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3月12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海外游踪

  雨雾岚山寻伟踪
冯惠明
12月中旬,国内已是寒风凛冽的隆冬,而日本京都却是一派温和潮湿、凉爽宜人的深秋景象。中国百名青年基层工作者访问团来到京都。
京都是日本中世纪到江户时代以前的都城,市内保留着众多的寺院和神社,大量的建筑、雕刻、绘画和书法作品被指定为国宝或重要文化遗产。像金阁寺、清水寺、平安神宫等古迹名胜早已蜚声日本国内外。但我们首先却是去京都的一个普通公园——岚山。是的,岚山,每一个来京都的中国人都希望先到那里游览观光,因为岚山已经和周恩来的名字紧紧联结在一起了。总理青年时代曾几次游览岚山,并写下了感情真挚的诗篇——《雨中岚山》。
说来也巧,那天上午去岚山,也刚刚下过一场雨。在日本朋友陪伴下,我们顺着一条清澈的小河,走了约10几分钟,来到一座小山脚下,然后沿山路拾级而上,来到一片开阔地,正中有座1米多高用黑色鹅卵石堆砌而成的平台,上面竖着一块长1.5米、高1米的椭圆形石头,正面镌刻着一行行工整俊秀的字体,这就是周恩来诗碑了。我代表全团献上一束鲜花,淡黄色的花,与这朴实无华的诗碑很和谐。大家凝视着诗碑上的字,默默地吟诵起来:
雨中岚山
雨中二次游岚山,
两岸苍松,夹着几株樱。
到尽处突见一山高,
流出泉水绿如许,绕石照人。
潇潇雨,雾蒙浓,
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姣妍。
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
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
真愈觉姣妍。
这首诗,我过去读过不少次,然而今天读来才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才有可能细细地揣摸作者当年写这首诗的心境。
1917年9月,年仅19岁的周恩来东赴日本。一年多时间,他在徘徊、彷徨中坚韧地求索。当时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波及日本,社会主义理论在一部分知识分子中传播,处在苦闷中的周恩来仿佛看到真理的火光。此时的中国,北洋军阀政府签订了卖国的二十一条,激起了全国青年学生和民众的义愤,一个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即将到来。周恩来决心返回祖国,投身轰轰烈烈的革命洪流。离日之前,他再次来到岚山公园,写下这首诗,流露出周恩来对自然风光的无限热爱,但比起人间的真理来,他更强烈地追求后者。
吟诵诗句,缅怀伟人,我们无不肃然起敬。此情此景深深感动了身旁的日本朋友,他对我说:“你能否给我解释一下周恩来的诗?”于是,我通过翻译逐字逐句地讲给他听,其中对诗歌所蕴含的意义特别加以说明。他不住地点头,情不自禁地用生硬的汉语说:“好!好!”
