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3月1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国家教委正式颁发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本报北京3月14日讯国家教委日前正式颁发《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贯彻实施《规范》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1988年试行以来,对提高广大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等起到积极作用,也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好评。为使《规范》在中学德育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国家教委在试行过程中不断总结各地的经验,反复征求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了必要的修改。
国家教委在颁发《规范》的《通知》中指出,《规范》集中体现了国家对中学生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目的在于使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加强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国家教委要求,贯彻实施《规范》要做到知行统一,重在做到做好。各地各校要区分不同年龄、学段,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训练计划。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贯彻实施《规范》中要把师德建设作为根本环节抓紧抓好,教师要言传身教,率先垂范。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国家教委新闻发言人发表谈话
制止乱印滥发高考复习资料
本报北京3月14日讯国家教委新闻发言人近日就北京华文书刊服务部伪造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公文印章,向全国各地发出所谓“1994年全真原版海淀区总复习分段强化模拟题,高考综合模拟题联合征订单”和“最新权威标准高考应试指导系列——国家教委考试中心最新统一标准”等问题发表谈话,严正指出,要坚决制止非法乱编乱印高考复习资料,对高中正常教学进行干扰的不法行为。
国家教委新闻发言人说,近年来,国家教委已三令五申,制止乱编、乱印、乱征订复习资料。但是,此类现象屡禁不止,近来更呈泛滥之势。其中,有些不法分子以获取非法利润为目的,采取非法手段乱编、乱印、乱征订复习资料。北京华文书刊服务部就是突出的一例。现已查明,这个服务部盗用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名义,伪造公文证章,印发高考模拟题征订单等,在全国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这些不法分子的活动,严重干扰了学校的正常工作,破坏和扰乱了国家社会管理秩序,必须严肃查处,并追究当事者的刑事责任。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远见卓识
——北京市领导尊师重教纪实
本报记者李宏伟
1993年对于北京市教育界来讲,是一个丰收年:
这一年,北京市基础教育经国家教委“主考官”严格审核,在全国率先通过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圆满答卷;
这一年,北京市教育投入在连年递增的基础上,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总投入为20.35亿元,名列全国前茅;
…………
北京教育取得的丰硕成果中,饱含了市领导为教育倾注的大量心血。
每年为教育办10件实事,连续9年90件实事印刻在全市人民的心坎上
在北京市政府文教办公室里,有一本旧得发黄的记事簿。
每当市委、市政府为教育办一件实事,办公室的同志就在记事簿上记载一笔。9年过去了,那本记事簿上已经记载了90件实事。而每一件实事的背后,都有着市领导尊师重教的动人故事。
1985年9月,当第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北京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为教育办10件实事。
《北京日报》公布了10件实事的内容:
9月10日前,把改革后的工资发到每个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手里;
从1985年起,用3至5年时间,为城区和近郊区中小学教师建造50万平方米住房;
再拨一笔专款,作为教师的奖励基金,各区县的机动财力,每年要拿出15%用于教育;
当年全部解决中、小学危房问题;
坚决办好大、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伙食,改善食堂卫生条件;
由市卫生局负责,对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一次身体检查;
…………
10件实事,对于全市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从未有过的喜讯。
