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2月7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春节前夕,祖国南疆传来喜讯——
大亚湾核电站一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
李鹏总理为庆典剪彩并亲切会见与会人士,指出这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尝试
新华社深圳2月6日电(记者江佐中、何平)我国引进外国资金、先进设备和技术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一号机组近日投入商业运行。国务院总理李鹏今天上午出席了在大亚湾核电站举行的庆典并剪彩。5日晚,李鹏总理在深圳举行招待会,亲切会见前来参加庆祝活动的大亚湾核电站合资方负责人、中外供应商和承包商、中外专家代表,以及法、英两国驻华使节,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大亚湾核电站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尝试。
大亚湾核电站是广东核电投资有限公司和香港核电投资有限公司合资兴建的大型核电站,装有两台从法国和英国引进的9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1984年初开始动工,1990年底各主要建筑物土建工程基本完成,今年2月1日一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二号机组可望在今年投入商业运行。这座核电站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00多亿千瓦时,将对广东、香港两地的经济发展和繁荣产生积极作用。
在招待会上,李鹏说,大亚湾核电站一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核电事业迈出了新的步伐。秦山核电站是我国自行研究、设计、制造和建设的第一座中型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则是我国引进国外资金、先进设备和技术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核电站。这两座核电站的建设都对我国核电事业的起步、培养技术队伍、掌握核电技术,起了重要作用。
李鹏指出,大亚湾核电站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早在1979年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刚刚开始实行时,电力部与广东省根据深圳有利的地缘条件,提出引进外资,借贷建设,售电还钱的设想,开创了我国利用外资建设大型基础产业项目的新路子。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较早建立的最大中外合资企业,按照国际惯例,建立了现代企业的管理体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做到了政企分开,责任明确,管理科学。在核电站建设中,引入了竞争机制,采取招标、投标制度,选择中外优秀的供货商和施工企业参加设计、施工、调试和咨询。大亚湾核电站建设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而且吸收国外施工组织和管理的先进经验,从而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现代化施工水平。
李鹏说,大亚湾核电站项目一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与支持。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论证这个项目。在1985年广东核电合营合同签字时,邓小平同志亲自接见了该公司的港方开拓者、原香港中华电力公司董事长嘉道理勋爵,对这个改革开放的新生事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江泽民同志对核电站工作也十分关心,亲临工地给予指导。在工程的关键时刻,很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亲自过问,解决前进中的困难,使工程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电力部、核工业总公司、广东省、深圳市等地方和部门,也为大亚湾核电站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创造了条件,从各方面给予有力支持。大亚湾核电站是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产物。
李鹏希望,中外供应商、承包商和现场中外工作人员,要一如既往,继续作出努力,为全面、优质、高效完成整个核电站工程作出贡献。我们不仅要建设好这座现代化核电站,而且要管理好这座电站。在某种意义上讲,管理好比建设好更难。因此,在今后核电站的运行中,全体工作人员必须自始至终贯彻“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方针,确保安全、优质发供电,向广东省和香港地区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为这些地区的经济繁荣服务。
李鹏说,我国电力需求量很大,在大力发展火电、水电的同时,还要因地制宜地适当发展核电。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为我国核电事业发展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培养了大批核电专业人才;同时,也为大亚湾核电站二期工程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当前,我国正在全面贯彻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国外来华投资的势头也很好,我国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我们欢迎外资参与基础工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热情欢迎各国朋友与我国进一步开展经济技术合作。
