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2月20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东西南北中采访思絮

  陇原三感
本报记者朱竞若汤李梁李济国
“多做少说”与“当说则说”
甘肃不出名。有日本人东南亚人,知有敦煌,而不知有甘肃;有西方人,知有卫星基地酒泉,而不知酒泉在甘肃省。
初到兰州,听到甘肃人这样调侃自己。以后的采访中,确实发现甘肃人不重视宣传自己。嘉峪关市办国际滑翔节期间,正好兰州在开全国报纸工作会议,与会老总欣然前来,欲睹滑翔盛况。谁知这些资深记者根本无人理睬,入场券都难弄到。嘉峪关似乎没有人意识到,各地新闻媒介老总不请自来,是扩大宣传的难得机会。
当穿行在世界最长的山腹隧道——引大入秦工程的盘道岭隧道中时,我们感慨这一工程之宏大艰巨,感慨甘肃人为子孙后代着想的长远眼光,同时也感慨甘肃人不善于抓住优势宣传自己。从红旗渠到引滦入津,读者一定都有深刻印象。但引大入秦,这一耗资15亿的世界第七大农田灌溉水利工程,却鲜有所闻。问起指挥部对工程宣传的指导方针,他们的回答是:“多做少说”。
与甘肃各级领导干部接触,“多做少说”四个字常常听到。这与东南沿海地区在市场经济中千方百计扩大知名度恰成鲜明对比。
“多做少说”的“说”,如果是指浮夸、吹嘘、哗众取宠,那自然越少越好,但如果把必要的自我宣传也列入这种“少说”的范围,就不妥了。正确的“说”,是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是建立在干之上的“说”。这样的“说”,不仅要当“说”则“说”,还要“说”深、“说”透、“说”好。
产品有产品的形象,政府有政府的形象,地方也要树起地方的形象,愿甘肃改变一下“说”的观念。
   资源优势与王牌产品
甘肃得益于大自然的恩赐,品质独特的中药材和瓜果蔬菜种类繁多。如何把昔日名产经营成今日市场中的王牌产品,这是甘肃人可做文章的题目。
黑瓜子是甘肃名产,它形大、壳薄、肉厚、油多,也称“兰州大片”。现在这种黑瓜子不仅原料行销全国各地,而且兰州出产的“王中王”成品也成了众所公认的名牌。
也有好东西没挖出最佳经济潜力的。甘肃的一位领导同志告诉我们,他出差到特区,发现那里甘肃的花牛苹果价高而走俏,再一问,购者莫不以为是美国蛇果,而销者竟予默认。原来这里人不知花牛为何物,以至卖不出好价。实际上,花牛苹果曾在香港市场的果品评比中夺得王牌称号,它的优异品质,与产地甘肃天水一带独特的自然条件有关。王牌果品却卖不起王牌价钱,值得深思。知蛇果而不知花牛的也许不止特区消费者。
“岷归”的起落则更令人遗憾。甘肃岷县气候高寒阴湿,所产当归疗效独到,自古出名。记者请教当地人:既然自然条件独此一家,这个地方又很穷,为什么不大量种植作为致富的主要手段呢?为什么全国当归市场连连被四川、陕西产品抢占先手呢?他们懊恼地说,前些年南方几个省份的一些地方大量引种岷归,结果“桔逾淮为枳”,那些品质低劣的药材把岷归的名声弄坏了。
要把优势资源经营成名牌产品,需要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产供销环环相扣的管理。
   冬闲与冬忙
在东南沿海,冬闲早已久违。但在甘肃,我们实实在在感到了冬闲之闲。
走村串户访农家,看到有的人家围炉喝着棒棒茶,有的打麻将甩扑克,有的靠着墙根晒太阳。距春节尚有月余,许多农户已杀好了过年猪。好一幅清闲又安闲的景象。甚至去外地打工的年轻人,也早早辞了工回家度冬。
但你在闲,人家在忙,这一忙一闲,东西部差距难免越来越大。
冬闲不只在乡村。我们到达敦煌时已是傍晚。暮色四合中,只见商店关门闭户,街道路灯漆黑,宽阔的街道上偶有零星路人,令人想起“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寂寥。宾馆都闭门谢客,连市委招待所也“恕不接待”,我们这些外来客一时竟生误入孤城的惶恐。
一入冬,甘肃的一些旅游点和小机场陆续关闭,进入冬休状态。不要说游客欲访无门,就是来此工作的也是归途难觅。记者就曾遇上归无计的窘境。问起究竟是先有游人绝迹才有旅游点的关闭,还是先关闭才使游人绝迹,这个问题谁也答不上来。但现在绝迹与关闭互为因果是肯定的。
闲,并不一定是冬日来临的必然结果。怎样变冬闲为冬忙,是西部发展中的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第1版(要闻)
专栏:

