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2月3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大门怎样敞开?
——广东地区海关改革通关制度纪实
本报记者皮树义
关门大开
到了广东口岸,才真正知道什么叫对外开放。
站在通往香港的深圳罗湖口岸,只见入境的港澳台、外籍旅客如潮水般地涌来。在这里进出境的旅客一天有10万多人,占全国进出境旅客的40%多。
深圳皇岗口岸是亚洲第一大公路口岸,86个货车通道一字排开,每天有上万辆货车从这里进出深港。广深公路上,到处可见挂着广东、香港两地车牌的货车在奔驰,为广东几万家“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运进原料,运出产品。
与香港隔水相望的深圳蛇口港,挂着各种旗帜的国际船舶进进出出,一年进出港的大小船舶有4万多艘次,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广东各个口岸都是如此:分外繁忙。
到了广东海关,才知道什么叫通关便捷。
罗湖口岸,72条关卡式小通道已经拆除,变成了宽敞的无障碍大通道,进出境的大多数旅客都是大摇大摆地走过绿色通道,不需要向海关申报,也不必由海关检查。人流如潮,潮流奔泻。
皇岗口岸,进出境的空车径直出入关口,载货车也只需递上载货清单,几十秒钟即可通过,大多数车辆海关也不卸车检查。车流滚滚,畅通无阻。
蛇口港,进港的国际船舶再也不需要在港外的锚地等待海关上船检查,不用领海关准卸证,就可以直接进港卸货。
广东各个海关都是如此:关门大开。
广东是全国口岸和海关最多的地方,共有一、二类口岸190多个,设有九龙、黄埔、广州、江门、拱北、湛江、汕头7个直属海关和45个分关。广东海关每年监管的进出境货物占全国的30%,旅客占80%,运输工具占93%多。但是,在广东的口岸,见不到林立的关员,见不到冷峻的目光,许多旅客和司机说,在这里通过,没有过关的感觉。
    要把关,更要通关
海关不是把关的吗?关门大开,还要海关干什么?
改革通关制度,广东海关也曾担心削弱海关的权威。
海关是国家主权的象征,是国家的进出境监督管理部门,无疑,把关是海关的重要职责。然而,海关更是通向世界的大门,不是闭关锁国的关卡。九龙海关关长慈龙胤、副关长赵玉存说,海关不仅要把关,更要通关,最大限度地方便合法进出。广东海关坚决贯彻海关总署提出的海关工作以促进为主的方针,跳出部门的小圈子,确立了通关第一,保口岸畅通的思路,把促进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当作最基本的职责,对旅客、车辆通关进行了多次改革,去年又对国际航行船舶监管进行了重大改革。
深圳蛇口港对面的香港葵涌码头,是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中转码头,一年处理700万个标准集装箱,常年巨轮穿梭,一片繁忙。近在咫尺的蛇口港却一度船少人稀,冷冷清清,年设计能力处理50万个标准集装箱,而1992年只处理了5万个。码头冷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对国际航行船舶实行的联检制度繁琐误事。
联检制度始于50年代,国际航行船舶到达后,不能进港,先要在离港几海里、十几海里的锚地等待。然后,海关、边防、卫生检疫和港监几个部门登船联检。人称“八国联军”。等“联军”凑齐登船往往要几个小时甚至一两天,影响卸货,耽误一天船期船主就要浪费几万美元,许多船舶因此绕道香港。投资上亿美元的蛇口港呼唤更多的船舶。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产力。可是,这样大把地往海里扔钱的事,人们多年却习以为常。因为联检制度一直被看作是国家主权的体现。蛇口港的呼唤使九龙海关再也坐不住了:海关参加联检主要是收一下载货清单,难道只有上船去收才能体现主权?日益强大的共和国难道非得靠联检体现主权?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不登船联检,难道它们就不要主权?不能再让陈旧的形式拖住生产力的巨轮。1993年10月,九龙海关率先实行新的国际航行船舶监管制度,由船方或委托外轮代理公司报关,海关一般不再登船检查,加快了船舶周转。11月9日,广东地区各个海关都实行了这一制度。
    加强管理不是加强不必要的管理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广东地区海关业务量猛增。以号称“天下第一关”的九龙海关为例,监管的进出境车辆1979年是9万辆次,1992年增加到600万辆次;每年处理的报关单数量居全国之首,最高时一年达270万份,叠起来能有2公里高;海关人员也从几百人增加到5000人,仍然力不从心。
人们寄希望于人员的增加,但是人员不可能无限增长,国家也养不起庞大的干部队伍。
人们把电脑化当作救星,但是,电脑化也不可能根本解决问题。况且,现代化的设备嫁接在旧的管理办法基础上,结出的不一定都是甜果。
根本出路在于改革——不该管的坚决不管,能简化的坚决简化。
管理部门总爱强调加强管理,广东地区海关认为:加强管理是必要的,但是加强管理不是加强不必要的管理。在黄埔海关,关员们讲了对15条香烟的管理故事。轮船进港,海关登船检查时,对船上的公用和船员自用的烟酒要集中起来加封,10天后,船方才可申请一次开封,海关再派人登船开封,拿出15条烟。轮船往往停在港外锚地,为拿这15条烟,海关跑一次交通船要花费上千元。如今,广东地区海关对船上的烟酒管理改由船方向海关申报登记,10天自行开封,海关一般不再上船,船方与海关两方便。
几十年计划经济使我们的一些管理部门形成了许多繁琐的管理办法,用这套老办法已经管理不了今天的市场经济。广东地区海关按照国际惯例,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办法。十年来,仅九龙海关就对通关制度进行了近百项改革。
海关广东分署主任兼广州海关关长刘文杰讲了这样一个基本判断:多年的实践证明,大多数企业是好的,大多数旅客是好的,违法违规的只是少数。不能为了查这少数,耽误了大多数。正是从这个基本判断出发,广东地区海关才变防范为促进,变如临大敌为敞开大门,变繁琐管理为简化管理。