令北京市广大教师欣喜的事还在后头。1985年之后,北京市的领导们每年都要为教育办10件实事。
这些实事包括的面很宽,考虑得比较细。大到制定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小到免费为小学生提供《儿童文库》;上至大学,下至幼儿园;有出政策的,有出资金的;有为基础教育办的,也有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办的。关心教师生活,提高教师地位,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办实事不厌其多。
北京市的领导们深知,办实事如果不抓落实,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就不足以取信于民。因此,为教育办实事真抓实干,不搞花架子。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北京市的领导们从每一件实事做起,说了算,定了干,公布一件落实一件,每一件实事都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领导,从不打折扣。当年决定办的10件实事,当年实施,当年检查,除需跨年度完成的以外,当年见效。第二年再公布新的10件实事。这样才有了9年90件实事的实现。他们就是这样扎扎实实地履行着职责,兑现着许诺。
市里每年为教育办10件实事,各区县纷纷仿效,大都超过10件,有的办十几件以至20件,解决了本地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量实际问题。区县教育投入占财政总支出20%以上,有的达30%以至40%。与此同时,市里还号召社会各行各业大力支持教育,并欢迎海外人士捐资兴学,形成了社会支持办学的风气,取得了可观的效果。陈希同称赞说:“捐资办学,善莫大焉。”
犹如一块块砖石垒成大厦,北京市9年办90件实事,对首都教育事业走在全国前列起了重要作用。
近7年来,在教育职能部门抓紧工作、各部门大力支持下,全市为中小学教师建住房81万平方米,去年又决定今后5年内再为中小学教师建住房80万平方米,为成人教育、中专教育建住房5万平方米,为市属高校建住房10万平方米,配合中央单位为中央部委在京院校建住房27万平方米。全市财政预算内教育投入连续5年占财政总支出的20%以上。普教事业经费已连续8年做到了“两个增长”,平均年递增14.9%,比平均年递增4.9%的市财政经常性收入高出10个百分点。全市中小学校舍1986年以来以平均每年35.5万平方米的速度持续增加,校舍面积由1986年的798万平方米,增长到1992年的1011万平方米,净增213万平方米,投资近20亿元,从城市到乡村,从平原到山区,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
北京市领导为教育办的90件实事,不仅仅写在那本记事簿上,而且也深深地印刻在全市人民的心坎上。
市领导每人联系一两所学校,深入学校调查研究。层层抓点,普遍抓点,抓出了共同语言
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虽然各方面的条件比其他地方好一些,而工作却比其他地方要多,难度和矛盾也比其他地方大。抓教育应该从何入手?北京市决定采取领导干部联系学校的办法,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
市领导认为,把重视教育落在实处,关键是各级领导班子要有统一的认识,共同的语言。
1985年,根据陈希同的提议,市委、市政府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联系一两所学校,首先是每一位市委常委、副市长以上领导同志都要联系一两所学校,深入调查研究,倾听师生意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从那时起,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都率先垂范,作出榜样,而且带动了市各部委办和区县领导干部抓点,全市迅速兴起了深入学校调查研究的风气。
层层抓点,普遍抓点,抓出了共同语言。大家都了解学校实际情况,从实践中统一认识,决定问题时就顺利,增加教育投入就好办,从而真正形成了全党重视,把教育落在实处的可喜局面。
北京市领导联系学校已经成为自觉的行动。目前,市委常委、副市长以上的17位领导同志共联系学校36所,其中高等学校12所、中专1所、中学14所、小学9所。市委书记陈希同联系的学校有:北京工业大学、昌平县农村职业学校和海淀区万泉庄小学。市长李其炎联系的学校是: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161中学。
北京市领导把特别的爱给教育:划出好的土地给学校;盖成好的房子给学校;财政有限的钱先用在学校。
几乎成了惯例,每年9月1日开学,9月10日教师节,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都分别到自己联系的学校,参加开学典礼,与教师一起过节。
1986年,北京市学龄儿童进入建国以来第二个入学高峰期,多少年内,入学儿童每年将以5万人的速度递增。原有的校舍难以承受,如不采取措施,“二部制”教学将会大量发生。那将意味着,新生入学后,一天只能在学校上半天的课。
十万火急!“二部制”问题摆在了北京市领导的面前。不行!无论如何都不能出现“二部制”。
陈希同在市长办公会上提出:“没有房子,没有那么多教室,赶快腾,立即上马盖。哪个地方实在没房,把政府办公室拿出来做教室。市委、市政府附近小学没教室,把我们的办公室、会议室也腾出来!”他反复强调:“不能让一个孩子受委屈!”
