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3月2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罗斯与北约国家举行联合军事演习
本报莫斯科三月二十一日电记者许恒声报道:据此间消息,俄罗斯、美国、英国、德国和挪威等五国的海军舰队今天开始在挪威海域举行联合军事演习。
俄罗斯北海舰队有关人士对新闻界说,俄罗斯与北约国家举行这次联合军事演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多国海军部队对世界“热点”地区进行海上封锁时的相互配合问题。


第6版(国际)
专栏:

  切尔诺梅尔金总理表示
俄对四岛问题不会匆忙行事
据新华社莫斯科3月21日电(记者谢荣)俄罗斯政府总理切尔诺梅尔金21日指出,在解决同日本的领土问题上,俄政府不会“匆忙行事”。
切尔诺梅尔金是在同来访的日本副总理兼外相羽田孜进行会谈之后,向记者表明这一立场的。他说,俄罗斯同日本将来会签署两国和平条约的,但其先决条件之一是要解决两国间的领土问题。
羽田孜是19日开始对俄罗斯进行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的。访问期间,俄日双方就双边关系、俄国内局势和两国的经济合作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蜜月已过婚姻尚存”
——变化中的美俄关系
本报记者鲍世绍
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3月14日结束亚洲之行,在回国途中匆匆赶到俄罗斯东海岸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与俄外长科济列夫会晤。双方虽强调两国关系已经成熟并在最近经受住了考验,但也承认分歧不可避免,需要改善合作。据此间报纸报道,克里斯托弗告诫俄不要在波黑和中东问题上擅自行动,而科济列夫坚持认为,俄不应在决定世界事务过程中被排除在外,并抱怨在外交上与美国合作未给俄罗斯带来实质性的好处。
这次美俄外长之间的交锋是近来两国关系演变的必然结果。
一个时期以来,俄政要不断强调维护俄罗斯的民族和国家利益,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领导作用。俄外长科济列夫最近明确指出,俄“面临着坚决、有些方面甚至应强硬地维护和发展我们的利益的任务”,俄应“加强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此同时,俄罗斯改变了过去几年中的某些做法,转而采取了一系列主动外交举措。
为争夺政治解决波黑问题的主导权,俄罗斯于年初主动介入波黑问题。在美国及其西欧盟国对塞族发出最后通牒时,俄一方面反对西方轰炸塞族武装的主张,一方面说服塞族将重武器撤出萨拉热窝,并派出维持和平部队。最近,波黑克、穆族在华盛顿达成建立联邦的协议,俄几乎与此同时将塞族领导人召到莫斯科,商讨相应步骤。此外,俄不但强烈反对北约组织向东欧扩展,而且提出“全欧安全构想”,以抗衡美国的“和平伙伴关系”。在中东事务上,俄也采取了积极参与和平进程的态度。继外长科济列夫在突尼斯会见巴解主席阿拉法特后,莫斯科宣布邀请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访俄,寻求打破巴以关系僵局之路。
俄罗斯在俄美关系上态度趋于强硬,更令美国感到不安和疑虑。埃姆斯间谍案披露后,俄政府拒绝了美国令其召回掌管情报事务外交官的要求,并在美国驱逐俄外交官后采取了对应行动。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俄期间,叶利钦总统以尼克松会见反对派领导人为由,拒不与他相见。此举被普遍视为“给美国以颜色”。针对美国加紧拉拢前苏联各共和国并压俄从波罗的海各国尽快撤军的举动,俄重申对“境外近邻”事务有干预权利和义务,反对他人染指其“内部事务”。由于出现上述事态,美国舆论均认为两国关系已趋于冷淡,“正在经历自苏联解体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华盛顿时报》称“俄国熊瞌睡醒了”。俄外长科济列夫则将之比喻为“婚姻关系虽存,蜜月时期已过”。
据此间新闻媒介分析,俄罗斯自议会选举以来的政局变化,是其对外政策出现某些变化的重要原因。激进的经济“休克疗法”受挫,加之对美国和西方“口惠而实不至”的援助许诺的失望,使俄罗斯当局不得不调整其对外政策,进一步与美国拉开距离,注意维护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和影响。