过去,对出入境旅客人人开包检查,个个填单登记,有的口岸执勤的海关关员比旅客还多。开放后,海关参照国际惯例,实行红绿通道制度,未携带需向海关申报物品的旅客走绿色通道,不用开包,不用登记,方便了大多数旅客。但是,走绿色通道的旅客的行包仍需经机器检查。从去年开始,广东海关只对少数旅客的行包抽查过机,大多数旅客直接通关。今年1月20日起,又实行了无障碍大通道通关,把1次只容1人通过的关卡式小通道全部拆除,旅客过关如同走平地一般。
过去进出境的货车,每次都要在海关通道报关,填单、审单、查验、放行,要花几十分钟。随着车辆的增多,不仅造成口岸堵塞,而且需要处理的报关单数量也越来越多。现在实行集中报关制度,进出境货车凭载货清单在通道放行,只需二三十秒,事后,每个月集中向海关报关一次,方便了企业,保证了口岸畅通,海关的业务量也明显减少。
    放开不是“放羊”
放开不是放羊,敞开大门不是撒手不管,方便通关,海关的责任不是轻了。
广东地区海关适应新的形势,摸索出一套加强管理,打击走私的新办法:前面放开,后面管住;放开一般,管住重点;海关主管,社会共管,企业自管。
前面放开,后面管住,就是对进出境的车辆尽可能快速放行,加强事后对企业报关的审核和企业会计帐簿等的稽查。
放开一般,管住重点,就是对绝大多数企业和旅客给予方便,对少数信誉不好的企业和通过情报调研掌握了线索的车辆、旅客重点查验。
海关主管,社会共管,企业自管,就是在加强海关管理的同时,增强社会有关方面和企业自身的管理责任。比如,海关对国际航行船舶一般不再登船检查,由船方委托外轮代理公司报关,代理方就要承担起相应责任。对企业实行了信誉分级制度,对那些遵守海关法规、信誉好的企业给予方便,对那些违法违规、信誉差的企业重点监督,增强了企业的自我约束力。
在广州海关,听到一个说法:大的管住,小的难免。就是说打击走私不能遍地撒网,而是要集中力量,抓重点抓大案。人们往往追求纯而又纯、滴水不漏的管理。实际上这是完全做不到的。面对如潮的旅客、车辆,海关就是布下人海也不可能查得过来。细查慢验,人人过关,也可能多查出几个案子,但造成口岸堵塞,影响通关,危害开放,得不偿失。海关不是超人,包打不了天下,只能抓住重点,什么都管反而什么都管不好。
事实上,方便通关并没有给走私提供方便。由于主要精力从处理繁琐事务转到抓重点上,海关查私更科学、更准确,漏洞反而减少。罗湖海关关员总结经验,摸索走私活动规律,去年在旅检现场查获了11起毒品走私案,最大一起走私海洛因361克。蛇口海关过去上船联检,并未查到走私大案,不上船后,加强报关审核,反倒查获了几起大案,其中一起走私钢材2万多吨。去年九龙海关查私案值3亿多元,60%是通过情报调研查获的。广东地区海关去年全年共查获走私案件4512起,比上年降低27.1%;实际扣获私货价值8.97亿元,比上年增加43.2%。案件数量减少,扣获私货价值却大幅度增加,说明查获的大案多了。
敞开大门与严格把关似乎是一对矛盾,然而,广东地区海关找到了解决这个矛盾的钥匙。
五星红旗在国门高高飘扬,开放大潮汹涌澎湃,共和国的海关英姿勃发。
(附图片)
深圳皇岗口岸。陈裕华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西赣县茅店乡敬老院把刚盖好的楼房腾给参加京九铁路施工的铁13局一处二队住。每逢工人下班回来,敬老院备好了热水,职工们深受感动。春节前夕,二队集资给敬老院送了一台电视机。
李仕兵陈树青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本报评论员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提出,宣传思想战线要紧紧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根本指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是今后宣传思想战线必须着重抓好的四项工作。
这里提出的“一个根本指针,四项重点工作”,是在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过程中,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布局和战略思想。根本指针是灵魂,规定着全部工作的方向;而四项重点工作又是根本指针的具体体现和归宿。有了根本指针,四项工作就有了总纲,就能形成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宣传思想工作整体力量。而有了四项工作,落实根本指针就有了依托,就能形成凝聚和振奋党心、民心的精神支柱。全党同志尤其是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一定要紧紧抓住“一个根本指针”,努力做好“四项重点工作”,不负厚望,顺潮扬帆,把宣传思想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做好四项工作,首先要抓好用科学理论武装人。没有科学的理论武装,就没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没有思想教育和弘扬主旋律的明确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讲,“武装人”是贯通“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今年,我们要从学习、研究和宣传三个方面入手,把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工作更广泛、更扎实地引向深入。要进一步认真研读原著、熟悉原著、理解原著,融会贯通地领会原著。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对这个理论的研究,调动起各学科各门类的理论工作者和各地区各部门的实际工作者,开创一个广阔的、生动的、活跃的理论研究新局面。