出席庆典和招待会的领导同志有:丁关根、邹家华、谢非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广东省、新华社香港分社的负责人。
法、英两国驻华大使,香港中华电力有限公司和香港核电投资有限公司,法国电力公司,法国法马通公司,法英通用电器阿尔斯通公司,英国通用电气集团公司等企业的负责人,应邀出席了庆典和招待会。
(附图片)
李鹏总理为一号机组投产剪彩。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祝贺大亚湾核电站一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本报评论员
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从祖国南方的大亚湾核电站传来振奋人心的喜讯:一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二号机组调试工作进展顺利,整个工程将于今年全部建成投产。这是我国核能核技术和平利用的一项重大成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它不仅对促进广东、香港两地的经济繁荣,而且将对我国核电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大亚湾核电站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在邓小平同志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直接关怀下,大亚湾核电站建设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为我国利用外资建设大型基础产业项目开创了新路子,并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在工程建设的每个关键时刻,都给予了关心和支持,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使整个工程得以顺利进行。地方和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从各个方面支持了核电站的建设。大亚湾核电站建设成功,是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全国有关方面协同努力的结果。
大亚湾核电站在建设过程中,自始至终坚持了“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方针。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核电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密切合作,吸取了国际上核电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按照国际安全标准规范,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监督和保证体系,并经过了国家和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的安全评审。因此,核电站的工程质量和运行安全是有保障的。
核电是一种安全、清洁、经济的能源。我国能源资源丰富,但地区分布很不均匀,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而能源资源相对缺乏,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在大力发展火电、水电的同时,因地制宜地适当发展核电,是解决这些地区能源短缺问题的一条重要出路。目前,我国核电已有了良好的起步。秦山30万千瓦核电站已安全、稳定运行一年多,提前两年达到设计的负荷因子指标。大亚湾核电站一、二号机组全部建成投产后,加上抽水蓄能电站的配合,每年可发电约126亿千瓦小时,约相当于用煤600万吨,从而缓解大量长途运输的压力,减少对环境的严重污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是十分明显的。
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核电站我们还是要发展”。通过建设大亚湾与秦山核电站的实践,我们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为进一步发展核电创造了有利条件。核电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要认真总结经验,再接再厉,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核电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第1版(要闻)
专栏:

  朱镕基在福建考察时指出:
福建为改革创造宽松环境海沧已具备整体开发条件
新华社福州二月六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于二月三日至五日在福州市和厦门市考察。朱镕基在考察厦门海沧工程投资区时指出,自一九九○年特别是一九九二年以来,在国务院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经过福建省和厦门市党政领导和广大群众几年的努力,海沧工程投资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已经具备初步条件,能够满足整体开发建设的需要,区内征地平整和区外生活配套设施,以及其他配套工程的建设进展也很快。这些都为今后的开发建设和厦门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朱镕基听取了福建省委和省政府、福州和厦门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汇报。他充分肯定了省、市这几年来的工作成绩。他说,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地处沿海的福建作为全国开放最早的省份,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朱镕基在省委书记、省长贾庆林的陪同下,考察了福建最大的农贸市场——福州市台江农贸市场。他兴致勃勃地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不时在菜摊、鱼摊、米摊边逗留,向摊主详细询问货源、进价、销售、销价和收入的情况。