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2月2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理论·学术)
专栏:论坛

  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规律的水平
陈耀南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我们应当在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指引下,始终坚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决定各项改革措施取舍和检验其得失的根本标准。因此,如何熟悉和掌握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水平,是各级领导者面临和必须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认为,领导者在进行重大经济决策时,必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实施科学决策,才能避免工作失误,推动经济的发展。
   顺应价值规律,坚持决策的实效性
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一条基本规律,其本质集中到一点,就是要讲究经济效益。在经济决策中,我们应以务实的精神,坚持效益第一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开发一个产品首先要进行市场调查,确定这个产品目前所处的“年龄”阶段,如处在开发期,市场前景好的就要抓紧不放;如处在鼎盛期,这种项目就要持慎重态度,看其产品周期的长短而定;如处在下滑期,就要及时考虑转产。其原则是,要紧紧抓住投入少、产出大、效益好的重点项目,并且产出要快,真正做到快投产、快达产、快促销、快巩固,实现其价值,形成良性循环。对此,应当集中力量上一批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容量、高效益质量的项目,以使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换言之,要善于通过投入的启动,促进经济上规模、上水平,提高生产效益,力争产出效益比例大大地高于投入。二是要正确处理好速度与效益之间的关系。既要防止单纯片面地追求高产值,不讲经济效益的不良倾向,又要防止因强调提高经济效益,把速度与效益对立起来,不敢去争取切合实际的快速度的倾向。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机遇,争取一个经济较快的发展时期。去年上半年中央有关文件下达以来,我国努力做到正确分析宏观调控的形势,坚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前进中的困难,有效地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就说明,伴随快速发展,经济效益也能够迅速提高。三是正确处理好市场供求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既快又好的发展,是我们的既定目标。但多年来我们总是难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在“快”与“好”这一对矛盾中,问题也大都出在“好”字上,因此,正确处理好这对矛盾,关键是要把握市场商品价格波动的脉搏,坚持以销定产,使产品的品种、总量与社会对这些产品的需求相适应,避免盲目生产所造成的积压,导致价值不能实现。这就要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外向度,极力扩大国内外市场,从而为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打下坚实的基础。
    顺应竞争规律,讲究决策的开拓性
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一条重要规律,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作为经济工作的领导者就是要尊重这一条客观规律,以开拓的精神,参与市场竞争,充分发挥决策中的思维创造性,敢为他人先,善作探险者,走出前人没有走过的路。首先,要设法激发人们的竞争意识。各地区、各部门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领导者要善于运用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使经济工作趋向于平衡,然后再打破平衡,创造更高层次上不平衡,循环往复,推动经济的发展。其次,要优化公平竞争的环境。从增强企业活力,建立新的经济运行机制,高效益快速度发展的要求出发,一方面,要实行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彻底分离,切断企业与政府之间连接的脐带;另一方面经营者要有应有之权应得之利。再次,要致力于创造竞争优势。对此,要善于通过科技注入,让科技长入经济,组织开发一批科技项目,形成科技推进的优势,推动经济高效益、快速度发展。事实证明,借助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威力寻求经济新的突破,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是一个有效的途径。这就要努力通过人才的开发和引进,形成人才资源优势。这包括注意加强科技干部的配备,加强职工培训,努力提高广大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业务水平,着力为实现经济快速高效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顺应周期波动规律,注重决策的超前性
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谈话中强调,经济发展要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过几年跳跃一下。这从一个侧面来说,也就是国民经济在波动中发展。认识这个规律,掌握这个规律,对于指导经济工作意义很大。作为决策者必须充分认识、尊重、把握经济周期波动性的规律,运用周期波动的时间差、地区差、行业差,超前把握周期的发展趋势,主动地预防和减少负效应。为此,我们应适时适度地采取符合实际的措施,关键在于确立超前意识。应该意识到涨潮总有落潮期,落潮更见涨潮时。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虽然市场繁荣,投资活跃,生产扩张,宏观环境极为有利,但是要注意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找出自己的周期规律,看准自己的发展趋势,采取最优对策。如在投资重点、产业结构、发展战略上应沉着冷静,从长计议,防止一哄而上,一哄而散;防止头脑发热,避免大的失误。而在经济发展趋缓时要审时度势,既要顺应宏观形势,又要努力创造在紧缩中调整,在困境中前进的小气候,注意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以迎接经济高潮的到来。
总之,不管市场怎样变化,“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同志这句名言千真万确。90年代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掌握市场规律,把握市场的变幻,注意调整投资结构,合理安排资源配置布局,改善经营管理,努力使国民经济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做到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这应该有清醒和坚定的认识。