要进一步联系实际,尤其是联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和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以来的实际,用人民群众的亲身感受和多姿多彩的形式,宣传和普及这个理论。正如有的宣传干部所说,抓好县团以上领导干部的学习,是理论武装的“重点工程”;抓好城乡基层党员干部的学习,是理论武装的“基础工程”;抓好青年的学习和教育,是理论武装的“希望工程”。抓好“三大工程”,“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的任务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坚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干部、教育人民,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帮助人们认清把握大局的意义,提高把握大局的本领。邓小平同志特别善于把握大局、驾驭大局,是我们在复杂情况下认清方向、廓清迷雾、开拓前进、做好工作的光辉典范。他的科学著作和全部理论都是从大局讲的。党中央提出,1994年全党工作的大局是: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我们在新的一年里进一步学好《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也必须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认清这个大局、服务这个大局上来。紧紧抓住和十分珍惜当前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统一认识,统一步调,上下一致,齐心协力,坚决推进我们酝酿多年想干而没有条件干的改革。“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中国的发展取决于改革。那种对深化改革不热心,而只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的做法,是不可能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的。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我们全党、全民族的伟大精神支柱,是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场新的革命的光辉旗帜。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定要在理论武装和统一思想方面,更上一层楼。在这面旗帜指引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促进发展,保持稳定,使宣传思想各项工作方向更加明确,思想更加活跃,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华民族的杰出女性德高望重的老大姐
邓颖超90诞辰纪念座谈会举行
李瑞环讲话胡锦涛等出席
本报北京2月2日讯新华社记者孙勇、本报记者尹品端报道:纪念邓颖超同志诞辰90周年暨《邓颖超文集》、《忆邓大姐》出版座谈会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胡锦涛、陈慕华、王光英、王兆国、赵朴初、胡绳等出席了座谈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座谈会上讲话。他说,邓颖超同志是中华民族的杰出女性,也是得到世界上普遍承认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她为争取中华民族和中国妇女的解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为开创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瑞环说,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邓颖超参与过党的许多重要工作,其中她对妇女解放事业和统一战线工作付出的心血最多。在担任六届全国政协主席期间,她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大力倡导和发扬“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合作共事、广交朋友”的作风,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阔胸怀和独有的人格魅力,广泛团结了各界朋友,使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发展。在与各方面人士的交往中,她总是以诚相待,平易近人,赢得了大家的信赖和爱戴。
李瑞环指出,邓颖超既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大姐。在她身上集中地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她身居高位,不谋私利,遵守党纪,廉洁奉公,始终把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保持了人民公仆的本色。她把一生无私地奉献给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她的这种献身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
