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4月1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葡萄牙知名人士发表谈话
赞扬葡中澳门问题联合声明
据新华社里斯本4月11日电(记者陈家瑛)4月13日是中葡两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联合声明签署7周年纪念日。在此前夕,记者走访了几位葡萄牙知名人士,他们认为,这一声明是按照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原则,通过友好合作与谅解,解决国家之间历史遗留问题的范例。
现在葡萄牙武装部队担任高级指挥职务的李安道将军1974年至1979年曾任澳门总督。他说,1987年签署澳门问题联合声明是一个重要事件,也是一种顺理成章的历史必然。对澳门来说这又意味着历史转折,从此澳门开始了向中国移交主权的过渡进程。
曾在1981年至1986年任澳门总督的退役将军高斯达说,葡中双方都认为澳门是历史遗留问题,应该通过澳门回归中国来解决。联合声明对澳门前途和两国关系来说都是一个令人满意的文件。
葡萄牙马可尼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梅洛·佛朗哥在陪同葡总理席尔瓦访华的前一天对记者说,签署联合声明一事表明,葡萄牙希望在1999年后继续保持和发展同中国的合作,而这一历史性文件的贯彻执行必将确保澳门的平稳过渡。
葡萄牙葡中世代友好联合会秘书长兼理事会主席若泽·玛丽亚·门东萨说,“联合声明的发表意味着澳门作为一个历史问题已得到解决。我们作为致力于葡中友好事业的组织现在应该向前看,既要为顺利完成澳门过渡也要为葡中未来的友好合作而努力工作。”
中国全国人大去年通过的澳门基本法成了采访中的重要话题。门东萨认为,基本法的制定与通过是澳门过渡期中又一个里程碑,过渡进程中的各项重大事务正在按照联合声明和基本法的规定取得良好进展。高斯达也指出,事实正在表明,基本法对澳门未来稳定和繁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葡萄牙一些知名人士对澳门的未来和葡中双边关系前景表示乐观。


第6版(国际)
专栏:

  朝建议举行民族大会商讨统一问题
本报平壤4月12日电记者周必忠报道:朝鲜政府、政党、群众团体代表11日在平壤文化宫举行联席会议,讨论促进国家的自主和平统一问题。
据报道,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设会议议长杨亨燮在会上作报告时,向南方当局、各政党、团体和独立人士、海外侨胞提出建议:以今年8月15日为契机,在平壤或汉城召开民族大会,探讨全民族大团结的途径。他说,所有的朝鲜同胞应该通过坦诚的对话,探讨超越思想和制度实现民族团结的具体途径。
杨亨燮还提出,为使民族大会获得成功,有必要由北方、南方和海外侨胞各出5名代表,组成筹委会,于今年5月中旬在平壤或汉城召开首次会议。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尔巴尼亚议长启程访华
据新华社地拉那4月11日电(记者王洪起)应中国全国人大的邀请,阿尔巴尼亚人民议会议长彼得·阿尔布诺里今天乘飞机离开这里,前往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阿尔布诺里是1992年阿民主党执政以来访华的最高级别的阿领导人。这也是自70年代以来阿议长首次访华。
访华前夕,阿尔布诺里向本社记者发表谈话说,他愉快地期待着这次访问,以便了解中国人大的工作,学习中国在法制建设方面的经验,就有关议会的各种问题交换意见,并通过参观经济开发区,亲眼看看中国取得的发展与进步。


第6版(国际)
专栏:

  非国大说南非大选将如期举行
据新华社约翰内斯堡4月11日电(记者陈鹤高)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发言人今天说,虽然影响大选的障碍还没有完全排除,但如期举行大选已确定无疑,以非国大为主体的南非新政府可望在5月10日就职。
非国大发言人尼哈奥斯今天在这里对本社记者说,不管形势发生什么变化,大选将在4月26日至28日如期举行,大选结果可望在4月30日公布;5月6日新议会将举行第一次会议,选举总统;5月9日以非国大为主体的南非民族团结政府将正式组成;5月10日新政府成员将宣誓就职。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美国向以色列出售战斗机美国十一日宣布,将向以色列出售价值二十四亿美元的二十五架F—15i型战斗机。该机具有很强的空战和远距离进攻能力。
喀布尔又有十六人死于战火忠于阿富汗总理希克马蒂亚尔的部队和乌兹别克民兵武装十一日向首都喀布尔进行了猛烈的炮轰和空袭,造成至少十六人死亡,一百四十四人受伤。
阿尔及利亚新总理呼吁实现全国和解阿尔及利亚政府新任总理穆克达德·西菲十一日向新闻界发表声明说,他坚信,“只要动员全体人民,在一切热爱国家的人们之间实现和解,阿尔及利亚一定能够摆脱危机”。泽鲁阿勒总统十一日上午接受前总理马利克的辞呈后,任命西菲为政府新总理。(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乌俄决定尽快解决黑海舰队问题
据新华社基辅4月11日电(记者范伟国)乌克兰和俄罗斯两国领导人11日决定,双方将尽快解决久拖不决的黑海舰队问题。
据乌克兰总统新闻处透露,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和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在11日紧急举行的电话会谈中,讨论了因敖德萨事件而在两国关系中出现的紧张局势,商定两国代表团在近期内举行会晤,解决黑海舰队问题。
苏联解体后,作为原苏联四大舰队之一的黑海舰队转交俄乌两国共管,舰队主要基地仍设在乌克兰南部克里米亚半岛。由于舰队归属一直未能确定,乌俄双方及乌克兰与黑海舰队之间近年来不断发生摩擦。


第6版(国际)
专栏:

