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2月2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北约对塞族撤武表示谨慎乐观
据新华社布鲁塞尔2月18日电(记者康新文)北约发言人18日表示,北约对波黑塞族17日宣布撤走部署在萨拉热窝的重武器持“谨慎的乐观”态度。
这位发言人又说,虽然波黑塞族已宣布从萨拉热窝撤走其重武器,但北约仍不准备取消对波黑塞族的最后通牒。据悉,北约部署在意大利的空军部队仍在加紧训练,并随时准备执行对塞族阵地的空袭命令。


第6版(国际)
专栏:

  丘尔金说波黑可能出现新问题
据新华社莫斯科2月18日电俄罗斯总统特使丘尔金18日在莫斯科对新闻界说,他不排除在解决波黑危机过程中出现新问题的可能性。
丘尔金在列举可能遇到的新问题时指出,波黑可能再次发生恐怖行动。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认真找出凶手,不能马上把责任推到塞尔维亚族身上。
他还说,穆斯林可能利用塞族撤军的机会,加强自己的阵地,甚至发起大规模进攻。但他认为,这种危险不是很大,因为,这将是对国际社会的挑战。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北约空袭能否避免
本报记者胡锡进
波黑塞族17日接受俄罗斯解决萨拉热窝危机的建议,宣布将其在萨市地区的全部重武器或撤走,或接受联合国部队监督。18日,塞族领导人卡拉季奇又宣布将在北约最后通牒期限前24小时,完成这一进程。波黑穆族领导人伊泽特贝戈维奇18日同联合国维和部队方面会晤后亦表示,穆族也将在19日从萨市撤出重武器或交维和部队控制。他认为萨市这场危机将很快结束。上述情况使处于严重关头的波黑局势露出了一些和平解决的希望之光。
自北约发出主要针对波黑塞族的最后通牒,要求塞族将在萨市周围的全部重武器在本月21日当地时间凌晨前全部撤出萨市20公里半径区,或交联合国部队控制以来,塞族领导人多次表示愿意接受,并于11日开始这一进程,但动作不大。据联合国部队方面估计,塞族在萨拉热窝地区共有约300门火炮,穆族有约150门,到14日,双方后撤或集中到联合国部队规定地点的火炮均只占10%左右。塞族动作迟缓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占优势的穆族步兵在塞族撤出地区调整阵地;穆族后撤重武器的动作也不大;塞族政治、军事领导人在是否继续后撤的问题上存在分歧。
在塞族犹豫不决、与西方处于僵持的情况下,俄罗斯总统特使丘尔金16日再次抵达贝尔格莱德,带来了叶利钦总统的建议,提出塞族后撤全部火炮或接受监督,俄罗斯参加波黑维和行动,立即将在克罗地亚的400名俄维和军人调往萨拉热窝,并再增兵400名,由俄军人驻守塞族炮兵撤出的阵地。俄罗斯的这一行动既满足了北约最后通牒中的主要要求,又使塞族得到了安全感,有了台阶,因此立即受到除穆族以外各方的普遍欢迎,为局势的发展注入重要因素。
西方对塞族阵地的轰炸能避免吗?联合国部队发言人说,塞族从17日起开始大规模后撤重武器,另一些重武器正向萨市的5个指定地点集中,穆族的重武器也在向另外2个指定地点集中,那里将进驻维和部队。观察家们认为,空袭的可能性减小了,但危险依然存在。塞族虽已宣布19日子夜前完成撤军,但北约国家表示要等到最后通牒期限结束后“看结果”,“任何没有撤走或未接受控制的重武器都将立即受到打击”。此外,波黑以往每到关键时刻就出事,联合国驻波黑维和部队司令这两天反复说,现在最担心再出现突发事件。一旦又出恶性事件,局势将难以承受。
北约是否会自其成立以来首次在其防区以外采取军事行动,波黑能否免遭空袭?这仍是人们所密切关注的。
(本报贝尔格莱德2月19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克林顿通知国会
美已作好空袭准备
据新华社华盛顿2月18日电美国总统克林顿今天通知国会说,他已做好准备在波黑塞族未能遵从北约决定的情况下,下令美国飞机向塞族阵地发动空袭。
克林顿说,美国有60多架飞机可参加空袭。
给国会的通知是在克林顿同高级安全顾问们会晤后发出的,根据美国有关法律,总统在发动军事行动前,必须通知国会。
同一天,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称,波黑塞族已经把约50件重武器撤出萨拉热窝周围地区,但有关塞族大规模撤走重武器的消息仍有待核查。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与欧共体商讨波黑局势
本报贝尔格莱德2月19日电俄罗斯外长科济列夫昨天在雅典与欧共体“三驾马车”希腊、比利时、德国外长举行会晤,商讨了萨拉热窝的紧张局势及俄罗斯新建议。
科济列夫在会晤后说,俄罗斯已经做了应当做的,现在需要美国及其盟国向穆族和克族施加影响,使其他方面“不要滥用塞族的决定”。他说波黑3方谈判下周有望恢复。
欧共体现任主席国希腊外长帕普利亚斯昨天说,欧共体、美国及俄罗斯的合作有利于避免波黑局势恶化。他表示相信,下周将形成解决波黑危机的方案。