全国妇联副主席黄启璪在纪念会上说,邓颖超在7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对妇女解放事业满腔热忱。作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领袖,她发动、组织、宣传妇女群众参加革命运动和生产建设;呼吁要在法律上、事实上实现男女平等;她反复强调要通过立法保障妇女的根本利益,要体现婚姻自由的原则;她还非常重视提高妇女干部文化修养和工作能力,并提出各级政府要重视对女干部的培养提拔。她是中国人民革命事业造就的新型女性的杰出代表。
赵朴初、黄华、钱正英和刘英同志也先后发言。他们深切缅怀邓颖超同志的伟大功勋,赞扬她是共产党员的楷模。宋平、宋任穷、马文瑞参加了座谈会。
中央文献研究室顾问李琦主持座谈会。座谈会是由全国政协、全国妇联和中央文献研究室联合召开的。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瑞环看望全国工商联干部
希望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新华社北京二月二日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李涛、新华社记者孙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今天上午到全国工商联机关看望干部,进行座谈,并向全体工商联会员拜年。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兆国参加了座谈。全国工商联名誉主席王光英、名誉副主席孙孚凌,主席经叔平,副主席朱文榘、胡德平,执委孙安平等在座谈中介绍了工商联参政议政,开展商务和会务活动,开展海外联络,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并就工商联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发了言。
在座谈中,李瑞环充分肯定了全国工商联在过去一年所做的大量工作。他指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的一项重大政策,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十几年来,这项政策对发展经济、繁荣市场、改善生活、安排就业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他说,当前,在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形势很好,当然也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他希望工商联的同志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入实际,大胆探索,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座谈会后,李瑞环、王兆国等还视察了全国工商联机关办公室,了解大家工作和生活情况。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蒋民宽主持了座谈会,副主席张绪武、桓玉珊、刘敏学、陈景新、齐景发、王治国、刘一民,顾问李定、黄凉尘、叶宝珊等参加了座谈会。


第1版(要闻)
专栏:

  沈阳五千特困户迁新居
闽东实施迁址扶贫工程
据新华社沈阳2月2日电(实习生范春生、记者李善远)春节即将来临之际,今年31岁的沈阳居民曲国庆一家喜庆临门,他和妻子及女儿告别了居住四年的棚户区,搬进窗明几净的新楼房。
这位普通工人非常兴奋。前来祝贺的沈阳市房改办公室副主任刘凤山说,近期,沈阳市已先后有5200多家住房特困户像曲国庆一样乔迁新居。
近三年来,沈阳实施安居工程,采取政府、单位、个人各出1/3资金的办法,共兴建27万平方米住宅,使全市人均居住面积不足两平方米的住房特困户全部搬入新居。
据新华社福州2月2日电(记者石玉生、卢志勇)春节将至,闽东山区一批特困户喜迁新居。村庄迁址是福建省宁德地区开展扶贫工作的一个新举措,当地群众高兴地称之为“造福工程”。
为了有效地帮助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特困户脱贫致富,从1988年开始,宁德地委、行署实施“扶贫造福工程”,有计划、有组织地将这些村迁移到环境好、交通便利的地方,并帮助他们发展生产。目前,已先后迁移56个特困村,新建房屋1023座,有1250家农户共6336名群众搬入新居。


第1版(要闻)
专栏:

  《国务院关于对农业特产收入征收农业税的规定》发布
本报讯国务院总理李鹏1月30日签署国务院令,发布《国务院关于对农业特产收入征收农业税的规定》,本报明日二版全文刊登。


第1版(要闻)
专栏:

  时刻关心群众切身利益
河南百万山区人民吃上自来水
本报郑州2月2日电记者李而亮报道:春节即将来临,对于河南旱原地区48万群众来讲,随着“一拧龙头水哗哗”的实现,意味着他们翘首盼望送水车过年的日子已一去不返。近年,河南省把彻底解决山区人畜吃水难问题,作为各级党委、政府为群众谋利益的重大工程一抓到底。据统计,自1991年至1993年,全省已累计解决184.9万山区群众吃水困难。不少县市自来水入户率达到了100%,一般也在70%左右。
河南有12个地市的山区水资源缺乏。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山区群众的吃水问题,国务院决定从1992年起,连续4年,每年拿出5000万元的以工代赈专项经费,用来解决河南山区人畜吃水困难。从1991年起,省委、省政府把人畜吃水工程列入了“八五”规划,要求“八五”期间基本解决289.88万人的吃水困难。不少市地政府把吃水工程列为年度必须完成的10件大事之一,立下了军令状。为尽早兴建吃水工程,各地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尽力按比例配足工程所需配套资金。各行各业、四面八方也向缺水地区伸出了友爱之手,填补了巨额的资金缺口。
1991年和1992年,全省共解决了130多万人的吃水困难,1993年,工程向最艰难地段的山区进军,共建设骨干工程742处,解决了48万人和12万头大牲畜吃水问题。


第1版(要闻)
专栏:

  大门怎样敞开?
