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4月1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历史·战争·英雄
 ——观《豫东之战》
黄宗江
观8集电视剧《豫东之战》,得一瞰如此大战,大英雄,如此宏大历史,于方寸屏幕,瞬息时间。
古战场兮豫之东,亦可谓这黄河流的不是水,而是多少年来的英雄血。此一逐鹿中原之战,也不过发生在几十年前,不到半个世纪,恍如昨日,又似往昔,古代的事了。
1948年,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毛泽东点将由粟裕挂帅,指挥华东野战军主力部队,在豫东黄淮之间,与蒋介石的精锐展开了大兵团作战,浴血20昼夜,解放开封,又在睢杞地区歼敌近10万人,史称“豫东战役”。
这是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决定性一役。历史造就了多少英才,大任降于斯人粟裕。他敢于“斗胆直呈”,向最高统帅毛泽东直呈,直呈了他的胆大的不同之见,暂不渡江南进,歼敌于黄淮。领袖心向一时难测,粟裕亦心怀忐忑,向为他担心的部下一语破的:“我的意见对了,也不会加官进禄,错了也不会推出山门杀头。”这两句靠编剧是编不出来的,斯语出于斯时斯人之口。这两句不免有点陈旧色彩的大白话是令人起敬的。此一不同之见终获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采纳,充分地体现了斯时斯地的党内民主,军事民主,也道出其来之不易。此剧描述英雄粟裕与领导、领袖的关系是准确的,生动的。
此剧此役又必然地还要描述挂帅的粟裕与他领导的众将士的关系,其民主集中的精神。剧中出现了一系列当时的战将,一个个响当当,威名赫赫,如张震、陈士榘、唐亮、叶飞、陶勇、陈锐霆、钟期光、宋时轮、王必成……乃至新华社战地记者康矛召。战史上的真实人物,实为大多数缺此经历的观众难以一一辨识,却也能感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其众。仅举粟裕身边的司机战士,为了转移敌机轰炸目标,驱车旷野,粉身碎骨,保卫了首长,保卫了革命。将军能不垂泪?英雄是深知一将成功万古枯的战争残酷性的。
粟裕指挥的此役,充分地体现了这世纪人民军队身经百战所积累的人民战争思想,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晶结为毛泽东军事思想。值此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决定性、历史性关头,集主动性、灵活性与计划性之大成,亦积运动战、阵地战、攻坚战、歼灭战……种种战法之大成。作为指挥员的粟裕,是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体会并体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并战术思想。
以蒋介石为首的敌方自亦不弱,甚至甚强甚强,强于兵力,物力,强于机械化。蒋乃极有信心地向亲信邱清泉授令:“只需你活捉一个粟裕!”其结局则是蒋军被生俘无算,连同兵团司令区寿年。暂时漏网的有待下回分解。毛泽东从西柏坡捎信给粟裕:“蒋军南线主力邱清泉、黄伯韬诸兵团还记在华野名下。”
我军之对敌俘政策在剧中也有所体现。粟裕对生俘的兵团司令区寿年,不仅礼遇,甚至部分地采纳了他的意见,适时地“走为上策”。
决定战争的人心向背,既体现于支前的,参加过孟良崮诸役的山东老区的老乡们,也体现于刚解放的开封市民,尤其是知识界、诸教授的拥戴。这是至今值得再三体会的。
写战争每及儿女情,这也是生活现实,不属添油加醋。惟在大战役的题材、主题中,女性确难挤入。此剧只用寥寥几笔,写粟裕与其妻告别之际,粟提出效俄罗斯习俗无言小坐。战役胜利结束日,妻产子,书陈其夫,效当年粟向毛“斗胆直呈”,易做斗胆直唤粟郎。从古至今,真英雄其必英雄情长,儿女情亦长。
俱往矣,当谓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但我又生此想,风流人物也看昨宵!作为今朝的观众,我不反感轻歌曼舞,刀光剑影,乃至市井尘嚣;但又岂可忘却创造了历史,创造了今朝的、昨日的征战,昨日的英雄!能不忆古战场?有壮士兮继往开来……
应着重提及,演员们是演得有分有寸,有血有肉的。尤其是饰演粟裕的谢伟才,英雄而未做英雄状,还粟裕本人本色也。感谢将昔日战场带至今日观众眼前的编、导、演、摄、录、美、化、服、道……英雄总是属于集体的。


第8版(副刊)
专栏:

