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3月18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知春
陈所巨
在溪边,偶然地发现几粒细碎的小白花,那便是春之信号罢。
流水依然无声地冷,悄然流去,不理不睬岸边的一切,怪道人说“流水无情”哩。冬天里的风,冬天里的水,却有了这细细碎碎微不足道的春天的花。“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那词人在久远的宋朝就已曾看见溪边这白花了。百千年过去,荠菜花仍是野地里的报春信使,但城中桃李倒是欢乐起来,似乎不再有风雨中的忧愁。
春之端倪,竟绽在这小小的荠菜花上?你或许怀疑,或许认定古人那诗词多少有些牵强附会。但你认真想一下,当那小白花绽开之后,随之而来的不就是漾漾然无边草色?
人们以一叶知秋,当然也会以一花知春了的。荠菜花和春天是有着某种潜在的机缘,还是并不相干的偶然巧合?天地万物,万缕契机,万种缘由,你能弄清是哪种契机或缘由将两种看来毫无关系的物事纠葛在一起?必然或是偶然所造成的奇巧,让人难以解透,你只有感知和相信的份儿。
人是最机敏、最智慧的,人能够感知和总结所能涉猎的事物,并能以语言、文字和艺术的方式使之流传。这或许就是人之所以是人,并主宰这个世界的根本原因吧。但单就人的每个个体而言,愚与智之间或许存在惊人的落差。有人可以因花与叶而知晓春秋,有人则昏昏然无论寒暑。世界在变,时代在变,人们的生活因素也都在变,而这些变化之初,往往都现出些端倪。你注意过、发现过、捕获过没有?你被醍醐灌顶地启示过么?当然,有人很敏锐地感知了,与时代和社会发展同步。他无疑抓住了契机,获得了成功。然而,也有些人浑浑噩噩,在变化与变革中坐失良机。当然,聪明些的还会待机再起,愚拙者便只有哀声叹气的份儿。
人由草木而知春秋,草木又何以知春知秋的呢?或许是某种特别的灵性罢。荠菜花开,春回大地,愿你与春同步。


第8版(副刊)
专栏:九州风物

  罕见的木荷林
朱永清
卧龙山脉东西走向,东接名山邓尉,西临浩渺太湖,山峰连绵,气势雄伟。
我们登上官山岭,在标有“江苏省自然风景保护区”的路牌前伫立片刻,就一头钻进那杂树丛生的山坡地。展现在眼前的是过去我只是从小说中读到、电影中看到的无边无垠的茫茫原始林海。
沐着山区的晨曦,那林间河面飘忽不定的片片迷雾,那花瓣叶间晶莹透亮的滴滴露珠,那空中枝头婉转悦耳的声声啼鸣……令人陶醉。
山坡有路不见路,低头寻觅草作伴。在没腰深的杂草树丛中行走,约七八分钟后,眼前忽然出现一片蔚为壮观的树林。细看那树,皮孔明显,树皮呈深褐色,主干挺拔,树冠舒展向天,那呈椭圆形的叶子表面光滑,在灿烂的阳光下,闪着翡翠般的光泽,清雅优美,独具风采。老金告诉我,这便是木荷树,山茶科,常绿小乔木,产于我国中部到南部地区。木材坚硬,可作家具,树皮可醉鱼……
我们停下脚步,眼前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了:
这些木荷树都是一棵棵大树桩上长出的多根分枝,较多的一般有四五根,且这些分枝大多规格相同。这是怎么回事?那棵较大的树桩,直径达1.5米,上面齐刷刷地长出了五根分枝,根根挺拔冲天,就像一只伸开的巨掌,在向人们招手致意,这不能不说是大自然的杰作!
我心中的疑窦,很快便在后来到窑上村开座谈会时由年逾古稀的孙大爷帮助解开了。老人家向我们翻开了那可歌可泣的一页——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发现卧龙山上这片珍贵的木荷林,而这正是制造枪柄之类的最佳木材,于是制订凶恶的“CT”计划,企图大批掠夺。我们的地下党组织和太湖游击队领导人民群众奋起斗争,在和敌人展开浴血奋战的同时,为了不让敌人抢走这些珍贵木材,迅速组织当地群众将木荷树偷偷伐下,部分做了家具,部分盖了房子猪舍,质量好的就藏在芦苇丛中、太湖水底……日本人的计划落空后,暴跳如雷,放火烧林。奇怪的是,剩下来的不成材的木荷就是着不上火,原因是该树含油脂量极低。后来,日军调动部队,对卧龙山区进行烧杀、掠夺,村庄焚毁,土地烧焦,还将卧龙山坡的桂花、果树,包括那一部分木荷林,成片砍伐倒地,留下了光秃秃的树桩……
1988年初夏,当吴县科委的代表在苏州举行的全国地理工作学术会议上以一片木荷林为理论依据,提出了亚热带气候有可能北移的新论点时,那时苏南水乡正好是麦熟的五月,山里的石榴花火一般儿红。学者专家们没有心思去观赏山里的美景,却被官山岭雪团般的木荷花震惊了:
原来,木荷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但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却很苛刻,它喜温暖,爱潮湿,年平均气温要在16到20摄氏度之间。这就对国际气候性的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在现场观察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卧龙山在太湖和西崦湖之间,这两个水体对当地气候起着调节作用,尤其冬季更为显著,每当北方寒潮袭来,卧龙山不仅可以依靠湖水释放出大量热能而缓和降温程度,而且还有北面的安山为它挡风御寒,使它形成适宜于木荷生长的特有气候。人们禁不住赞叹大自然的神秘而博大!
大自然造就了光福这座具有7000年历史的文化古镇。这里,是太湖风景区植物景观最为丰富的地方,司徒庙的汉柏,香雪海的梅花,窑上山的桂花,都是名扬四海的。如今,又添上点缀夏景的奇葩——木荷,它以其美姿秀色装点着湖光山色,真可谓锦上添花!


