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3月1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美国采取措施促进就业
本报记者刘爱成
近几年来,由于美国经济不景气,失业问题日益严重。克林顿在“为美国人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的口号下入主白宫,并在执政后采取了一些针对性措施。
削减赤字,刺激投资,是克林顿政府解决失业问题的主要办法。克林顿上台后首先提出削减财政赤字五年计划,并得到国会的通过。这一政策减少了政府借贷,使资本市场的资金增多,利率普遍下降,进而减少了私人和企业的债务负担,刺激了住房、汽车及其他商品的消费。从去年第三季度起美国经济增长加快,企业投资迅速增加,就业率明显上升。
采取补救办法,解决大企业裁员和军转民造成的失业问题,是美国政府改善就业状况的又一项措施。首先,政府采取“以小补大”的办法,鼓励发展小型企业,增加就业。在过去几年中,美国大公司纷纷裁员的同时,小企业的就业率却在不断上升。克林顿执政后即宣布对小企业实行减免部分税款、增加技术转让、放宽管理、简化繁琐手续等优惠政策,使小企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去年新成立的五百人以下的小企业比一九九二年增加了百分之十三点二六,其中大部分为服务行业,增加就业一百三十万人,占全国增加就业总人数的百分之七十。
其次是帮助失业者尽快重新找到对口职业。在大公司裁员和军转民人员中有不少技术人才,但他们缺少信息和“红娘”。为了使他们尽快找到工作,劳工部与地方政府在各地设立了“一步到位”的职业介绍中心,向这些人提供全国性的就业信息,帮助他们联系合适的工作或向他们提出合理的建议。
对于那些无法找到合适工作的失业人员,职业介绍中心根据他们对某种工作的兴趣,介绍他们参加政府的职业再培训计划,以便他们最终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为防止一些人拿到资助而不参加培训,政府将资金直接投入到负责培训的学校和中心。去年总共有三十万人接受了培训,今年计划再培训五十万人。通过培训,有百分之七十的人重新找到了工作。三月九日,克林顿总统宣布了一项“一九九四重新就业法案”,准备拨款三十四亿美元对失业者进行职业再培训,以便使他们重新找到工作。据报道,克林顿总统的上述计划只是其解决失业问题五年总计划的一部分。在总的计划中,政府将拨款一百三十亿美元帮助失业者。
改革教育体制,提高劳工素质,是美国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长远措施。目前美国劳工市场存在这样的矛盾:一方面企业在裁员,另一方面却缺少技术人才。这是因为美国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变化。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产品质量的竞争,越来越需要文化素质高的技术员工。可是,在美国的青年人中,有百分之七十五的人因种种原因,无法接受高等教育,加上美国的中小学教育质量下降,这给美国就业问题造成严重隐患。因此,克林顿政府提出了一整套教育改革方案,一方面制定了到二○○○年全面提高教育水平的目标;另一方面,采取“从学校到就业”的改革措施。这项措施要求在高中增设职业教育课程,那些不准备上大学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修某项专业课,并定期到企业、工厂去实习。校方与企业挂钩,用人单位派人到学校进行技术辅导,学生毕业后,就比较容易找到工作。
美国政府为解决失业问题采取了不少措施,并初见成效。去年美国的就业人数增加了一百九十万,年底失业率降至百分之六点四,为过去三年来的最低点。
(本报华盛顿电)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德国失业现状与前景
本报记者刘华新
德国联邦劳工局提供的资料表明,德国失业人数继1993年底达到创纪录的370万人之后,今年1月继续攀升,首次超过400万。照此势头发展下去,政府今年预测的420万失业人口大关可能会突破。
失业率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战后经济起飞时期德国一度曾达到充分就业。但1974年和1981年两次爆发经济危机时,失业人数上升,1975年超过100万,1982年超过200万。这两年,德国又出现前所未有的经济衰退,经济出现负增长,致使就业形势再次严重恶化。需要指出的是,德国这次经济衰退,在很大程度上与德国统一有关。东部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失业人数由原来表面上的零一下子猛增到100万以上。
除经济危机因素之外,结构性因素也是重要原因。许多企业在过去10年经济增长期内错过了在企业内部进行结构调整的机会,在进行高新技术研究并使之转化为新产品的过程中投入不如日本、美国多,因此在开发有国际竞争力、并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新产品和新产业方面已处落后局面。
劳动成本昂贵是妨碍扩大就业的重要因素。例如在加工工业部门,德国西部劳动成本平均为每小时42马克,远远高于其他工业国家,但与此同时,工人工作时间和工厂设备运转时间却最短。1992年,工人平均年工作时间为1667小时,比美国(1912小时)低13%,比日本(2080小时)低20%。工厂设备运转时间1989年为每周53小时,低于所有工业国。劳动力成本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企业在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已达到难以承受的程度。1992年,法定退休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三项指标共占职工毛工资的37.4%,而企业按法律规定须支付其中的一半,因此企业负担沉重。成本的昂贵造成产品价格的昂贵,使德国产品竞争力削弱,从而导致失业增加。
此外,在投资方面,由于德国持续实行高利率,虽然对稳定马克的地位起了作用,却大大遏制了外国在德国的直接投资。在工业国中,外国在德国的投资明显低于美国、英国和法国,甚至不如日本。这无疑不利于扩大就业。
需要指出的是,周期性的经济衰退和结构性的原因很难截然分开。例如,经济衰退使国内生产总值下降,1993年低于1992年1.9%,而国家为保障失业救济等项社会福利的公共支出总额又不断增加(1992年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5%),国家支出的增加使各项税收有增无已,必然使劳动力成本更为昂贵,就业负担加剧。