  永当人民赤子
——“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徐洪刚访谈录
新华社记者蒋永武本报记者徐如俊
坐在记者面前的徐洪刚,面目清秀、英气勃勃。他见义勇为的英雄行为和高尚品德,赢得了广大人民的赞誉。最近记者在采访他时,与他漫话人生追求,纵谈社会责任,追寻这位英雄战士的光辉思想轨迹。
徐洪刚向我们介绍了那天的情况。他说:“那天,我正在车上打盹,被一阵吵嚷声惊醒了。睁眼一看,见一个歹徒正抓住一位妇女的衣服、脖子,使劲往车下掀。还有3个歹徒在呐喊‘助威’。我明白了,这是车匪路霸正在为非作歹。顿时,一股热血涌到了头上,气得大吼一声:‘住手,不准这样!’歹徒的匕首一刀一刀地向我扎来。当时,我的精力全集中在同歹徒搏斗上了,身上究竟挨了多少刀,我不清楚。趁司机停车过来夺刀,乘客们大喊‘抓杀人凶手’,歹徒对我松手之际,见一个歹徒正跳窗逃跑,我也跟着跳下,抱住了他的腿。可搏斗了这么久,加上伤口痛得钻心,没力气了,让歹徒逃跑了。我爬起来接着追,追了50多米,就摔倒在地上,再也起不来了。”
当记者称赞他英勇无畏的精神时,徐洪刚诚恳地说:“说不上勇敢,每个有正义感的人碰到这样的事,都会这么做的。我当时的那种拚劲,绝非一时冲动。是革命传统和部队的教育,使我这样做的。我的家乡云南彝良县,地处乌蒙山区。‘从奴隶到将军’的我军著名将领罗炳辉生前一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人生最快慰的是真正勇敢地牺牲个人一切利益,最热忱努力拚命地为正义、公道、为人类的幸福而斗争。’特别是在我入伍前,我们县出了个全国知名的英雄孔凡松,他是一个乡的人武部长,勇斗歹徒,光荣牺牲。我当民兵时,他曾任过我的集训连长。他们是我做人的榜样。”
徐洪刚接着说:“我入伍来到中原大地的某红军师,我这块‘毛铁’就像进了大熔炉。这个师是人民解放军最老的部队,曾有4位元帅和上百名将军在这个师工作过,还曾出过数以百计的英模人物。这众多前辈和先烈成为我做人的楷模。我发誓,一定要不愧‘铁军’新一代,甘洒热血为人民!我有意识地磨练自己平时不怕苦、不怕累、甚至不怕流血,关键时刻不信邪,不惧恶、甚至不怕牺牲的钢铁意志。部队树我为训练标兵、学雷锋标兵、硬骨头战士。试想,面对歹徒逞凶,群众遭难,我要是不挺身而出,还算什么标兵?要是受点伤就中途退缩,还算什么硬骨头战士?”
记者问:“面对人民的厚爱,你最深切的感受是什么?”徐洪刚答:“是人民太伟大,太可敬了!从围绕我而出现的大量事情中,我看到了人民对正义的呼唤,看到了社会风气根本好转大有希望。”
徐洪刚说,我救了群众,群众又抢救了我。在这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如果说我是见义勇为,那车上夺过歹徒匕首的司机,抢救我的筠连县税务局副局长詹本方等人,不也是见义勇为吗?还有宜宾、筠连的公安干警经过7天6夜的连续侦破,将4名歹徒一举擒获。这不也是见义勇为吗?更令我感动的是,在我生命奄奄一息之际,从巡司镇医院、筠连县医院到宜宾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医护人员都为我倾注了全部智慧和心血。没有人民群众,就没有我徐洪刚的生命。我负伤后,万千群众付出的一片情,不只是对一个普通子弟兵的爱,而是对见义勇为者的钦佩,对正气、正义的崇尚。我在筠连县医院仅住院10来天,前往医院探视我的群众就达5600多人次,而且是在乌蒙山区那么偏僻的地方。
“你现在已当英雄了,对于今后的人生之路,有什么打算?”记者问徐洪刚。
“英雄的称号,是党和人民对我的勉励。我实在只是做了一个血性男儿、革命军人应该做的事。打内心讲,我根本没把自己看成是英雄。我还是那个乌蒙山区人民的儿子,还是普通一兵。我常想,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千万不能被名利所误,最关键的是永不停息地走好未来的路。”徐洪刚坦诚地回答。
去年8月下旬,徐洪刚在医院刚刚摆脱死神的魔掌,听说筠连县领导准备致电部队为他请功时,便再三恳请地方领导:“我不要功。要请功,就给那些为抢救一个普通士兵生命而作出贡献的人请功吧!”他把群众送来的价值8000多元的慰问品,赠给了敬老院、幼儿园,把群众捐献给他的1.4万元慰问款也献给了地方政府。
徐洪刚伤愈回部队后,就一再请求回到连队,“去当我的兵,去练我的武”。起初,他胸部伤口时常发炎流脓。连队为照顾他养伤,安排他住单间,并派一名战士日夜陪护。他坚持住在班里,和战友们一起学习、生活。他在师里作报告期间,师机关特意安排他住在有暖气的“首长客房”。他却说:“我不是首长,我是一个兵,我只应享受兵的待遇”。硬是搬到没有暖气的大房间,同士兵住在一起。作完报告回团时,他又谢绝派专车送他的安排,坚持乘火车归队。在火车上,他还主动把座位让给了一位带孩子的妇女。
访谈结束时,徐洪刚语重心长地说:“我要永当人民赤子,永做人民卫士,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人物