  空袭有损和平进程
古平
波黑局势又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10日傍晚和11日下午,在联合国驻前南特使明石康的要求下,美国战斗机空袭了波黑戈拉日代周围的塞军阵地。这是波黑战争爆发两年来北约对塞族地面军事目标的首次空中打击,是北约的重要军事举动。
戈拉日代是联合国安理会去年宣布的6个穆斯林“保护区”之一,联合国维和部队认为有权保护它们“不受任何一方的武装攻击”。北约这次即是以此为由空袭塞族阵地的。
空袭发生后,波黑塞族指责联合国部队采取了“反塞尔维亚”的立场,宣布暂停同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一切接触,并且取消了同美国特使预定的会晤。人们担心,北约此举会不会有损于联合国维和部队在波黑内战中的中立地位,对联合国在波黑危机中发挥调停者的作用是否会有不利影响。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指责美国无权单方面决定空袭,认为应交安理会讨论。美国总统克林顿则表示,必要时美国战机将再次实施空袭。美俄在波黑问题上的歧见进一步加深。人们注意到,近两个月来,由于俄罗斯的斡旋,北约暂停实施空袭萨拉热窝计划,塞族开放了图兹拉机场。俄罗斯在波黑问题上的发言权明显增强。由此看来,北约这次空袭的政治意义可能大于军事意义。它似乎在发出一个双重信号:一方面是以“炸”促谈,迫使塞族在领土等问题上做出让步;同时向俄罗斯表明,美国及北约仍然掌握着波黑局势的主导权。
自从2月萨拉热窝危机以来,波黑和谈出现了某种新的势头,人们对波黑和平又产生了某种希望。在这种情况下,北约这次空袭非但不会“炸”出和平,还可能影响和平进程。另外,外部各大国在波黑局势中相继从后台走上前台,这一方面有利于推动冲突各方参与和谈;另一方面,它们之间的分歧和矛盾表面化,又可能使波黑的和平进程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空袭之后访帕莱
本报记者胡锡进
半夜从贝尔格莱德出发,到边境已是凌晨(当地夏令时6时)。西望波黑,灰蒙蒙的天际划出一道彩虹,又迅速消失了,雨点漫天地飘起来……
塞族控制区中心帕莱离被北约空袭的戈拉日代地区只有几十公里。早晨8点多钟,街上行人稀少,似乎没有特别紧张的气氛。总统府的警备仍然很松,记者把车直接开到大门口,走进去联系采访,得到的回答是:各主要领导人今天的日程都已排满,最早要到明天。
联系赴戈拉日代地区采访也不顺利。塞族新闻部长多霍里先生解释说,塞族当局决定对戈拉日代战场局势进行新闻封锁和检查,任何外国记者都不允许前往该地区采访。美国记者更是被拒绝进入塞控区,据说是担心这些记者可能在塞控区“遇到危险”。
北约空军自10日以来对戈拉日代附近的塞族阵地实施了两次空袭,塞族领导人卡拉季奇只对塞族电台发表了一个简短讲话,与2月份北约最后通牒期间的“密集新闻”形成鲜明对照。多霍里称,塞族在“沉默”,原因有二:第一,美国舆论在轰炸后“开始认为塞族也是波黑战争的牺牲品”,塞族不想多说话;第二,北约不经警告就发动了空袭,跨过了“卢比涧”。塞族在进行“自卫”前,同样不想造很多舆论。
塞族武装最高司令部在北约空袭后已发表了“保留自卫权利”的声明。至于何时、以什么方式“进行自卫”,无疑是今后局势发展的重要因素。记者见到的一些塞族军官都不愿多谈,原因是“上边有令”,不许随便回答问题。塞族国防部长科瓦切维奇在接受采访时谈了三点:第一,如果北约再次轰炸,塞族将“被迫击落北约飞机”,并称塞族目前尚未使用防空武器;第二,目前塞族尚不准备攻击联合国部队,但如果“有这种必要”,塞族不排除这种可能;第三,塞族拥有打击在意大利北约空军基地的手段。总之,他强调,存在着战争升级的严重危险,塞族将“使用一切手段进行自卫”。
波黑塞族武装总司令部就在帕莱附近,但今天没见到一个将军。新闻部官员说,将军们都在前线或在塞族领导人身边。卡拉季奇也将前往靠近前线的地区。还有消息说,萨拉热窝在空袭后也爆发了新的战斗,市内塞、穆族控制区之间不久前开通的“团结友爱桥”已于11日关闭。
中午,帕莱热闹起来,学生放学,商店营业,一朵朵雨伞在细雨纷纷的街道上飘动。走进一家服装店,老板正收听新闻广播,播的都是打仗、会晤、谈判。问老板是否担心战争会升级,他耸了耸肩:“担心又有什么用,已经习惯了。”
(本报帕莱4月12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韩议长会见吴学谦
本报汉城4月12日电记者徐宝康报道:韩国国会议长李万燮今天在国会大厦会见了中国全国政协常务副主席吴学谦,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李万燮在回顾今年1月访华情景时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是中国领导有力,全国人民积极拥护支持的结果。双方对两国关系的发展表示满意,一致认为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加强两国的全面合作,将造福于两国人民。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以第二轮会谈结束
就组建巴警察达成一致
本报开罗4月12日电记者刘水明报道:希布伦事件后巴以实施加沙和杰里科自治原则声明的第二轮会谈今天在开罗落幕。双方就巴勒斯坦警察组成问题达成一致。双方同意巴以最后协议签署后,分两批释放5000名被关押的巴勒斯坦人。
今天,巴方代表团团长、阿拉法特的政治顾问沙阿斯和以方代表团团长、以军副总参谋长沙哈克只举行了简短的会晤,会后他们分别举行了记者招待会。沙阿斯宣布,这轮会谈结束了巴警察规模这一议题,巴警察人数为9000人。
关于释放被关押巴勒斯坦人问题,双方同意在最后协议签署后,立即释放2500人,另外2500人将在巴解领导机构进入未来自治区时释放。
沙阿斯证实,今天上午,巴解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进行了电话联系,强调加快巴以谈判进程和挫败任何旨在破坏巴以和平协议的企图的重要性。
巴以双方商定于本月17日至22日举行下轮会谈。


第6版(国际)
专栏:

  卢旺达局势继续恶化
本报哈拉雷四月十二日电记者申明河报道:据来自基加利的消息说,于九日宣布为卢旺达总统的辛迪古布瓦博,今天离开基加利,这里的外交界人士说,他的去向不明。
目前,卢旺达局势继续恶化,反政府的爱国阵线部队一千八百人已挺进到距基加利二点五公里处。爱国阵线表示,它坚决反对临时政府,并呼吁政府军参加爱国阵线武装,一起同临时政府作斗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