第8版(副刊)
专栏:

  五古一首
贺德田进与德田武父子来华讲学成功
焦同仁
国学播蜚声,域外仰东瀛。
高崎与明大,来华两巨星。①
父子专汉籍,索隐而登闳。
刘项格新义,曲园赞公评。②
钦伫野村集,小说考明清。③
吟咏耽佳句,可歌且可听。
赏心携与共,抚事念良朋。
注:①德田进为日本当代著名汉学家、高崎大学院长、文学博士;德田武为明治大学教授、文学博士。1993年冬,父子二人应邀来华作学术交流,深受我国学界欢迎。
②“刘项”指刘邦、项羽,“曲园”是清代大学者俞樾的别号。
③“野村”指野村篁园,他是日本江户时代著名汉学家。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书讯

  大地书讯
△诗人郁葱新著《世界的每一个早晨》最近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
(冀)
△山东老作家许评的新著《荷艳集》由青岛出版社出版。
(明天)
△散文家杨闻宇所著《阅微择谭》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
(甘兵)
△评论家、诗人韩钟昆的政治抒情诗集《涛声诗》,日前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由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满、回等10个少数民族的文学工作者、专家、教授集体编写的一部学术专著《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史》最近由漓江出版社出版。(少骢)


第8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犬之荣辱
区达权
“犬有至性”。曾经读过一些“义犬救主”的故事,当知狗施恩于人类久矣,人们当不会忘记这位忠诚的朋友,于是用种种方式对狗表示颂扬或纪念。河南南阳古汉墓随葬的冥器中就有许多陶狗(用作守墓也是对狗的功劳的肯定)。安徽九华山上的华严寺内有一座千年古塔,是纪念义狗的“谛听(注:狗名)方塔”。我国古代有许多为舍身救人的狗建造的“义犬冢”。类似的现象在别的国度也不乏其例。家喻户晓的义犬“八公”每天都到车站送迎主人,直至在大风雪中被冻僵,后来人们在车站立了一座雕塑以嘉其行。有的国家为在一次雪崩中救出40名旅客而英勇献身的义犬“芭丽”建造一座纪念碑;甚至在一些城市,至今仍奉行“犬狗先行,女士第二,绅士靠边”的让路准则。根据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议,俄罗斯圣彼得堡也建有一座“无名狗纪念碑”。古今中外的权贵名流爱犬敬犬者不乏其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把他手下四员名震欧亚大陆的战将命名为“四犬”。当美国画家卡文为慈禧太后造像时,慈禧着其把两只爱犬一并描进画里挂在寝宫。英国诗人阿诺德的两只猎犬不仅获得“精灵”、“皇帝”的尊号,死后还享有主人赋诗追悼的哀荣。中外文艺作品以狗为题材者屡见不鲜。义犬救主的故事多次被搬上银幕荧屏。伴随着经济的繁荣,神州兴起了“宠物热”,不少地方涌现出“宠狗”一族。中国狗市创下一条狗30万元的最高纪录。为狗服务的“第三产业”悄然兴起,狗类的宠儿得以尽享现代的物质文明,狗身未长其价却不断升高,奇!
人类社会进步至今,令狗类也空前地至荣至尊。然而说来滑稽,狗在被人豢养之后,同时也受到人们的鄙视。孔丘周游列国四处碰壁,被郑国人讽刺为“累累若丧家之狗”;荀况则指斥某些小人的行为实是“狗彘不为”;韩愈认为“蝇营狗苟;驱去复来”,无耻之极;郭沫若也说“狗即有功,终归无赖”。至于国人有关狗的俚语谚语、成语和歇后语都是贬多褒少。受人豢养帮主子作恶者被骂为狗腿子或走狗,驯服的奴才唤作哈巴狗,卑鄙无耻不要脸乃癞皮狗,失势的坏人属落水狗,专出坏主意者称为狗头军师。诅咒人则用狗男女、狗崽子。还有什么狐群狗党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急跳墙鸡鸣狗盗狗屁不通狗胆包天。就连在世界上颇为流行的英语对狗也不乏贬斥之词。
当然,人们贬狗骂狗痛快淋漓,究其实骂狗是假,以狗喻人论世是真。狗确有劣性一面,将其夸大突出,正好形容人类中那些品格低劣之徒。狗成为人的异类朋友,跟彼此本来就有某些相同或相似之处不无关系,比如人狗皆有善恶良莠之分。明代李时珍说狗类其用有三:田犬长喙善猎;吠犬短喙善守;食犬体肥供馔。现代经训练的狗还可用作牧羊、侦察、通讯、盲导、探矿、实验、缉毒、竞技、玩赏,乃至充当鳏寡孤独之人的“忠诚的伴侣”等等。总之,狗类为人类服务功不可没。但如此出色风光之狗毕竟是少数;另有些不齿于“狗类”的恶犬,伤人害人为非作歹,就根本不是人类的朋友而简直是人类的“敌狗”。正是这些劣种败类玷污了狗的名声。上述贬词对于劣犬恶狗当是辱有应得,尤其对于目前之宠狗风,实在不敢苟同,可见狗之荣辱,与人的行正与偏颇有关,信乎?


第8版(副刊)
专栏:

风筝比赛 (1993年中国农民画大赛一等奖)陈卫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