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3月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通过决议
谴责某些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施压
新华社日内瓦3月4日电正在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50届会议4日以23票赞成、18票反对通过一项决议,呼吁国际社会谴责某些国家利用单方面强制性措施向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的行为。
决议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要求所有国家不采取有悖于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任何单方面强制措施,因为这种做法不仅阻碍国与国之间的贸易,而且有碍于充分实现《世界人权宣言》中阐明的权利。
人权委员会谴责某些国家利用经济上的优势,继续对发展中国家采取诸如贸易限制、封锁、禁运、冻结资产等单方面的强制措施,阻挠发展中国家行使确立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以及扩展国际贸易的权利。
这项决议案是由古巴、中国、加纳和苏丹提出的,它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投了反对票。


第6版(国际)
专栏:

  伊朗总统会见钱其琛时说
伊中关系应推向一个新高潮
据新华社德黑兰3月5日电(记者陈铭、荣松)伊朗总统拉夫桑贾尼今天在这里说,伊朗和中国都是历史悠久的国家,目前都面临着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长期任务。两国应加强合作,将双边关系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拉夫桑贾尼是在总统府会见来访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时作上述表示的。双方在亲切友好的会见中就双边关系和地区形势交换了意见。
拉夫桑贾尼说,伊朗高度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近年来,伊中两国关系发展顺利,保持了发展的势头,但伊朗对此并不满足。
钱其琛说,中伊两国关系发展顺利,经贸合作不断扩展,在国际事务中也进行了良好的合作和配合。
他说,伊朗是海湾地区大国,中国重视发展与伊朗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愿意进一步加强中伊两国合作关系。这不仅符合中伊两国人民的利益,同时也有利于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钱其琛还说,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发展中国家基于自己的根本利益,希望世界和各地区出现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局面,为此应该加强团结与合作。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两伊关系出现转机
本报记者吴文斌王传宝
