。性格像山,心地如雪,这就是朝阳的孙彩艳!


第11版(体育)
专栏:读者来信

  这里的群众体育为何冷清?编辑同志:
每天清晨漫步街头,看见人行道上和街心花园里,打拳、做操、弯腰、踢腿的都是老妈妈、老伯伯,很少有青年人在锻炼身体,心里很不是滋味。
老年人为了延年益寿,自觉地走到一起,你教我学,锻炼身体,因为他们懂得,没有健康的身体,不但老而无乐,而且还会受气。那么,为什么看不到青年人自觉锻炼?他们到哪里去了?有的在路边摆烟摊;有的在卖牛奶、面包;有的用摩托载人营业;有的做油条、大饼、豆浆生意。也有的是晚上卖水果、做夜排档生意,或在餐饮店打工,第二天无法早起。年轻人涌向了第二职业大潮,顾不上体育锻炼了。
时下,群众体育活动组织有的名存实亡,有的无形中消失了。不搞活动,一些设施也移作他用了。过去,工厂企业工会从上到下有文体干部,专门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像我们这种百人小厂,过去虽然活动经费少,地方小,条件差,但是,因地制宜开展广播操、乒乓球、拔河、跳绳、跑步、举重等活动,经常组织小型比赛,气氛活跃,热闹非凡。如今,广播操没人做了,乒乓活动室改作了仓库,各种比赛都停止了,主要是无人发动,无人组织。工会主席下海经营三产,文体干部调的调,走的走。厂里青年人虽然占了绝大多数,群众体育活动却是冷冷清清,死水一潭。
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增强全民族体质才有保证。建议各级领导务必把这项工作列入办事日程。
           (上海酿造七厂退休职工 徐德培)


第11版(体育)
专栏:

  中国羽毛球迎接曙光
——亚洲羽毛球锦标赛观感
本报记者许立群
在刚刚结束的第14届亚洲羽毛球锦标赛上,中国队包揽了女子单打、双打、男子双打、混合双打4项冠军,男子单打获亚军。这一战绩为即将出征汤姆斯杯、尤伯杯羽毛球大赛的中国队教练员、运动员们增添了几分自信。
尽管此次比赛由于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等羽坛劲旅的顶尖好手缺席,使成绩掺和了些水分,但中国羽毛球队在赛场内外表现出的新面貌令人欣喜。
中国队队员们半年多来渐渐养成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没有因为外出比赛而有所松懈。不少队员的父母专程从外地来沪观战。为了不影响训练和比赛,队员们不得不将亲人冷落一旁,只有在得到教练许可后,才在空余时间与家人小聚,而且均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归队。中国羽毛球队年轻教练员们的严格管理已取得了成效。
这次比赛也证明了中国队改进训练方法的可行性。中国羽毛球队新的教练班子组成后,大胆摒弃了原来午休的习惯,注重了中午、晚上的训练,因为国际比赛中很多场次是在这些时间进行的。以往队员们不习惯在该吃饭的时间比赛,由于半年多的针对性训练,队员们在这次比赛中,无论何时上场,都显得精神抖擞。
体力不足,一直是困扰中国羽坛的难题。从本届亚洲锦标赛来看,这一问题得到一定改观。教练们让不少新秀兼项比赛或许就是在有意增强他们的适应性。男队新秀董炯、葛成不仅要参加男单比赛,还配对打双打,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参加四场比赛。蒋欣、郑昱申兼男双、混双,葛菲、顾俊兼女双、混双比赛,也很不轻松,但他们都取得了不错的战绩。
最令人高兴的是冒出了令人眼亮的新秀。女子双打选手葛菲,顾俊能战胜去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亚军吴宇红、陈颖的确有些出人意料。领队周金灿介绍,这两位19岁的江苏姑娘从小便配对双打,配合默契,不畏强手,进步快,在去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上差点让世界一号选手韩国的吉永雅、郑素英翻船。她俩极可能成为本届尤伯杯赛上的一匹黑马。男队的小将本次比赛中也有不俗表现。胡芝兰战胜印尼新秀刘忠斌、林立文击败韩国二号种子安哉昌,均是本次比赛不小的冷门。人们看到,正在崛起的中国小将不逊色于其他羽坛强国同龄的对手,未来的羽坛定会有中国选手的一大片天下。
副总教练李永波被问及中国队参加汤尤杯大赛的前景时,曾不无忧虑地说:“尤杯难保,汤杯无望。”这话,的确反映了中国羽毛球队的现状。走出低谷、重现辉煌也许要等三五年,或更长的时间,但看到了希望的人们有耐心和信心,陪伴中国羽毛球队走出寂静的长夜,迎接新的曙光。


第11版(体育)
专栏:

  家中即是运动场何不花钱买健康
山东时兴购置健身器材
山东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和乡村,今春兴起了一股购置健身器材热。
省城济南一家省体委下属的青年服务部,去年健身器材的销售额即达200万元。青岛某体育用品商店今年元旦以来,购买体育健身器材的人络绎不绝,破天荒地排起了长队。据烟台市商业部门介绍,健身器材的销售额已占当地整个体育用品销售额的40%左右,且近期销势见旺。
梨乡莱阳,一则“家中即是运动场,何不花钱买健康”的广告词,正引起越来越多寻常百姓的注意。这是当地一家专门生产系列健身器材的体育健身器材厂产品广告。该厂开发和生产出实用型多功能家庭健身器,占地不足1平方米,售价千元左右,价廉物美,深受普通百姓欢迎,最多一天销售40多台(套)。
由于在产品结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人体生物工程原理,茶余饭后,通过健身器材的按摩、模拟跑步、划船、健步、举重等一系列活动,既不剧烈,又有独到的锻炼效果。健身运动已不仅仅是年轻人的专利,也开始成为中老年人喜爱的活动之一。
人们购置健身器材的动机不尽相同。一位正兴致勃勃地挑选“健力达”牌多功能跑步机的济南小伙子说:“健康是第一位的,即使不买别的,我也要先买它。我业余时间很少,买了它可以在屋里多活动一下。”
在青岛体育用品商店,一位姑娘笑着告诉笔者,买健身器主要是为了减肥。此前她在健身训练班练了两个月,体重竟减轻4公斤,且这种减肥不会损害健康,促使她决定干脆自己买一台。
在莱阳市体育健身器材厂销售门市部,笔者见到两位青年顾客正忙着往各自的车上抬刚买的健身器。女的说准备自己结婚当嫁妆,健身器材的好处很多,忙活一天后,回到家中,踏上健身器,误不了看电视、织毛衣,既锻炼了身体,又达到了娱乐目的,一举好几得。男的则说结婚有了孩子后,才真正体会到当父母的不易,这几年总想买点什么孝敬老人。他们不缺吃不缺穿,想来想去还是买台健身器,使老人多活动,健康长寿。(刘同林)


第11版(体育)
专栏:

五环伴我傲群英张居生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