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2月2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追星”好莱坞
——女王明星·性感明星·非星明星
黄宗江
新春,天寒,想起去年种种之热,明星热亦一大热也。我也参与了,甚至忝为评委之列。说实话,此类事我不反对,然着实也不太热衷。或曰明星制,更添包装广告之求,是振兴电影乃至其他大业之大计,则期期以为虽不无补于事,然亦非成事之唯一手段,更非目的。世间事,务实第一,质量第一,熙熙攘攘每更添乱。所以这一切或宜处之淡然,冷处理当佳。不佞自幼便是戏迷,影迷,却从未达到昏迷之度,尚非发烧友也。对影剧明星也从来是好感的,敬重的。人而称星,必来之不易。视其灿烂度,大敬,小敬;然遇灿过其实者,也偶有失敬之感。明星之称首先来自美利坚的好莱坞。像我这种二三十年代便开始了观星生涯的初级老者,每念念不忘,乃至如数家珍。又可见虽讳言发烧,也还是有相当热度的。热点分列三篇。
女王明星星而称帝称后,亦属世间个人崇拜之常情,但能长期保持帝后之尊,乃至身后流芳的,亦稀。阅美联社电,知海伦·海丝仙逝,享年92岁,身后哀荣。她在美国剧影双栖,在百老汇与好莱坞均有“第一夫人”的美称。纽约还有以她命名的剧院。这一切她是当的起的。数十载剧影生涯,她的形象原也只是个娇小女子,却从天真无邪一直演到老谋深算。在《维多利亚女王》一片中她扮演了女王的八十载春秋。我看此片也有半个世纪以上,至今不忘,其非凡的又是仍凡的女王形象。今海伦仙逝,仰望星空,能不追怀?
好莱坞众星里长寿者不少,如仍健在的凯瑟林·赫本亦逾九旬。她们多半是一生成就,可咎慰于怀,乃心宽寿长,足为后人范。可也有不少位,或酗酒,或纵性,乃暴殄星殒,亦足为训。
性感明星明星而冠以性感,似属不敬,然也不尽然。就说美国,如当面捧女星“肉感”实属不敬,然如称道“性感”,伊人当能倩笑而“三可优”也。甚至我国,亦风气渐开。有西方归来者,向广大电视观众坦称:我现在最感兴趣的主题是Sex,并自行翻译道:“性!”
性的确是古今中外一大主题,可荤炒,素炒,荤素炒,炒得妙与不妙,各有其道。性也确是戏剧、电影、人间、人世,须臾难离的大事。然如以其为第一或唯一主题,每每又失题,乱题,令人惶惑。总之,性在生活里可以是美的,丑的;至美的,至丑的;或曰最有人性的,又或曰简直兽性的;在文艺作品里,在剧影里均然。我所以想到以此为题是近悉又一可称后的好莱坞德籍明星玛琳·黛德丽也以92岁高龄逝世了。她年轻时乃至年老时素有性感的美称。尤其是她的成名作《蓝天使》便是演一荡妇淫娃勾引了一位素来严谨的老教授落水的故事。她和男主角亦好莱坞德籍明星詹宁氏演得真是精彩极了,可称不朽之作。玛琳被称性感,并未见其大脱特脱,仅偶示吊袜带之类而已。性感确是对她的美称,称其有女性的魅力,此种魅力或玉成或毁灭其男性对象却有种种不同了。几十年来玛琳终竟还是以演技而非仅性感称世。
性既使人类延续生命,亦能使人类污损生命。还是我那话:可至美、至丑,至人性,至兽性。我辈从艺从美者,能不慎待乎?
非星明星在炒星热中,见到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林洪桐教授一文,题为《不愿当明星的超级明星》,写的是好莱坞当代红星,或应称表演艺术家的梅丽尔·斯特里普。她在《克雷默夫妇》、《猎鹿人》、《走出非洲》诸多杰出影片中的表演都是特别杰出的。转引林文所引美国《读者文摘》文,题为《当前最有魅力,才华横溢的女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在好莱坞众多年轻美貌,才华出众的女明星中,斯特里普可以说是最有创造性的超级明星,没有一个女明星能像她那样扮演那么多幅度极大、截然不同的角色而且演出的结果都是扣人心弦的。她以高超的、娴熟的演技把不同的角色演得既有深度又潇洒自如。”
林文开始便引用了梅丽尔自己的话:“我认为成为过分注意的中心,本身就存在着某种否定的东西。”又说:“当你成名时,要花许多精力去维持成名之前的东西,去维持你的观察权以注意别人。如果丧失了观察权,你就完了。”
说的多有学问!斯特里普是耶鲁大学的艺术硕士,这代表的重要的不是学历,而是学问。
我希望我们的明星、表演艺术家都是大有学问、追求学问的人,能使“明星”与“表演艺术家”成为同义语。如难兼得,宁取家而非星,庶几反能成为巨星,真的像天空星群里那样的一颗,远望并不一定灿烂,却属永恒。那样才不枉一世吧?然否?祝你新年,来年,来来年,在表演艺术上获取更大的成就!