市长掷地有声的话成了动员令。各区县纷纷行动起来,各有关部门一路开绿灯,扩充教室成为当年全市一大重点工程。
由于各级领导联系学校,了解情况,深知“二部制”问题的严重危害,所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全市共投资2.6亿元,新建校舍57万平方米。至今,北京没有一所小学出现“二部制”。
1988年,陈希同亲自抓教育系统的改革。为了推动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他连续10次听取区县汇报,并要求区长、县长、书记每人下去抓一所学校。之后,他亲自抽查,具体过问哪个人去了哪所学校,去了几次,解决了哪些问题。
宣武区区长汇报他的“点”定在北京62中,陈希同听完汇报后,专门到62中核实:“区长真的来过没有?”
市领导一年八进高校现场办公,被传为佳话。1993年,陈希同、李其炎、汪家镠、李志坚、张百发、王宝森、杨朝仕、何鲁丽、胡昭广、段强、陈大白等领导同志,分别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医学院、建工学院、农学院和经济学院现场办公,为11所高校解决了办学中的许多困难和问题。
1993年4月,陈希同、李其炎等在北京大学现场办公时,生物系主任陈章良教授提出,兴建“中国生物城”需征地100亩。市领导交换意见后,认为设想很好,坚决予以支持。陈希同当场拍板:“100亩地,给!还要更大些,将来可以发展。”之后,北京市按最优惠的价格和条件征给“中国生物城”土地500多亩。
在市领导的带动下,北京市涌现出了一批“教育书记”、“教育区长”、“教育县长”、“教育乡长”,形成了全党关心教育、重视教育、支持教育的好风尚。
在北京,教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所理解;教师逐步受到社会尊敬前不久,在北京市委一间普通的会议室里,记者采访了市委书记陈希同。
记者问:“您认为抓经济与抓教育有没有矛盾?您是如何处理抓经济与抓教育的关系的?”
陈希同答:“‘磨刀不误砍柴工’,抓经济与抓教育不仅没有矛盾,而且是相互促进的。在时间安排上要‘弹好钢琴’,抓经济中心不耽误抓教育及其他,抓教育也不耽误抓经济及其他。在资金分配上要有决心。一个地区教育工作抓得好坏,关键在于领导对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小平同志说,‘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市财力有限,各方面都说钱不够,‘撒芝麻盐’解决不了多大问题,重点解决一个方面,才会有好的效果。‘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教育是基础工程,要横下一条心把教育搞上去,优先保证投入。经济部门资金另有来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主要靠经济部门自己多渠道筹集。”
采访中,陈希同还坦诚地向记者谈起他在抓教育问题上“受过刺激”的往事。
1982年,刚当选北京市长的陈希同参加市政协会议,听取对政府工作的意见。会上,几位民主人士谈到北京教育的危机,慷慨陈词,恳切尖锐。陈希同听得进,坐不住;印象很深,他至今仍感谢这些“诤友”。
1983年,陈希同去怀柔县察看刚刚修复的红螺寺古建筑,之后走进师范学校,发现黑板报上新填的一首词《金缕曲》,大意是教育不被人重视,教师非常辛苦,生活清贫,“有谁怜?”陈希同当场被震动了。
他联想到当时北京市发生的几起殴打教师事件,心情愈加沉重;联想到“诤友”之言,愈感问题严重,这才把中央发展教育的方针,真正变成落实的决心:北京教育非下功夫抓上去不可,否则无法向人民交待。
市委、市政府下了决心,才有了各级领导层层抓点、联系学校;才有了坚持每年办10件实事;才有了教育投入逐年增长;才有了教育改革的突破……才迎来了北京教育的春天。
陈希同常说,教育太重要了,教师太辛苦了,当校长的太不容易了。他不断提醒各级领导干部,教育是百年大计,要有战略眼光,不要犯“耗子眼”,只看眼前的事。重视教育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动真格的。北京是文化中心,教育如果搞不好,区长、区委书记,县长、县委书记就没当好,市长就没当好。
