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3月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让“休眠”的细胞活起来
——灯塔县发展农村村级经济的新探索
樊景文褚少研
辽宁省村级经济发展是个薄弱环节。灯塔县委、县政府从这个薄弱部位着手,使薄弱环节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办公桌腿咋长出了木耳
1993年春,刚就任灯塔县委书记的胡忠雄一头扎到村里搞村级集体经济状况调查,他发现与农民的清堂瓦舍相比,许多村委会的房子破烂不堪。在一个村委会办公室,他看见办公桌腿靠近地面的部位,夏天长出的木耳已干巴在上面。
村委会办公桌腿长木耳,给胡忠雄以很大震动。这两年,灯塔县乡镇工业发展速度很快,在沈大公路沿线32个县(区)排座次由末尾跃入前几名。但是,在该县乡镇企业中村办的却寥寥无几,村级经济这个最该活跃的细胞处于“休眠”状态。
到1992年末,该县304个村(街)欠外债的竟有214个,欠债总额已达6500万元,真正有余钱的村还不到20个。
    从“20”到“324”
灯塔县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把发展村级经济作为今后3年该县经济建设的着力点,“反弹琵琶”,“搅活死水”,以村级经济腾飞,拉动全县经济登上新台阶。
这项“工程”规模不小——“百村千万”。其含义是在3年之内,全县304个村(街)要有153个村(街)工业产值超千万元,利润达百万元,其中要有6个村达到亿元,25个村超过5000万元。
寻求底层突破的思路是新鲜的。胡忠雄有个想法: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能只靠少数人的积极性,必须有多数人参与才行。他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群众经济”,而着力发展村级经济,就是充分挖掘群众中蕴含的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前不久,辽阳市委书记傅克诚到灯塔县搞调研,看到该县村级经济发展得如此红火,称赞他们把20个(乡镇)积极性变成了324个(乡镇加村街)积极性。
    “老牛惊车”
西马峰乡新生村紧靠沈大公路,眼睛却只盯着传统农业。这些年不管谁说啥,村党支部书记黄玉杰就是一门心思“守摊子”,她把自己封闭了整整10年。自我封闭的原因是“小富即安”。新生村是灯塔县农村改革后先富起来的典型之一,去年人均收入已达1540元。村里在银行存了200多万元,农民负担一分不要,吃利息就足够一年开销了,还费那个劲干啥?
灯塔县有一批“新生村”。寻求底层突破,就得首先打破他们的自我封闭。胡忠雄和县里其他领导三番五次到新生村做黄玉杰的工作,帮村里选项目,找资金,搞规划。黄玉杰又拿出当年率领农民致富的劲头,风风火火地干起来。他们从银行取出存款,又引进外地资金1000多万元,办起了14家企业,盖起10座功能齐全的服务楼。去年,这个村产值超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倍,人均收入增加了500多元。原地踏步多年的新生村如今一发而不可收。黄玉杰说:“我们现在就跟‘老牛惊车’似的,往前奔的劲拦都拦不住了。”
灯塔县委抓住了新生村这个“带头羊”,全县一批先富起来的村迅疾扔掉了“小富”的包袱,争先恐后地发展自己。12个先富起来的“龙头村”,今天又成了发展村级经济的“排头兵”。
    惊奇的“自我发现”
实施“底层突破”的战略,也使一些基础薄弱、发展信心不足的村,有了一个惊奇的“自我发现”。
多年的贫困给生活在东部山区的柳河子人以太多的自卑,怎么也不敢相信穷山沟还能飞出金凤凰。然而,县里推动柳河子人开发铁矿资源,引来省内几家大企业投资1000多万元,在各村办起11家选矿厂,去年光为国家创税收就达770万元。之后,他们惊奇地发现自己还真有这么大的能耐。
鸡冠山乡詹家村过去因贫困,很多人念不起书,文化低,又与外界缺少联系,人显得不怎么聪明,被人称为“傻子村”。开发矿业资源,精美的石头唱出了欢乐的歌,詹家村人也变了样,农民们买来了几十辆廉价旧汽车,自发地搞起了矿石运输。伴着车轮滚滚,他们告别了贫困,摘掉了“傻子村”的帽子。
    “半个村支书”的喟叹
去年7月,正在该县村级经济发展的高潮之际,胡忠雄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活动:村党支部书记给乡镇党委书记上课。来自15个村的党支部书记谈他们抓经济工作的思路和招法,讲得10多个乡镇党委书记脸热心跳,自愧弗如。一位乡党委书记说他充其量算“半个村支部书记”,因为他那一个乡的产值和利税还不及人家村里的一半多。
胡忠雄说,这就叫一级促一级,一级逼一级。在村级经济跳跃发展的促动下,该县各部门也加快了转变职能的步伐,谁也不肯“掉链子”。
村级经济成了灯塔县经济建设的又一个源头,“活水”奔涌而来。去年,全县村集体新上各类项目283个,总投资1.23亿元;村级工业产值和利税分别比上年增长了3倍;村级工业产值和利税占全县乡镇工业产值利税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13.7%和17%,上升到25.4%和28.9%,有4个村产值达亿元,12个村产值超过5000万元,80个村产值超千万元,已大大超过了预期的目标。