此间舆论认为,尽管美国对俄罗斯近来在对外政策上的变化十分警惕,但仍将稳定的美俄关系视为发挥其“全球领导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俄从其自身利益出发,仍需在一些领域与美合作,保持不冷不热的“伙伴关系”。
为修补对俄关系,美国国防部长佩里日前访问了莫斯科。他在行前表示,美国要奉行两手政策:一方面通过各种合作促使俄罗斯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做好俄滑向同西方敌对政策的准备。
(本报华盛顿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战乱饱尝球瘾不减
3月20日,萨拉热窝足球迷在该市的一个球场上为自己球队助威。萨市队在这场友谊赛中以4比0大胜联合国维和部队球队,但这比分并不重要,真正的赢家应该是萨市人民,自两年多战乱以来,他们还是第一次现场观看足球赛。
(本报电视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为恢复巴勒斯坦自治谈判
巴以官员开始会晤
本报突尼斯3月21日电记者赵章云报道: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以色列政府的高级代表团昨天晚间在突尼斯开始会谈,这是自上月25日哈利勒(希布伦)屠杀之后巴以之间举行的第一次会谈。
此间人士认为,此次会谈是朝着巴以恢复关于巴勒斯坦自治谈判迈出的第一步。
据来自巴解的消息说,这次巴以会谈主要涉及哈利勒屠杀之后恢复巴以和谈的条件,特别是要就被占领土巴人的安全问题达成一项协议。巴解主席阿拉法特没有参加昨晚的会谈,他将在巴以会谈取得成果后,才会见以色列代表团。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巴以“恢复会谈的会谈”
本报记者刘水明
以色列国防军副总参谋长沙哈克将军昨晚率领代表团前往突尼斯,与阿拉法特等巴解负责人磋商被占领土巴勒斯坦人的安全问题。这实际上是巴以因希布伦惨案中断会谈3个多星期以来,双方首次举行的关于“恢复会谈的会谈”。
希布伦惨案发生后,巴解立即召回了与以色列谈判的代表;叙利亚、黎巴嫩和约旦也协调一致暂时停止同以会谈。中东和平进程再次陷入僵局。与此同时,阿拉法特呼吁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巴勒斯坦人的安全,并把联合国通过谴责希布伦恐怖事件决议,看作恢复巴以和谈的首要前提。可是,巴解的要求却遭到美国和以色列的阻挠,致使安理会三番五次地推迟讨论这一议题。几经周折,安理会终于在18日晚作出了904号决议。国际社会对希布伦惨案总算有了一个比较公道的“说法”。
安理会决议要求在被占领土有临时性的国际或外国观察员存在;要求以色列制止犹太移民针对巴勒斯坦人的暴力行为;重申支持中东和平进程;敦促有关方面继续努力推动阿以和谈。虽然决议绕过了某些争论难定的敏感问题,但许多观察家认为,安理会决议的现实意义在于:它为恢复巴以和谈扫除了一个障碍。
巴解对安理会决议表示欢迎,认为它是一个有助于恢复和平进程的必要和积极的步骤,并希望尽快落实决议内容,向巴勒斯坦人提供真正的国际保护。除此之外,巴解还相继向以色列提出了恢复和谈的具体条件,其中包括拆除部分犹太人定居点,收缴犹太移民的武器等。以色列则要求巴解先回到谈判桌上来,然后才能讨论其他问题。与此同时,以色列也相应作出了某些妥协,许诺一俟恢复会谈达成最后协议,将尽快从加沙和杰里科地区撤军,缩短实施巴以原则声明的时间。在此期间,以色列与巴解之间的直接联系从未间断。
现在,巴以在保护巴勒斯坦人“国际存在”的方式及究竟采取什么样的安全措施上还存在分歧,这也是双方关于“恢复会谈的会谈”必须克服的主要障碍之一。巴解强调,在被占领土特别是在希布伦市应部署国际武装观察员,而以色列则坚持只能派驻文职人员,甚至主张由国际红十字会和联合国难民救济署的成员兼任即可。为缩小分歧,在突尼斯坐镇斡旋的挪威副外长建议现在就派一部分巴勒斯坦警察去希布伦执勤,并将42户犹太移民和130名犹太学生从希布伦市中心迁出。另外,美国中东和谈协调员罗斯今天拟来中东,打算作进一步的穿梭调停,与有关各方共商重新启动和谈问题。