第6版(国际)
专栏:

  斯洛伐克总理访华前表示
愿促进两国关系向前发展
新华社布拉迪斯拉发2月19日电(记者孙希有)斯洛伐克共和国总理梅恰尔2月16日在布拉迪斯拉发总理府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他愿意通过此次访华,进一步增进斯中两国人民的友谊,促进两国关系更好地向前发展。
梅恰尔总理说,我首先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支持斯洛伐克共和国的诞生表示感谢。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世界格局不断发生变化的今天,中国的立场是重要的。因此,我们愿意向中国领导人介绍我们的观点。
梅恰尔指出,斯洛伐克和中国之间曾有过十分良好的经济关系。应当恢复并不断扩大这些关系。他表示对中国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十分感兴趣。他说,如果我们看一看当今世界地缘政治发展情况,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恰恰是亚洲国家。拥有众多人口和巨大经济实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发展转向增长的战略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果。因此,了解发生这一重大变化的方式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梅恰尔表示,斯洛伐克和中国经济关系的潜力还没有充分得到利用,他将带着进行更高形式合作的建议前往中国。
梅恰尔总理最后说,斯洛伐克和中国关系的前景将会更加美好,更加活跃。斯洛伐克向中国伸出了友谊之手,我相信,中国方面将会友好地握住这只手。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黎南部局势又趋紧张
本报记者吴文斌王传宝
近10天来,驻扎在黎巴嫩南部地区的真主党武装和以色列占领军之间的武装冲突持续升级,同时黎以两国政府不断相互攻击指责。这是自去年7月底以军对黎实行“清算行动”以来,黎南部局势再度呈现动荡不安的态势。
4名以军士兵本月7日在黎南部“安全区”内遭真主党武装伏击身亡,是黎巴嫩南部局势再度危机的导火索。事发后,以政府宣布其驻扎在北部边境地带和“安全区”内的军队进入战备状态,并迅速向“安全区”增派了军队和重型武器。以色列总理拉宾威胁要发动第二次“清算行动”。在随后的几天里,以军几乎每天都动用远程火炮和飞机对真主党基地进行频繁轰炸。真主党武装则使用大炮和喀秋莎火箭进行还击。
在冲突持续一周后,以军于16日突然炮击黎西部贝卡地区的10个黎巴嫩村庄。同日,以海军还在黎南部城市苏尔附近的海面上劫持了3艘黎巴嫩渔轮。另有消息说,一个巴勒斯坦武装组织16日向加利利地区发射了一枚导弹。这是自去年7月以来,黎南部抵抗力量首次袭击加利利的以色列军队,黎以冲突随之进一步扩大。
有关方面对黎南部武装冲突事件作出不同的反应。以色列总理拉宾指责叙黎纵容和支持真主党武装袭击以色列;黎巴嫩官方公开表示,黎南部冲突升级的根源是以色列的占领;真主党总书记哈桑·纳斯鲁拉则称,只要以色列继续占领阿拉伯领土,真主党武装就不会停止对以军的袭击。尽管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昨天在这里与来访的黎总理哈里里就黎南部局势的最新发展举行了长达4个小时的会谈,但叙利亚官方未透露会谈的内容。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则分别致信和致电黎外长布维兹和叙外长沙雷,要求黎叙出面阻止真主党武装对以的袭击。
黎南部局势恶化是在阿以第12轮双边谈判在华盛顿刚刚启动时发生的,并在谈判没有取得进展的情况下不断升级。此间一些分析家认为,美叙首脑在日内瓦会晤时表示出的改善双边关系的意愿和美强调叙在地区问题上拥有主导作用,使以色列感到不安。以色列希望借助黎南部武装冲突向叙施加压力,借以限制叙美关系的进展并削弱叙利亚的谈判地位。另一方面,美国一再要求叙黎政府解除真主党武装,阻止其对以发动的军事行动。但叙利亚在没有得到以色列归还戈兰高地的保证的情况下,不会轻易放弃手中的任何一张牌。
黎南部局势的变化是阿以和谈的一个晴雨表。只要今后的华盛顿双边谈判仍不能取得进展,黎南部紧张局势仍有继续恶化的危险。
(本报大马士革2月18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亚达成纳—卡停火协议
新华社莫斯科2月18日电(记者胡汉英)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俄罗斯3国国防部长以及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代表18日在莫斯科会晤,并达成了在纳—卡地区完全停火的协议。
此次莫斯科会晤是为分阶段解决阿亚两国在纳—卡地区的冲突而举行的。会晤中,阿国防部长马梅多夫、亚国防部长萨尔基相和纳—卡地区代表萨基扬都表示支持用政治手段解决纳—卡冲突问题。
关于停火的具体日期,据有关方面透露,将在同有关国家领导人磋商后确定。


