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2月2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大家谈

  提高认识造福人民
原河北省副省长、中国地方病协会顾问王祖武
防治地方病不仅要提高人民群众的认识,关键是要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
河北省6300万人口中,受地方病威胁和危害的有近3000万,139个市县中,大部分县市有地方病流行。病情最严重的是一些革命老区。目前河北的食盐市场十分混乱,非碘盐冲击碘缺乏病(IDD)病区的现象十分严重,致使全省IDD患病率大幅度回升。而有些地方的领导却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例如保定地区20个市、县中,有8个县有IDD流行。1993年,这几个县碘盐的普及率只有40%左右,有的县只有10%,而向地区报的数字却是100%;整个保定地区碘盐的普及率只有44%,而向省里报的数字却是95%。
河北省有4个地方病研究机构,有近300名科研人员,力量是很强大的,但作用发挥得很不够。例如,关于地氟病区的划分标准,有的主张以每升水中含1.5毫克氟为标准,有的主张3毫克/每升。由于标准不统一,给实际工作造成很多困难。我到日本、美国考察时发现,这两个国家的标准是2毫克氟/每升水。我们的研究机构要么向国际标准看齐,要么拿出自己的符合实际的标准来,不能只在实验室中作试验,在学术讲坛上搞争论。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观察台

  又是破坏植被又是超载放牧
“三北”沙漠化速度加快
据林业部三北防护林建设局有关人士反映,近年来,由于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我国东北、西北、华北这“三北”防护林建设规划地区,沙漠推进和土地沙漠化速度加快。沙漠土地年平均扩大面积已由50年代的1560平方公里,增至目前的2100平方公里,治理沙漠与土地沙漠化的比例达1∶1.32。
据了解,造成的主要原因是水源林、植被的破坏及超载放牧。如新疆荒漠植被50年代为800万公顷,到80年代降为304万公顷。塔克拉玛干沙漠每年以5至100米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内蒙古虽年均造林19.25万公顷,但由于超载放牧每年沙化面积达33万公顷,是造林面积的1.7倍。
有鉴于此,有关人士建议:
一、在“三北”地区建立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农林牧产业结构,实行“以水定地,量水种植”的措施,调整农林牧用地结构和种植比例,压缩农牧业用地,增加林业用地和用水。国家应增加林业投资,改变林业投资结构,尤其要增加对幼林、天然林管护的投入。
二、用3至5年时间,对三北地区实施封山、封沙育林,以恢复荒漠植被,力争在10至15年内把“三北”的两亿亩散生灌木恢复成林。
          上海文汇报曹家骧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大家谈

编者按:近几年,地方病又在一些地区回升,有的地方的发病率还相当高。这不仅严重威胁着病区人民的身体健康,也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防治地方病工作?前不久,在中国地方病协会成立大会上,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发表了很好的意见,现整理发表如下。
  防治地方病保护生产力
原中共吉林省委书记、中国地方病协会顾问王大任
对防治地方病不积极,说到底还是认识问题。有些领导干部以为抓地方病出不了政绩。我们不妨来算笔帐:全国有11.7亿人,其中14岁以下的儿童和60岁以上的老人占人口总数的36%;在15至59岁的所谓劳动力大军中,因病、因残、赤贫等原因失去劳动能力者又占了很大比例。这就是说,我国每个劳动力实际上要养活两个非劳动力人口。国家背着这么沉重的包袱,怎么去增强综合国力?怎么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地方病又是所有疾病中危害最广、最重的一种。就拿碘缺乏病(IDD)来说,全国现有甲状腺肿病人800万,克汀病人20万,亚克汀病人1000万;在现有的1017万智力残疾人中,有80%是因为缺碘造成的,而且还在增长。
据专家估计,仅这20万完全失去劳动能力的克汀病人,他们每年应创造的财富和国家为了养活他们而投入的资金加起来超过20亿人民币。而国家每年用于防治碘缺乏病(IDD)的资金每年只有1300万!碘缺乏病是这样,其它地方病也大都如此。如果认真算一算这笔帐,就没有理由不重视防治地方病。防治地方病实际上是在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大家谈

