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3月31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国库券发行准备工作就绪
明日起5家银行有7万多个网点销售
财政部与5家银行签订承销协议
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据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消息,目前各家银行向公众发售国库券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各销售银行分级、分期培训了销售人员,制作了安全可靠的收款凭证,并将电脑程序编制好。4月1日开始,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5家银行大约有7万多个营业网点销售国库券。同时,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银行派出专业人员到机关、企事业等单位上门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戴相龙透露,截至3月28日,元旦到春节期间投放的货币不仅全部回笼,还多回笼20多亿元。
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财政部与经办三年期国库券承购包销工作的五家银行今天签订了承销协议。这五家银行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
今年的三年期国库券采用国库券收款凭证的形式发行,由上述五家银行的各级经办网点办理发售工作。从4月1日起,上述银行在全国将有7万多个网点同时向群众发售三年期国库券。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三年期国库券承销工作的总协调,参与组织了这次承购包销工作。
今年的二年期国库券由各地方组织证券公司、国债服务部、信托投资公司证券部、银行储蓄网点和邮政储蓄网点办理公开发售工作。这项工作也已准备就绪,目前国库的券面已陆续运抵到位。
今年的国库券发行工作结合财税金融体制改革,通过推进承购包销和代理推销,改善国库券的发行条件,扩大国债一级自营商制度的试点等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国债的市场运行机制,增加了国债发行的经济办法,对于推动国库券发行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今年以来,社会乱集资问题基本得到控制,元旦到春节期间投放的货币已全部回笼,为国库券发行创造了条件。据对一些地方的抽样调查,广大群众对购买二年期和三年期国库券均表现出很高的热情,要求用今年到期的1991年国库券和1989年特种国债提前兑付转购1994年二年期国库券的数额已占到各地发行计划数的相当份额,一些地方群众和单位预约购买数额已接近当地的计划发行规模。
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各地财政、银行、邮政等有关部门,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便民措施,加强组织宣传工作,要求各经办机构和网点要认真搞好服务,切实方便和满足广大群众购买国库券和办理国库券“以旧换新”的要求。


第1版(要闻)
专栏:

  保证中央财政资金及时到位
建行承销一百一十亿三年期国库券
本报讯今年,建设银行将代理财政部承销一百一十亿元三年期国库券。据该行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为保证四月一日按时发售,建行下大力进行了承销国库券的前期准备工作。
据介绍,在财政部关于发行国库券的公告发表之前,建设银行总行已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发债工作,制定承销措施,并向所属各级分行发出做好承销工作的紧急通知。此后,还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对省级分行有关计划、财会、筹资等部门的负责干部进行统一培训;有关发债的会计操作规程及有关实施办法也已下发。
为保证承销工作顺利进行,建设银行将采取从总行到各级分行成立承销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五日一报”考核制度;在所属储蓄网点均开办国库券买卖业务;发售期结束后,各地设立常年发售网点,以便利群众随时购买、兑付等等措施。同时,建设银行总行要求所属各级分支行,在发售期结束后,必须按照统一规定的划款时间和划款比例,及时、足额划缴资金,以保证中央财政资金的及时到位。  (建杭)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会见欧美客人
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上午在中南海会见了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新任总主任卢埃林—史密斯教授夫妇和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
江泽民对史密斯和丁肇中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并对史密斯担任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总主任表示祝贺。江泽民希望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进一步加强同中国在高能物理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史密斯介绍了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同各国科学家特别是同中国科学家进行合作的情况。