第8版(副刊)
专栏:

  美的毁灭的思考
——多场次悲剧《阮玲玉》观后
顾骧
北京“人艺”舞台上的《阮玲玉》,是剧作家锦云与导演林兆华(还有任鸣),继《狗儿爷涅槃》之后,又一成功的艺术创造。锦云以他多年的农村生活积累,雕凿了狗儿爷这一尊农民塑像。岁月匆匆,如今,他又以10年戏剧生涯的人生体味,凝结成阮玲玉这位艺术家的形象,呈现于世人面前。一个农民,一个知识分子,两个艺术典型。与《狗》剧一脉相承,《阮》剧侧重内在的戏剧性,突出内在的、心灵的、抒情诗的因素,最大限度地利用时空,运用各种手段,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心理剧的风格。
一代名优,香消玉殒已整整半个世纪。如今捡拾这个题材,是为了怀阮悼玉?是为了向青年观众讲述一个悲剧故事?是着眼于一个女人与三个男人的四角恋情?是为了探讨悲剧的成因?
阮玲玉早已成为多种艺术样式的表现对象。就在阮玲玉自杀的当时,一出《阮玲玉香消记》的新剧,就被具有生意经的人赶排出来了。阮玲玉已被写滥了。但是,北京人艺的《阮玲玉》自有其不同以往、不同凡响的艺术魅力。阮玲玉是人们“熟悉”的,人艺舞台上的阮玲玉是“陌生”的。
《阮玲玉》多少带有象征意味。阮玲玉短暂的一生,象征美的追求,美的挣扎,美的摧残,美的毁灭。《阮玲玉》不过多地从社会学方面去说明什么,回答什么;尽量减少、简略对事件的铺叙,力图通过阮玲玉悲剧的一生,透过生活层面,给观众悟出一些人生况味来。用一种富有张力的艺术概括,以美的毁灭的悲剧力量,给观众带来精神震撼,从痛苦情感中,领受审美的愉悦。
阮玲玉——天才的表演艺术家,著名电影明星,年轻美丽、聪明善良,被侮辱、被损害的弱女子,被黑暗势力吞噬了,为狺狺人言所杀。“人言”是一种无形的支配力量。人类一切本能的欲望、情绪的活动,无不受各种“人言”的制约。在《诗经》的情诗《将仲子》中,就已体察到人生受到“人言”的力量威逼而不能自主的烦恼。“人言”为几千年积淀的封建意识与一种邪恶势力所左右,便会形成一股强大而可怕的无形力量,一张网,足以“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足以造成阮氏悲剧。
阮玲玉的扮演者徐帆表演十分出色,具有很强的真实感与说服力。她有一种内在的忧郁美的气质,与角色完全融合。她表演纯真、细腻,激情控制自如;朴素、自然,而无雕凿痕迹。从少女的天才,到饱尝人生辛酸,毁弃生命以明清白,性格发展有层次。徐帆给人活脱脱一个阮玲玉再世的幻觉。一个美的化身。北京“人艺”又一位青年演员,在“人艺”的浓郁文化环境里熏陶成长起来了,这是令人高兴的事。
《阮玲玉》艺术手法的一些新的探索,给人以顺畅、圆熟的感觉,而无故意卖弄、生搬硬套之嫌。类似电影镜头的多场次蒙太奇组合,叙事简洁、利落。穆大师与红孩儿的串场,将历史与现实,戏剧与观众联结起来,启人思考。显然有鉴布氏戏剧观。可是,它未与这出戏的整体风格内在戏剧性相悖,而是相协调。
“人艺”风格向以“北京味”著称。阮的故事发生在十里洋场的上海滩,而非北京的四合院,那么,《阮玲玉》是否远离了北京“人艺”的艺术风格了?我们看了戏还得承认,这是北京“人艺”的戏,与“人艺”的艺术传统是一脉相承的。为什么?因为《阮玲玉》的艺术处理,把握了“人艺”演剧学派的审美精髓,重味,重含蓄,重写意,重意境。(附图片)
《阮玲玉》剧照:图为徐帆饰阮玲玉
苏德新摄