面对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德国除了力促经济早日走出衰退外,还采取了一些措施。这些措施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缩短工时,保证就业。这是讨论最多、政府支持最力、也是采用最多的一种办法。在这方面,最引人注目的例子是“大众模式”。去年11月,大众汽车公司为保障3万员工不被解雇,实行4天工作制,每个职工工时减少20%,但工资只减少10%。今年3月4日,五金行业劳资双方经过长达数周的谈判,终于达成协议,其中重要一项约定就是,减少工作时间,也减少工资,但保证不解雇工人。实际上,宝马、西门子等许多公司迫于形势,都已经不同程度地采取了这项措施。除了缩短工时外,德国还在积极探讨采取其他“部分时间工作制”的形式,包括倒班、季节工和弹性工时,使职工在每年、每月、每天的工作时间上都有多种选择余地。
二是增加企业设备运转时间,进而促进就业。迄今为止,大多数劳资协定确定的时间不足40小时,造成设备运转时间不足,往往因此影响企业供货时间,制约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长此以往,必将使更多的职工失去工作。现在的劳资谈判一方面着眼于缩短平均工时,保障企业全体职工有活可干,另一方面也规定部分职工可以增加工时至40小时。德国政府也鼓励企业在必要条件下增加工时,其原因就在于提高企业供货能力,而订货单增加,也必然使失业人口减少,并从长远看使就业人数增加。
三是考虑引进美国在80年代的做法,鼓励失业人员从事低工资工作。这部分工作主要是集中在服务业。
四是努力扩大出口市场。由于传统上占德国产品主要出口份额的欧共体国家普遍面临衰退,德国把增加订货的目标放在争取亚洲、拉美和东欧市场上。
除此之外,政府还计划严格控制社会福利费用的增长,改革企业税制,打击非法雇工,并允许私人介绍工作等等。
(本报波恩电)(附图片)
图为德国柏林的失业者在劳工局门前排队登记求职。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经济札记

  剪不断理还乱
——西方七国就业难题析
千红
编者按:严重的失业问题是目前西方经济衰退中一个十分突出的侧面。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估计,西方工业国家的失业人数今年将达到3500万,失业率高达8%。这里面既有周期性经济危机因素,也有产业结构调整因素。面临严重失业的威胁,经美国总统克林顿提议,西方7国政府的劳工部长、财政部长于本月14日至15日在美国底特律举行7国集团的就业会议。本报今天以专版形式帮助读者了解这一问题。
在刚刚过去的1993年,失业成为主要西方国家在经济领域最为头痛的问题。德国的公司在削减职工人数,缩短劳动时间;日本的企业结束了就业终身制;美国虽然新增了250万人就业,但与此同时,却有17万人失去高薪的职位,有50%的人感到自己的生活水平有所下降。根据欧洲统计局最近发表的数字,欧共体今年1月份的平均失业率已达10.9%,失业总人数达到1910万。
失业危机造成一场深刻的社会危机。在经济上,它使人丧失了生活来源。在心理上,失业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沉重的打击。失业者众多,社会问题也会随之增多。也许正是这样一种危机感,促使西方7国召开关于就业问题的部长会议。
本世纪30年代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之后,西方经济学家凯恩斯为了重新启动经济并增加就业,一反19世纪经济学的传统模式,提出了通过扩大政府支出,赤字预算和举债消费的方法来刺激经济。他的理论曾为战后西方各国政府所普遍采用。这种寅吃卯粮的人为刺激虽曾奏效于一时,却终于使得西方国家的政府、公司、个人债台高筑,并导致消费需求的萎缩和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美国运通银行评论》今年1月发表的一篇关于5个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就业趋势的研究报告指出,工业化国家的失业率25年来一直在上升。进入9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又一次陷入危机,复苏之艰难前所未有。
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军事工业的订单大量削减。同时,发展中国家在制造业方面日益呈现优势。全球性的市场角逐迫使工业化国家通过发展高新技术和降低成本来提高竞争能力。科技领域中信息革命的曙光使西方工业化国家感到兴奋,但它同时也意味着传统产业比重下降、人员过剩,以及具有新的管理知识和劳动技能的人才匮乏。
由此可见,造成失业的原因,既有周期性的、也有政策性和结构性的因素。西方国家协调经济政策,共同对付失业难题,将是此次西方七国部长会议的主要议题。有消息说,为增加国内就业,经济近来恢复增长的美国还准备在会上压日本进一步开放市场,减少美日贸易逆差,并要求欧洲国家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走出衰退,恢复增长。尽管失业危机的缓解有待于世界经济在整体上走出停滞状态,但从长远看,要增加就业还必须更加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及新人才的培训。
在多媒体和信息时代的大字标题越来越频繁地见诸报端的今天,人们认为,21世纪将是生产和管理按照最佳效益原则组合的时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将使社会有条件实行弹性和更加多样化的工作制度,人们也将有更多的时间享受生活和完善自我。然而,人间无限事,不尽是桑麻。对于今天失业大军来说,这是一个遥远的梦。为生存,为还债,他们现在所急需的,仅仅是一份能够拿到薪水的工作。(附图片)
西方7国失业率及失业人数
注:以上数字除德国外,均由设在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总部提供,德国的数字是德国联邦劳工局统计的结果。除德国外,失业率为1993年12月底的状况,失业人数是1993年第三季度的状况;德国的失业数字是今年1月底的状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