第5版(理论·学术)
专栏:书刊评介

  《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研究》评介
林勇
在我国,长期以来在评价斯密时仅仅重视作为马克思经济学思想来源之一的价值理论、再生产理论等,而作为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者的斯密,其全面阐述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理论,在学术界并未得到应有的评介。邹柏松积数十年研究西方经济思想史的成果写成的《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为此提供了一部学术专著。
该书着力围绕斯密经济思想的核心进行研究。作者以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作为主要对象来分析斯密的思想精华和理论体系,全面分析了斯密在经济学各个重要部分上的见解。作者指出:“国富论”的体系是关于国民经济发展的理论和政策的体系,具体地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及其发展的理论和政策的体系。斯密整个经济学说的中心是揭示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增长的原因,从而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作者从消费、经济增长、自由竞争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财政理论等方面论述了斯密的经济思想。这些分析令人信服地说明,斯密的经济思想不仅为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经济利益服务,也包含发展大工业生产,通过发展商品经济来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益启示。
作为一本研究专著,作者研究了学术界对斯密思想的评价,通过大量占有材料,提出自己的独特看法。如经济思想史权威卢森贝曾断言斯密的著作中没有货币理论。作者细致地考察了斯密著作中有关金银、货币的分析,指出斯密在许多章节中发表了对货币问题的有价值的见解,其货币理论的许多认识比他的理论前辈的认识要深刻,使古典经济学的货币理论达到了最高成就,在英国古典经济学史上引人注目。本书还论述了斯密有关竞争与垄断、竞争与资源合理配置关系的论述。同时,本书注意联系经济发展的现状对斯密思想进行评析。作者认为,斯密关于经济人概念的提出在经济思想史上十分重要,其特征之一是,“经济人必须拥有生产经营活动的自主权”。商品经济中经济人追求利益的动机不能混同于个人追求个人利益的动机。因此,经济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会导致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该书不但介绍我国经济学家对斯密思想的各种评价,对国外经济学者,如著名的萨缪尔逊等人有关斯密经济思想的评论也加以评价。这反映了作者是在国内外学术界多年来对斯密经济思想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再研究。


第5版(理论·学术)
专栏:学术动态

  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文化建设研讨会概述
不久前,中央党校《党校科研信息》编辑部和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召开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文化建设”研讨会,与会同志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了研讨,现概述如下。
   一、市场经济需要文化支持
与会者认为,当全社会致力于探讨经济问题时,也应把思想文化建设排上重要日程。有的同志认为,与“看不见的手”——价值规律对社会资源配置的自发性调节相应,“看得见的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为四种,包括政府的调节、企业集团作为大买方大卖方配置社会资源的调节、企业管理活动通过企业内部调整影响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和文化建设对经济发展的调节。文化建设作为“看得见的手”,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是它提出和昭示了道德约束问题。人们的行为缺乏道德约束,经济活动就会失去规范;文化建设影响经济发展的第二个方面是信念引导。市场机制对经济运作的引导是利益的引导,政府调节是目标引导,作为二者的有益补充,文化建设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引导是信念上的引导;文化建设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第三个方面是影响社会风气的形成。社会风气的形成及发育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的内容和水平。
有的同志提出,当前应加强对“文化力”的研究。综合国力的竞争除去经济科技实力、军事实力的竞争外,还有精神文明和文化力的竞争,它是综合国力中具有的凝聚、动员、鼓舞、推动力量的核心成分。此外,现代市场经济运作质量的提高亟须良好的经营境界。假冒伪劣商品的流行不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产物,要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强化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企业经营者文化素质来加以解决。良好经营境界的营造离不开思想文化方面正确健康的价值定位和导向。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吸收西方进步的文明成果,又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有的同志指出,我们要将西方文明的先进成果和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实际进行借鉴和改造利用。市场经济内含着一种利益机制,每个市场主体(企业)都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它采用各种形式有效地发挥了市场经济利润追求的活力。社会主义公有制,只要理顺了产权关系,是完全可以与市场经济兼容的。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转变以下四种观念:(1)生产领域里应转变生产目的和效益观念。与资本主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目的相区别,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牢固树立生产为人民需要服务的观念,同时还要增强效益观念;(2)分配领域应破除平均主义,坚持在效率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公平;(3)交换领域应提倡开放观念,树立“大市场”观;(4)消费领域要转变生活质量观念,摈弃挥霍浪费、破坏生态环境等畸形消费。加速观念转变,借鉴利用西方的先进管理经验,才能真正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基础上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有的同志认为,学习西方文明优秀成果时,更要注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国文化传统中自古就有推动经济发展的丰富内容。它们能在被继承改造的基础上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只有从本国国情出发,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才能利用好西方先进文明的成果,增强我们民族的判断力和消化力,从而真正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三、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文化工作重在建设
与会者认为,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应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倡导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使之既不同于资本主义,也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通过重构一整套伦理规范体系,作为全社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
有的同志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政治活动领域、经济活动领域、社会关系领域,担负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分处于社会的不同层次。因而,需要分门别类地研究行政道德、企业文化、村落文化、校园文化等等,扎扎实实地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文化进行研究,在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一整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具体可行的行为规范,使全社会能够通过法律的、道德的、行政的手段对人在各个活动领域、各种社会角色上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增加思想文化建设的物质性投入,并将之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人们的文化修养,使整个社会成为既充满活力又有良好秩序的文明社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尽快建立和健康发展提供优良而富有生机的文化氛围。
(赵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