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许智宏教授会见时在座。
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记者张益俊)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上午在中南海会见了由著名建筑师贝聿铭率领的美国百人会代表团一行,并与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江泽民对代表团访问中国表示热烈欢迎并预祝访问成功。他说,美国百人会与中国全国政协建立交往,有助于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
贝聿铭和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百人会理事长杨雪兰等先后发表意见。他们对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并对中国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美国百人会是由贝聿铭、马友友和另一位著名华裔吴继雄等发起并于1991年5月在纽约成立的,现有会员80多人,其中许多都是美国各行业知名华裔人士。
代表团此番组团访华,将就中国的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与中国的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进行交流。江泽民希望代表团能就这些问题提出宝贵意见。
全国政协副主席吴学谦和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经叔平等会见时在座。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会见香港四报两刊负责人
勉励他们办好报纸爱国爱港
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正在北京访问的香港《文汇报》、《大公报》、《香港商报》、《新晚报》、《紫荆》杂志和《经济导报》的负责人。
江泽民勉励他们办好报纸,爱国爱港,维护香港市民的根本利益,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为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和平稳过渡做出贡献。
丁关根、钱其琛和有关方面负责人鲁平、周南、曾建徽、张浚生、李冰等参加了会见。
会见后,丁关根与四报两刊负责人进行了座谈。
上述报刊负责人是应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港澳办公室和新华社香港分社的邀请于3月29日来京访问的。


第1版(要闻)
专栏:

  可敬的“一缕光”
本报评论员
金正洪是解放军连队的一名志愿兵。他没有像英雄战士徐洪刚那样的壮举,只是做了不少人都能做到的平凡事。但是,这些平凡事件件感人,处处闪现不平凡的光彩。
金正洪把自己比作“太阳的一缕光”,竭尽全力为人们送去光明和温暖。这说明,这位战士是一位有高尚情操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他实实在在地从自身做起,有一分热发一分热,有一分光发一分光。尤其可贵的是,他当了12年的兵,做了12年的好事,为别人排忧解难,而且在被人误解的时刻,仍能豁达大度,矢志不渝地做出奉献,经受住了考验。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要靠每一个人关心和参与。金正洪做的好事,受惠的只有一部分人,其积极影响却不可估量。在净化社会环境、提高道德水平这部宏篇巨著里,应该为这位普通战士重重记上一笔!
社会,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的。我们的党,也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党员组成的。人民群众之所以热爱、拥护共产党,就是因为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为千千万万个共产党员在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党风和社会风气的进步,良好的社会公德和社会环境的形成,要求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共产党员从自身做起。如同万里晴空也会飘上几片浮云一样,在我们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里,在党风和社会风气方面也有许多不如人意的现象。人们对此有意见是很自然的。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这方面的问题,正在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解决。纠正、克服消极腐败现象,要靠大家努力。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尤其要带头。金正洪说得好:与其埋怨社会风气不好,不如首先燃旺自己一团火。百怨不如一干,多一个干的人,就少一个看的人。金正洪所做的每一件事,不管他是否意识到,都在教育和影响着周围的人,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我们这个国家里,如果人人都像金正洪那样发挥“一缕光”作用,那么,两个文明建设将进入新境界,取得新成就,人间将更加温暖,社会将更加光明。从这点讲,金正洪确实为我们树立了怎样做共和国的公民、怎样做真正的共产党员的榜样。
愿我们的社会涌现出更多的金正洪,愿徐洪刚、金正洪事迹展现的崇高精神更加发扬光大,让祖国的天空充满更加温暖的阳光!


