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3月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日友好合作深入人心
——朱镕基答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记者问
本报福冈3月3日电记者张国成报道:3月2日,正在日本访问的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接受了日本广播协会(NHK)电视台记者井上孝利的采访,回答了他提出的问题。
当记者问及这次访问的印象和成果时,朱镕基再次对日本政府的盛情邀请和周到安排,以及日本各界人士的热情欢迎表示感谢。他说:“我在访问期间会见了天皇,和细川首相、羽田副首相以及朝野各界人士进行了会谈,气氛很好。特别要提到的是,我同日本经济界人士进行了广泛接触和深入交流。同我会见和座谈的日本大企业集团、大公司和大银行的主要领导达260人;直接听我讲演和讲话的企业界人士有1400多人。”
朱镕基强调,通过上述活动,我有两点突出印象。第一,中日友好合作深入人心,成为席卷日本的一个潮流。不论日本政局如何变化,也不管世界上发生什么事情,我深信,中日友好的主流是不会改变的。第二,日本企业界要求加强中日经济合作的愿望非常迫切。通过这次访问,日本经济界加深了对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了解,消除了对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些疑虑,坚定了扩大中日经济、贸易、技术合作的信心。
在展望中日经济合作的前景时,朱镕基说,中日经济互补性很强,双方可以取长补短。天时、地利、人和,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都有利于中日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去年,中日经贸关系创造了三个“第一”。一是中日贸易额创历史纪录,达390亿美元。日本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首次成为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二是日本对中国的技术出口贸易占中国技术进口的28%,居第一位;三是日本企业界对中国投资的资金到位率也居第一位。我们对中日经贸关系迅速发展感到满意。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日本经济的振兴。390亿美元这个数字与中日双方合作的潜力相比不算大。前景令人鼓舞。由于日本向中国转让技术的主要方式是合作生产、合资经营,因此,只会增强日本产品在海外的竞争能力。中日合作开拓世界市场,是平等互利的合作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
当记者问及对日本经济不景气的看法时,朱镕基说,经济不景气不仅是日本,整个西方经济都不景气。日本要克服目前的经济困难,除了采用政府干预、刺激需求的传统办法外,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产品竞争能力,开拓海外市场。加强同当今世界上经济最富有活力、发展最快的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的合作,这是最有效的办法。过去两年的事实证明,这种经济合作的发展对日本经济振兴十分有利。
在谈及细川护熙首相即将对中国的访问时,朱镕基说,中国政府和人民十分重视细川首相的访问。这是今年中日关系中的一件大事。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期待着同细川首相进行富有成果的会谈。他的访问一定会把中日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推向新的水平。
当记者问及中美间最惠国待遇问题和中美经贸关系的前景时,朱镕基说,这是个热门话题,每年要吵一次。最惠国待遇是中美进行正常贸易的基础,如果基础发生动摇,双方都会受到损害。实际上受害最大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我们希望这个问题能一劳永逸地解决。美国国内对此也有两种看法。一种意见要把“人权”问题同最惠国待遇问题扯在一起;另一种意见认为这完全是两回事,不应该联系在一起。在美国,持后一种意见的人越来越多。我希望理智将会占上风。
朱镕基指出,近两年来,中美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大批美国企业变相到中国投资,美国对华投资已超过日本。中美经贸合作关系的前景十分广阔。
在谈及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时,朱镕基说,在发展中国家,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是很难避免的。1990年至1992年,我国的年物价增长指数一直保持在6%以下。去年为13%,高了一点。究其原因,除了投资规模过分膨胀带动物价上涨外,实行物价改革,放开粮食和一些生产资料的价格也是一个拉动因素。但是,物价改革又是实行市场经济所必需的。但我相信,今年的物价增长率能保持在10%以内;明年,当物价改革基本完成以后,就可能回落到6%左右。
朱镕基指出,我们控制通货膨胀的措施是,首先,严格控制投资膨胀,基建规模不能过大,好事不能一天办完。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决定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严格控制货币的发行。其次,要采取从严的财政政策,严格控制支出。我们改变了过去从银行透支,即发行钞票来弥补赤字的做法,改为发行国库券。我们今年发行的国库券在财政预算中所占的比例与日本发行国债所占的比例差不多。我相信,今年财政收支是能够平衡的。第三,是重视和支持农业的发展,抓好“菜篮子工程”。现在,中国市场上的消费品供过于求,需要注意的是农业。把粮食和“菜篮子工程”抓紧、抓好,物价就不会出大问题。
在回答记者问及的中国地区差别和公民收入差别问题时,朱镕基说,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比内地快;城市居民收入增加比农民快;某些阶层的收入增加比公教人员快。这些问题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发生过,已经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朱镕基强调,中国沿海地区条件好,发展当然会快一些。但是,我国内地经济近几年来也有了很大发展。要缩小沿海与内地的差别,最重要的是发展交通运输。内地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只要运输问题解决了,经济发展就能大大加快。因此,中国政府在发展交通、能源及原材料工业的投资安排方面,大力向中西部倾斜。这次提请日本政府考虑的第四批日元贷款项目中,中西部地区的项目占70%。
朱镕基说,至于个人收入差别的出现,这是因为我们实行的政策是把个人收入与经济效益挂钩;多劳多得;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反对平均主义。解决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根本措施是要迅速把经济搞上去,增强国家实力,普遍改善人民生活。同时,也要通过税制改革调节分配,并且逐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保证社会稳定。 


