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2月22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寂寞难耐
谢逸
历史脚步跨进了新的一年,但我还是整天躺在病床上,房门关得贴贴的。一切音响都给挡在门外,天花板白净得什么也没有,吊针管里的药水虽不停地滴着滴着,却连一点声音也听不到,寂寞呀,荒野似的寂寞呀!
无声安静谓之寂,但寂寞和寂寥都带有浓重的烦恼与愁聊。年轻时看粤剧,一个妃子被冷落了,万般哀怨,皇帝却假意地派人送珍珠给她,她不要,念道:“长门整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用的是汉武帝陈皇后被贬长门宫的典故,倒也相似,愁怨得蓬头垢面,连珍珠也不要,到底要什么呢?她是要万金难买的情爱。但我叫嚷寂寞,却不是为了这个,七八十岁的糟老头子,不一定需要谈情说爱了,这方面的寂寞我是受得住的。
一些人争官于朝、争利于市,大概永远也不寂寞。争官者四面钻营、八方活动,常去敲上级的后门,日夜为升官而繁忙奔走,一次也安静不下来。争利者用不正当手法炒股票,抢购房地产,腰包胀得太难受了,就去逛高级歌舞厅,或者甩出数万元买一个哈巴狗来玩玩,日子也过得“欢愉有趣”。绝大多数正直的公仆和商人看到这些歪风邪气,都在摇头叹息。对此种玩意儿我是不敢领教,这不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一者估量自己不是那号料子,二是不愿为此而低头折腰,活了大半个世纪,依然清茶淡饭,一介布衣,这种寂寞,我也是耐得住的。
《庄子·天道》说:“夫虚静恬淡,寂漠(同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对庄老先生的文笔我是欣赏的,但他这话却说得有些过头,一个社会在战乱之后,像西汉初期那样需要休养生息,稳定秩序,来它一下寂寞无为是有好处的。但长期如此却是不行,特别是现在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更需要热气腾腾,大作大为才对。这种场面如今到处都可以看到,置身在这种热火朝天的局势里,自己却听任寂寞去侵蚀那已经不多的岁月,不但没有大为,连个小为也没有,只整天的寂寞无为而已。同辈人是将丰硕成果一个个贡献出来,青年学子的著作也一本本地公之于世,望着冷清的天花板,我却寂寞难耐了,是不是我也要尽力而为呢?是的,也只有有为才能解除这种难耐,别无它法。