第1版(要闻)
专栏: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开栏的话: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这是党的十四大强调的一个基本方针,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思想;也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寄托着人们对弘扬崇高思想和美好精神的企盼。人民群众正在构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万里长城,这座雄伟的建筑起于一砖一瓦、一木一石。有亿万人民的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形成澎湃的浪潮、恢宏的气势,才能卓有成效。
今天本报开辟《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专栏,意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我们将热情讴歌那些精神高尚的奉献者,介绍一批精神文明建设搞得好的典型,通过他们的事迹,反映我们时代的主旋律,给人以启迪,使更多的人积极投身于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去。《做太阳的“一缕光”》是本栏的开篇。热情欢迎广大读者向我们提供报道线索,提出建议,共同把本栏办好。
  做太阳的“一缕光”
——记南京军区某师警调连司务长金正洪
本报记者郭嘉解放军报特约记者朱争平解放军报记者徐生
阳春三月,春光融融。南京军区某师警调连司务长金正洪事迹报告会,在南京军区所属部队和华东数省市激起强烈反响。
一场场报告像丝丝春雨,滋润着人们的心田;一个个故事如阵阵暖流,熨热了一颗颗心……“当了12年兵,做了12年好事,真是十二分了不起。听了金正洪事迹报告,我都流泪了。”在浙江义乌市,一位名叫王雪虹的女干部动情地说。
“现在有些人总是喟叹世风日下,抱怨人心不古,如果都能像金正洪那样做人,社会风气早就好了!”在徐州,中国矿业学院的一位老教授感慨地说。
“为什么总要让别人来感奋我们,而我们却不去做一个像金正洪那样的人?”在南京市,一位大学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说。
在一些人更多地注重物质利益的今天,这位普通战士的报告为啥能拨动人们的心弦?为啥能碰撞出激情的火花?让我们从他的身上寻找答案吧!
社会就像一棵大树,需要每个人都来为它浇水和培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的人际关系需要靠大家的努力。如果人人都为社会和他人尽责任,这个社会就会充满温暖。
——摘自《金正洪日记》
金正洪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把自己生活的空间向社会延伸,为人们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美好的感情。一个酷暑如蒸的夏日,《徐州日报》刊发了这样一篇令人揪心的报道——《我不愿离开这充满友爱的世界》。这是一位患肾功能衰竭、年仅19岁、名叫安静的姑娘向社会发出的呼喊。金正洪看着,眼睛湿润了:“多好的姑娘啊,她年轻,热爱生活,我们理当帮助她战胜疾病活下去。”当时金正洪手头无钱,情急之下,把刚买来的一辆“凤凰”自行车卖了,以“一个邮电职工”的名义,将250元钱悉数转给了病榻上的安姑娘。一举牵动众人助。一颗绝望的心复苏了,姑娘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半晌才道出了一句:“我好想见见那位大哥!”
在徐州市公民义务献血办公室,蔺永慈主任告诉我们,金正洪从1989年起,先后9次义务献血达1750毫升,获得了国家红十字会颁发的银质奖牌。按规定每次献血应得点营养补助,可他却把这些营养费都悄悄地寄给了东海县林场李埝小学。