  斯洛伐克共和国总理梅恰尔
今日起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
应国务院总理李鹏的邀请,斯洛伐克共和国总理弗拉迪米尔·梅恰尔将于2月20日至24日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
梅恰尔1942年生于斯洛伐克共和国的兹沃伦县。1959年中学毕业后,在日阿尔县人民委员会地方经济处工作。服完兵役后,曾在捷克斯洛伐克青年联盟工作。1967年至1968年,任日阿尔县人民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副主席。此后,曾在斯洛伐克青年联盟任职,当过工人。
1974年完成布拉迪斯拉发考门斯基大学法律系函授学业后,到聂姆肖娃包装玻璃厂工作,担任企业律师。
梅恰尔于1990年1月任斯洛伐克共和国内务和环境部长。1990年6月至1991年4月任斯洛伐克共和国政府总理。1991年6月,当选为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主席。1992年6月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在大选中获胜后,再次出任斯洛伐克共和国政府总理。
梅恰尔总理已婚,有3个子女。(新华社发)(附图片)
梅恰尔总理


第1版(要闻)
专栏:

  从冷冷清清到红红火火
冰雪节改变了哈尔滨的冬天
十年冰雪节冰城筑就黄金路
编者按:哈尔滨自从办起了冰雪节,长达半年的冬天就不再冷冷清清。冰雪节经过10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融经贸、旅游、文化、体育为一体的综合节日,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有些地方不顾客观条件,以各种名目办“节”,结果劳民伤财,事与愿违。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办好“节”,办出效益来,哈尔滨为我们提供了启示。
                   
