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2月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周末)
专栏:

  毛泽东和昆曲
胡明明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首由上海昆剧团岳美缇用昆曲演唱的慷慨悲壮的乐曲,在毛泽东的手术室里轻轻地回荡着,唱腔高亢、深沉、有力。
1975年8月,双眼患白内障的毛泽东到了几乎失明的程度,中央决定为他做手术。在上手术台前,毛泽东叫秘书放了这首岳飞的《满江红》。
   一
毛泽东好戏不倦,尤以昆曲为甚。这与毛泽东酷爱中国文化,有很高的文学与历史修养是分不开的。
早在1918年,怀着追求真理愿望的毛泽东自湖南赴北京,在当时的北大图书馆当图书管理员。那时,北京是全国戏曲的中心之一,各地的昆弋班社纷纷来京上演昆曲,一时间北京有名的大戏园子昆曲演出顿见兴旺。
以北大蔡元培、吴梅等专家学者为代表的教育界、知识界也连篇发表文章和观后感赞美昆曲,一致认为昆曲艺术是集文学、历史、音乐、舞蹈、美学等门类之大成者,是文人“造”出来的艺术。这对喜欢古典文学特别是诗词的毛泽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一次来北京的毛泽东能有机会看到这么多名角演出自然很难得,在家乡他最爱看湖南花鼓戏,但那毕竟是家乡戏,怎比京城大戏。他逐渐对昆曲有了了解,尤其对昆曲优美的唱腔和诗一般的唱词到了迷恋的程度。像韩世昌、白云生、侯永奎等这些昆曲演员的名字及《林冲夜奔》、《游园惊梦》等昆曲名段都给他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一晃30多年,从北京出来后,由于战争年代条件所限,毛泽东再也没有机会直接欣赏昆曲,而这段时间的昆曲艺术也由于战争年代的破坏,从盛到衰,解放前夕,几近灭绝。
    二
1950年除夕,北京弥荡着解放后喜庆的鞭炮,中南海怀仁堂里笑语欢歌。
由于全国刚刚解放,还没有现在这么多艺术团体,也没有像现在分得这样细,许多从事戏曲表演的演员都暂时集中到了成立不久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韩世昌、白云生、侯永奎等老师也在。除夕,剧院接到通知,说是毛主席亲自请韩世昌、白云生去怀仁堂演昆曲《游园惊梦》,而且点名要“堆花”。著名昆曲演员、一级戏曲导演丛兆桓先生在回忆当年情景时说:“看到主席那样喜欢昆曲,重视祖国传统艺术,我们就感到,昆曲的春天来到了。”以后一段时间,逢过春节,毛主席都要看昆曲,1956年至1959年间,他还特意招待来访的伏罗希罗夫和西哈努克亲王看昆曲。边看边作讲解,非常内行。
    三
毛泽东喜欢看昆曲,更与昆曲艺术家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现北方昆曲剧院著名演员侯少奎在追忆毛泽东与他已故父亲昆曲大师侯永奎的交往时感情真挚:
“可以说,主席看昆曲,一方面是个人爱好和为了休息,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工作和广交朋友。那年伏罗希洛夫来京时,在确定昆曲招待剧目《林冲夜奔》时,有人提出昆曲难懂,主席说:昆曲听不懂,难道京剧听得懂嘛,昆曲载歌载舞,而且这出戏有积极的政治意义。《林冲夜奔》演出时,主席与其他中央领导都出席了,当我父亲唱到[折桂令]‘……管叫你海沸山摇’时,几个漂亮的鹞子翻身,快、脆、帅,一下把观众带入了特定的悲壮氛围之中,为林冲的悲愤心情所震颤,偌大的怀仁堂里,主席带头起立鼓掌。”
“1975年深秋,主席在身体病重的情况下,提出要看侯永奎的《林冲夜奔》,当他听说我父亲身体有病,不能再演时,惋惜地问,谁还能演?于是,在莫宣导演的指导下,由我为主席专门排演了《林冲夜奔》,录好像后,送给主席,主席看后说了四个字‘后继有人’。”(附图片)
毛泽东手书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句


第8版(周末)
专栏:周末谈

  平安愉快过春节
袁晞
每年春节前后,医院各科的值班大夫都是大忙人儿。除夕傍晚,先是在年夜饭上鱼刺鲠喉者一个接一个进了耳鼻喉科,个个难受万分;入夜,鞭炮伤眼者又络绎不绝地涌入眼科,不少伤势严重。再过一两天,医院里又来了因大吃大喝而上吐下泻的,因醉后闹事而头破血流的,还有电视机前连轴转发了青光眼的,麻将桌上鏖战急得了心脏病的……
新春佳节,家人团圆、朋友相聚,吃佳肴、喝美酒,慢尝细品、小酌微醺都是乐事,再加上点儿健康、正当的娱乐活动,更给节日添彩。但什么事儿都不宜太过,太过了往往闹病遭灾,以至病人痛苦、亲友焦急、医生忙碌、社会不安。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改变了中国百姓的生活。日子过好了,兜儿里有钱了,可千万不能狂吃豪赌。家境富裕了更应该文明地生活,过快快乐乐、平平安安、舒服愉快的节日,这才利己、利人、利于社会。
今年春节,不少城市禁了鞭炮,眼科大夫松了一口气,但愿别的科的大夫也能轻闲些。