以伊拉克副外长费萨尔为团长的伊拉克代表团在与伊朗领导人就改善双边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历时5天的谈判后,于2月24日离开德黑兰回国。尽管谈判未能使双边关系得到明显的改善,但两国都希望继续谈判,以创造相互信任的气氛,为解决双方的分歧开辟途径。
这次自去年10月以来两伊举行的首次部长级会晤,着重讨论了两伊战争结束5年来一直未能全面解决的战俘问题。伊朗方面提出交换战俘是其与巴格达实现关系正常化的先决条件,指责伊拉克迄今仍扣留着8000名伊朗战俘。巴格达一方面对此予以否认,一方面指控伊朗尚扣押着2万名伊拉克战俘。此外,伊拉克代表团还迫切要求伊朗归还伊拉克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为躲避盟军袭击而逃往伊朗的飞机。双方在有关飞机的数量上存在分歧,伊朗方面只承认接收了22架伊拉克飞机,而伊拉克则说,有148架(其中115架军用飞机,33架民用飞机)现仍然滞留在伊朗。伊朗通讯社指出,鉴于战争结束以来两国间尚有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解决飞机问题无疑也需要更多的努力和谈判。伊朗外交部发言人称,伊朗目前不急于讨论这一问题,该问题将与联合国取消对伊拉克的制裁同步解决。
在与伊拉克实现关系正常化之前,伊朗还向伊拉克提出了其他两项条件:一是巴格达停止对总部设在伊拉克境内的伊朗反对派“人民圣战者”组织的支持,二是伊拉克按照联合国安理会598号决议的规定,向伊朗支付约1000亿美元的战争赔款。
消息灵通人士还说,伊朗领导人还提出了280名与纳杰夫市宗教人士结婚的伊朗妇女的问题,据悉,她们正面临着被驱逐的命运。伊朗还要求伊拉克释放18个月以前被拘留的102名伊朗和伊拉克的宗教人士。
尽管两伊关系正常化的谈判困难重重,步履维艰,但两国官员对谈判前景均持乐观态度。伊朗外长韦拉亚提指出,两国应该解决它们之间的问题,并应继续进行谈判,创造相互信任的气氛,以促进双边关系的发展。韦拉亚提还特别强调,伊朗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分裂和肢解伊拉克的企图。伊拉克副外长费萨尔同时强调,“伊拉克希望解决所有问题,发展双边关系”。费萨尔还向韦拉亚提发出了正式访问巴格达的邀请。有消息说,韦拉亚提不久将前往巴格达继续与伊拉克领导人会谈,以掀开两国关系新的一页。
此间分析家指出,两伊交恶8年,积怨甚深,悬而未决的问题虽一时难以全部得到解决,但随着当前世界和地区新的战略格局的变化,有许多新的因素将促使两国朝着和解的方向发展。
首先是伊朗在前一时期为改善与周边国家,特别是同海湾国家的关系做了尝试,但收效甚微,迄今伊朗与某些海湾国家的关系未见明显改善;其次是两伊在对待库尔德民族独立运动的问题上有着共同的利害关系;第三是两国经济目前均处于困难时期,双方互有需求。据一位来自巴格达的外交官称,在联合国对伊拉克实施经济制裁的3年中,两伊边界地区的民间贸易活动非常活跃。由此可以看出,两伊关系已出现“由冷变暖”的转机。
(本报大马士革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同意加强巴警察部队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3月4日电以色列外长佩雷斯今天说,以色列赞成在加沙—杰里科实现巴勒斯坦自治后,加强巴勒斯坦警察部队的意见。
这是以色列在2月25日发生屠杀巴勒斯坦人惨案之后所采取的一个新姿态。有消息说,这将意味着未来的巴勒斯坦警察部队人数超过8000人。
巴勒斯坦方面一直要求在未来自治区内部署1万到1.5万的巴勒斯坦警察部队,但是以色列政府过去坚持认为巴勒斯坦警察部队只需6000人就够了。