第12版(副刊)
专栏:文化采风

  新集社火
吴元贵
每年过春节,家乡新集镇可算最热闹。要说热闹的根,还在于那令人百看不厌的新集社火。
凡观赏过新集社火的都无不称赞。陕西新集镇是一个古老的农村集镇,人称“小汉中”,是新集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虽然地方不大,却有九街八巷,街道店铺林立,非常繁华。大年初一到初四,是人们走亲访友互相拜年的好时光。这几天,新集街上也有社火表演,但大都比较简单,起了活跃年节气氛的作用。到了正月初五,新集街算是正式起了年会,这天一早,方圆几十里的人们穿上新衣,吃过早饭,全家老小结伴上街赶会。
中午时分,新集镇附近各村组织的彩船、龙灯、狮子、悬台社火、高跷、秧歌就陆续粉墨上街,在主要街道巡回表演。此后,每天昼夜都有龙灯社火表演,要是哪一天没有,人们就埋怨今天不热闹,凉冰冰的,觉得很扫兴。
正月十五龙灯会,是新集镇最热闹的一天。这一天,殷家坝的采莲船,焦山的竹马灯,忍水的秦腔戏,鲁营的女子高跷,龙王村的狮子舞,西关、前街村的彩龙舞、悬台社火一齐涌向新集狭窄的街道里大会师、大表演。赶会的人们挤满了大街小巷,特别是那比较繁华的西关街、中街、河沿街、前街,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如逢热闹时,人流滚动,挤得人根本无法通行,有的人被挤得悬在空中,双脚不能着地。
看社火最带劲的是那令人叫绝的悬台社火。这悬台社火,就是二三十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肩抬着一个木制的平台社火架子,平台上栽着一根三股叉似的铁柱子,铁柱上装着好多铁杆芯子,芯子上固定着几个十几个装扮成各种角色的演员,构成一台古典戏或现代戏,然后抬在大街上巡回表演。前边是震天动地的鼓乐队开道,后边是悬台社火,两边有五六人手持长撑杆为悬台社火挑开空中障碍,前后左右还围着二三十个换肩的、维护安全的村民,四周还有带着执勤红袖章的民兵维持街道秩序,阵势颇为壮观。
悬台社火就像一株结满人参娃娃的巨树,足有两三层楼高,成千上万的观众踮着脚睁大眼注视着悬在空中的社火人物,看得人瞪眼咋舌。社火队走三四条街足有两公里路,走到头又返回来,到原处卸妆,再装扮第二台。
新集的悬台社火之所以精彩,还有它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特点,那就是对台戏越演越烈,社火高潮一个接着一个。俗话说同行是冤家,谁也不低头。新集街上有两个村,镇东是前街村,镇西是西关村,两家演社火历来对着干、赛着演。西关的社火一出台,前街的社火就迎上来,暗中使劲比高低,看谁家的社火装得好、戏目多、阵势大、闹得欢。
悬台社火的演员都是六七岁的儿童。让他们扮演角色,既体轻又有可塑性,还不用付酬。因为孩子的父母都乐意让孩子装扮社火角色,据说装扮过社火角色的小孩子福大命大,还锻炼了胆量。你看那些平时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小孩子一旦化妆上了芯子,演得还挺在行的,身穿长袍马褂,手持刀枪剑戟,打打杀杀,威风凛凛,看得人如痴如醉。最险的场面是一根细绳拴在演员的头发上,人吊在空中荡来荡去,千钧一发似的危险,可那小演员并不害怕,时间长了居然熟睡过去。
新集社火名不虚传,曾多次被调演参加地、县组织的文化节;新集社火令人神往,连“文革”中也未间断。近年新集随着改革大潮的推进,经济更为发达,群众文化又有了镭射电影、电视、录像、卡拉OK舞厅等现代娱乐活动,节日里,加上龙灯社火,整个新集镇都欢腾起来。


第12版(副刊)
专栏:茶楼

  伪钞之害
伊永文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纸币的国家。其源可上溯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颁行的“飞钱”。至宋代,转化为“交子”,起纸币作用,广泛发行。
由于纳税、上供以及民间买卖田宅、马牛、舟车,日用支付都可以使用纸币,因而纸币成为宋代最主要的货币,尤为南宋时期。但通货膨胀现象却日益显著起来,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伪造纸币的出现,本来纸币是“分界”发行的,每界发行的纸币都应有相当数目的所谓“水火不到钱”,不能尽数收回。可是后来每值“界满”,发行新纸币换易旧纸币时,却发生了收回的旧纸币多于原发数额的现象。
淳熙十六年正月五日,有大臣专就伪币日甚上书于皇帝,说明这是因为有私铸制作假钞的。大臣尖锐指出这种现象是由于朝廷过于仁厚,对造假钞的人未施法严惩。这位大臣建议:必须下伪造纸币的禁令,将告示贴于大街小巷,若有触犯,必行重判。捕获伪造纸币的人予以重赏……
这一举措对造伪币的浪头是起了一定的遏制作用的。可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局面。纸币发行通量在理宗时竟达六亿五千万贯。正像王迈《臞轩集》中总结纸币有“数病”一样,整个社会已脂膏枯竭,应该说,伪钞是起到相当大的作用的。
元继宋制,但元人吸取了宋代的经验教训。由叶李拟定的《至元宝钞通行条划》颁行,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币制条例,这一条例至为周详,其中对“伪造通行宝钞者”以“处死”的极刑。如果说宋代在“大壹贯文”的纸币上已印上“防伪造”的字样,而元代则在“至元通行宝钞”上则印有“伪造者处死”的大字,这显然比宋代大大前进了一步。而且元政府也的确言出法随,对制造伪钞者一律严惩不贷。
可是由于制纸币的原料是介于桑树粗皮和木质间的一层极薄的内皮。而且“这种纸币大量制造后,便流通于大汗所属领域的各个地方。”“收到的纸币因使用久了出现破损,可以拿到造币厂,只需支付百分之三的费用,就可换出新币。”(以上均见《马可·波罗游记》)这就使制伪钞者有可乘之机。据元史中所载,造伪钞手法极多,不胜枚举。不用说,声威赫赫的元帝国是被狂风骤雨般的农民起义所埋葬,但伪钞的泛滥成灾,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12版(副刊)
专栏:艺文短波