朱镕基在听取了群众对市场供应的反映后,对福州市场供应丰富、价格平稳表示满意。他说,福建省重视农业,重视菜篮子工程,工作扎实。副食品特别是蔬菜供应充足,价格回落,群众满意,社会安定,有利于为今年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在闽期间,朱镕基先后与福州和厦门市的工商企业和税务系统的同志进行了税制改革座谈,认真听取了与会同志的意见。参加会议的代表普遍对国务院的税制改革方案表示理解和拥护,对新体制一个月来的运行情况多数表示满意,对具体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当福日公司汇报到该公司今年的进口材料、元器件价格因税基提高将有所上升,但他们对生产的电视机销售价格不予提高时,朱镕基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这次税制改革有28%左右国有企业的税负略有增加,希望这些企业要像福日公司一样,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争取用节约开支、降低成本的办法在企业内部多消化一些,不要采取提价措施,推动物价上涨。要为改革增光添彩,不要给改革抹黑添乱。当听到福建灯泡厂反映一些垄断性行业的产品在税制改革中,一方面提价,一方面又在提价基础上再加收17%的价外税时,朱镕基要求有关部门立即查清情况,进行严肃处理。朱镕基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认真总结税制改革方案出台一个月来的情况,对座谈会上大家提出的带有普遍性的意见和问题,要抓紧研究,采取改进和完善的措施,保证税制改革顺利进行。朱镕基考察海沧工程投资区时,看望了节前仍辛勤工作在建设工地的干部工人,向他们表示慰问,给节日坚守岗位的干部工人拜个早年。海沧管理委员会的负责同志向朱镕基汇报说,海沧工程一些项目已经开始建设,年产18万吨聚酯产品的翔鹭涤纶纺纤工程主体土建已大部分完成,即将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同时,海沧工程下游产品PVC管材厂等项目也即将进入工程前期工作。听了这些情况,朱镕基高兴地说,海沧工程投资区的开发建设已经步入了一个新阶段,海沧的开发建设必将推动厦门经济的发展。
朱镕基对海沧工程投资区下一步的开发建设提出了重要的意见。他要求加快嵩屿电厂和煤码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对在建的翔鹭涤纶纺纤工程,要抓紧土建施工,做好设备安装的各项准备工作,争取如期建成投产。同时,还要继续积极推进海沧工程其他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开创海沧开发建设的新局面。
随同朱镕基考察的还有国务院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何椿霖、陈锦华、王忠禹、顾秀莲、于珍、戴相龙、李延龄、李毅中、潘连生、张相海等。


第1版(要闻)
专栏:

  大亚湾托起东方之珠
本报记者温红彦
南中国海的大亚湾畔,相传西王母降生于此。当女神乘大鹏西飞昆仑瑶池,这灵山丽水即被视为怀瑾握珠之地。
当21世纪的脚步越来越近的时候,一颗璀璨明珠真的在大亚湾千古潮声中亮起来了!
1994年2月6日,我国第一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商业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一号机组,这天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当强大的电流如新鲜血液般源源不断地输入广东和香港电网时,一个核电新时代来临了。它标志着中国核电在高起点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人们说,是改革开放的春潮将这颗东方之珠托起,是先进的核电技术和空前的国际协作赋予它和平之光,核裂变异彩!
   春华秋实
“春到大亚湾,秋来结硕果”,是李鹏总理1990年2月9日到大亚湾核电站工地视察时的题词。它凝聚着人们对建成大亚湾核电站的企盼,更寄托着党和国家对这一重大工程的关切。
大亚湾核电站的诞生,整整经历了15个春秋。
1979年春天,改革开放之花在神州初绽。广东率先成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场”。然而,发展经济最重要的前提是能源,广东缺煤少电,水力资源也少得可怜。从长远看,要解决广东的能源短缺,必须发展核电。大亚湾核电站的蓝图就在这改革开放的第一个春天孕育了。
广东核电站的创业者们开始投入可行性研究。科学的分析,精确的计算,缜密的预测,起草5大本1尺多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整整用了一年,论证花了两年。1982年12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决定:国家以贷款方式投入3亿美元股金,以中外合营、利用外资的形式建造投资需40亿美元的广东核电站,经济上是可行的。接着,广东省政府批准成立广东核电投资有限公司,并积极推进与香港核电投资有限公司进行中港合营的谈判。
1985年1月18日,在合营合同签字仪式上,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接见了香港中华电力公司董事局主席嘉道理勋爵一行。他说,中国现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港合营建设广东核电站,是中外合资的最大一个项目,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不仅在建设过程中,甚至在香港回归祖国后,都会发生影响。它将使大陆和香港在经济上联系更加紧密,对两地的繁荣稳定,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每当忆起邓小平同志在签字仪式上所说的话,广东核电合营公司的董事长王全国同志总是心潮澎湃。他曾立下这样的誓言:“广东核电站模式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符合国情,顺乎潮流的,如果中央批准,我愿辞去广东省委书记的职务,集中精力抓好这个大项目。”他在广东工作过30多年,深谙广东的独特优势:毗邻香港、可以引进外资,向香港出口电力,换取外汇以偿还贷款。今天,大亚湾核电站的经营模式,与董事长15年前的构想基本吻合,他怎能不觉欣慰呢?