有人提议:“我们在这里合个影吧。”大家纷纷簇拥、排列在诗碑两侧。日本朋友自愿当摄影者。他拉开架势,对准镜头,嘴里用日语数着“三、二、一”,按下快门。
登上山顶,四周豁然开朗,雨后的岚山更浓艳,流水更清新。远处,起伏的峰峦仍是云雾缭绕,若隐若现。整个风景就像一幅巨大的山水画,而比山水画更真切,更迷人。我心中不禁又吟起周恩来的另一首岚山诗来:登高远望,青山渺渺,被遮掩的白云如带……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国际书窗

  近观美国文坛
李景端
九十年代的美国文坛显得平淡无奇,在纯文学领域,既未出现引人瞩目的文学新秀,也少见震撼读者心灵的杰作。曾经成为美国文学主流之一的犹太文学,随着著名犹太作家马拉默德和辛格相继去世,索尔·贝娄年事已高,在《愁思伤情》问世之后显得后继乏人。
过去颇有影响的一些作家,如品卿、威尔蒂、罗斯等,近年反应也平平。前几年因兔子四部曲而轰动一时的厄普代克刚推出其第十五本小说《漫忆福特政府》,写一位历史教授在福特政府期间的思想与生活,企图运用乔装打扮过的历史人物,来反衬七十年代美国的文化和社会,问世后评论界褒贬不一。多产女作家卡罗尔·奥茨一九九二年出版了新作《黑水》。该书以一女郎暴死在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的私人轿车里的真事为背景,描写年轻女子信任年长男人,而这种信任却遭到亵渎的经历,但此书也没有获得作者预期的效应。
与纯文学比较平淡相对照的是,美国文坛的其他一些领域倒是颇有特色。
黑人文学备受青睐几位黑人女作家创作成就尤为突出,她们的作品多以黑人女性为主人公,反映黑人妇女受种族和男性双重压迫的生活经历。如艾丽丝·沃克的《拥有快乐的秘密》中,移居美国的非洲妇女为了取悦男人,多年来仍按非洲的传统风俗,接受遭罪的割礼。沃克的另一部小说《紫色》,曾荣获美国普利策文学奖。
当前最走红的黑人女作家,自然要首推莫里森。她写过六部小说,其中《心肝》曾获一九八七年普利策奖。一九九三年,她又因“史诗般的感染力,精练准确的对话和对美国黑人生活的深刻描写”,以及对文学的贡献,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传记文学势头正旺传记文学在美国一向受到重视,近年来这种势头更趋上升。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不少下台政客、谢世名人,或有争议的人物,都成了传记作品的对象,如《肯尼迪总统——执政岁月》,基辛格传,麦当娜传,摇滚歌星威尔烈的自传《这不好吗》等。此外还有英国作家福斯特传,澳大利亚作家怀特传,美国老作家詹·米切尔的自传《四海为家》等等。
其中备受评论界赞扬的当数《基辛格传》,作者系美国历史学家艾萨克森。此书对基辛格没有一味拔高,而是运用对话、自述、引证、旁白,立体般表现基辛格的个性及音容笑貌。作者认为,基辛格的经历,就是美国梦的化身。
另外,著名作家诺曼·梅勒也赶在这股传记热的浪潮中,在女影星梦露死后三十年,引人注目地推出《玛丽莲·梦露传》。
热衷为名著写续集自从《飘》的续集《斯嘉丽》出版获得巨大成功之后,美国兴起了一股为名著写续集的热潮。《蝴蝶梦》(即《吕蓓卡》)的续集《德温特夫人》,以及《呼啸山庄》的续集已经问世,即将出版的还有:《傲慢与偏见》、《消失的地平线》、《日瓦戈医生》等名著的续集。
对这种现象,美国社会见仁见智。有的认为它满足了读者追踪悬念发展的心理,无可厚非;也有的认为它亵渎了原著,不宜提倡。越是争论,续集越好销,其结果很可能更刺激了写续集热的升温。