第2版(经济)
专栏:

  东深供水三期扩建工程通水
 二十九年向香港供水七十多亿立方米
本报深圳3月1日电记者江夏报道:造福粤港两地民众的广东省东江——深圳供水三期扩建工程建成通水,至此,饱含祖国人民深情厚意的东江水源源不断地流入香港千家万户已经整整29年。为此,广东省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庆典,并就东深供水工程纪念碑落成举行揭幕仪式。
东深供水工程是我国政府和人民为解决香港淡水供应困难,当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而建立起来的一项跨流域大型引水工程,29年来供给香港总水量达70多亿立方米。首期工程于1964年2月动工,1965年2月建成。工程北起东莞市桥头镇的东江河畔,南至深圳河,输水全程83公里,建有拦河坝6座,抽水站8座,人工渠道24.5公里,经8级抽水提高46米后,流进深圳水库送往香港。随着经济的发展,为满足香港和深圳、东莞等地需水要求,工程先后进行了三次扩建。从首期工程至第三期扩建,建设期前后16年,耗资逾20亿元。每一次扩建都是在确保对港供水的前提下进行的。第三期扩建工程经国家计委批准立项,总投资为16.5亿元,1990年9月动工,提前一年建成通水。工程建成后年供水能力可达17.43亿立方米,比现有年供水能力翻了一番,相当于首期工程供水能力的10倍,其中向香港、深圳的年供水能力分别为11亿立方米和4.93亿立方米。
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预委会副主任霍英东、水利部部长钮茂生、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鲁平、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以及我国政府和香港政府有关部门的官员、各界嘉宾出席了庆典和揭幕仪式。


第2版(经济)
专栏:

  宁夏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预算内支农资金比去年增长13%
本报讯宁夏回族自治区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一个重要任务来抓,在连续几年都有所增长的基础上,今年决心千方百计要让全区农民平均收入增长10%左右,并把这项任务作为各级干部任期责任制的考核内容,作为干部工作实绩的主要依据。
宁夏近一半县年年受到干旱的威胁,农业生产增长缓慢。自1989年以来,农民收入每年增长6%左右,低于全国农民收入的平均水平;1993年全区农民人均收入虽增长到667元,但仍处于低水平的地位。
自治区各有关职能部门已开始行动,为农村办实事。自治区财政厅想方设法改进和完善农业积累投入机制,在1993年支农资金比1992年增长10%的基础上,今年预算内安排的支农资金又比去年增长13%,并已落实。自治区农业银行确定农业贷款比重要达到23%以上。自治区科委调整工作重点,集中支持11项高新技术的推广和示范,支持开发新兴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金之纪黄翊明)