  艺文短波
△山西发展导报与山西长弓玛钢工业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长弓杯·发展随感录”征文,经评委评选,冯英子等15名作者分获一、二、三等奖。(山)
△不久前,北京三明电子有限公司邀请首都写作界名人和新闻记者,听取他们对“作家写作系统”的意见。该公司有意在电脑软件开发上下功夫。(长)


第12版(副刊)
专栏:读者之音

  我喜欢“花边文学”
我是一个铁路工人,50多岁了,文化水平只有初中,看懂杂文都不太容易,更不敢奢想创作杂文了。可我喜欢杂文,热爱鲁迅,特别爱读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的“花边文学”。有一天,我在路上捡到一张人民日报,一看上边的副刊上的“丽珠杯——杂文随笔征文”栏登了一篇张雨生的《赤壁思今》,于是,脚踏着自行车,手拿着报纸看。古人是骑驴看唱本,我是骑车看杂文。
“丽珠杯”征文,我能看到的都认真读。感谢编辑和杂文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大批优秀作品,更希望人民日报今后不断地推出杂文佳作。在新的一年里,我要告诉编辑老师的是,我也居然有了进步,先后在地市报刊上发了十几篇“杂文”,还被市杂文学会吸收为会员,成为鲁迅大纛下一名工人“战士”。
                河北邯郸市卢天顺


第12版(副刊)
专栏:漫谈

  教育绕不过的话题
杨中
在笔者居住的这座城市,新落成不久的体育场举行了一场高水平的足球赛。设施一流,球赛精彩,作为一名观众,按理是应该获得高度的感官满足和精神愉悦的。
可惜,观众很狂热,狂热中夹杂着有悖于文明的举止。随着场上每一次潮起潮落,我看见总有成批的饮料瓶、果汁大冰掺和着粗野的“国骂”袭向赛场,把期盼着美的享受的眼睛、耳朵与心情,连同簇新的塑胶跑道一起糟蹋得一塌糊涂。尤令人不安的是,制造此类“效果”的看客,大多是十八九岁的小青年。
事实上,我身边这些小青年的作派,决不能代表当代青年的风貌。这些年轻看客穿戴趋时,然而言行举止却显得如此不和谐。一个人在这种不和谐的包围中,便能格外深切地感受到国民教育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在我们的教育结构中,过去比较忽视的是实实在在的道德素质教育。在一段时间里,堂皇而拔高的政治思想教育完全代替了道德素质整体教育的ABC,后来这种情况虽有改变,但欠下要补的课实在太多,以至于感到了重新开始关于“谢谢、请、对不起……”等启蒙教育的必要。现在升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为热点,独生子又贵为“小皇帝”备受娇宠,于是在这一部分“先天不足”的小青年身上,便突出地表现出最基本的人格教育的匮乏。
对人的尊重,对社会责任的意识,永远是任何教育中的第一步。我想,人们应当切实关注这个问题。


第12版(副刊)
专栏:

张瑞龄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