安理会决议作出后,叙利亚、黎巴嫩和约旦已同意下月恢复与以和谈。巴解提出,巴以会谈肯定要恢复,但何时恢复,则要取决于同沙哈克及罗斯进行的关于“恢复会谈的会谈”结果。(本报开罗3月21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突举行总统和议会选举
新华社突尼斯3月20日电突尼斯今天举行总统和议会选举。全国约86%的登记选民在14000个投票站投了票。
现任总统本·阿里作为唯一的总统候选人参加选举,他可望连任突尼斯总统。执政党——宪政民主联盟和6个反对党的一共623名候选人将争夺国民议会中的163个议席。这是突尼斯自1959年独立以来首次举行有多党参加的议会选举。
根据突尼斯宪法,总统和国民议会议员任期均为五年。在1989年举行的上届总统和议会选举中,宪政民主联盟主席本·阿里当选总统,该党同时在议会获得全部席位。
这次选举的最后结果将于21日公布。


第6版(国际)
专栏:

  萨举行内战后首次大选
本报圣萨尔瓦多3月21日电记者张金江报道:萨尔瓦多昨天举行了内战结束后的第一次全国大选,200多万选民投票选举总统、副总统、84名议员和262名市长。投票中局势基本平静,没有发生暴力冲突。
据萨尔瓦多最高选举法院截止到今天凌晨5时30分的统计结果,7名总统候选人中,得票率最高的为执政的民族主义共和联盟总统候选人卡尔德隆,得票率为49.78%,其次为包括前游击队组织法拉本多·马蒂民族解放阵线在内的左翼联盟的总统候选人萨莫拉,得票率为27.35%。按照萨尔瓦多选举法的规定,如参加竞选的总统候选人得票率未超过法定的半数,将在两个得票最多的总统候选人之间进行第二轮投票,以决胜负。
萨尔瓦多是中美洲国家,1980年发生内战,1992年1月政府与游击队签署和平协议。这次大选是落实和平协议的一个重大步骤。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非国大和因卡塔自由党发生冲突南非因卡塔自由党的大约一千五百名支持者十九日占领了纳塔尔省德班市附近一个非国大原定在那里举行竞选集会的体育场,并与非国大支持者发生冲突,造成三人受伤。警察用催泪弹驱散了僵持不下的两派支持者,以防止冲突扩大。非国大准备从二十五日开始在纳塔尔省对因卡塔自由党采取大规模报复行动。纳塔尔省的暴力事件大多发生在因卡塔自由党和非国大的支持者之间。
喀布尔继续激战阿富汗敌对派别二十日在首都喀布尔继续激战,至少造成五人死亡,九十四人受伤。阿富汗总统拉巴尼本月十三日单方面宣布停火十五天后,喀布尔曾一度相对平静。十八日,总理希克马蒂亚尔的武装部队和杜斯塔姆领导的乌兹别克民兵在喀布尔向拉巴尼的武装部队发动进攻,双方重新爆发战斗。
两名意记者在索遇难正在索马里采访的两名意大利国家电视三台记者二十日下午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市附近遭当地武装分子开枪袭击遇难。这两名记者是伊拉里亚·阿尔皮和米朗·赫罗维廷。二十日下午,他们驱车前往摩加迪沙北郊一家旅馆看望两位同事,途中遭到了当地武装分子开枪袭击。自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索马里开始“恢复希望”行动以来,迄今为止已有十名意大利人在索马里冲突中丧生。
土耳其警察拘留八十名德国人据土耳其报纸二十一日报道,土耳其警察在土耳其东部和东南部地区拘留了八十名德国人,并准备不久将他们驱逐出境。这些德国人是德国政治家、绿党成员和工会人员,他们中绝大部分人是到土耳其东南部凡城参加库尔德族“新年”节庆祝活动的。
西工社党党代会闭幕西班牙执政党工人社会党第三十三届全国代表大会二十日在马德里闭幕。拉蒙·卢比亚尔、费利佩·冈萨雷斯和阿方索·格拉分别连选连任该党主席、总书记和副总书记。大会选举产生的新的全国执行委员会由原来的三十一人增加到三十六人,新老成员各占百分之五十,女委员由七人增加到十二人。(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

  加拿大总理强调
不能用人权问题对中国施压
本报渥太华3月19日电记者邹德浩报道: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昨天在蒙克顿市的一次讲话中强调,加拿大在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时,从未把人权问题与经济问题联系在一起。同样,发展同中国的经贸关系时,也不能利用人权问题对中国政府施加压力。
克雷蒂安总理在对蒙克顿大学法律系学生的讲话中说:“我是2800万人口国家的总理,人家是一个12亿人口国家的总理,在我无权告诉萨斯喀彻温省和魁北克省省长该做什么的情况下,你们认为我去要求中国的总理该做什么合适吗?”