第8版(周末)
专栏:畅销书

  学舞的好老师:
《九十年代流行交谊舞》
由研究舞蹈艺术的专家编写、金盾出版社出版的新书《九十年代流行交谊舞》介绍了当今交谊舞的基本知识、十种常见的舞姿以及九十年代国内流行的布鲁斯、慢华尔兹、快华尔兹、快步舞、伦巴、探戈、吉特巴、北京平四等八种交谊舞的步法,并收入了国内几位交谊舞专家谈交谊舞的文章。这本书内容充实,文图对照,既有舞蹈高手表演场面的彩色图片,又有各种舞姿示意图和舞步图,示教直观,便于学习,既能为初学者启蒙引路,又能给已经掌握交谊舞技法者以新的启示和兴味。
有了这本书,不愁学不会、学不好交谊舞。
(文文)


第8版(周末)
专栏:邮苑

  吴金兴的邮品世界
陈秋芳
作为全国1500万集邮爱好者中的一员,福建省军区后勤部中校干事吴金兴,虽说还不能算集邮家,但作为业余爱好者,他对集邮的痴迷却是少见。
从福建最偏僻的县浦城,吴金兴带着一本十分简单的集邮册来到了原江西井冈山军分区警通连。那是他从初二开始受姐姐的影响开始集邮以来5年的收获。但那只是一本纯粹的信销票。是连队一位从北京入伍的战友买新票集邮,才开阔了他的集邮视野。当时的吴金兴,为了提高自己的集邮水平,自费订阅了《集邮》等刊物,系统钻研了集邮理论,从过去的遇到一枚票收集一枚的封闭性集邮向开放性集邮发展。虽然如此,作为一名战士,由于受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吴金兴的集邮主要还是在一种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情趣等思想意义上的集邮——虽说他至今仍然将这一主旨贯穿在自己的集邮活动中。但这也是构成吴金兴“军旅集邮”的特色。比如说,在从基层到机关,从江西到福州的那些普通又难忘的军旅生活中,他就几次在部队进行过“光荣的历史”等邮展和竞赛活动,通过自己的邮品来丰富官兵的文化生活,增长了大家的知识。
但是,要想成为一名有成就的集邮者,不能只停留在“收藏者”的水平上,还要敢于求新和进行再创作。从1984年吴金兴进陆军指挥学院学习开始,他把集邮爱好向更高的境界追求。他是军人,对军旅邮品有特殊的亲情,还具备了“近水楼台”的优势。他就重点围绕“军事体裁”这个专题集邮。他的集邮册中,“元帅系列”和“英模系列”以及跟军队相关的建国以后的老“纪特票”极具特色。千里戍边关,家书抵万金。军人特别看重信,军人信多。吴金兴利用自身的便利条件,充分挖掘这一潜力,在集“军邮封”上逐步形成了自己较大的规模。在这些实寄封中,从我军的高级将领到普通列兵,从高级军事机关到边陲海防哨所,各兵种、各省份、各职别……分类齐全。每一枚实寄封,都可说出一个故事,都是一段难忘的经历。
吴金兴从有关部门获知: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授予“鼓浪屿好八连”荣誉称号的消息,就用好八连的事迹印制印刷了150枚纪念封和300枚纪念片专程送到八连,作为献给八连官兵的特殊礼物。吴金兴的邮品世界里,不仅增添了一叠叠丰富珍贵的邮品,更为难得的是还通过融签封、摄影、实寄等多种形式为一体,首开了通过邮品和签封实寄多侧面反映一个群体全面的风貌和活动的先河,为当代中国军邮研究提供了一部具有史料价值的邮集。