第6版(国际)
专栏:

  加尧姆总统会见钱其琛
钱其琛结束对马尔代夫访问
新华社马累3月3日电(记者胡光耀)马尔代夫总统穆蒙·加尧姆今天会见了来访的中国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
钱其琛转达了江泽民主席对加尧姆总统的问候和访华邀请。他说,加尧姆总统1984年对中国的访问推动了中马两国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
钱其琛说,中马两国在许多国际问题上观点一致,对发展双边关系都持有积极态度。他表示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一定会取得新的发展。
加尧姆认为,钱其琛的这次访问是中马两国关系中的又一个里程碑。他说,马尔代夫非常重视同中国的关系。
加尧姆高度赞扬近十几年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他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对马尔代夫的支持和援助。加尧姆请钱其琛转达他对江泽民主席访马的邀请,并表示希望不久他将再次访问中国。
据新华社马累3月3日电(记者胡光耀)中国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今天结束对马尔代夫为期两天的正式友好访问,离开这里前往伊朗。
马尔代夫外长法图拉·贾米尔、中国驻马尔代夫大使张成礼等前往机场送行。


第6版(国际)
专栏:

  克里斯托弗亚洲之行前说
美中关系进入新阶段
新华社华盛顿3月2日电(记者王金和)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今天说,去年9月以来“美中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克林顿总统和江泽民主席去年11月在西雅图的会晤是这种新关系最重要的证明。
克里斯托弗是今天下午在美国国务院接受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和韩国记者采访时说这番话的。克里斯托弗将于3月4日前往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进行为期10天的亚洲之行。
克里斯托弗说,去年9月,克林顿总统指示他更广泛地发展同中国的关系。此后,他在纽约同中国外长钱其琛举行了会晤,双方同意更广泛地发展双边关系。那次会晤后,两国高级官员又举行了一系列会晤,如美国财政部长本特森、贸易代表坎特、农业部长埃斯皮等都会晤了中国高级官员。他说,与此同时,美国“寻求深入地发展”同中国的关系。“我认为,我们的关系是加深了。我们两国是重要的、伟大的国家,有着极其丰富的资源。”
他认为,美中双方加强联系很重要,这样,双方才能了解彼此的观点和存在的问题。
克里斯托弗说,他期待着与钱其琛外长的会晤,并就安全问题、政治问题、国际问题、贸易问题、防止武器扩散问题以及人权问题,广泛地交换意见。
他说,他在结束上任以来的第4次亚洲之行后,还将飞往海参崴同俄罗斯外长科济列夫举行会晤。克里斯托弗还回答了记者有关日美贸易问题、朝鲜半岛形势问题的提问。


第6版(国际)
专栏:

  大荣公司会长宴请朱镕基
本报福冈3月3日电记者张国成报道:今天中午,日本经团联副会长,大荣公司会长中内功在这里举行午餐会,款待朱镕基副总理一行。
中内功会长在致词中,盛赞中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他表示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朱镕基副总理对此表示欢迎,并预祝他们取得成功。
上午,朱镕基副总理一行在中内功会长的陪同下,参观了今年竣工的福冈室内棒球场。
今天傍晚,朱镕基副总理一行到中国驻福冈总领事馆看望了全体工作人员。