神秘小说久盛不衰神秘小说是恐怖小说及推理、间谍、犯罪、警匪小说的总称。鉴于当今美国社会的一些暴力和丑恶现象,宣扬“好人得胜,坏人遭报”的神秘小说便适应读者的宣泄心理需要,成了最好的消闲读物。写神秘小说最走红的有两位作家,一是专写恐怖小说的斯蒂芬·金,二是专写法律小说的格里森姆。
斯蒂芬·金一九九二年的新作《杰拉尔德的游戏》,描写女主人公在丈夫心脏病发作后,被拴在床架上达二十八小时那种裂心的恐惧心理。格里森姆至今只出版了四本小说,但本本畅销。影响最大并已拍成电视的《律师事务所》(译林出版社的中译本改名《陷阱》),描写哈佛大学高材生米奇,不知内情加入一家被黑手党操纵的律师事务所,后被迫充当联邦调查局的间谍,接着又被黑手党的“内线”出卖,最后巧妙摆脱双方追捕,逃至国外隐姓埋名。该书长期位居畅销书榜首,加上电视片的宣传,成了近年来少见的走红小说。由于神秘小说的流行,现在美国还出现了一批这类小说的专卖店。纽约的“谋杀墨水”书店就是较有名的一家。
其他一些通俗小说作家,近年也有新作问世。曾写过《爱情故事》的西格尔,一九九二年推出《信仰支配下的行动》,描写天主教神学院的学生与一位东正教犹太妇女的恋情,企图探讨宗教定罪问题。谁知引起宗教界读者的异议,连出版广告都被拒登。还有一位专写医务惊险小说的作家罗宾·科克,一九九二年出版了《盲视力》,去年又推出《晚期癌症》(又译《白衣怪圈》),这些新作比起作家的旧作确有突破,但同那些正走红的法律小说和恐怖小说相比,就不那么显眼了。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通人性的泰国大象
程关森
泰国多大象,人们视之为温顺、聪明的圣物。在泰国看大象表演,实在是精彩,总让你心花怒放,乐而忘归。
在东芭文化村看了民俗歌舞后,人流就拥向广场看大象表演了。广场两旁呈梯形摆着长凳,我刚在最低一排坐定,立刻就有几个光膊赤脚的泰国男孩过来叫卖,一挂香蕉卖泰币10铢。这自然不是给人吃的,而是笼络“象”心的礼物。
大象出场了,穿镶黄边红衣的驯象员吹喇叭引路,后面大象披红色外套粉墨登场,有的像宽厚长者,有的像翩翩少年,有的像柔情少女,有的像赳赳武夫。它们先绕场一周,然后分散表演,各显其能。
有两头嘴馋的大象专门来收集香蕉。它们以鼻代“手”,把一挂挂香蕉从你手上、身后、凳下卷了过来;它知道“内外有别”,对于赤脚小孩手里的香蕉“秋毫不犯”。由于收入颇丰,一时吃不了,就放在又深又大的喉咙管里“储藏”。收了你的香蕉,它们自然会对你表示感谢,或右脚下跪施以大礼,或两腿蹬地跳一番迪斯科,使你感到这10铢泰币没有白花。
表演会把你看得眼花缭乱:吹口琴能吹出调,踢足球不踢到你的胸就打到你的头,骑单车体形矫健,拔河赛一以当十……蓦地,忽啦啦从座位上闯出许多人来,原来“过桥”、“按摩”节目要开始了,他们各自将草席铺在地上,人仰面朝天往草席上一躺便等着大象“摸着石头过河”,脚踩着人与人之间的间隙走过“桥”去。更有胆大者躺在那里让大象磨盘般的脚板任意“按摩”。
同大象照相要付钱,一次20铢。让象将游客拦腰卷起,然后抬向半空再拍照,一次200铢。我和刘君都是90公斤以上的大块头,大象毫不费力就将我们一一卷牢升向半空,其景壮观,游人纷纷仿效。泰国人聪明,很会让游人出钱买乐,通人性的大象,为泰国旅游业的兴旺,可算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宇航旧货收藏热
陈封
前苏联“联盟22号”太空船中一只尿袋被某收藏家以1035美元买走。那个塑料尿袋虽然未被宇航员使用过(用过的在返回地球后便当作垃圾处理掉了),但它确曾到过太空,所以有纪念价值,甚至可能有投资价值。