第8版(周末)
专栏:饮食文化大观

  蚂蚁食品:悄然兴起的功能型食品
汪帆
近年来,蚂蚁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其实,中国食蚁的历史可追溯到文明史以前。小小的蚂蚁,国内外学者为其著书立传者不下百余,研究论文更是成千上万。蚂蚁以其五大神奇之处吸引着古往今来的人们。
神奇之一,蚂蚁是昆虫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品种,有约1.4万种,除了南极和高山常年积雪地带外,几乎到处都有蚂蚁出没。神奇之二,蚂蚁和我们人类一样属社会性生活,有完善的制度和严格的分工,依靠集体力量,无论在什么样的恶劣环境下均能生存繁衍。神奇之三,蚂蚁寿命很长,蚁后可活15至20年,工蚁可活5年,同样是社会性昆虫的蜜蜂,其寿命不足蚂蚁的1/5,蚂蚁长寿之谜至今并未完全揭开。神奇之四,蚂蚁智能较高,营巢造房,掠蚁为奴,进行“化学战”等,通常只有高度文明的人类才能做到。神奇之五,蚂蚁力气大,它可以拖动数百倍于自己体重的物体。
正因蚂蚁如此神奇,加之营养丰富,且富含锌、锰、硒等对人体十分有益的微量元素和活性物质,所以,在营养保健品满天飞的当今世界,又一次为世人重视。
优良蚁种的确是一座微型宝库,亟待发掘。北京医科大学以卫生部允许作为食品的唯一蚁种——拟黑多刺蚁为主要原料,配以炒酸枣仁、枸杞、大枣等食药同源的植物,经特殊提取,研制成固体饮料蚁宝茶。这种饮料有抗衰老、减疲劳、增体力的食疗功效,为蚂蚁食品进入人类富足的生活开拓了一条新径。
以往,人们的保健观念是“被动式”的,缺什么,补什么。而今日的许多中老年人,温饱早已解决,营养也不缺乏,为何每每还感到疲乏困顿、体力不支呢?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身体内机能失衡。而作为功能型的蚂蚁食品,其创意就在于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全面提高人体免疫机能,使人体恢复平衡生理状态,从而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附图片)


第8版(周末)
专栏:

  《青年聂荣臻》开机
我国第一部反映20年代留法勤工俭学生活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连续剧《青年聂荣臻》将于春节后在四川、天津等地开机拍摄。该剧以丰富翔实的史料为依据,将艺术地再现20年代聂荣臻和一大批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在法国、比利时求学、工作,寻求真理的生活。(王文)


第8版(周末)
专栏:

  那英台湾录新歌
北京歌手那英近日在台湾娱乐传媒上频频亮相,台湾歌坛为此掀起一股那英旋风。那英是为参加台湾资助贫困地区儿童活动,和庾澄庆、周慧敏等一道演唱主题歌《用爱把世界连起来》赴台的。台湾娱乐传媒称赞那英台风大方、音域宽广。那英在台期间还将录制她的个人新歌集。
(新杰)


第8版(周末)
专栏:影视星辰

  小记江珊
陈日新
江珊生在镇江,就是辛弃疾抒发过爱国主义激情的地方,有金山焦山北固山举世闻名,因此,虽然她的名字有好几个,但我看还是叫江珊好,何况古人云:江山代有才人出——
江珊“初长成”时进了中央戏剧学院学表演,与同班的陈小艺、徐帆、龚丽君、张希比,她在表演上的起步谈不上好,毕业后,她拒绝去大剧院工作,而是当起了个体演员(她的歌唱得很好,与一家说起来算“海外”的公司签约数年,并出了一盘只能称为“滞销”的盒带)。这期间,她在影视领域开始逐渐上升,先后出演了《北京你早》、《冬日情话》、《金色轮船》、《爱在雨季》等影视片,在人们心目中到了使劲一想就说不定能想起来的程度。
年初,赵宝刚执导一部新戏时,为女主角人选颇费踌躇,幸好有位江珊的崇拜者提起了她,于是她在从外地刚回到北京时极偶然地成为了女主角。剧中的杜梅是个因为爱而有些歇斯底里的人,江珊演来精彩纷呈,看片会时,她不断被记者们围住。
与许多这个行当里的女孩子一样,江珊已经对人生懂得了很多。她知道珍惜什么,追求什么。她在女演员中不是天生丽质的那种,但她有独特的生活阅历和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还有一副很好的歌喉,因此,假如她努力的话,她的艺术生命应当相当长。
如果说姜文、巩俐、葛优等是一批属于80年代的“明星”的话,那么时下正是一批崛起于90年代的新人在悄然上升,他们有实力,有当代青年的艺术观念,更有“电视和卡拉OK时代”的烙印与特征,他们的经验和功底较上一代人有不小的差距,但他们应该有机会把他们同龄人的思想和生活表现给人们。在90年代的文艺新人中,江珊是有希望者之一,只是不知机会是否关照她和她自己将作出怎样的努力。


第8版(周末)
专栏:

春天来了,活泼的印花系列,画出无尽的新春。


第8版(周末)
专栏:

雪梅(中国画)
夏廷铎作画
汤文选题字


第8版(周末)
专栏:天地一瞬


王晓非(北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