  古韵今歌
崔进
一束跳跃的烛光闪烁在幽深的背景前,从屏幕的右角飞旋出桔红色魏体石刻主题字幕——《古韵今歌》,由姜嘉锵用古韵演唱的四首唐宋诗词伴着一幅幅水墨画般的摄影镜头舒缓自然地展现在观众的视野里。这部由大连电视台新录制的音乐专题电视艺术片,总长度仅15分钟。电视编导刘福兴和周万鹏借助最现代的传媒方式电视,避实就虚地用写意将《唐·李煜·虞美人》、《宋·朱熹·春日》、《唐·柳宗元·渔翁》、《唐·王维·阳关三叠(渭城曲)》搬上荧屏。画面清明俊丽地表现出诗词深厚的美学意蕴。这里没有人物的表演,完全依靠色彩,气氛、影调的烘托为观众营造了含蓄、淡雅、情意绵长的艺术氛围。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脍炙人口的诗章通过运动镜头为我们展示了如梦如幻的画面:像半透明的乳白色轻纱飘荡在峰峦叠翠的山间,恰似晓气迷蒙,又像傍晚茫然的烟云,袅绕飘动、千姿百态。我们犹入诗人描画的雅致清纯的意境之中,而那声画对位的雕栏玉砌和皓月清波的静物摄影又使我们俨然置身在亡国之君的身旁,感受他那国破山河在的复杂心境。正当观众心情为之怅惘之时,忽然画面上芳草如茵、姹紫嫣红,花团锦簇、云蒸霞蔚,那盎然春色又以热烈欢快的节奏舒展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情境,朱熹的《春日》简直被表达得淋漓酣畅,美不胜收。一会儿画面又现出寒月凉露中渔翁垂钓,柳宗元诗中飘然欲仙的感受立即由屏幕中传递出来。他以山水写内心,那深入骨髓的愁绪透过粼粼波光折射在观众的心田上。丝绸路上的大漠,那远去的驼队留下的足迹,似乎在我们的耳畔隐隐传来沉重的驼铃声,更增加了诗中的荒寂和苍凉之感。集诗人、画家、音乐家于一身的王维的《阳关三叠》,经电视片编导的二度创作,确实“诗中有画”,“画中有乐”,把诗人对大自然细腻入微的体察,通过更典型、更具审美意义的镜头在屏幕上构筑了一幅立体的边塞风光画卷……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华彩乐章,古典诗词婉如光艳夺目的瑰宝镶嵌在伟大祖国的艺术长廊里。大连电视台的艺术家们为了拍好这短短的15分钟专题,他们从东海之滨到西北的戈壁,在祖国名山大川中精选每一个富于艺术张力的镜头,力求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古韵今歌》以其馥郁的书卷气为我国荧屏增添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节目。这是对我国传统文化深层次开掘的有益尝试,在倡导题材多样化方面作出了可喜的贡献。


第8版(副刊)
专栏:

  楚舞楚韵 传神传情
贾作光
武汉的文艺工作者,用歌舞诗乐的综合艺术形式,把屈原伟大的作品《九歌》,编译成《楚韵》,立体地展现在90年代的舞台上,做了一件十分光荣和出色的工作。这台新近荣获文化部第四届“文华新节目奖”的节目的上演,不仅能帮助观众认识祖国灿烂的古代文化,加深对屈原作品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对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看了《楚韵》之后,作为一个舞蹈工作者,我的心情很激动。总的感觉是,这个剧的舞蹈在继承、发展我国民族舞蹈艺术方面,“拟古而不泥古”,有所前进,有所创新。屈原故乡的艺术家们大胆、严谨的创作态度,是值得称道的。
《楚韵》的舞蹈,具有比较鲜明的古典楚舞风韵。如《大司命》这一场的舞蹈,是在民间傩舞的素材上发展起来的。编导设计了粗线条、大幅度的动作节奏,动作的力度感很强,以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揭示了作品中描写的瘟神和无常的个性,使人联想到楚国出土文物上描绘的某些场面。这一场的舞美调子也比较得当,渲染出了气氛。我感到这一场很干净,像一件精美的手工艺品。
舞蹈讲究舞形、舞律,更讲究以舞带情。换句话说,就是演员不能只机械地做动作,而要使动作具有语言性——使观众从你的动作中意会到蕴于其中的情义。《楚韵》的不少舞蹈段落,在这方面下了功夫。如《湘君·湘夫人》一场中,吸取了戏曲舞蹈袖功之长,融合民间风俗舞的特点,细腻地表达了湘夫人孤独、忧愁的心境。再如东君的动作,简洁而又洒脱,绝无滥用技巧之嫌,再现了一个射天狼的美少年英姿。还有山鬼这个人物,本来是很难表现的,但编导刻意求新,把一个在山野中被薜荔、戴女萝的女神塑造得情致盎然。赤豹和文狸的舞蹈有机地穿插其间,更增加了不少山野之趣。
舞蹈艺术具有能对生活加以高度概括和浪漫化的特点。舞蹈语言贵在精,成功的舞蹈作品,往往是用最少、最得当的材料,编织成一个最动人的场面。这样一部容量巨大、内涵丰富的作品,总的来讲是比较精炼的,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附图片)
舞蹈《湘君·湘夫人》 姚斌摄


第8版(副刊)
专栏:

  十集电视剧《大潮中的枪声》关镜
哈尔滨市公安局、黑龙江电视台等联合摄制的十集电视剧《大潮中的枪声》,是第一部以打击流氓暴力团伙为内容的电视剧。该剧以一九九○年哈市发生的一举打掉以“桥四”、“双拐”、“小克”为首的流氓团伙的“北方行动”事件为素材,经过艺术加工,进一步突出了公安干警为保卫改革开放而不惜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同时揭示了钱权交易、流氓分子与党内腐败分子相勾结给社会造成的极大危害。该剧还以北方冰雪奇观为舞台,展示了雪地摩托追杀、冰帆打斗等绝技,增强了可视性。(晓利)


第8版(副刊)
专栏:

  电视剧《特区警察》开播
公安部、中央电视台、深圳电视艺术中心等联合拍摄的电视剧《特区警察》,日前在中央电视台开播。该剧真实地再现了鹏城经济特区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相互竞争、渗透、鲸吞险象环生的画面,展示了特区警察一方面保护合法经营,一方面打击在经济运行中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感人事迹。(文一)


第8版(副刊)
专栏:

  人民的好医生赵雪芳动人事迹上屏幕
在太行老区为人民群众广泛传诵的赵雪芳的事迹最近被山西电视台搬上屏幕。这部由孙亚舒执导、奚美娟主演的电视剧《一个医生的故事》(见上图),就是以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赵雪芳的真人真事摄制而成的专题艺术片。该剧向人们展示了一位至今仍战斗在医疗战线上的白衣天使的圣洁形象,热情歌颂了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王艾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