  政府有决心事情就好办
山西省副省长张维庆
我省是全国地方病高发省份之一,碘缺乏病、氟中毒病、大骨节病、克山病、布鲁氏菌病等5种地方病分布于全省107个县、区,占县、区总数的81%;病区人口1400万,占总人口数的48%;累计患病人数约340万,占人口总数的12%。去年11月,我带领部分省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成员,深入到地方病重发县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现场办公,我们所到的4个县几乎乡乡村村都有地方病发生。和顺县碘缺乏病和煤烟氟中毒现病患者达55025人,沁源县碘缺乏病和大骨节病现病患者达65887人,均占到两县人口总数的42%。沁源县白狐窑乡共有2700多口人,就有甲状腺肿大患者302人、克汀病患者224人,平均每10人就有1个呆傻人。在学校里学习的7岁至14岁的少年儿童,约有20%左右程度不同地患了缺碘性甲状腺肿大症和大骨节症,如不尽快采取防治措施,病区老一代人的悲剧将会在下一代身上重演。
面对地方病的严重危害和发病率回升的严峻形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奋战3年把我省以碘缺乏病为主的几种地方病发病率控制或基本控制到国家规定标准内”的奋斗目标和“全党重视、全民动员、防治地病、造福三晋”的行动口号。目前,我省各级政府都已调整充实加强了防治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多方筹资增加防治经费投入,重视和加强了专职防治队伍的建设。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大家谈

  扶贫防病 有机结合
甘肃省副省长、甘肃省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组长陈绮玲
地方病不仅仅只是一个“病”的问题,而且还影响着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应将防治地方病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去,特别是要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现在的问题是,防病与扶贫两张皮。其实在经济落后的地方,贫和病是一对孪生姊妹,很多家庭是既贫且病,贫病交加。因此从中央到地方都应该将扶贫工作与防治地方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收到明显的综合效益。
防治经费要落实。在很多地方,财政部门往往把地方病经费视为“软肋”,打入另册,一说要压缩经费,刀子就砍向了这根“软肋”。其实防治地方病与发展经济一样,也是硬道理,比如中国二○○○年消除IDD,这是对国际社会承诺了的事情,还算不上硬任务吗?
加快立法进程。现在地方病防治工作之所以难做,法制不健全也是一个主要原因。据说《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条例》已经起草八年了,到现在还没有出台,这不是给非碘盐冲击碘缺乏病区提供了空子吗?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大家谈

  没有健康 哪有小康
湖南省副省长潘贵玉
湖南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同时又是一个地方病十分严重的省份,特别是血吸虫病和碘缺乏病(IDD)成为威胁湖南人民的心病。省委和省政府对这种省情有比较充分的认识,提出了“群众的疾病就是领导的心病”,“没有健康哪有小康”的口号,对地方病采取了积极的防治措施。据我了解,在每年的人大会议上,涉及卫生工作的提案不到提案总数的1/10,而有关地方病防治工作的提案则根本没有。如果人大代表能关注这件关系中华民族素质的大事,那么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就会快得多。
提高领导和群众对防治地方病的认识,必须加强舆论宣传,特别是对(IDD)的宣传要到位。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大家谈

  深入实际 多办实事
原中共云南省委书记、云南省防治地方病领导小组组长高治国
云南省共有6种主要的地方病,过去的防治经费每年都不足百万元。1984年以后,基本上每年都稳定在300万元左右。钱虽然不多,但起的作用很大。
防治地方病是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最实际的事情,也是一件苦差事,但总要有人抓。平时在预防上不愿多投入,等发了病,“病急乱投医”,这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短期行为。因此,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防治机构是相当重要的。1986年中共中央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撤销时,我根据云南省当时的实际情况,建议省委保留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省委采纳了这个意见。从现在的情况看,省委的这个决策是正确的。
我的体会是,防治地方病关键是要经常深入实际,深入病区,深入寻常百姓家,访贫问苦,多发现问题,多做工作,多采取实际措施,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才对得起病区人民。
        (以上发言由本报记者李有存闻佳平整理)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毖后录

  民警占用赃物不还法纪何在
1992年1月,我家花1.3万元购买了一辆原装本田CG125型两轮摩托车。刚骑了3个多月,便于4月18日晚被盗。我们当即向派出所报了案。1993年3月16日上午,我在洛阳市涧西区上海市场百货大楼前发现了我的车,上面挂着公安牌照。当一个30多岁的男子来骑车,我便向他说明情况。他听后声色俱厉地说:“这车如果是你的,你拿3000元修理费就把车给你。我是公安局的。”说完骑上车就走了。事后,我多方打听,得知骑车人是洛阳市涧西公安分局民警刘×,车是他们办案时查获的。我拿着行车证、购车发票等找刘×领车,他总是以各种理由搪塞。3个多月过去了,好不容易得到答复,让我6月25日去领车。那天下午,我满怀希望地来到涧西公安分局,没想到,刘×竟冷冷地对我说:“那辆车今天中午在分局门口丢了,没法退。”时至今日,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河南洛阳六冶洛阳公司杨秀丽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凡人足迹