第6版(国际)
专栏:

  印俄海军举行联合演习
新华社新德里2月18日电印度和俄罗斯海军2月14日至18日在印度孟买以西的阿拉伯海域举行了联合军事演习。
这是自苏联解体以来印俄在印度近海举行的第一次军事演习。俄罗斯海军的1艘反潜驱逐舰、1艘登陆艇和1艘油船以及印度海军的2艘军舰参加了这次演习。
据印度海军司令部发言人透露,此次演习是正在印度进行友好访问的俄罗斯海军舰队提议进行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哈马斯抨击巴以开罗协议
新华社耶路撒冷2月18日电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今天发表声明,抨击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和以色列外长佩雷斯上周在开罗草签关于履行巴以原则宣言的协议。
哈马斯在声明中批评巴以开罗协议允许犹太人和外国人自由出入加沙和杰里科,而对巴勒斯坦人的旅行却加以限制。
声明还攻击开罗协议中关于巴勒斯坦警察有责任保护犹太人定居点和追捕包括从事暴力活动的巴勒斯坦人等条款。
哈马斯是活动在被占领土上的一个“激进”的巴勒斯坦组织,一直反对巴以和谈,主张用暴力手段实现巴勒斯坦民族解放。


第6版(国际)
专栏:

  拉宾说杰里科面积可讨论
本报开罗2月19日电记者刘水明报道:以色列总理拉宾在不久前接受埃及有影响的《金字塔》报驻耶路撒冷记者采访时宣布,未来杰里科巴勒斯坦自治区的面积可以讨论。
拉宾说,如果以巴关于加沙—杰里科首先自治协议取得成功,他不排除建立约巴联邦的可能,但他坚持反对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
拉宾说,他与阿拉法特在对外安全责任的分担、通道控制和加沙地带自治区域的划分方面已取得了共识。他相信,在巴勒斯坦警察的支持下,阿拉法特能够控制被占领土的局势。至于杰里科面积问题,可以在签署最后文件前同阿拉法特会晤磋商。
另据阿拉法特的政治顾问沙阿斯昨天说,巴以安全委员会下轮会谈将于下星期一恢复。巴以法律委员会将首次开始工作,为以色列从加沙和杰里科撤军拟定最后协议。
据悉,巴以经济委员会下星期一也将在法国巴黎开始起草巴以经济协议。


第6版(国际)
专栏:

  加纳万余人逃离家园
新华社北京2月19日电阿克拉消息:加纳北部地区2月3日发生部族冲突,致使大约1.3万人逃离家园。
据加纳官员18日在部族冲突发生地之一的塔马利说,孔科姆巴斯族和纳努姆巴斯族之间爆发的武装冲突已使北部地区的67个村庄遭毁坏。至少有1000多人在冲突中丧生。加纳红十字会官员说,在逃离家园的难民中,大约有6000多人前往北部邻国多哥避难。目前,加纳当局已将逃离家园的难民安置在政府军的兵营、警察局所在地或私人家中。政府还为难民设立了5个疏散中心。部族冲突发生后,政府已对北部发生冲突的7个地区实行为期3个月紧急状态。


