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1994年3月2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十五国集团首脑会议在印开幕
拉奥总理致词强调加强南南合作
本报新德里3月28日电记者刘正学报道:15国集团首脑会议今天上午在新德里隆重开幕。6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了今天的会议。
印度总理拉奥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和尼日利亚总统阿巴查也在会上发表了讲话。他们一致强调,在当今国际社会中,15国集团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合作组织,应在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中发挥积极作用,并在集团内加强政治和经济协作,以便维护和推动各国的经济发展。
首脑会议将举行3天,各国首脑和代表将集中讨论南南合作问题、南北对话和联合国改革问题。会议结束时将通过一个联合公报。
今天出席开幕式的还有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和塞内加尔总统迪乌夫,以及9个国家的外长和其他一些国家和政府首脑的代表。
1989年在贝尔格莱德不结盟运动会议上决定成立15国集团,由于冷战结束,不少成员国认为没有必要使15国集团继续存在。但印度等亚洲一些国家则认为有必要使其继续存在下去。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盟部长理事会闭幕
呼吁向巴人提供国际保护
本报开罗3月28日电记者刘水明报道:阿拉伯国家联盟部长理事会第101届例会昨天在这里结束。
阿盟秘书长马吉德在会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这次会议是有益和富有成果的。据阿盟负责人介绍,部长理事会支持有关阿拉伯国家在阿以和谈中所采取的立场,要求美国和俄罗斯敦促以色列尽快执行联合国关于被占领土包括戈兰高地和黎巴嫩南部问题的决议,特别是按照安理会904号决议,给巴勒斯坦人提供安全保护。会议决定继续对以色列进行经济制裁,直到它全部撤出阿拉伯被占领土。关于洛克比危机,会议呼吁西方3国与利比亚采取灵活和合作态度,根据国际法解决这一案件,结束对利比亚的制裁。会议支持政治解决苏丹南部问题,反对分裂苏丹的图谋;会议强调必须结束也门政治危机,要求尽快执行全国和解宪章;会议欢迎索马里各派达成协议,认为这是恢复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重要一步。
这次部长理事会闭幕时没有发表正式公报或联合声明。会议同意第102届阿盟部长理事会在新成员国科摩罗举行。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东
  叙外长说坚持中东和平进程
巴十组织仍对以持强硬立场
以军在黎南部同游击队冲突
据新华社开罗3月27日电出席阿拉伯联盟外长会议的叙利亚外长沙雷今天在这里重申,叙利亚政府将坚持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立场。
沙雷在阿盟总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强调,以色列占领下的耶路撒冷是阿拉伯被占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他呼吁以色列从叙利亚领土戈兰高地完全撤军。
沙雷在讲话中拒绝了所谓“分步解决阿以争端”的主张。他认为,除非建立全面的和平,否则中东地区不可能实现安全与稳定。
据新华社突尼斯3月27日电的黎波里消息:对以色列采取激进态度的10个巴勒斯坦组织的领导人26日在的黎波里会见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后表示,他们将继续对以色列采取强硬立场。
据利比亚通讯社报道,卡扎菲会见并宴请了这10个巴勒斯坦组织的领导人,他们分别代表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阵线、伊斯兰圣战者组织、法塔赫起义组织、巴勒斯坦解放阵线、人民斗争阵线、革命共产党、巴勒斯坦解放党突击队、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总指挥部和伊斯兰抵抗运动。
报道说,这些组织大多以叙利亚为基地,坚决反对同以色列进行任何形式的和谈。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3月27日电据以色列电台广播,以色列军队27日上午在黎巴嫩南部塔卢萨地区同黎巴嫩游击队发生冲突,打死3名游击队员,打伤2人。
黎巴嫩游击队今天黎明用导弹和轻武器攻击了以军阵地,以军随即用大炮、坦克和直升机进行回击。


第6版(国际)
专栏:

南非
  约翰内斯堡发生骚乱
据新华社约翰内斯堡3月28日电(记者陈鹤高)上万名支持因卡塔自由党的祖鲁人28日上午在约翰内斯堡市中心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建立“独立的祖鲁王国”。游行示威引发骚乱,至少造成十多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从早上8时开始,大批来自德兰士瓦省的祖鲁人涌向约翰内斯堡市中心。他们身披兽皮,手持传统武器长矛和盾牌,呼喊着支持因卡塔领导人布特莱齐和祖鲁国王祖韦利蒂尼的口号。游行队伍边走边抢劫商店,破坏街道两旁的车辆。过往行人纷纷逃进附近的大楼躲避,市中心的商店急忙关门停业。示威队伍所到之处,交通完全中断。
上午11时30分,一批示威者袭击非洲人国民大会总部,与非国大卫兵发生冲突。非国大卫兵开枪打死5名、打伤8名示威者。非国大发言人对因卡塔支持者袭击非国大总部一事,提出严重抗议。而因卡塔发言人指责非国大派枪手混入祖鲁人的游行队伍,制造混乱。
南非政府法律和秩序部长克里埃尔在骚乱发生后发表紧急声明,要求祖鲁国王祖韦利蒂尼帮助尽快控制局势。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美军火工业加快军转民
李文云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强调要把研究和开发投资重点从冷战时期的军事工业转向民用技术领域,推动工业结构调整,以确保美国综合国力的领先地位。
美国国防工业的军转民,实际上是在做两方面的事,一是政策上的转向,一是技术上的转产。1993年2月,克林顿总统上台伊始,就在加州芝廷维尤宣布了一项新技术计划,其中包括采取重大行动,使研究武器及能源的联邦机构,转向民用商业技术,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超导体、环境保护技术等方面。美国舆论界认为这项工业政策可能会“导致民用研究开发和军用研究开发之间平衡关系的重大变化”。1993年3月,克林顿政府宣布了1993—1997年军转民5年计划,这一计划的要点是:5年内投资200亿美元,支持政府各研究机构同工业界(包括军工业)合作,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推动军用技术商业化,以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又保护国防工业基础;对军工部门的失业人员重新进行职业培训,帮助因军工企业倒闭而遭受损失的社区等。为此,政府计划拿出52亿美元用于安置人员,47亿美元用于军民两用项目,92亿美元用于新技术开发。此外,去年美国还放弃了实行10年之久、耗资巨大的“星球大战”计划,停建了超级超导对撞机和缩减了“自由号”空间站的规模。这说明克林顿政府在科研开发的重点及预算资金的流向方面都在向民用倾斜。美国庞大的国防工业是冷战时期军备竞赛的产物,美国的大部分先进技术一直是先在军事上进行研究和应用,然后才推广到民用工业。但在新形势下,尽管军事力量对于美国仍是至关重要的,但如此庞大的军工系统显然不合时宜,美国为增强争夺国际事务主导权的能力,以雄厚的经济实力作后盾,加快国防工业的军转民,则是顺理成章的事。
至于转产,用美国国防工业圈内人士的话来说是“转向灵活的生产线”。他们认为转产并不是简单的生产新产品,而将是“从僵化的、硬工具生产线转向软工具、灵活机械和敏捷的工作队”,这样无需更换设备就可以生产一种以上的产品。也就是说,国防工业转产的主要方向是发展军民“两用”技术,鼓励从前只接受五角大楼订单的承包商们,发展既可作民用,也可用于国防的技术。“两用”方向,在克林顿政府的5年计划中,也得到充分强调。5年计划的技术再投资部分包括8个具体项目,除2项外,均与“两用”有直接关系。如“国防两用关键技术合作计划”、“商用军用一体化合作计划”以及“国防两用技术援助推广计划”,其目的都在于发展既具有商业价值又有军用前景的两用技术。
在军转民的过程中,美国科技界已经意识到,要特别重视基础科研的转型,否则将会后劲不足。此外,在转型过程中将会出现大量结构性裁员,这关系到约100万文职人员和100万军人的就业,这更是一个需要妥善解决的大问题。


第6版(国际)
专栏:

波黑
  布鲁塞尔举行反种族主义示威
本报布鲁塞尔3月27日电记者张宝祥报道:今天,布鲁塞尔10万人走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反种族主义示威游行。
示威者高举横幅,沿布鲁塞尔市中心主要街道列队前进。这次游行的口号是:“民主”、“宽容”、“团结互助”、“反对排外”、“反对种族主义、民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参加这次游行的人来自比利时全国各地,其中有工人、失业者、移民、难民,也有大学教授和政府官员。比利时社会党主席菲利普·布斯坎和副总理埃利奥·迪·吕波也参加了这次示威游行。


第6版(国际)
专栏:

  波黑塞族要求穆族停止攻势
据新华社贝尔格莱德3月27日电(记者杨成明)波黑塞尔维亚族领导人卡拉季奇27日在巴尼亚卢卡说,波黑穆斯林军队已开始发动酝酿已久的春季攻势。
据报道,自从波黑穆斯林和克罗地亚族领导人18日在美国签署建立穆—克联邦协议以来,除萨拉热窝地区停火协议继续得到遵守外,穆斯林军队在波黑其他地区向塞军阵地频繁发动攻势,双方均有人员伤亡。
卡拉季奇警告说,如果穆斯林军队不立即停止春季攻势,他将下令进行反击。一旦穆斯林春季攻势被摧毁,穆斯林方面将再也得不到有可能通过政治谈判获得的领土。
他要求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各级政府机关和全体公民对国家安全保持最大限度的警惕性和责任感。


第6版(国际)
专栏:

  泰总理外长同柬外长会谈
柬外长说仍准备与民柬谈判
本报曼谷3月28日电记者成元生、吴日光报道:泰国总理川·立派和外长巴颂今天下午在曼谷同柬埔寨副首相兼外长施里武就两国关系问题举行了会谈,双方同意进一步加强在经济、贸易、投资和渔业等各个方面的合作。
施里武在谈到柬埔寨目前的局势时说,柬埔寨政府军队已完全控制拜林地区,但政府认为柬埔寨的民族和解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现在仍然对民柬敞开大门,准备与民柬进行谈判。
施里武对柬泰两国合作关系的发展表示满意。他说,柬政府非常感谢泰国政府对解决柬埔寨问题给予的合作,使柬埔寨得以实现和平。他对泰国政府不支持民柬的政策表示相信和理解。


第6版(国际)
专栏:

  欧洲歼击机试飞成功
本报波恩三月二十八日电记者刘华新报道:已经研制多年的“欧洲歼击机2000”二十七日在德国南部城市英戈尔施塔特的曼兴机场试飞成功。
这种原名为“歼击90”的新型战斗机一九八六年开始由德国、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共同研制,后因德国财政困难被推迟。现在试飞成功的飞机为单座,飞行速度每小时近两千公里,重量约为九吨,比同样大小的“旋风”飞机轻三分之一。
该飞机具有电子技术优势。软件的使用范围为“旋风”飞机的二十倍左右,飞行数据和控制指令由光波导体传送。机内装有“多传动方式雷达”,最多可载八枚空对空导弹,可以对高空和低空飞行目标进行多次攻击,并装有电子防御系统。单机造价为一亿马克。


第6版(国际)
专栏:

3月27日,驻德法军驾驶坦克车,在柏林街头举行告别游行,上万名当地居民驻足观看。根据协定,二战以来驻德外国军队将于今年内全部撤走。美联社照片(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