陈希同1987年再次当选北京市市长。他在新一届政府组成后的第一次市长办公会上又一次强调提出,北京有两大基础建设必须狠抓不放松,一是教育,一是城市基础设施。
陈希同开宗明义把教育放在万事之首,带领各级领导干部持之以恒,坚持下来,亲自抓点,具体指导每一项重大改革和举措的实施,换来的是今天北京教育的丰硕成果。
采访即将结束时,陈希同说: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教育工作,江泽民总书记强调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李鹏总理亲自到北京62中听取教育改革的汇报,我们必须按照中央的精神坚决抓好教育工作。这些年,北京市虽然在教育上做了一些工作,但离中央和全市人民的要求还差得远。只能说教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所理解。教师逐步受到社会尊敬,但是还没有真正成为最受尊敬、最令人羡慕的职业,一些青年还不愿报考师范学校,就是一个例证。当前,教育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教师待遇、住房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善;新的入学高峰期中为避免“二部制”,校舍有待进一步建设;办学中很多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解决,我们一定要看到差距,学习兄弟省市先进经验,继续努力,特别是要把改革作为振兴教育的根本出路,进一步下大力量抓好,继续调动社会支持办学的积极性,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坚决把教育搞上去。
北京市领导以远见卓识和实际行动揭开了首都教育发展的新篇章,它必将迎来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
(附图片)
图为北京市门头沟潭柘寺小学外景。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故乡行

  故乡的“乌篷船”
武警学院部队管理系九三二队叶伟绩
朋友,您坐过乌篷船吗?窄窄的船身,低低的船篷,里外均漆成黑色。我们绍兴人称“黑”为“乌”,故而得名。多少年来,它一直是水乡的主要交通工具。
乌篷船都是黑色的吧?“没错!”要是今年春节不回家,我准会如此干脆响亮地回答。而现在,白、黄、蓝……啥颜色都有了,有的涂上富有含义的缤纷图案,有的竟做上了广告……我这次回乡坐的“惠泽号”,黄白相间,船头有船名,船尾有船徽——“艳阳照舟”,左右分别写着一行朱红大字——“世代划船今奔小康靠政策,客友出门要走水路寻周舴”。
与我同船的是天津来的采购员,姓王。我与采购员寒暄几句后,同时打量起船工来。船工看上去30有余,坐在船尾,手划小楫,脚蹬大桨,“嘎吱嘎吱”划得正欢,发现我俩看他,“嘿嘿”一笑。
“师傅,您姓周吧?”王问船工,八成是根据船边上的两句话猜的。
“对,是周恩来的周。有事可打我的传呼……”接着报出一连串的数字。
王又问周船工生意咋样。周船工笑笑说:“嘿,水乡十条道路九条水,少不了这乌篷船。听口气,您是第一次来吧?如果我猜得没错,您是来进布料的吧?如果不知哪条河有厂哪个湾头有货,没关系!给,这里面都是最新的样品。”说着从边上抓起一布袋抛给采购员。船工猜得没错,王一接住布袋就急忙打开看。那边船工又说开了:“仔细看一看挑一挑,选中哪样,就送您到生产这种料子的厂一家一家转。谈成了要拉货,可要找我呀!别看船小但能装不少货,有这玩意儿不怕拉不动。您吗,也可早点回天津过个年。”顺着他手的指向,数年没回家的我与采购员一样,这才发现船上早安上了电动装置,难怪船工不怕货多拉不动。
“唉,老乡,河边乡镇企业有多少家呀?我怎么数也数不过来。”我像外乡人似地问。真的,两岸不再是五年前的矮房陋屋,这倒使我有了初到大都市的陌生感!