第2版(经济)
专栏:农村短讯

  骆马湖水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本报讯春节刚过,苏北骆马湖2.8万公顷水面上即呈现一派繁忙景象:几十条大大小小的罱泥船挖土筑堤,开挖鱼塘、蟹塘;数百条小船来往穿梭,拉起围网、网箱,准备投放鱼、鳖、蟹苗。1993年骆马湖生产各种水产品875吨,其中有100多吨珍稀水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骆马湖水草资源丰富,有着发展水产品得天独厚的条件。1992年初,宿迁市骆马湖乡制定了“依靠科技、挖塘养鱼、供应市场、出口创汇”的战略。两年多来,该乡在浅水地带围垦、开挖出饲养鱼、鳖、蟹的精养塘650公顷、网箱养鱼4500平方米、围栏养殖水产品6.2万平方米。
(立军良杰)


第2版(经济)
专栏:放开眼界看林业

  姹紫嫣红点缀春色
 林业花卉异军突起
本报讯康乃馨——献给母亲的花,表达无限爱意;情人节,送恋人一支花香袭人的红玫瑰。随着人民富裕程度的提高,姹紫嫣红的花草树木昂然走进千家万户,点缀着人间春色,把生活透射得五彩缤纷。目前,全国花卉年生产面积已达68万亩,产值20亿元。“小花卉,大市场,大产业”,我国林业花卉异军突起。
地域广阔、气候条件多样、植物种类繁多的大森林是孕育花卉的摇篮。银杉、银杏、水杉、金钱松、台湾松、白豆杉等我国珍稀特有的植物享誉世界。名贵欣赏植物金花茶、牡丹、梅花、腊梅、桂花、木香、南天竹等的分布中心绝大多数也都源于林区。1986年,林业部成立了中国林业花卉协会,相继建立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鲜切花、盆景生产基地和珍奇花卉基因库。有的基地年产鲜花数百万支,盆景10万盆以上。1993年,林业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投资200万元在新疆、甘肃、四川、河北、广西等省(区、市)新建20处花卉盆景示范基地和基因库。布局合理、初具规律的林业花卉产业新格局在全国形成。
目前,牡丹、芍药、金花茶、腊梅、茶花、月季、马蹄莲、鹤望兰、菊花、唐菖蒲、香石竹等主要花卉品种不仅畅销国内,还走进香港,迈入新加坡。中国林木种子公司1993年出口各类花卉6000—7000万支。江苏省农林厅还走出国门,在“花卉王国”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市建立了华艺盆景园艺有限公司,5万盆盆景已销售荷兰花卉市场。
  (梁成喜)                


第2版(经济)
专栏:

  气象专家提醒:华南早稻播种育秧须保温防寒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提供情况,华南大部地区持续低温寡照,对早稻播种育秧不利。气象专家提醒说,华南早稻播种育秧要加强保温防寒。
2月中下旬,华南大部地区除海南及雷州半岛旬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分别偏高3至4摄氏度和1摄氏度,日照充足,适宜早稻移栽、返青生长外,其余各地区旬平均气温偏低1—2摄氏度,日照明显偏少。其中,2月中旬大部地区以阴雨天气为主,雨日达7—9天,日照仅8至12小时,比常年同期明显偏少。2月下旬虽然雨日减少,但大部地区日照10至15小时,光热条件较差,对早稻播种育秧有一定影响。
3月上旬,华南中部和南部早稻播种育秧将进入高潮。据预报,3月上旬华南大部旬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1至2摄氏度,旬前期将有2至4天的阴雨天气,对早稻播种育秧不利。
各地要注意当地天气预报,抓住冷尾暖头,抢晴播种,对已播秧田要适时采取保温防寒育秧措施,以避免造成大面积烂种烂秧。