克雷蒂安总理还说,我们不能要求中国也像加拿大那样采取议会的体制,更不能说如果中国不按照这种模式作,加拿大就不同中国做任何生意。
克雷蒂安总理认为,加拿大对中国施加的任何压力都不会起作用,而那种以为利用人权施压就可以动摇中国领导人的想法,更是自以为是和专横,我不认为这种作法会有什么效果。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盟呼吁迅速实施安理会决议
新华社开罗3月20日电阿拉伯联盟今天发表声明,呼吁联合国安理会迅速贯彻18日通过的有关谴责希布伦大屠杀的决议。
声明说,联合国安理会904号决议谴责易卜拉欣清真寺大屠杀,呼吁采取措施确保以色列占领区的巴勒斯坦人安全,并要求中东和平进程发起国美国和俄罗斯继续努力,推动这一地区的和平。
声明说,为建立中东全面和公正的和平,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应该得到贯彻。
声明呼吁尽快实施联合国决议,重申阿拉伯联盟关于耶路撒冷为阿拉伯人所有的一贯立场和贯彻有关阿以冲突的国际决议的必要性。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哈草签国界协定及附图
据新华社阿拉木图3月21日电(记者孙占林、胡晓光)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今天在这里草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关于中哈国界的协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关于中哈国界的协定附图》。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和哈外交部第一副部长托卡耶夫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协定和附图上签了字。
中国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四国政府联合代表团边界协定起草小组经过求实和建设性谈判,于3月20日在这里就上述协定和附图达成了一致。
草签仪式举行之前,哈副总理茹克耶夫接见了戴秉国副外长,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第6版(国际)
专栏:

  朝决定不参加朝美会谈
本报平壤3月21日电记者周必忠报道:朝鲜外交部发言人今天在这里发表声明宣布,朝鲜决定不派代表团前往日内瓦参加第三次朝美高级官员会谈。
据报道,这位发言人说,朝鲜采取这样的措施,是按照2月25日朝美纽约协议行事的。他说,朝鲜忠实地履行了协议规定的义务,但是美国却不履行自己的义务。他表示,既然美国不履行对朝鲜的承诺,朝鲜也不受对美国承诺的约束。朝鲜的这一立场是坚定的,始终一贯的。
这位发言人说,美国现在正露骨地企图以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检查问题和北南互换特使问题作借口,强行举行“协作精神94”联合军事演习,通过联合国安理会采取制裁朝鲜的措施。国际原子能机构也在召开理事会,准备通过反对朝鲜的“决议”。他说,所有事实证明,美国再也不想进行会谈,不想解决核问题,只是利用核问题和朝美会谈来孤立、扼杀朝鲜。
这位发言人表示,如果美国实行强权政治和施加压力,朝鲜为了维护民族的主权和国家的安全,将不得不采取最终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措施。
朝美第三次高级官员会谈,原定21日在日内瓦举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