——广东地区海关改革通关制度纪实
本报记者皮树义
关门大开
到了广东口岸,才真正知道什么叫对外开放。
站在通往香港的深圳罗湖口岸,只见入境的港澳台、外籍旅客如潮水般地涌来。在这里进出境的旅客一天有10万多人,占全国进出境旅客的40%多。
深圳皇岗口岸是亚洲第一大公路口岸,86个货车通道一字排开,每天有上万辆货车从这里进出深港。广深公路上,到处可见挂着广东、香港两地车牌的货车在奔驰,为广东几万家“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运进原料,运出产品。
与香港隔水相望的深圳蛇口港,挂着各种旗帜的国际船舶进进出出,一年进出港的大小船舶有4万多艘次,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广东各个口岸都是如此:分外繁忙。
到了广东海关,才知道什么叫通关便捷。
罗湖口岸,72条关卡式小通道已经拆除,变成了宽敞的无障碍大通道,进出境的大多数旅客都是大摇大摆地走过绿色通道,不需要向海关申报,也不必由海关检查。人流如潮,潮流奔泻。
皇岗口岸,进出境的空车径直出入关口,载货车也只需递上载货清单,几十秒钟即可通过,大多数车辆海关也不卸车检查。车流滚滚,畅通无阻。
蛇口港,进港的国际船舶再也不需要在港外的锚地等待海关上船检查,不用领海关准卸证,就可以直接进港卸货。
广东各个海关都是如此:关门大开。
广东是全国口岸和海关最多的地方,共有一、二类口岸190多个,设有九龙、黄埔、广州、江门、拱北、湛江、汕头7个直属海关和45个分关。广东海关每年监管的进出境货物占全国的30%,旅客占80%,运输工具占93%多。但是,在广东的口岸,见不到林立的关员,见不到冷峻的目光,许多旅客和司机说,在这里通过,没有过关的感觉。
    要把关,更要通关
海关不是把关的吗?关门大开,还要海关干什么?
改革通关制度,广东海关也曾担心削弱海关的权威。
海关是国家主权的象征,是国家的进出境监督管理部门,无疑,把关是海关的重要职责。然而,海关更是通向世界的大门,不是闭关锁国的关卡。九龙海关关长慈龙胤、副关长赵玉存说,海关不仅要把关,更要通关,最大限度地方便合法进出。广东海关坚决贯彻海关总署提出的海关工作以促进为主的方针,跳出部门的小圈子,确立了通关第一,保口岸畅通的思路,把促进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当作最基本的职责,对旅客、车辆通关进行了多次改革,去年又对国际航行船舶监管进行了重大改革。
深圳蛇口港对面的香港葵涌码头,是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中转码头,一年处理700万个标准集装箱,常年巨轮穿梭,一片繁忙。近在咫尺的蛇口港却一度船少人稀,冷冷清清,年设计能力处理50万个标准集装箱,而1992年只处理了5万个。码头冷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对国际航行船舶实行的联检制度繁琐误事。
联检制度始于50年代,国际航行船舶到达后,不能进港,先要在离港几海里、十几海里的锚地等待。然后,海关、边防、卫生检疫和港监几个部门登船联检。人称“八国联军”。等“联军”凑齐登船往往要几个小时甚至一两天,影响卸货,耽误一天船期船主就要浪费几万美元,许多船舶因此绕道香港。投资上亿美元的蛇口港呼唤更多的船舶。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产力。可是,这样大把地往海里扔钱的事,人们多年却习以为常。因为联检制度一直被看作是国家主权的体现。蛇口港的呼唤使九龙海关再也坐不住了:海关参加联检主要是收一下载货清单,难道只有上船去收才能体现主权?日益强大的共和国难道非得靠联检体现主权?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不登船联检,难道它们就不要主权?不能再让陈旧的形式拖住生产力的巨轮。1993年10月,九龙海关率先实行新的国际航行船舶监管制度,由船方或委托外轮代理公司报关,海关一般不再登船检查,加快了船舶周转。11月9日,广东地区各个海关都实行了这一制度。
    加强管理不是加强不必要的管理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广东地区海关业务量猛增。以号称“天下第一关”的九龙海关为例,监管的进出境车辆1979年是9万辆次,1992年增加到600万辆次;每年处理的报关单数量居全国之首,最高时一年达270万份,叠起来能有2公里高;海关人员也从几百人增加到5000人,仍然力不从心。
人们寄希望于人员的增加,但是人员不可能无限增长,国家也养不起庞大的干部队伍。
人们把电脑化当作救星,但是,电脑化也不可能根本解决问题。况且,现代化的设备嫁接在旧的管理办法基础上,结出的不一定都是甜果。
根本出路在于改革——不该管的坚决不管,能简化的坚决简化。
管理部门总爱强调加强管理,广东地区海关认为:加强管理是必要的,但是加强管理不是加强不必要的管理。在黄埔海关,关员们讲了对15条香烟的管理故事。轮船进港,海关登船检查时,对船上的公用和船员自用的烟酒要集中起来加封,10天后,船方才可申请一次开封,海关再派人登船开封,拿出15条烟。轮船往往停在港外锚地,为拿这15条烟,海关跑一次交通船要花费上千元。如今,广东地区海关对船上的烟酒管理改由船方向海关申报登记,10天自行开封,海关一般不再上船,船方与海关两方便。
几十年计划经济使我们的一些管理部门形成了许多繁琐的管理办法,用这套老办法已经管理不了今天的市场经济。广东地区海关按照国际惯例,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办法。十年来,仅九龙海关就对通关制度进行了近百项改革。
海关广东分署主任兼广州海关关长刘文杰讲了这样一个基本判断:多年的实践证明,大多数企业是好的,大多数旅客是好的,违法违规的只是少数。不能为了查这少数,耽误了大多数。正是从这个基本判断出发,广东地区海关才变防范为促进,变如临大敌为敞开大门,变繁琐管理为简化管理。