那是1984年初,金正洪随师汽训队来到东海林场驻训,当他看到眼前的李埝小学校竟是一幅“草房子、土凳子、泥娃子”的情景时,内心酸涩涩的。返回连队,正值“六一”儿童节,他购买了260多本课外读物,寄给了李埝小学。年底,又寄去了30本新华字典和160多支水彩笔、圆珠笔,作为对“三好学生”的奖品。他还汇款到学校附近的邮局,托邮局给孩子们订了《中国少年报》、《儿童时代》等七种少儿报刊。此后每年的“六一”和教师节,他都要给学校寄书和学习用品,9年来累计花了1200余元。爱心引起了共鸣。林场职工集资4000多元,机关拨款1万多元,为学校改善了基础设施。这些年来,每逢教师节学校开庆祝会,总是要给远在外地的金正洪留一个席位,以表达师生们对他的敬意。
1991年10月,金正洪从电视上看到贫困地区孩子因交不起10多元的学费而失学的报道后,心里沉甸甸的,他多想变成个“钱篓子”,为每位失学儿童寄些钱啊!那时金正洪刚结婚,又刚为安徽灾区和亚运会捐了款,手头没钱。他把目光转向了妻子宗颖。善解人意的妻子从箱底拿出了金正洪新婚时送给她的100元衣妆费。在妻子的支持下,从1992年1月起,金正洪每月都从津贴里拿出20元钱寄给“希望工程”,到1993年9月,又增加到每月30元,至今没有间断。
金正洪从农村入伍,父亲去世早,家中有年迈多病的母亲和一个38岁还没娶上媳妇的哥哥,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但每次社会和他人需要帮助时,他总是伸出热情的手。这些年来,他究竟做了多少好事,捐了多少款物,连他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记者去金正洪驻地的徐州市铜山路邮局采访时,职工们听说后都抢着介绍金正洪的事迹。女职工刘素兰动情地说,一个战士每月没多少津贴费,却总是把钱和包裹寄给需要帮助的人,真是不简单。
对社会不良风气,百怨不如一干,多一个人干的,就少一个人看的。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为净化社会风气出力,那就是希望。
——摘自《金正洪日记》
11年前,与金正洪同在警调连服役的苏华,因一念之差犯罪入狱。铁窗难熬,前途暗淡,心灰意冷。金正洪来了,他真诚开导苏华:“10年是不短,但也不是很长,你才二十出头,今后的路长着呢。只要你振作起来,明天会更美好!”苏华冷漠的心热了。苏华的母亲听说儿子在部队犯了罪,一气之下竟宣布与儿子断绝关系。金正洪得知,利用探家时间,绕道去了苏华的家乡——苏北盐城。
苏母见金正洪为儿子说情,竟固执地把他拒之门外。金正洪等苏妈妈冷静后再度登门:“你儿子这时候特别需要亲情的帮助呀!如果你给他点关心,他会改造得更快更好,早日出狱的……”肺腑的话语,似清泉出涧,苏妈妈的心暖了。随即给儿子写了信,鼓励儿子好好改造重新做人。
苏华鼓起了重塑人生的勇气,他杂念俱消,积极改造,参加了服装设计函授学习,在省劳改系统服装设计大赛中获奖,取得了“服装设计师”的职称。由于苏华改造表现突出,被提前两年释放出狱。在帮助苏华改造的过程中,金正洪还帮助改造过一名叫李芝军的犯人。李芝军与苏华在一起服刑后因拒不改造被押送到徐州市某监狱,苏华写信让金正洪帮他。接到信的第二天,金正洪就买了水果、点心冒雨步行去监狱。想不到李芝军对这位“不速之客”冷冷地甩出一句:“我的事不用你管!”金正洪哪能不管?3年多时间,他先后探监30多次,写了70多封信,与李芝军探讨人生价值,帮他重修人生之路。
世上没有暖不化的坚冰。金正洪一片真情,终于使李芝军醒悟了,他决心同昨天彻底决裂,勇敢地迈向新岸,他在狱中连续两年立功,1990年被评为全监狱的积极分子,并被提前释放。出狱那天,李芝军直奔连队,拉着金正洪泣不成声:“正洪大哥,我永远也忘不了你。”
金正洪用一腔爱浇灌心的沙漠,点缀生活的绿荫,一些人迷惑不解:“一个先进人物,成天与两个犯人打得‘火热’,也不嫌累?”对此,金正洪真言相告:“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就是太阳的一缕光,应该为生活中心灰意冷的人送去温暖,为坠入黑暗的人带去光明。”
许多人听过金正洪的事迹报告后,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这些年,金正洪每年都收到近百封信件。打开这些信,他看到的是一颗颗或热烈、或痛苦、或希冀、或茫然的心。这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责任。金正洪有信必复,心相交,情相倾,理相诉。多少封信都是书至黎明才打住。
鸿雁翩翩。经过他的循循善诱,流浪行窃的少年终于改邪归正,因负债累累而想一死了之的青年工人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许多人从金正洪那里得到启迪,麻木的灵魂发生了震颤;冷漠的心灵激起了热望,孱弱的生命又燃起了新的火焰!