美国和前苏联进行过数十次宇宙航行并在月球着陆,太空船的许多报废零部件和宇航员的用品去年就开始在市场上出现。出售这些物品除个人外,还有国家机构和原制造工厂。于是一股宇航物品收藏热便在美国兴起。著名的“苏斯比”拍卖行也增加了这项新业务。去年12月举行的一次前苏联太空旧货拍卖会,“苏斯比”纽约分行共做成了680万美元的交易。该行今年还要在其他城市继续举办这种拍卖会。
不少已退休的前苏联宇航员对这种以废变宝的买卖很感兴趣,据报道,1块从月球带回来的石头卖了44.2万美元;1件穿过的宇航服以15.6万美元售出;甚至还有人愿意出价6.85万美元预购弃置在月球上的1辆助行车。像“联盟10号”飞船船体这样的大家伙,也有人掏160万美元运走了。
小物件也可以售得超过其原值数百倍的高价。如1块缝在衣服上的标志,原价不过3至5美元,如果它上过天并在纪录册上登记过,就可以卖到2000美元,而且这和古董一样,上天时间越早,价格越高。
宇航员的签名、在太空用过的餐具、啤酒罐、手套、刊登太空飞行新闻的全套原始报纸、纪念邮票等等,都是收藏者物色的目标。但并不是任何“旅游”过太空的东西都能找到买主。例如拍卖会上展出的某宇宙飞船上的1截钢管和驾驶舱内的1块金属板便无人问津,大概收藏家们除了重视纪念价值之外,还注意收藏品的观赏价值。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多瑙河边的悲哀
胡锡进
那是一座被炮弹掀出“内脏”的水塔,在冬日灰天下的雨滴中如泣如诉;那是一个个布满弹孔、或折或弯的车站雨亭,在车辆带出的微震中瑟瑟发抖;那是一条条由废墟拥夹着的街道,走过仨俩让初到者怀疑是否能安居安宿的行人;那是一个悲哀,一个好似二次大战飘来的蜃景般的恐怖……
你很难想象,那座遍体疮痍的8层饭店背后,便是举世闻名的“蓝色”多瑙河!
武科瓦尔紧靠南斯拉夫边境,位于从独立的克罗地亚新独立的“克拉伊纳塞尔维亚共和国”的最东端。也许因为它是扼多瑙河的军事、商业重镇,1991年11月这里爆发了震撼世界的激烈巷战,塞族与克族士兵打到市区的每一处街头巷尾,留下了前南大地破坏最严重的一片废墟。原有的4万多居民,如今只剩下2.2万人,主要是塞尔维亚族。
来到农贸市场,终于感到一点城市的生气。小雨初歇,又恰逢集日,不少人到这里购物。买东西可付克拉伊纳政权发行的第纳尔,也可付南斯拉夫第纳尔,两种货币等值,但最受欢迎的是德国马克。一位摊主说,他是从克罗地亚那边逃过来的难民,现住在城外一所空房里,房主早跑了。在这个集市上,买东西、卖东西的人不少穿着军服,其中一位戎装姑娘听说我是记者,便指给我看她脖子上的一处弹伤,情形恰似几个月前在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采访时,一位克族小伙子撸起袖子,让我看战争留给他的纪念。谈起战争,武科瓦尔人与萨格勒布人同样激动,但观点正相反。
走进一条小街,二十几幢小楼多是断壁残垣,只有两幢经过简单修葺,住着人。叩访其中一幢,退休前以警察为职的主人说,这条街过去克罗地亚人多,战争打起来后,邻居之间从窗口互射,塞族人打不过,跑了。等他随塞族大军打回来时,他家的屋顶和一层分别挨了一颗手榴弹。所幸事先将家具移进了地下室,基本完好。房子的一层内部已基本修好,但顶层只能保证不漏雨。主人说,这一带在战前非常富足,他的工资比贝尔格莱德同行要高。现在的日子完全靠当时存下的外汇。主人给我看了家庭影集,许多是在海滨和国外度假时照的,其中一张是他的儿子全副武装骑着摩托车。一会儿,小伙子也来到客厅同我打招呼,但却拄着拐杖,两条裤腿中的一条空荡荡的……