第6版(国际)
专栏:

  利各方同意解除武装
本报阿比让2月18日电据来自蒙罗维亚的消息,利比里亚冲突各方近日达成协议,同意从3月7日开始解除各自的武装,建立过渡机构。
该协议由现临时政府、全国爱国阵线和民主联合解放运动三方签署。将要成立的过渡机构即国务委员会和议会将负责领导利比里亚直到1994年9月7日全国大选。
自1993年7月25日利比里亚冲突各方在贝宁首都科托努签订和平协议以来,在具体执行协议方面进展缓慢。但今年以来,利比里亚形势出现了新的转机。


第6版(国际)
专栏:本报快讯

  本报快讯
美国总统克林顿19日在白宫发表广播讲话时说,如果波黑各方完全遵守北约的最后通牒,北约就没有动武的必要。反之,“我们就准备行动”。
俄罗斯400名伞兵19日离开克罗地亚,前往萨拉热窝执行维和任务。
英国和爱尔兰政府首脑19日在伦敦会晤,双方重申将致力于在北爱尔兰实现和平。就在会晤之前,伦敦7家商店被炸,但没有伤亡。警方称,这可能是爱尔兰共和军干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外长访问阿富汗
新华社伊斯兰堡2月19日电据此间官方人士透露,巴基斯坦外长阿里18日对阿富汗东部城市贾拉拉巴德进行了短暂访问,就阿富汗目前的局势同阿富汗总理希克马蒂亚尔交换了意见。
据透露,希克马蒂亚尔说,为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恢复和平,各派武装应撤离市区,总统拉巴尼辞职并在阿富汗组成临时政府,并由临时政府组织新的大选。
阿里外长表示,伊斯兰堡全力支持在喀布尔恢复和平并将为此继续作出努力。为尽快解决阿富汗问题,阿里外长将于近日访问喀布尔,同总统拉巴尼交换意见。
新年伊始,支持总统拉巴尼和总理希克马蒂亚尔的武装部队在喀布尔及其周围地区展开激战,月余的武装冲突使数百人死亡,1万多人受伤,喀布尔市民面临饥饿的威胁。


第6版(国际)
专栏:

  韩外长表示
韩将重新考虑是否部署导弹
新华社华盛顿2月18日电据《纽约时报》今天报道,韩国外交部长官韩升洲在接受该报采访时表示,韩国将重新考虑部署美国“爱国者”导弹的必要性问题。
韩升洲正在此间出席一个经济会议。他说,朝鲜现已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核设施进行调查。在这种情况下,韩国就不再有必要部署这种导弹。
他还说,一旦对朝鲜的核调查开始,朝鲜恢复关于朝鲜半岛非核武器化的南北对话,韩国将宣布暂停于今年春天举行的韩美“协作精神”联合军事演习。但他又表示,如果国际原子能机构作出结论,认为朝鲜不适当地转移了核原料,韩国将立即着手恢复演习。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务院发表声明
宣布恢复与新西兰高级接触
新华社华盛顿2月18日电(记者徐长银)美国国务院今天发表一项书面声明说,美国决定恢复与新西兰高级官员之间的接触,以便讨论两国间的“政治战略和广泛的安全问题”。
自1987年以来,由于新西兰政府采取了一项反对核武器的政策,禁止携带核武器的美国军舰和战斗机访问新西兰,因而美国一直限制与新西兰在政治、军事和安全方面的接触。美国还中断了它根据澳新美安全条约对新西兰所承担的防务义务。
美国国务院的声明说,近几个月来,克林顿政府重新研究了美国对新西兰的政策。美国将继续迫使新西兰改变其反核政策,同时美国还认识到,美新之间除了防务关系之外,还有重要的商务关系,因此美国决定恢复与新西兰高级官员之间的接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恢复美国对新西兰的防务义务。


第6版(国际)
专栏:

2月18日,在意大利北部阿维诺的北约空军基地,一位飞行员躺在一架美国F—15E喷气战斗机下面读书。这里的战机是准备用于对波黑塞族武装实施空袭的。美联社照片(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