我不会因为少数人的不理解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只要怀揣一颗真诚的心,终究会得到别人理解。因为,社会需要奉献,需要真情。
——摘自《金正洪日记》
在藏书4000多册的“正洪图书室”里,官兵们给记者介绍了金正洪为此无私奉献了12年的故事。
1982年6月的一天,金正洪上街买了《青年文摘》等八本杂志,还没看完,战友们就抢着传阅。一个月后,那几本破了“相”的杂志才回到金正洪手里,看到战友们对知识的渴求,而连队当时又没个像样的图书室,他便建议领导办个图书室。
连队干部很支持他。没有书架,金正洪邀请几个战友一起拣废木料做了3个。经费不足,他组织6名战士利用课余时间捡牙膏皮、废铁和空酒瓶等废品卖钱买书。春去秋来,金正洪和战友们硬是捡回来2000册书。出于对金正洪的敬意,战友们把图书室取名为“正洪图书室”,师政委亲自题写了室名。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那一回,金正洪作为奉献的典型准备在师里发言,有人说他变卖公物、捞取个人名誉。金正洪心在翻腾。这一夜,他苦苦地思索着。终于,一个理念使他冷静下来:像雷锋那样做人,没错!
在往后的日子里,金正洪照常利用业余时间在图书室为战友们服务。他每天在图书室里放一些白纸,供大家摘抄资料用。夏天他备好开水,常常亲自送到读者手上,有时为了让临时来队带孩子的干部家属静心看书,他就把孩子抱过去,拉屎拉尿他也管。
金正洪购进每一本书,都经过严格挑选,社会上流行的某些低级庸俗、荒诞离奇的书刊,在他管的图书室里没有立足之地。他向领导建议,在连队里成立了读书指导小组。他把一些同志写的体会,连同报刊上的评价文章,一起贴进书评专栏,指导大家阅读。他长年坚持组织读好书、写心得的活动。总政推荐优秀文学读物后,他协助党支部组织大家写过200多篇读书心得,展出了40篇,并以此为专题,举办了多次书评会。
如今的连队,读书学习的风气越来越浓,很多干部战士利用这个图书室,参加了文学、外语、速记、经营管理等函授学习,近4年已有15人获得结业证书。每年高考,这个连队没有空白,先后有10多名战士考入军队院校。当然,这不全是金正洪的功劳,可这些战士接到录取通知书,绝不会忘记给金正洪报喜,向他告别、致谢。战士常景贤考上了南昌陆军学院,放假回来,专门去图书室看望金正洪,他说:“是图书室为我插上了理想的翅膀,我有今天,忘不了这间小屋,忘不了这里的主人。”
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倡导和高扬时代新风,是金正洪一贯的做法。他认准徐州火车站是一个重要的“窗口”,建议党支部在车站办起了一支义务流动图书服务队。1991年初,金正洪带着鲜艳的队旗去为旅客服务时,有个书摊贩指责他:“你这兵和我们抢生意,再来就砸了你的书摊。”金正洪不信邪,坚持利用节假日时间和战友们一起把图书、报纸、杂志免费提供给过往旅客阅读。3年来,金正洪的图书服务队已接待过往读者数万人次。
金正洪处处为别人、为集体着想,对别人无私奉献着。他在入党、考军校等关键时刻,都经受了考验。他失去了很多应该得到的东西,然而却给别人带来了幸福和欢乐。人们望着他那淳朴的笑脸,那忙碌的身影,疑心的人也信服了。就连前边讲到的那个卖书人,如今也有了“新观念”。他说:“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小金的行动教育了我们,人不能见利忘义。”
12年来,金正洪走过了一条无私奉献之路,赢得了社会和广大官兵的理解和褒奖:先后荣立两次二等功,四次三等功,被江苏省东海县人民政府授予“助教模范”称号,集团军和南京军区多次把他树为“学雷锋标兵”,被三总部评为优秀志愿兵,受到江泽民主席、李鹏总理的亲切接见。
友爱的火种,需要人们用真情去点燃;信任的春苗,需要人们用挚爱的暖流去浇灌!金正洪用他的思想、品格、行动,提供了又一个新的、十分感人和有说服力的例证。
(附图片)
图为金正洪在李埝林场小学的“正洪图书室”辅导孩子们学习。王华胜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乔石会见史密斯和丁肇中教授
新华社北京三月三十日电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新任总主任卢埃林—史密斯教授夫妇和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
乔石对客人们的来访表示欢迎,并对今年初访问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时所受到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祝愿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今后取得更大的成就。
史密斯介绍了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研究和培训工作情况。他说,他对中国科学家同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合作非常赞赏,希望这种合作进一步加强。
卢埃林—史密斯一行是应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和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的邀请,于三月二十七日来华访问的。访华期间,卢埃林—史密斯一行将参观有关研究单位,并与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商谈双方今后在高能物理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第1版(要闻)