1986年9月23日,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与法国、英国的三大合同和两国贷款协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字。总经理昝之龙回忆在合同文本上签字的情景时,说,那签字非同一般,等于把40亿美元的重担压上了肩。
是啊,这一当代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经历了15年风风雨雨,自始至终沐浴着改革开放的甘露。大亚湾核电站拥有两台90万千瓦机组的压水核反应堆,汲取世界核电站的技术精华。展望将来,到今年春季第2台机组投产,发电量将达到126亿千瓦小时。合营期为20年,20年后核电站的全部资产无偿移交中方,反应堆还能运行20年,直到21世纪30年代中期。这是多么诱人的前景。
    质量为本
安全,是核电站的生命,而一个核电站建成后是否能保证安全运行,首先取决于工程的质量。
为了建设高质量的核电站,大亚湾工程率先在国内采用了向国际招标的模式。
人们还记得,当时的核电站,就像一个国际“锦标赛”主赛场,国内外一流的大公司纷纷挺进大亚湾。建设高峰时,工地上人数最多达10000人,外籍专家、员工及家属达3000人。
从1984年4月2日吉林冶金矿山公司的首批建设者打响了第一声开山炮,到1987年8月7日“三国四方”(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华兴公司,法国卡勃隆·纳德公司、中国建筑总公司第二工程局、日本前田建设株式会社)公司完成大规模土建工程,再到常规岛、核岛的安装调试,经检测质量全部达到国际标准。国际原子能机构结束对大亚湾核电站运行前安全评审,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主承包单位在施工作业和质量控制方面,均采用高标准、严要求,有些做法堪称典范,值得推而广之。”
为了建设高质量的核电站,大亚湾还实行了一整套现代化的管理体系。
大亚湾核电站的管理目标是:质量、进度、投资三大控制,其中质量排在首要位置。这里有对工程进行全面负责的质量控制体系(QC),还有一套独立运行的质量保证体系(QA),由总经理垂直领导。质保体系内的合营公司、承包商、分包商各自的质保系统依据合同条款组成,并有一支强大的质保队伍强制性监督工程质量,不受工期和资金的左右,一切按质保大纲为中心,一切按预定程序办事,每个员工的每一项操作都在严格的监督下进行。
负责核岛辅助设备安装的23建设公司,是我国独此一家的大型核工程综合安装企业,曾承建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以及秦山核电厂核岛的安装任务。采访该公司副总经理尤国铎时,他深有体验地说:“我们准备了5年,苦干了5年,苦辣酸甜都尝过,大亚湾工程难就难在质量管理上,我们这支队伍取得的最大进步也在质量管理上。”
素有“电建铁军”之称的山东核电工程公司是大亚湾核电安装工程的第一个主承包商,它承担常规岛2000多项安装工作,其中最基本的是焊接一项,一人一机,焊位固定,焊条必先预热,保护镜必须戴正,一个焊工四道工序,道道检查,一条焊缝五个焊层,层层过关,洋专家目光挑剔,“执法”严厉,山东大汉被逼出了眼泪。想到自己不仅是承包商,更是中国核电的主人,他们一遍遍地练习,直到检查合格为止。
为了建设高质量的核电站,还必须在与质量和安全直接相关的人员培训方面下大力气。大亚湾核电站十多年来所花的人员培训费是1000多万美元,培训设施1亿多人民币,平均花在每位一级培训的运行操纵员身上的钱,就有100多万人民币。
法国专家、生产部部长维拉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认为这个培训中心是世界上最好的培训中心,中方员工学习刻苦,受教育水平高,这是今后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
大亚湾两台9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是我国目前单机容量最大的发电机组,其技术及设备系统的复杂性是常规电厂难以比拟的;其工程量之浩繁,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单是各种电缆和管道加起来就有2200公里,正好相当于大亚湾到北京的距离。如果没有科学健全的质量管理系统,要圆满完成这样的工程是不可能的。
    人类之友
大亚湾的黄昏是迷人的。远山黛妆,碧染斜阳,道路旁,紫荆花艳若绯云,沙滩上,人们三三两两在散步,一派祥和的气氛。