第2版(经济)
专栏:来信

  发展经济林咋能草率上马
最近,笔者回农村老家了解到这样一件事:某村在一块200亩的土地上,短短11年间更换了3个经济树种。
开始,该村响应乡里的号召,种植了200亩酿酒葡萄,但刚到盛果期,群众还没有收回投资,就因乡办葡萄酒厂倒闭,葡萄滞销,被迫将全部葡萄苗挖掉。几年后,乡里发现临村依靠板栗发了财,又发动该村栽上120亩板栗。板栗还没有结果,乡里又认为发展苹果有利,指示该村将板栗拔掉,换成200亩苹果。苹果的下场暂且不论,这种现象不能不引人深思。
发展经济林投资大、见效慢,如此号召村里草率上马、轻易下马,劳民伤财,害人不浅。目前,仍有一些基层干部只习惯于计划经济那一套管理模式,对市场缺乏研究了解,所谓引导农民闯市场只不过是指示农民碰市场,不可避免地会给农民带来损失。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不能踩着别人的背影走路,而要着眼于探索潜在的市场需求,超前预测,以便引导农民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
             山东即墨市高子明


第2版(经济)
专栏:农村短讯

  石泉劳务输出配套服务
本报讯陕西石泉县在劳务输出工作中,注重输出前、中、后的配套服务,取得显著成效。从1992年初到去年底,已输出劳务1200余名,创收560多万元。
石泉县派人到各地考察,摸清用工厂家的情况,发布劳务用工信息,供求职者有目标地选择工种就业。同时请需求厂家来人,亲自体检目测。对已招收人员坚持派员送到厂家,做好安排,并坚持不定期回访,协助用工单位做好思想工作。输出到吴江市缫丝厂、工艺服装厂、西安国棉三厂的工人合同期满返回本县后,不需培训便成为轻纺行业的技术骨干。(周育伦)


第2版(经济)
专栏:农民怎样走向市场

  欲进市场好困惑
——闻喜县三位农民谈经商
劳阳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农民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广阔天地。但是,现实生活中令他们困惑的东西纷至沓来,许多人由此而裹足不前,进而回头上岸。从山西闻喜县3位农民的谈话中,其心态和碰到的矛盾可以略见一二。
    谁能提供准确信息
柏林乡冰池村王晋兴:咱这儿是柿子产区,漫山遍野都是柿子树,这几年,灵活一点儿的人都瞅住了贩柿饼这一行。但是,真正挣了钱的没几个,赔钱的却大有人在,有的年三十回不了家,有的差点倾家荡产了。为啥呢?原因很简单:对市场情况一抹黑。就说前年吧,不少人听说上年有人贩柿饼发啦,柿饼还没下箔子,就纷纷贴出广告收购。价格一抬再抬,收购价一下子抬到一块多,柿霜还没出全就被收光了。但是收购的人谁也没有在外面订下合同,只好坐门等客。客人一来,一见这成色,这价格,就摇头。我和别人合伙收了5000公斤,眼看快到腊月,再出不了手,可就惨了。后来有人要货,索性赔钱卖了出去,可直到如今还未收回款。去年冬天,都说柿饼生意再也不能做了,有柿树的农民,一入冬就把柿饼1.4元钱一公斤往贩子手里塞。谁能想到,柿饼行情看好,外地客人一公斤出价两元多,收购的人未出门一倒手就挣了大钱。我因有前年的教训,未敢放手收购,只挣到几百元。话说回来,不管是前年赔,还是去年赚,都靠的是碰运气。市场行情咱掌握不住,信息不灵,经商难啊。
    谁能为咱保驾护航
城关镇西社村冯天德:1989年,我搞线手套加工,有个熟人从秸山县买回一万双手套转手卖给了我。半个多月后,秸山县公安局来人以我购买的是赃物为由扣押了我买回的手套。原来,我的熟人从秸山买手套时因为现金不足,仅付了部分现款,其余货款以存款单做了抵押。手套转卖给我后,他以一张作废了的信用社入股股票换回了抵押的存款单,公安机关认为其进行了诈骗活动,视手套为诈骗所得赃物。这真是祸从天降,眼睁睁价值6200元的手套被拉走。我感到冤枉。县上一位干部听说此事替我到县公安局反映情况,认为我的熟人诈骗所得不是手套,而是存款单,我买到的手套不应作为赃物扣押。尽管办案人员已被说服,但此时手套早已返还给了原货主。卖给我手套的人也因犯别的罪被判了刑。办案人员说,你让我向谁要手套呢?你说,法制不健全,经商难不难?
    如何及时知道政策
阳隅乡小张村杨立群:现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很多,这是好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嘛。说起经商办企业,因为咱知道的条规太少,干起来往往拿不定主意。左思右想,前怕狼,后怕虎。好不容易弄清了政策,机会却没了。前年冬天,外地来了一个亲戚,说起他那里一斤活羊和一斤面粉的价格差不多。我一拍大腿说,嘿,赶在春节前,拉它一车白面过去,换一车羊回来,准发。但转念一想,却犯了难:面粉让不让长途贩运?出境又有何规定?那边的羊出境有啥政策?听说畜产品出入境还得检疫,又咋个检疫法?问亲戚,他也一问三不知。我俩大眼瞪小眼,谁也没主意了。打听了好些人也说不出啥道道来。等到把政策问到肚里后,已是腊月上旬了,扳开指头一算,弄不成事啦,只好作罢。你说,咱不懂得政策,想去做买卖难不难?