第6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
给伊拉克平民补偿
 延驻格观察团任期
本报联合国3月4日电记者何洪泽报道:安理会今天一致通过第899号决议,决定对因划分伊拉克—科威特边界而引起的部分留在科威特领土内的伊拉克平民的财产予以补偿。这个问题的解决消除了伊科之间的一个可能引起冲突的潜在矛盾,有利于该地区的稳定。
本报联合国3月4日电记者何洪泽报道:虽然格鲁吉亚政府和阿布哈兹方面2月下旬在日内瓦的谈判没有取得结果,但在联合国和俄罗斯的斡旋下,冲突双方同意于3月7日将谈判移到纽约恢复举行。
有鉴于此,安理会今天决定将联合国格鲁吉亚观察团的任期限延长到3月31日止。
这个决定是安理会一致通过的第901号决议中作出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波黑建穆克联邦细节谈判在奥举行
据新华社维也纳3月4日电(记者张浩)波黑和克罗地亚关于波黑穆斯林和克罗地亚族建立联邦、继而同克罗地亚成立邦联的细节问题谈判4日晚在这里开始举行。
谈判在美国驻奥地利大使馆进行。波黑政府司法部长特尔恩卡、克罗地亚副外长萨纳戴尔和“波黑克罗地亚共和国”领导人祖巴克等人参加了谈判。参加谈判的还有美国政府特使雷德曼。据称,克罗地亚外长格拉尼奇和波黑总理西拉伊季奇也将出席本周末的谈判。
据透露,这次谈判将持续到3月15日。谈判各方将重点为制订波黑联邦宪法提出具体建议,并就波黑政府军和克罗地亚族民兵的去向达成一致意见。
波黑穆、克两族建立联邦的协议已于3月1日在华盛顿草签。据报道,波黑联邦将采用瑞士的联邦制模式,即中央政府只负责外交、经济和国防政策,总统由两族选派,每4年轮流一次,两族在议会中拥有数量相等的席位。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和平解决波黑危机的新动向
本报记者胡锡进
3月1日,波黑克、穆族代表及克罗地亚代表在华盛顿达成协议,同意两族组成联邦,该联邦再与克罗地亚组成邦联。同日,波黑塞族代表团同俄罗斯在莫斯科就开放图兹拉机场、该机场由俄罗斯观察员控制达成协议。这是自萨拉热窝危机以来和平解决波黑危机的一个新动向。
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2日说,克、穆族达成的协议为解决波黑危机提供了可能。他表示将在两周内与穆族领导人签署该协议。南斯拉夫外长约万诺维奇说,如果华盛顿协议有助于结束波黑战争,那将是积极的,但如果它针对第三方,将对和平不利。他表示塞方将根据协议的实质内容确定自己的立场。前南问题国际会议两主席欧文和斯托尔滕贝格表示,华盛顿协议使波黑穆族和克族恢复了1992年初的那种关系,对解决波黑危机将起重要作用。他们认为,美、俄、欧共体在波黑和平进程中加强合作十分重要。
上述协议表明,波黑三方之间的关系又在发生变化。波黑战争之初,克、穆两族曾共同对付塞族,但两族联盟随着去年春天两族在波黑中部大动干戈而宣告破裂。去年6月以后,克、塞两族又多次在谈判桌上联手,在三分波黑、领土比例等问题上共同对付穆族。所以,华盛顿协议标志着克、穆两族在重新走到一起。
华盛顿协议的“联邦+邦联”模式中有万斯—欧文计划的影子(民族省区联邦),也有以往和平计划所没有的新内容(与克罗地亚组成邦联)。因此,如果华盛顿协议能为有关各方正式签署,那么,欧共体历时半年多制订的三分波黑的计划将暂时搁置一边。
另外,上述两项协议的达成表明,美国和俄罗斯在较前积极地参与波黑问题的解决进程。“波黑俱乐部”在扩大。有人认为,华盛顿协议有助于结束克、穆两族在波黑中部持续近一年的冲突,莫斯科协议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围绕图兹拉机场再次爆发萨拉热窝式危机的危险。然而,这种更深的介入也有风险,搞不好,波黑问题还有可能更加复杂化。
从目前情况看,以萨拉热窝危机为契机,波黑和平进程开始了一个新局面,但波黑危机的根本原因远未消除。以华盛顿协议为例,达成这一协议无疑是重要的,但领土划分等困难问题并未触及。由于克、穆两族打了近一年,真正履行该协议将不会是轻松的。此外,塞族的反应还是个问号。和平解决波黑问题的道路显然仍是漫长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法中委员会选出新主席
据新华社巴黎3月3日电(记者张有浩)法中委员会3日下午在巴黎举行代表会议,选举法国著名的阿尔斯通通用电力公司董事长让—皮埃尔·德乔治为法中委员会新主席。
法中委员会前主席魏乐彬当选为名誉主席。
法中委员会即法中经济关系及合作促进协会,是由法国雇主协会、法国对外贸易中心、巴黎工商会及法中经济贸易资料协会于1979年1月联合倡议成立的。它的宗旨是研究和传播一切有关中国经济和贸易情况的资料,努力促进两国间的经贸合作与交流。
法中委员会目前共有近百个成员,其中包括法国一些大中型工业企业及贸易机构。