过去,对出入境旅客人人开包检查,个个填单登记,有的口岸执勤的海关关员比旅客还多。开放后,海关参照国际惯例,实行红绿通道制度,未携带需向海关申报物品的旅客走绿色通道,不用开包,不用登记,方便了大多数旅客。但是,走绿色通道的旅客的行包仍需经机器检查。从去年开始,广东海关只对少数旅客的行包抽查过机,大多数旅客直接通关。今年1月20日起,又实行了无障碍大通道通关,把1次只容1人通过的关卡式小通道全部拆除,旅客过关如同走平地一般。
过去进出境的货车,每次都要在海关通道报关,填单、审单、查验、放行,要花几十分钟。随着车辆的增多,不仅造成口岸堵塞,而且需要处理的报关单数量也越来越多。现在实行集中报关制度,进出境货车凭载货清单在通道放行,只需二三十秒,事后,每个月集中向海关报关一次,方便了企业,保证了口岸畅通,海关的业务量也明显减少。
    放开不是“放羊”
放开不是放羊,敞开大门不是撒手不管,方便通关,海关的责任不是轻了。
广东地区海关适应新的形势,摸索出一套加强管理,打击走私的新办法:前面放开,后面管住;放开一般,管住重点;海关主管,社会共管,企业自管。
前面放开,后面管住,就是对进出境的车辆尽可能快速放行,加强事后对企业报关的审核和企业会计帐簿等的稽查。
放开一般,管住重点,就是对绝大多数企业和旅客给予方便,对少数信誉不好的企业和通过情报调研掌握了线索的车辆、旅客重点查验。
海关主管,社会共管,企业自管,就是在加强海关管理的同时,增强社会有关方面和企业自身的管理责任。比如,海关对国际航行船舶一般不再登船检查,由船方委托外轮代理公司报关,代理方就要承担起相应责任。对企业实行了信誉分级制度,对那些遵守海关法规、信誉好的企业给予方便,对那些违法违规、信誉差的企业重点监督,增强了企业的自我约束力。
在广州海关,听到一个说法:大的管住,小的难免。就是说打击走私不能遍地撒网,而是要集中力量,抓重点抓大案。人们往往追求纯而又纯、滴水不漏的管理。实际上这是完全做不到的。面对如潮的旅客、车辆,海关就是布下人海也不可能查得过来。细查慢验,人人过关,也可能多查出几个案子,但造成口岸堵塞,影响通关,危害开放,得不偿失。海关不是超人,包打不了天下,只能抓住重点,什么都管反而什么都管不好。
事实上,方便通关并没有给走私提供方便。由于主要精力从处理繁琐事务转到抓重点上,海关查私更科学、更准确,漏洞反而减少。罗湖海关关员总结经验,摸索走私活动规律,去年在旅检现场查获了11起毒品走私案,最大一起走私海洛因361克。蛇口海关过去上船联检,并未查到走私大案,不上船后,加强报关审核,反倒查获了几起大案,其中一起走私钢材2万多吨。去年九龙海关查私案值3亿多元,60%是通过情报调研查获的。广东地区海关去年全年共查获走私案件4512起,比上年降低27.1%;实际扣获私货价值8.97亿元,比上年增加43.2%。案件数量减少,扣获私货价值却大幅度增加,说明查获的大案多了。
敞开大门与严格把关似乎是一对矛盾,然而,广东地区海关找到了解决这个矛盾的钥匙。
五星红旗在国门高高飘扬,开放大潮汹涌澎湃,共和国的海关英姿勃发。
(附图片)
深圳皇岗口岸。陈裕华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西赣县茅店乡敬老院把刚盖好的楼房腾给参加京九铁路施工的铁13局一处二队住。每逢工人下班回来,敬老院备好了热水,职工们深受感动。春节前夕,二队集资给敬老院送了一台电视机。
李仕兵陈树青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本报评论员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提出,宣传思想战线要紧紧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根本指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是今后宣传思想战线必须着重抓好的四项工作。
这里提出的“一个根本指针,四项重点工作”,是在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过程中,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布局和战略思想。根本指针是灵魂,规定着全部工作的方向;而四项重点工作又是根本指针的具体体现和归宿。有了根本指针,四项工作就有了总纲,就能形成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宣传思想工作整体力量。而有了四项工作,落实根本指针就有了依托,就能形成凝聚和振奋党心、民心的精神支柱。全党同志尤其是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一定要紧紧抓住“一个根本指针”,努力做好“四项重点工作”,不负厚望,顺潮扬帆,把宣传思想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做好四项工作,首先要抓好用科学理论武装人。没有科学的理论武装,就没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没有思想教育和弘扬主旋律的明确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讲,“武装人”是贯通“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今年,我们要从学习、研究和宣传三个方面入手,把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工作更广泛、更扎实地引向深入。要进一步认真研读原著、熟悉原著、理解原著,融会贯通地领会原著。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对这个理论的研究,调动起各学科各门类的理论工作者和各地区各部门的实际工作者,开创一个广阔的、生动的、活跃的理论研究新局面。要进一步联系实际,尤其是联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和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以来的实际,用人民群众的亲身感受和多姿多彩的形式,宣传和普及这个理论。