置身大亚湾,是决不会将这黄昏美景与核爆炸、核辐射联系起来的。大亚湾的人知道,核电站和原子弹根本不是一码事,原子弹中铀—235的含量是90%以上,核电站所用的轴—235的含量是3%左右,白酒能燃烧而啤酒决不会燃烧就是因为浓度不同。
然而,就像人类用电初期生怕电流会从插座上漏出一样,不了解核电的人们,总是谈“核”色变。
1986年4月正当大亚湾核电站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时,世界核电史上演出了一场悲剧,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特大严重事故。香港人最敏感的,就是距他们52.5公里的大亚湾核电站的安全问题。
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大亚湾核电站对此事极其重视。1986年9月下旬,香港立法局核电考察团应邀访问北京,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李鹏、中国核工业部部长蒋心雄、广东核电合营公司董事长王全国以及中国著名物理学家,分别向考察团、中外记者介绍了大亚湾核电站安全、环保情况。
大亚湾核电站建设初期在堆型上做了反反复复的比较,最后选中占世界核电一半以上,技术比较成熟的法国法码通90万千瓦压水堆,这种机组安全纪录在世界上是最高的。它有三道屏障:第一道屏障是锆合金包壳,第二道屏障是压力壳,核燃料组件被密封在壁厚20厘米的抗高温高压的钢质压力容器内,第三道屏障就是人们在厂区内看到的约50米高的钢筋混凝土安全壳,有了这三道屏障,放射性物质插翅也难飞出厂房。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采用的是早期技术落后的石墨堆,没有安全壳作为最后的屏障。
专家告诉记者,大亚湾核电站的结构强度足以抵御最大设想事故下的内压力和经受住8级地震、飞机坠落等外来冲击而不会有任何损坏。
从此,香港每年都有几千人到大亚湾实地参观,核电站收到香港参观者送来的锦旗挂满了展室,称赞核电是“造福人类”的事业,盼望早日看到这一核电领域的东方之珠放出异彩。
在最近一次调试测量中,各个阶段的动态性能达到预定标准,安全保障和环境的辐射剂量,也在国际标准之内,甚至远远低于国际标准所允许的辐射剂量。记者有幸在1号机组试运行停堆检修时进入安全壳并直抵堆坑部位,测得辐射剂量只有0.0067毫希伏,比从北京乘飞机到深圳在空中受到的辐射小得多。
加速核电发展,已成为中国能源建设的当务之急。
核电是环境的朋友也是人类的朋友。到1992年底,地球上已有423座核反应堆在运转,为世界提供着1/6的发电量。美国有100多个核反应堆,是世界上反应堆最多的国家。法国核电比例占全国能源的75%。韩国现已投产9个核电站,正在建造的有7个,新计划建造的有2个,核电差不多占了能源比例的一半。而我们偌大一个国家,核电在能源比例中只占1%。再不急起直追,中国将被远远抛在核能时代的后边。
大亚湾核电站的建成,意义远不止是为我国核能和平利用输入了新的血液,更重要的是“标志着我国核电事业上了一个新台阶”,不仅学到了国外先进技术,而且引进了先进的核电管理经验,为我国在高起点上加快核电事业发展,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做出了贡献。
让大亚湾核电站这颗东方之珠照亮未来中国的核电之路。(附图片)
压题照片:大亚湾核电站全貌。奚汉民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1979—1982—1984—1993年
我国粮食生产连上三个台阶
3000—3500—4000—4500亿公斤
新华社北京2月6日电1993年我国在种植面积有所减少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达到4564亿公斤,超出历史最高纪录102亿公斤。它意味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稳定达到年产4500亿公斤的水平。
1979年,我国粮食产量为3000亿公斤,1982年达到3545亿公斤,1984年又增至4073亿公斤。从1979年到1993年,连上三个台阶,完成了华夏农耕史上跨越几千年的飞跃,也正是凭着这三大步,中国人民才圆了祖祖辈辈孜孜以求的温饱梦。据外国经济学家分析,1980年至1991年,世界粮食总产量每增加50公斤,中国就占20公斤,这是“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个奇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