专栏:

  乔石会见哥伦比亚客人
新华社北京三月三十日电(记者张荣典)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哥伦比亚宪法法院院长埃雷拉一行。
乔石对埃雷拉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并祝愿他们访华取得圆满成功。他表示相信,埃雷拉一行这次访华定能促进中哥两国司法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埃雷拉说,随同他来访的都是哥伦比亚高级司法机构的代表,来访是为了同中国司法机构建立友好联系,开展合作。
随同埃雷拉来访的哥伦比亚司法部长冈萨雷斯说,哥伦比亚愿意在反毒等方面同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这样重要的国家开展合作。
乔石说,中国在反毒等方面的态度是非常坚决的,愿意在这些方面同哥伦比亚和其他国家开展国际合作。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等会见时在座。
埃雷拉一行应最高人民法院邀请,于三月二十七日抵京对中国进行访问。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瑞环会见美国客人
新华社北京三月三十日电(记者张益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今天上午会见由著名建筑师贝聿铭率领的美国百人会代表团时说,中美友好合作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中国对中美关系的前景充满信心。
李瑞环说,中美是世界上两个大国,两国关系如何,不仅影响两国国内的许多方面,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两国领导人都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谨慎对待中美关系。
他说,中美两国有共识与合作,也有分歧与对立。但从两国关系发展的过程看,分歧与对立在曲折地减少,共识与合作在艰难地增多。发展中美关系,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我们对中美关系的前景充满信心。”
李瑞环说,百人会中许多成员是美国知名华人,“毫无疑问,你们希望中国好,你们生活在美国,当然希望美国好。我相信,你们同样真诚地希望中美两国关系好”。
李瑞环对百人会为发展中美友好合作所做的大量工作表示赞赏和感谢,并希望百人会为促进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贝聿铭说,代表团对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并表示百人会愿意为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作出贡献。


第1版(要闻)
专栏:

  上海石化精神文明建设奖励基金设立
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优秀组织者一百八十人首次获奖
本报讯据《解放日报》报道:上海石化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奖励基金26日在上海正式设立。市委副书记陈至立代表市委、市政府在仪式上讲话,并转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对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金山实业公司出资500万元设立奖励基金,表示祝贺和感谢。
陈至立说,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全市人民的共同要求,人们都希望在经济建设搞上去的同时,能在一种健康向上、道德风气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工作、生活、学习,因此这项基金的设立适应了形势的需要,会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并将进一步促进上海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奖励基金用于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奖励。共设15个奖励项目,其中流动金杯4座,其他11项采用授予荣誉证书和一次性奖金的奖励形式。首次颁奖项目是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优秀组织(工作)者,共有180人获奖。


第1版(要闻)
专栏:

  鼓励为青少年创作更多优秀读物
上海设立创作奖励基金
据新华社上海3月29日电(记者刘军)鉴于社会上可供青少年阅读的优秀读物十分匮乏,上海市青少年保护委员会日前设立“青少年优秀读物创作奖励基金”,以鼓励作家、学者和社会有识之士为广大青少年创作更多更优秀的读物,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阅读需要。
青少年优秀读物创作奖每两年开展一次评选活动,评选对象为近两年在上海出版、发行的为青少年喜爱的优秀影视文学读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