正如有的宣传干部所说,抓好县团以上领导干部的学习,是理论武装的“重点工程”;抓好城乡基层党员干部的学习,是理论武装的“基础工程”;抓好青年的学习和教育,是理论武装的“希望工程”。抓好“三大工程”,“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的任务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坚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干部、教育人民,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帮助人们认清把握大局的意义,提高把握大局的本领。邓小平同志特别善于把握大局、驾驭大局,是我们在复杂情况下认清方向、廓清迷雾、开拓前进、做好工作的光辉典范。他的科学著作和全部理论都是从大局讲的。党中央提出,1994年全党工作的大局是: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我们在新的一年里进一步学好《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也必须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认清这个大局、服务这个大局上来。紧紧抓住和十分珍惜当前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统一认识,统一步调,上下一致,齐心协力,坚决推进我们酝酿多年想干而没有条件干的改革。“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中国的发展取决于改革。那种对深化改革不热心,而只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的做法,是不可能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的。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我们全党、全民族的伟大精神支柱,是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场新的革命的光辉旗帜。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定要在理论武装和统一思想方面,更上一层楼。在这面旗帜指引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促进发展,保持稳定,使宣传思想各项工作方向更加明确,思想更加活跃,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华民族的杰出女性德高望重的老大姐
邓颖超90诞辰纪念座谈会举行
李瑞环讲话胡锦涛等出席
本报北京2月2日讯新华社记者孙勇、本报记者尹品端报道:纪念邓颖超同志诞辰90周年暨《邓颖超文集》、《忆邓大姐》出版座谈会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胡锦涛、陈慕华、王光英、王兆国、赵朴初、胡绳等出席了座谈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座谈会上讲话。他说,邓颖超同志是中华民族的杰出女性,也是得到世界上普遍承认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她为争取中华民族和中国妇女的解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为开创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瑞环说,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邓颖超参与过党的许多重要工作,其中她对妇女解放事业和统一战线工作付出的心血最多。在担任六届全国政协主席期间,她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大力倡导和发扬“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合作共事、广交朋友”的作风,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阔胸怀和独有的人格魅力,广泛团结了各界朋友,使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发展。在与各方面人士的交往中,她总是以诚相待,平易近人,赢得了大家的信赖和爱戴。
李瑞环指出,邓颖超既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大姐。在她身上集中地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她身居高位,不谋私利,遵守党纪,廉洁奉公,始终把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保持了人民公仆的本色。她把一生无私地奉献给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她的这种献身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
全国妇联副主席黄启璪在纪念会上说,邓颖超在7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对妇女解放事业满腔热忱。作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领袖,她发动、组织、宣传妇女群众参加革命运动和生产建设;呼吁要在法律上、事实上实现男女平等;她反复强调要通过立法保障妇女的根本利益,要体现婚姻自由的原则;她还非常重视提高妇女干部文化修养和工作能力,并提出各级政府要重视对女干部的培养提拔。她是中国人民革命事业造就的新型女性的杰出代表。