第6版(国际)
专栏:

  津副总统会见田曾佩
本报哈拉雷3月2日电记者申明河报道:津巴布韦副总统穆增达今天在哈拉雷会见正在这里访问的中国外交部田曾佩副外长时说,中国是津巴布韦最好的朋友,在我们独立前和独立后都给予了真诚的帮助,希望两国今后更进一步加强合作。田曾佩副外长在津访问期间还与津巴布韦外长沙穆亚里拉举行了会谈,双方就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非洲问题,特别是南部非洲问题以及双边问题交换了意见。
田曾佩副外长是3月1日抵达哈拉雷的。此前,田副部长应邀访问了纳米比亚、莫桑比克和南非,2日下午离津回国。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共友好代表团访印
本报新德里电记者王如君报道:来访的中共中央委员、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共友好代表团团长郑必坚2月27日分别会见了印共(马)总书记苏吉特和印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法鲁基。
在会见中,郑必坚对印共(马)和印共为促进中印两国关系发展所作的有益工作表示赞赏。
中共友好代表团是2月23日抵孟买开始访印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本报快讯
△以色列3日又释放400名被关押的巴勒斯坦人。两天前,以色列已释放了560人。
△美国3日宣布恢复与朝鲜的高级别会谈,会谈定于3月21日在日内瓦举行。
△韩国空军参谋总长赵建海夫妇等6人乘坐的一架军用直升机在离汉城约80公里处的一座山上坠毁,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俄罗斯3日开始切断对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因为这两个国家拖延付款。对此,乌克兰警告说,乌将截断俄经乌通向西欧的天然气管道。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3日任命42岁的斯切帕申为联邦反间谍局局长,接替2月28日被解职的前局长戈卢什科。
△波黑穆族和塞族武装3日继续在萨拉热窝的犹太人墓地附近进行小规模激战。明石康警告说,如果不增派维和部队,萨拉热窝的脆弱停火就可能很快夭折。
△克罗地亚外长马特·格拉尼奇3日在巴黎与法国外长朱佩会谈之后说,将邀请波黑塞族参加穆族和克族未来组成的松散邦联。
△美国总统克林顿3日宣布恢复实施“超级301条款”。如果美日贸易谈判在18个月内达不成协议,美国将对日本的一些输美产品实行制裁,征收高达100%的关税。


第6版(国际)
专栏:

  《欧洲时报》社论指出
英阻碍香港平稳过渡是徒劳之举
据新华社巴黎3月2日电在巴黎出版的《欧洲时报》2日发表社论说,因港督彭定康提出政改方案引发的中英争论,实际上是要不要九七年香港平稳过渡的问题,“历史经验告诉人们,英国殖民者从‘日不落国’到日落西山,每离开一个殖民地,总要制造一些事端,留下一些祸患。”
社论认为,“说穿了,彭定康等人的所作所为,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为了‘祖宗的利益’,为了延续在香港的影响(治权),为了埋伏为英服务的‘手脚’”。
社论指出,彭定康等人的殖民者嘴脸越来越被更多的人识破,他们破坏中英合作、给香港制造麻烦,不利中国,也不符合港人利益,对英国整体来说也无好处。
社论最后说,“九七年,当米字旗在香港黯然降下,就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最后的终结。中华民族百年耻辱洗雪净尽,将是一个多么光明的明天。我们就可以说,殖民先生,你们来日无多了。当‘拜拜’的时候,企图制造种种麻烦阻碍香港九七的顺利回归都是徒劳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舒梅科说俄站在波黑塞族一边
据新华社莫斯科3月2日电(记者崔少纯)俄罗斯议会上院联邦委员会主席舒梅科2日说,“现在我们站在波黑塞尔维亚人一边”。
舒梅科是在与来访的波黑塞族领导人卡拉季奇会谈后联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这番话的。他说,俄罗斯对波黑危机所作的调解工作,不仅是俄罗斯外交的巨大成就,而且是俄执行独立政策的表现。卡拉季奇说,“俄罗斯士兵对于我们而言,是建立和平的希望”。他还说,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取代联合国,美国只有在不偏袒冲突某方时才有权干预波黑危机。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修补“篱笆”改善关系
本报记者鲍世绍
英国首相梅杰1日结束了对美国为期两天的访问,离开华盛顿回国。这是一次修补“篱笆”、改善两国关系的访问。
早在半个世纪前,在丘吉尔和罗斯福时代,美英之间就建立了良好关系,在里根总统和撒切尔夫人当政时这种关系得到了加强,形成一种“特殊关系”。然而,在过去一年里,美英之间连生龃龉,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彼此心存芥蒂,步调不一。今年来,双方关系又出现新裂痕。一是在北约决定对波黑三方发出最后通牒前,美国改变了传统惯例,先与法国协商,而把曾在制定万斯—欧文和平计划中起关键作用的英国撇在一边,只是在方案成型后美国才去征求英国的意见;二是克林顿政府不顾英国的强烈反对,给爱尔兰共和军政治代表新芬党领袖格里·亚当斯发了签证,允许他进入美国国土,使一向在英国国内被冷落的亚当斯在国际舞台上亮相。梅杰政府对此大为恼火。舆论界纷纷评论说,美英关系已处在50年来的最低点,“特殊关系已破烂不堪”。
这正是梅杰首相访问美国的背景。目前两国领导人已意识到,任凭英美特殊关系冷淡下去,不符合两国的利益;双方迫切需要在波黑和北爱尔兰问题上消除分歧,协调立场。
梅杰两天的访问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如此间舆论所说的“感情旅行”,克林顿请梅杰到他祖父和父亲生活过的匹兹堡“亲眼看看美国的真正生活”。头一天,他们先观市容,逛市场,购礼物,登山共进晚餐,刻意营造一种轻松气氛。然后,两位领导人一道乘“空军一号”总统座机返回华盛顿,留宿白宫。如此高的礼遇是克林顿入主白宫以来的第一例。另一部分是正式会谈,双方着重就波黑和北爱尔兰问题交换意见,弥合分歧。
正式会谈后,克林顿和梅杰在公开场合表示,这次访问是成功的,改善了两国的关系。双方强调了英美关系的共同基础和共同利益,突出了两国在国际事务上的合作。在北爱尔兰问题上,克林顿重申美国支持英国和爱尔兰共同努力结束在北爱尔兰的暴力冲突。梅杰则表示,“重要的问题是向前看,考虑我们如何找到解决北爱尔兰问题的答案”。在波黑问题上,克林顿认为盟国采取坚定行动是正确的,并承诺继续施加压力以促进和平的实现。梅杰则表示,英美对波黑和俄罗斯的政策是密切相关的,“过去存在的一些分歧大部分已被抛在脑后”。两国领导人赞赏双方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的良好合作,如关贸总协定的尽快实施,同意前苏联地区的共和国和东欧国家参加北约的军事训练,派遣联合民间代表团去萨拉热窝研究恢复水电供应等。
然而,此间舆论界也注意到,梅杰主张在波黑实行局部停火时盟国必须认真考虑增派维持和平部队的要求,而克林顿则强调美国并未改变在和平协定实施前不派地面部队的立场。此外,克林顿对有关亚当斯访美以及他是否向梅杰保证不发另一张签证问题置之不理。
改善关系是美英双方的共同需要。通过梅杰此次美国之行,英美关系有可能走上正轨。然而,随着冷战的结束和美国战略重点和外交重心的调整,美英关系已难以完全恢复到昔日那种紧密程度。(本报华盛顿3月1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图片新闻

《周恩来传》在英出版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3月2日为著名英籍作家韩素音的新著《周恩来传》(英文版)出版举行招待会,英国外交、文化各界人士及在华工作过的英国朋友近百人出席。
韩素音认为周恩来是当代世界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热爱,也赢得了世界的尊敬。她说,这本书是周恩来对中国人民的“爱与奉献”的纪实。
韩素音用了4年时间完成此书,已有中文译本发行。她迄今写作了34部书,其中约1/3是关于中国的。
在招待会上,中国驻英国大使马毓真(右)向韩素音(中)表示热烈祝贺。
本报记者李文政文新华社记者赵迎新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