  “图个路人有条好路走”
我县两水苗族乡白石村七子田队72岁的王修俊老人和他的胞弟王修禄,坚持义务修路架桥10余载,受到人们的称赞。
王修俊居住的七子田队,地理位置较高。东南西北连接湘桂两省的2县3乡8个村,是典型的交通要冲。农村实行责任制后,集体修路少了。共产党员王修俊便邀上小他两岁的弟弟王修禄自动当起了义务修路工。10多年来,兄弟俩除了大雨天、冰雪天不能出门外,每天都肩扛锄头,手拿钢钎,身带干粮忙碌在崇山峻岭中的山路上。通往湖南城步县的“省道”又陡又险,路面凹凸不平。两位老人把陡险的路段改修成“之”字形,降低坡度,并在石底路上,凿出一个个石级。这条路中有条山溪叫蛇头溪,横跨溪上的两座木桥摇摇晃晃,很不安全。老人多方筹集了1000多元,自己又掏出400余元,雇人从山下挑来水泥、河沙,他们自己动手采石,将木桥改成石拱桥。10多年中,他们修路已达40多公里。
王修俊、王修禄家里如今都已是四代同堂,没有负担,按说他们该乐享清福,安度晚年了。可他们却闲不住。有人问二老常年修路架桥图个啥,老人回答:“图过路人有条好路走。”
      广西资源县委组织部胡左源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

  收益原本不高政策还不兑现
襄樊市今年棉花生产形势严峻
据我市棉花办公室最近调查,我市今年棉花生产形势严峻。一是棉花面积下降幅度大。据对襄阳县、枣阳市、随州市、南漳县等4县(市)抽样调查推算,襄樊市根据湖北省下达的140万亩植棉面积,现只安排落实109万亩,比1993年度实种数减少11.6万亩,比1992年度减少26.8万亩。3个产棉大县(市)中,襄阳县比计划减少25%,枣阳市减少21%,随州市减少17.2%。二是预留棉行普遍未挖。三是钵土、苗床、农膜等物资准备工作基本未动。
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是:
种棉花效益低。1993年枣阳市对百户农民的产投调查发现,种水稻产出投入比为6.01∶1,种油菜是5.71∶1,而种棉花是3.7∶1,种水稻、油菜都比种棉花收益高。
调整种植业结构使棉花面积减少。据调查,去年秋冬全市挖林果、池塘面积大,其中不少地块是原来种棉花的。随州市安居镇车岗乡开挖林果2500亩,60%是棉田。
一些领导同志有畏难情绪。不少地方和部门的领导认为种棉花是国家观点,种粮食是群众观点,他们在抓棉花生产上思想不统一,感到面积难落实、政策难兑现、技术难推广。
优惠政策难以全部兑现。兑现最好的枣阳市,去年的化肥、柴油等优惠政策只兑现了2/3,随州市只兑现了一半。1991年和1992年挂钩肥、柴油等也还有一批未兑现。
           湖北襄樊市农委谢春修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监督哨

  化肥不兑现农民有意见
去年我乡早稻遭受严重水灾,但农民仍踊跃交售公购粮五十余万公斤。按规定,每交售一百公斤稻谷给标准氮肥八十五公斤,我乡累计应发放给农民标准氮肥四万二千七百一十五点五公斤,但生资部门只供应了一点六万公斤。问及原因,生资部门说上面没给专项指标。一些农民想不通:干部催粮很积极,我们卖粮很踊跃,但按规定应给的化肥为什么不兑现呢?
       中共江西省万年县大源乡纪委饶华浪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监督哨

  邮寄八本书七本无踪影
去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我从邮局寄八本书到杭州市。为防止中途破损,特意包装了双层,并用透明胶布封好。谁知,今年一月十三日,当书送到收件人手中时,外面的包装已被撕破,里面只剩一本《中英文电脑打字》,其它七本书全都不翼而飞。我和收件人分别到两地的邮局查询,均被邮局工作人员以“不是挂号件”为由拒绝。普通邮件如此没有保障,实在令人寒心。
        福建厦门市驻军某部宣传科金伟飞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答复反应

从前手爬岩 今有便民桥
你报1993年10月19日第五版刊登一组反映鄂西南恩施市茶山洞乡山民行路难的照片后,湖北省及恩施州、市有关部门立即着手研究解决当地山民常年趟水过河之苦。
在公路一时难以修通的情况下,湖北省计委和恩施市交通局先后拨款11万元,在手爬岩路段建造了一座便民桥,结束了茶山洞乡山民出山趟水过河的历史。
湖北恩施市鄂西报 文林摄于1月30日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耳闻目睹

绝非汽车展览
晋煤南运必经之路——山西晋城至河南焦作、洛阳的太行山段,堵车少则几小时,多则两三天。如何根治?
(查明原因,加强值勤,严格执法,违者重罚——编者)
河南洛阳钢厂郝新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