赵朴初、黄华、钱正英和刘英同志也先后发言。他们深切缅怀邓颖超同志的伟大功勋,赞扬她是共产党员的楷模。宋平、宋任穷、马文瑞参加了座谈会。
中央文献研究室顾问李琦主持座谈会。座谈会是由全国政协、全国妇联和中央文献研究室联合召开的。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瑞环看望全国工商联干部
希望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新华社北京二月二日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李涛、新华社记者孙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今天上午到全国工商联机关看望干部,进行座谈,并向全体工商联会员拜年。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兆国参加了座谈。全国工商联名誉主席王光英、名誉副主席孙孚凌,主席经叔平,副主席朱文榘、胡德平,执委孙安平等在座谈中介绍了工商联参政议政,开展商务和会务活动,开展海外联络,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并就工商联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发了言。
在座谈中,李瑞环充分肯定了全国工商联在过去一年所做的大量工作。他指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的一项重大政策,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十几年来,这项政策对发展经济、繁荣市场、改善生活、安排就业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他说,当前,在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形势很好,当然也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他希望工商联的同志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入实际,大胆探索,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座谈会后,李瑞环、王兆国等还视察了全国工商联机关办公室,了解大家工作和生活情况。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蒋民宽主持了座谈会,副主席张绪武、桓玉珊、刘敏学、陈景新、齐景发、王治国、刘一民,顾问李定、黄凉尘、叶宝珊等参加了座谈会。


第1版(要闻)
专栏:

  沈阳五千特困户迁新居
闽东实施迁址扶贫工程
据新华社沈阳2月2日电(实习生范春生、记者李善远)春节即将来临之际,今年31岁的沈阳居民曲国庆一家喜庆临门,他和妻子及女儿告别了居住四年的棚户区,搬进窗明几净的新楼房。
这位普通工人非常兴奋。前来祝贺的沈阳市房改办公室副主任刘凤山说,近期,沈阳市已先后有5200多家住房特困户像曲国庆一样乔迁新居。
近三年来,沈阳实施安居工程,采取政府、单位、个人各出1/3资金的办法,共兴建27万平方米住宅,使全市人均居住面积不足两平方米的住房特困户全部搬入新居。
据新华社福州2月2日电(记者石玉生、卢志勇)春节将至,闽东山区一批特困户喜迁新居。村庄迁址是福建省宁德地区开展扶贫工作的一个新举措,当地群众高兴地称之为“造福工程”。
为了有效地帮助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特困户脱贫致富,从1988年开始,宁德地委、行署实施“扶贫造福工程”,有计划、有组织地将这些村迁移到环境好、交通便利的地方,并帮助他们发展生产。目前,已先后迁移56个特困村,新建房屋1023座,有1250家农户共6336名群众搬入新居。


第1版(要闻)
专栏:

  《国务院关于对农业特产收入征收农业税的规定》发布
本报讯国务院总理李鹏1月30日签署国务院令,发布《国务院关于对农业特产收入征收农业税的规定》,本报明日二版全文刊登。


第1版(要闻)
专栏:

  时刻关心群众切身利益
河南百万山区人民吃上自来水
本报郑州2月2日电记者李而亮报道:春节即将来临,对于河南旱原地区48万群众来讲,随着“一拧龙头水哗哗”的实现,意味着他们翘首盼望送水车过年的日子已一去不返。近年,河南省把彻底解决山区人畜吃水难问题,作为各级党委、政府为群众谋利益的重大工程一抓到底。据统计,自1991年至1993年,全省已累计解决184.9万山区群众吃水困难。不少县市自来水入户率达到了100%,一般也在70%左右。
河南有12个地市的山区水资源缺乏。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山区群众的吃水问题,国务院决定从1992年起,连续4年,每年拿出5000万元的以工代赈专项经费,用来解决河南山区人畜吃水困难。从1991年起,省委、省政府把人畜吃水工程列入了“八五”规划,要求“八五”期间基本解决289.88万人的吃水困难。不少市地政府把吃水工程列为年度必须完成的10件大事之一,立下了军令状。为尽早兴建吃水工程,各地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尽力按比例配足工程所需配套资金。各行各业、四面八方也向缺水地区伸出了友爱之手,填补了巨额的资金缺口。
1991年和1992年,全省共解决了130多万人的吃水困难,1993年,工程向最艰难地段的山区进军,共建设骨干工程742处,解决了48万人和12万头大牲畜吃水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