据新华社哈尔滨2月19日电(记者邢路续、高淑华)冰城哈尔滨,冬季寒冷而漫长,大约有半年的时间是属于冰天雪地的世界。整个冬天都是冷冷清清。自哈尔滨人把普通的冰雪塑造成千姿百态的冰雪艺术品,创办了独树一帜的冰雪节后,哈尔滨之冬就变得异常热闹。
1984年,哈尔滨派出一支宣传队伍带着冰灯彩照、文字资料到香港进行宣传。看到新奇的冰灯照,香港演艺界的几位年轻人冒着“冻掉耳朵”的风险来到哈尔滨,成了第一批来自南国的“敢死队”。他们置身于童话般的冰雪境界中,大开了眼界。打那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1985年第一届冰雪节期间,来冰城旅游的海内外游客有两万人左右。一位名叫威廉·克翰的法国客人看了哈尔滨的冰灯、参加了冰雪节后说:“过去只知道中国有北京、上海,不知道有哈尔滨,更不知道哈尔滨有如此壮观的冰雪活动,那迷人的冰雪艺术令我忘记了是在人间。”随着冰雪节的不断成熟,来哈的客人与年俱增。据旅游部门统计,自首届冰雪节到1992年,哈尔滨接待海外旅游者40万人。1993年冰雪节期间,有200多万人来到哈尔滨。今年的势头猛于去年。冬季客房利用率由过去的45%猛增到现在的120%。
在如此庞大的旅游大军中,不乏精明的商人。他们一边欣赏冰城美景,一边做起了生意。
自1986年第二届冰雪节与经济结缘后,冰雪经贸活动就成了哈尔滨经济中的重头戏,而且年年花样翻新。冰雪交易会、经协洽谈和信息发布会、物资交易会、服装博览会等各种经贸活动频频推出,遥相呼应。仅今年冰雪交易会和超储积压物资调剂会提供的物质资源就达上百亿元。高新技术成果、专利信息发布会征集了国内近2万条信息,引来了美、日、韩、俄罗斯、港澳台及中国大陆20多个省市的数万名客商。据哈尔滨市经委统计,到第十届冰雪节,仅哈尔滨冰雪交易会累计成交额已达45亿元。至于成千上万的厂家在冰雪节期间纷纷亮出的洽谈订货“绝活”所产生的效益,无法统计。
越办越红火、越办越具特色的哈尔滨冰雪节,还给哈尔滨带来了难得的名城效应。去年以来,日本的三菱集团、德国的西门子集团和香港华润等国际著名财团开始垂青“冰城”。据了解,去年黑龙江省外商投资合同金额已突破10亿美元。
冰雪经贸活动使哈尔滨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哈尔滨人的观念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祖祖辈辈饱受冰雪之苦的哈尔滨市郊农民田凤和,现在视冰雪为最宝贵的财富。近几年,他一改过去“猫冬”的习惯,到松花江冰上游乐场搞马拉爬犁,一个多月的收益相当于他全年在田里的收获。曾经千呼万唤也不愿“出山”的企业,现在争先恐后地抢占冰雪节的“黄金时空”。马路边、站路牌、公共汽车上,尽是五颜六色的广告。有的广告竟做到市政局的楼上,也有人把广告做到了冰灯上。


第1版(要闻)
专栏:

  精心组织有序吸纳
上海妥善疏导“民工潮”
本报上海2月19日电记者刘士安报道:上海作为“民工潮”的一个重要“入海口”,春节刚过每天便迎来数以万计的民工队伍。各方正紧急行动,集中力量,加班加点,妥善地做好疏导“民工潮”的工作。
春节前,上海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同志强调,要把及时妥善疏导“民工潮”的工作,精心组织,抓早抓好。春节过后,市、区及有关部门的领导,每天都到上海站、上海西站和十六铺客运码头指挥调度,及时妥善地疏导民工。
为了有组织、有秩序地吸纳外地民工,从机制上切实缓解“民工潮”,上海市正在采取一些具体措施:成立了上海市单位使用外地劳动力管理所,需要外地民工的单位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招用;规定对自发来沪打工的外地人员,用工单位不能擅自接纳;严禁在车站、码头等处私自招聘自发来沪人员。此外,上海正在筹建外地劳动力市场,将向各地开放,允许各地向上海输出务工人员,通过市场进行公平竞争。今后,获准使用外地劳动力的单位,除经批准直接到外地招用外,都必须到劳动力市场同外地劳务中介服务机构洽谈并签订合同。
连日来,上海铁路局管区内客流暴涨,日均近60万人次。在涌向上海的“民工潮”中,主要是来自安徽、河南两省的民工。目前,这个局35.5对春运加开列车已全部开行,200多个民工售票专窗已开启,由6150人组成的工作组正分布在千里铁道线上,帮助疏导客流。节后重点放在劝返自发来沪的外地民工。为了让民工来得了,走得了,上海站及时增设了中转签票窗口,中转票额每天增加2000张,使大批转去外地的民工能够尽快离沪。