第6版(国际)
专栏:

  新加坡总理访问越南
据新华社河内3月4日电(记者胡锁锦)新加坡总理吴作栋今天结束在越南的主要活动后,前往胡志明市访问。
在河内期间,吴作栋分别与越共中央总书记杜梅、越南国家主席黎德英和越南总理武文杰举行了会谈。双方一致强调要加强和扩大在科技、文化和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两国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和一项经济合作备忘录。
吴作栋3日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这次访问标志着两国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为进一步推动新加坡对越南的贸易和投资开辟了道路。新加坡将鼓励私人企业向越南投资,帮助越南推进工业化进程,并将与越合作发展旅游业,在基础设施建设、国际招标等方面与越分享经验。


第6版(国际)
专栏:

  伊泽特贝戈维奇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说
穆克联邦协议向塞族开放
本报萨拉热窝3月4日电本报记者胡锡进、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李坚报道:波黑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今天说,波黑穆族同克族在华盛顿签署的组成联邦、并与克罗地亚组成邦联的协议可以解决波黑中部的穆、克冲突,自协议签署以来,那里基本实现了停火。
伊泽特贝戈维奇是今天在此间接受本报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采访时说这番话的。
伊泽特贝戈维奇说,华盛顿协议是开放的,欢迎波黑塞族参加。他说,在塞族参加穆—克联邦的情况下,该联邦与克罗地亚组成邦联也是不可改变的。
这位穆族领导人说,穆族欢迎塞族同意开放图兹拉机场的决定,但反对该机场由俄罗斯军队控制。他说,由俄罗斯军队控制该机场只是俄、塞之间的协议,穆族认为俄罗斯没有必要在波黑增加维和部队,穆族已将这一立场通知联合国。但他表示,无论该机场交由哪方部队控制,都应开放。
伊泽特贝戈维奇表示相信,萨拉热窝的停火将会持续下去,因为“塞族虽还在这一地区有重武器,但由于北约最后通牒仍然有效,塞族将不会使用这些重武器”。
这位总统最后预言,如果塞族同意参加穆—克联邦,波黑和平有望在今年春天实现;即使塞族不参加,他认为波黑和平今年秋天也将实现。


第6版(国际)
专栏:

  柬军队进攻民柬基地
新华社金边3月5日电柬埔寨国防部国务秘书埃克·施里瓦特今天说,柬埔寨皇家军队4日开始向民主柬埔寨方面的最大基地拜林发起进攻。
他说,进攻是从拜林镇的南部和北部发起的。但他没有披露这次进攻的规模和投入的兵力等情况。
拜林镇位于金边西部约250公里,是盛产红、蓝宝石的地区。1989年4月1日,民柬国民军从越南军队占领下解放了拜林镇,并控制至今。据报道,民柬主力部队已于4日撤出拜林地区。


第6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证实马尔蒂奇否认
被歼塞族飞机从克罗地亚起飞
据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据外电报道,联合国4日首次正式证实,2月28日在波黑巴尼亚卢卡地区上空被击落的塞族飞机是从克罗地亚境内起飞的。
据报道,联合国秘书长加利3日晚向安理会提出的报告说,被击落的4架“海鸥”式飞机是从克罗地亚境内的“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的乌德比纳机场起飞的。被击落的4架飞机向布戈伊诺的弹药库和医院投掷了8颗炸弹,另两架轰炸了一个兵工厂。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3月4日电(记者王森)克罗地亚境内的“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总统马尔蒂奇今天在《胜利报》发表声明,否认2月28日晨在巴尼亚卢卡上空被北约击落的飞机是从“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领土起飞的。
马尔蒂奇是针对联合国秘书长加利昨晚向安理会提出的报告而发表声明的。
马尔蒂奇在声明中说,“我们的飞机根本没有从乌德比纳机场起飞,更没有在波黑上空和塞尔维亚共和国上空飞行。”


第6版(国际)
专栏:

  本报快讯
△据美商务部的修正数字,去年第4季度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是近10年来增长最快的一个季度。
△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5日报道,运载60枚乌克兰战略核弹头的一列火车已驶离乌克兰的五一火车站。这批核弹头运往俄罗斯后将解体。
△5日,南非因卡塔自由党和白人极右组织阿非利加人民阵线进行了大选登记。前者将与曼德拉近日再次会谈,以决定是否实际参加大选,后者则已决定不参加大选。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勒斯坦人哀悼死难同胞
3月4日,加沙城数名巴勒斯坦人抬着一位17岁同胞的尸体表示哀悼。这位青年在加沙地带与以色列巡逻士兵冲突时丧生。美联社照片(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