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2月2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体育)
专栏:

  既咏亦叹
单凡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中国唐代诗人李太白是一位伟大的咏叹派人物。当人们读了他这首题为《将进酒》千古绝唱以后,立刻被那吞吐大荒,梦云惊断,气势磅礴的咏叹调所倾倒。
既咏亦叹作为文学中一种抒情的表现手法是中国诗歌的中流砥柱。咏叹派人物在创作诗歌时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把一件事物根据作者在创作时的心境变幻进行主观的夸张和渲染,让读者进入戏剧性的境界,产生一种精神上的幻觉,如痴如醉,逍遥于理性之外,从而使文学作品获得更加强劲的艺术感染力。
纵观周韶华先生近几年的创作,主题大多是一些大山、大水、太阳神、远古文化之类。其动机主要是抒发他对远古文化的敬仰,对大千世界的留恋以及对人类使命的咏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在表现形式上采用了夸张和象征两种手法,这条创作主线给人以很深的印象。
构图是画家把要表现的主题转化为绘画语言的直接媒介之一。周先生要在作品中问天叩地,追寻大美,就必须有一种铺天盖地、天高地广的构图。因此他常将山峰顶伸出画外,或者顶在画线的上边,把树压在画底以上,山川浑厚,草木华滋,让人有“高山仰止”的感觉。为了强调画面的整体感、体积感和力度,他将自然景中的某一特定的细部拉出来进行夸张、放大,以小见大。小块景色通过画家的提炼以后,瞬间就变成了气势恢宏的大块文章。他有时也故意把画面塞得密不通风,使其产生一种张力,只在某一个角上露出一点点虚白,如心灵之窗,生机勃勃。
一个具有浪漫情调的画家总是着意通过颜色的魅力来抒发其内心世界的。韶华先生在作品中寄寓情感,咏叹今古,追寻真理,除了通过对画面构图的特殊处理以外,最主要的就是在画中强调他对颜色的主观意识,即一种象征意识。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他通过对颜色的主观夸张、提炼、比喻、强化等手法,把自然中缤纷的彩色协调在一个特定统一的基调之中。这种基调可以是红、是绿、是黄、是悲、是喜、是愤,给人一种童话、神话般的梦境,强化了画面的戏剧性和绘画意境的文学性的浪漫色彩。
他作品的标题,大多数是带有浪漫情调的。如:《追寻》、《火神》、《我醉天亦醉》、《月光下》、《今朝更灿烂》、《祥云》、《默念仰颜》、《太阳人》等等。所有这些标题的产生都是为了着重强调他对宇宙远古文化、人类命运以及个人生活的激情。归根到底是对这一切的咏叹。他咏的是华夏民族文化的灿烂,大千世界生生不息,生活的激流勇进。叹的是人类命运的坎坷艰难以及历史的庄严伟丽。在具体的表现方法上则以象征手法来抓住重点,塑造典型形象(物境),再进行史诗般的描绘和歌咏,使得画面意境情景交融,慷慨激昂。(本文作者现任德国汉堡美术学院教授)(附图片)
宇宙近处(中国画)周韶华


第8版(体育)
专栏:画坛风景线

  陈玉先画展在新加坡举行
为促进中国与新加坡的文化交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水墨画家陈玉先应邀前往新加坡举办画展。这次展出的60件精品,多是画家近年新作。
陈玉先的水墨人物画既有传统韵味,又富有强烈的现代气息。他善于捕捉那些变化无穷、转瞬即逝的歌舞表演和体育运动人物的优美动作和丰富情态,堪称一绝。


第8版(体育)
专栏:

  重彩写沉雄
王端廷
北京画院画家李颖东渡扶桑,一年后带回数十幅山水新作,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了一个画展,引起了画坛学界的关注。
李颖是河北束鹿人,自幼酷爱丹青,曾向吴镜汀、秦仲文、李可染等名家学习,在传统山水画的笔墨技巧上打下了很好基础。六、七十年代创作了许多颇具时代感的作品,为人民大会堂所绘的《阿里山云海》和为钓鱼台国宾馆所作的《太行之晨》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八十年代开始新探索。先是更新工具材料,以帆布厚绢代替国画惯用的宣纸,再以丙烯和矿物颜料代替水墨和植物颜料,同时使用中国毛笔和西方油画笔,将国画笔法和油画技法集于一体。他还借鉴了新日本画追求富丽堂皇的装饰效果的经验,使中国画具有与西方油画相同的视觉冲击力。
在造型语言上,李颖不仅保留了传统山水画的构图法和线性因素,还注重物象的总体结构,使他的山水作品有着雕塑般的厚重感。(附图片)
那须印象[局部](中国画)李颖


第8版(体育)
专栏:画坛风景线

  我国有了书法博士点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首都师范大学取得了培养“美术学专业”书法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并授予学位的资格,该校欧阳中石教授为这个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
首都师范大学的书法教育事业从1985年开办大专班,现已形成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完整系列。目前他们正在积极筹备第一届博士生招生工作。


第8版(体育)
专栏:

等待(水印版画)冉茂魁
冉茂魁:海军画家。长期在旅顺口深入生活,创作了不少反映军旅生活的版画。近年积极探索,不断挖掘新题材,开拓新领域。


第8版(体育)
专栏:

飘(中国画)朴春子
朴春子:吉林人,朝鲜族青年女画家。一九八五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美术系。早期作品多表现朝鲜族妇女平凡生活中的静态美。近年开拓题材,扩展到云贵川藏的少数民族妇女,笔触细腻,格调沉着绮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