第1版(要闻)
专栏:

  不铺新摊子内涵增实力
宁夏机电弱变强
据新华社银川二月十七日电(记者田舒斌)十多年没铺新摊子,靠内涵式发展增实力,宁夏机电工业由弱到强,效益持续增长。
从一九八一年到一九九三年,宁夏机械、电子、仪器仪表、兵器工业没有增加新厂,实现产值却增长七倍多,实现利税增长三十多倍,由亏损四百多万元变为盈利七千四百九十七万元。十多年间,机电产品品种由七百多种增加到二千五百多种,数十种优势产品,百分之八十以上销往外省,其中相当部分进入美、德、意、日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创汇近亿美元。
眼睛向内抓改革,使宁夏机电工业赢得了把握市场的主动权。近年来,不少企业率先进行了兼并、联合、破产等一系列企业组织结构重组试点。一些老企业通过推行投入产出总承包、岗位技能工资制、实行股份制等改革措施,较早地进入市场,初步建立起了适应市场的经营机制。


第1版(要闻)
专栏:

  强化管理沟通信息
安徽引导民工有序流动
本报合肥2月19日电记者王启明报道:号称“皖军”的安徽500万民工,在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劳动部门的组织引导下,由过去盲目、分散、自发的流动,逐步转向有序流动。
安徽是个劳动力资源大省,全省农村富余劳力多达600多万,近两年到外地打工的人数激增到500万左右。为克服盲目性,增强计划性,安徽省因势利导,做到有组织、有计划地输出,并强化对外出民工的管理。去年6月,省委领导和有关部门干部对民工流向作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各地、市、县也组织力量对本地区劳动力资源进行调查、摸底、登记,全面掌握富余劳力的数量、地域分布、年龄结构和技术专长等。同时,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务输出人员的培训。
到去年底,全省16个地、市及68个县(市)全部建立了劳动力市场,并相应建立了职业介绍机构。全省已有各种职业介绍机构504所。各级劳动部门在充分发挥劳务输出主渠道作用的同时,逐步把非劳动部门组织输出的劳务人员也纳入劳动部门的管理轨道上来。一些县、市还派出带队干部,随同劳务输出人员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协助用工单位加强对劳务人员的工作、生活管理,处理纠纷,还担负起沟通劳务供求信息的任务。劳动部门还在劳务输出人员集中的北京、深圳、广州、珠海、上海等地先后设立劳务人员管理处,以维护劳务人员和用工单位双方合法权益。春节期间,各地抓紧对劳务人员的宣传教育。一是宣传外地的劳务政策和劳务供求信息,做到家喻户晓,不盲目外出;二是宣传外出劳务人员回乡办企业的先进事迹,鼓励富余劳力就地打工,为家乡建设出力。


第1版(要闻)
专栏:

  长沙站
安全运送民工15万
本报长沙2月19日电记者吴兴华报道:长沙火车站有序运送南下民工,从2月13日(正月初四)起至2月19日已运送南下民工达15万多人,秩序井然。
湖南有数百万民工南下打工。春节过后,从长沙火车站乘车南下的民工日平均达3万人左右,是平常旅客人数的3倍以上。为了做好运送民工南下工作,长沙车站投资8万元增建一个288平方米的临时售票处,增设19个临时窗口,车站还成立突击队8个,共372人,参加运送南下民工工作。为了有序、安全运送民工,长沙车站重点把好“售票”、“验票”、“候车”、“进站”、“上车”等五关。车站增加售票场地工作人员,保证有秩序售票。为了防止超计划载客,严格按计划售票,堵塞无票上车。


第1版(要闻)
专栏:

临危不惧的女会计
不久前,兰州市卫生检疫局33岁的女会计任义平在护送公款途中,遭遇一手持铁棍歹徒的袭击。任义平临危不惧,在与歹徒搏斗时身负重伤,随身携带的公款却安然无损。
新华社记者 彭张青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