第8版(副刊)
专栏:

  歌剧《张骞》创作谈
韩望愈
歌剧《张骞》推出一年来,相继获文化部文华大奖、中国戏剧节大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戏剧奖,受到全国各地的瞩目。
尺寸舞台同大千世界紧密相连。把历史人物张骞作为歌剧创作题材,需要反复认真考虑的是这个题材中所蕴含的民族的历史精髓,以及现实生活中可供开掘光大的精神元素。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再来看张骞,可以说历史同现实在这里交汇,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在交汇中闪烁出新的光芒,而这光芒像灯火一般照亮了历史前进的路,也照亮了歌剧《张骞》的创作的里程,成为这次创作的契机和原动力。
《张》剧坚决摈弃了那种以张骞深入荒蛮巧遇美貌公主一见钟情的英雄美人式的旧套路,立足张骞通西域、传播友谊和文明、沟通东西方经济贸易交往这一基本历史事实,截取他生命中最为辉煌也最为艰难困苦的13年加以铺陈叙写。突出描写了他所具有的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报国精神,满怀抱负要为国家民族开拓新的领域、新的视野、新的事业和世界的几乎是燃烧的热情和美好的希望。描写了他的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外交家的潇洒灵活和爱家乡、爱父母妻儿、同伴朋友以至爱大自然的人性的亲情和灵性。
为了写好张骞,编导者设计了阏云、猛儿和甘父等人物。阏云的美丽、豪爽、天真、大胆,在她对张骞爱情的忠贞和热烈追求中升华到了一个高度,有力地映照出张骞的英雄情怀和胸襟。张骞和阏云的结合和携手并进为歌剧开阔了很大的思想艺术空间。
艺术作品总是以艺术来感染人的,《张》剧在舞台艺术上做了艰苦的探索。在剧本反复修改基本完善的基础上,按照歌剧艺术的特点和需要,艺术家们进行了几乎是全面的创新尝试与改革。作曲家与剧作家结伴到河西走廊和新疆深入生活,采风、搜集素材,以陕西的音乐为基本素材,大量吸收甘肃、新疆一带的民间音乐、民歌,确立了恢宏、舒朗、热烈豪放、情意兼重的民族化的音乐构想;并在注意吸收中国歌剧成功经验的同时,尽量注意吸收借鉴西洋歌剧的优点,情景交融地去表现人物,描绘那特定的具有异国风情和地域生活特色的历史。导演在精心物色挑选演员、设计角色性格的同时,率剧组全体人员深入沙漠和河西走廊体验生活,在吸取近年话剧、戏曲舞台新鲜经验的同时,以歌剧舞台为主体,大胆地进行二度创造,探索中国歌剧舞台艺术的新格局、新道路。艺术家张开想象的翅膀,或悲壮,或凄婉,或欢畅,或惊险,或辉煌,有史的规模,诗的情采。特别是那独有的,成为活的历史罗盘和车轮的“大转台”,转出了时代精神,历史风情,人物性格,民族气节,把人的创造力与历史的前进力巧妙结合,成为90年代中国歌剧舞台上一个杰出的创造。


第8版(副刊)
专栏:

  《编外监察官》封镜
由总后勤部电视艺术中心、八一电影制片厂电视部和总后勤部财务部联合摄制的六集电视系列剧《编外监察官》日前已制作完毕。这部以反腐倡廉为主旋律的电视系列剧,采用既相互关联又独立成篇的结构手法,记叙了发生在基建财务监察组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故事,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在日前结束的解放军第六届电视剧评比中,该剧荣获二等奖。这部由新成立不久的总后勤部电视艺术中心第一次担纲主创的电视剧,由马继红等编剧,韦廉总导演,李炎、严敏求等领衔主演。
(高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