“好几百,每村都有,少的三两家,多的几十家……”。船工自豪地答道,还如数家珍地向我们介绍起哪个厂生产什么,价格多少,厂长是谁,发展状况如何,看样子比乡长还熟悉这里的情况。
船工看过采购员递过去的布料样品。变戏法般拿出“大哥大”,“嘀嘀嗒嗒”与人联系上了。加速,疾行,靠岸。船工领着天津来的顾客熟门熟路地走向了一家纺织厂。我不急着回家,就跟了上去。只见厂门口早有人等候,看完货,到厂办公室洽谈。周船工开饮料拿吸管,还充当“翻译”,俨然一名“公关先生”。年轻的厂长告诉我们:“乌篷船是购销的水上纽带;船工勤劳精明,质朴善辩。我厂1/3的产品是船工推销出去的,2/3的货是由乌篷船运出去的。每谈成一笔生意,厂家就给船工一定的报酬。这种直接参与商品流通和信息传递的500多条乌篷船,自发组成了两家公司,实行企业化服务经营……”。这时我才恍然大悟,难怪船工还带上了“大哥大”,难怪这儿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难怪家乡能跻身“百强县”……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成立35周年
刘华清等题词祝贺
据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通讯员刘程、记者贾永)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今天走过35年的光辉历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题词祝贺:“加强科学技术情报工作,为国防现代化服务”。
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国务委员宋健也分别题了词。
在周恩来、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关怀下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集情报信息工作、软科学研究、国防科技成果和国防专利管理等于一体,馆藏有效文献资料230多万份,为全国五大科技信息中心之一。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国家科委向芬兰专家雷彼德颁奖
本报讯国家科委日前向芬兰水利工程专家雷彼德颁发一九九三年度“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雷彼德先生是因对北京市供水工程冬季输水技术及黄河流域冰凌和水资源管理的杰出贡献而获此殊荣的。
(蒋涵箴杨健)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国将建企业家保健医疗研究中心
本报讯我国第一个高水平、高档次,专门为国内外企业家提供医疗、保健、旅游、科研服务的机构——中国国际企业家保健医疗研究中心将在江苏省南通市狼山脚下动工兴建。中国国际企业家保健医疗研究中心由中国国际人才开发中心、中国企业家协会、南通市人民政府、中国抗衰老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投资,以股份制形式投入运营。(张强文)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京邮电学院更名
本报讯国家教委日前批准北京邮电学院更名为北京邮电大学,江泽民总书记为该校题写了校名。具有几十年历史的北京邮电学院更名后成为我国一所拥有邮电通信和电子特色的工、管、文、理相结合的多学科的综合性邮电大学。(于文彦)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首都体育记者进行台球比赛
本报讯“星伟杯首都体育记者台球赛”,十二日至十三日在北京星牌台球娱乐城举行。这次比赛的项目为美式落袋。首都二十余家新闻单位的一百名体育记者参加了比赛。比赛期间,中国体育记者协会与中国台球协会,还共同成立了由北京星伟体育用品公司为后援单位的“首都体育记者台球俱乐部”。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商务英语证书考试在我国推开
本报讯由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设计、颁证,并由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考试中心实施的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BEC1)已于去年十一月在我国首次推出。参加首次考试的有来自京、津、沪、苏、粤、闽、琼等七省市的近三千五百名考生,其中近百分之五十的考生获得了笔试A级的优异成绩,并参加了口试。目前,凡获D级以上成绩的考生都领到了由剑桥大学校长及考试委员会总裁签发的成绩证书。一九九四年,BEC考试将在全国除个别边远地区以外的二十五个省会及计划单列市举行。考试分别在五月及十月各举行一次,目前上半年的考试已在全国四十三个考点开始接受报名。(余全)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书海扬帆人》出版
本报讯以图书发行工作者为主人公的报告文学集《书海扬帆人》出版。该书记录了全国图书发行战线近百名先进人物为传播精神文明所作出的不懈努力、有益探索。该书由刘彦生主编、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
(文陶)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社会各界捐资内蒙古大学
本报呼和浩特电记者刘亮明从近日成立的内蒙古大学董事会上获悉:内蒙古自治区已有94家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自愿加入内蒙古大学董事会,并一次捐资近1000万元,以支持该校办学。
内蒙古大学是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创办的重点大学之一。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对内蒙古大学的发展建设历来十分重视,给予重点支持,最近又决定增拨1.5亿元投资,逐年拨付到位;同时动员全区人民帮助内蒙古大学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加快科技成果推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