第2版(经济)
专栏:农村短讯

  衡水减轻农民负担
本报讯河北省衡水市真心实意为农民解忧松绑、减轻负担。从1987年至今连续6年将农民负担控制在国家规定的上年收入的5%以内,去年降至2.1%,受到农民广泛称赞。
这个市对农民负担的项目实行严格审批制度,未经批准不得实施。去年以来,他们取消各种收费项目11个,各类达标活动13项,缩减乡、村及学校超编人员65名,使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992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基础上,去年又增至800元。(田仁会刘义沛)


第2版(经济)
专栏:农村短讯

江苏省国有南通农场职工利用林地见缝插针栽培各种蔬菜,既促进了林木发育生长,又丰富了城乡居民菜篮子,一举两得。
姜国生摄


第2版(经济)
专栏:

湖南临澧县太平村把扩大肉鸡养殖作为农民致富之道,已形成种鸡、孵化、养殖、加工、出口“一条龙”体系,去年已实现年产值6000万元,创汇300万美元。
图为种鸡场一角。龚建辉摄


第2版(经济)
专栏:编后

花卉小市场大
花卉过去本不算一“业”,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种花养草,美化家园,绿化环境,使之消费量越来越大。据说,仅北京市每年国庆节,就要消费上亿盆鲜花;一棵精心培育的盆景,有的价值上万元、十几万元。这说明,花卉业已经成为一项大有可为的新兴产业。
我国有27万种植物,其中与人类衣食住行密切关联的约3000余种。有的植物,不仅可以长在山里,也可移至城市乃至家庭。多年从事种树种草的林业职工,对于摆弄花草,自然是行家里手,应该发挥这个优势,大力发展花卉业。通过培育、嫁接,使其增值,既有经济效益,又带来意想不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花卉业,关键是林业职工的观念要摆脱封闭意识,勇于开拓市场。要通过科学研究,培育出更多的花卉,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五彩缤纷。


第2版(经济)
专栏:编后小议

  知难而进(编后小议)
三位农民,提出三个问题,既形象又具体。看来,农民从耕耘土地到泛舟商海,确实是进入了一个陌生而神秘的世界,接连碰到一个个难题在所难免,重要的是要知难而进。
现在还有不少农民经商亏本了不知为什么赚不到钱,上当了不知为什么受了骗,说明他们也许下了苦力却动脑筋太少。经商和种田一样,想成为行家里手必须有个学习过程,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问题难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等等,都值得认真调查研究。闻喜县三位农民正是这样做了,所以他们能抓住问题的要害。下一步该是有关领导和部门拿出切实措施,和农民一起把问题解决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