当地人对挣钱的急迫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城市一条遭彻底破坏的商业街上,几个修葺一新重新开张的酒吧十分惹眼;多瑙河畔那家破破烂烂的饭店竟也修了一层的门脸,住着十几位客人,一天10马克,外国人加3倍。来到市议会,塞族官员说,城市重建有许多困难,虽恢复了水电供应,但时续时断;一些学校、医院重新开门,但条件很差。重建能否加快,关键要看会不会再打仗。
多瑙河水缓缓地流淌,在河边停留了十几分钟,没有看到一条船。问一位过路人,战前这里一天大约有多少条船通过,他说不知道:他竟是从波黑来到这里的难民……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悉尼“谊园”
王孟兰
说起悉尼,人们往往只想到贝壳形的歌剧院,恢弘的海港大桥。其实,悉尼还有不少好去处。坐落在达令港畔、与中国城毗邻的“谊园”便是引人入胜的一景。
“谊园”乃友谊之园。1988年澳大利亚建国200周年前夕,悉尼华人社团倡议兴建一座中国花园,作为中澳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此举很快得到悉尼所在的新南威尔士州的赞同,当时,广东省、广州市和新南威尔士州、悉尼市已分别结成了友好省州和姐妹城市。于是,由广州园林局负责设计,指导营造,与新州港务局合作,历时一年余,占地一万平方米的“谊园”按期落成。
“谊园”面向海湾,帆影鸥波,涟漪万顷,颇得城市山林之趣。其结构运用了中国园林传统手法,寓开合回环于十数亩纵横之内,凿地为湖,叠石成山,以水为中心,环绕水面运用山、水、石、树和建筑物合理布局,构成了“门庭景区”、“竹石山房”、“山涧瀑布”、“翠峦云阁”、“山林野趣”等诸多景区。楼台亭阁、山水桥石、树木花草,丰姿多彩。
一对石狮,威武地站在大门两侧。曲折的回廊,像两只大臂膀,从大门内左右张开,环抱湖水。亭间嵌空龙壁,仿戏水以争珠;竹石山房,待鸣琴以引凤。园的后部,转为石径,蜿蜒而上,到达山巅,即是园中的最高建筑物“澄观阁”。它有三层檐,呈六角形,金黄瓦,朱褐墙。于此俯视湖水,波光潋滟;远眺港湾,海风徐来,令人心神俱爽。转身望去,蓝天白云间是悉尼高塔和摩天大厦,与眼前的古典亭阁绘于同一画面,既协调又新异,展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园中无论是亭壁树石,还是室内陈设,无不浓缩着中国园林艺术的悠久历史,饱蘸中华民族文化的乳液。石狮巨龙,栩栩如生。诗书画廊、琴棋茶舍、桌几锦屏,别有一番韵味。松、竹、梅、荷、兰、菊木雕画,李白、杜牧、李商隐的佳句,更为园林添诗情画意。“石舫”棋盘,跃马飞车攻围破阵,“文轩”茶室,幽幽茶香品茗叙情。就连山脚下的那片石林,也惟妙惟肖地向人们叙说着阿诗玛姑娘和邪恶作斗争的中国民间故事。园内还有不少对联佳作挂于亭上。在“梨香荔影”亭有这样一幅:创业辟荆榛,市尘康衢,瀛海今看新世界/登临遣客思,红棉丹荔,故乡同此好湖山。勾画出侨胞在异乡建基创业的艰辛和遥思神州故土的恋情。游临此处,远方游子怎不触景生情!
“谊园”无处不展示中澳友谊情怀。那匠心独运的“双亭”、“双龙壁”,分别象征姐妹省、市。堆砌假山、石兽的石灰石产自新州,有的是5亿年前泥盆纪的石头;影壁石则来自广东南部山区,属于稀有的风化石灰岩。从广东移来的红棉、梅花、丹荔、牡丹、杜鹃、榕、榆、柳遍植园中,因悉尼气候常年温和湿润,故园内一年四季姹紫嫣红,花香扑鼻,柳枝低垂,竹叶青翠。
作为悉尼一必游之地,“谊园”引来游人络绎不绝。没到过中国的游客来到园内,犹如踏上了华夏大地;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步入此地,如同回到了久别的故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