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2月18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改革者风采”特写征文启事
改革是我们时代生活的主题,改革者是我们文学讴歌的对象。人民日报文艺部、深圳特区报文艺部与深圳市富邦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决定联合举办“富邦杯改革者风采”人物特写征文。用文学笔调描绘和反映四化进程中各行各业的改革者、创业者精神风貌、行为观念和战斗业绩,是这次征文的宗旨。
放眼国中,改革大潮风起云涌,四化建设日新月异,改革时代中人生的追求、奋斗业绩、平常情怀等,均可成为征文的内容。文章不拘一格,或特写,或素描,或散记等,要求真人真事(稿件由单位加盖公章),精粹质朴,富有文学性,以2000字为限。
征文择优在人民日报文艺副刊和深圳特区报副刊上发表。从即日起至1994年6月10日止为征稿时间。征文由有关专家组成评委会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两报分别发稿,统一评奖,机会均等。
征文稿件请寄北京人民日报文艺部征文组(邮编100733)或深圳特区报文艺部(邮编518009)。请勿一稿两投。
人民日报文艺部
深圳特区报文艺部
深圳市富邦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第8版(副刊)
专栏:艺文短波

  艺文短波
1月31日鲁迅博物馆和民盟中央、南开大学、北京师大等单位联合举行纪念李何林先生诞辰90周年座谈会。李何林先生是参加北伐和“八一”南昌起义的老战士,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民主同盟第六届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务委员。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是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和鲁迅研究专家。参加座谈会的有100余位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士,深切地缅怀他坚持真理、光明磊落、严于律己的精神,以及在开拓中国现代文学和鲁迅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
由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杂志社举办的满族诗人华舒作品讨论会,日前在北京举行。华舒是辽宁省比较活跃的业余作者,已出版六部诗集。其中《绿世界》曾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评奖优秀诗集奖。(杨铮)


第8版(副刊)
专栏:

  燕归来兮
苏应奎
又是一年芳草绿,似曾相识燕归来。
池塘处处,桃花片片,酥软稻田,呢喃燕子,织成了家乡春天的美丽图景,引发我多少梦回魂绕的浓浓乡情!
“仲春之日,元鸟至”。家有燕巢,向为人们视作祥瑞。“柳外东风花外雨,香泥高垒画堂新”,这可爱的小鸟儿,给家乡的春天挥上潇洒的一笔,春天因此而充满了生机。
燕子是有灵性的鸟儿。小时候母亲告诉我,燕子筑巢必选家睦人和人家的堂屋,不上没人住的空房,更不上吵架人家筑窝。我家的燕窝就筑在客堂的屋梁和沿窗的木条上。当春光明媚照拂大地之际,我们常常搬了小矮凳,坐在庭院里看燕子盘旋起落,衔泥筑巢。它们有时疾如流星,来回穿梭,整天忙忙碌碌。一旦孵出雏燕,窝边立时探出几个可爱的小脑袋,张着嫩黄的小嘴巴,争先恐后叫唤,呢喃之声十分悦耳。
最难忘,儿时目睹过一次燕子大聚会,其情其景,至今仍历历在目。那年五月的一个傍晚,雨后初霁,晚霞满天;秧田新犁,雾气迷蒙。我行走在铺满青草的田埂上,突然间,发现成百上千的燕子,在秧田上空聚集,黑压压的一片,或盘旋再三,或来回飞翔,或横空刺去,或俯冲而来。其阵势,完全可以用浩浩荡荡、此起彼伏加以形容。不一会儿,他们又齐集枝头,站立屋顶,吱吱喳喳,絮絮叨叨,相依相偎,亲密无间,直至夕阳西下,云闭雾合,才依依不舍,各自归巢。
据说这类燕子大聚会的奇景,在江南水乡也并不多见,因此在绍兴,被列为当地“十景”之一。我看过科教电影制片厂在那里拍摄的电影,然而,银幕上的镜头,又怎能与身临其境相比!
“咫尺春三月,泥香带花落,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秋去春来,燕子是很讲友情很守“信义”的。我呢,每年春天也都要回故乡一次,为的是想沐浴一下大自然的好春光,今年也不例外。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故乡早已变了模样。当我在和煦的春光下惊喜地发现,轻盈矫捷的春燕在幢幢新房间穿门入室,绕梁进窝,我又一次重温了童年时的梦,又一次感染到了家乡融融的祥瑞气氛!


第8版(副刊)
专栏:

春风梳柳夜雨润花(书法)张德林


第8版(副刊)
专栏:

  一本书,两世缘
谭宗远
在日本,老舍是影响很大的一位中国作家。早在1939年12月,日人猪俣庄八就翻译了老舍的短篇《大悲寺外》,一年以后(1940年12月),老舍的中篇小说《小坡的生日》又译成日文,由东京兴亚书局出版。《小坡的生日》是老舍作品第一个外文译本。
但由于当时中日两国正在交战,战后长时期文化交流又不够正常,这个译本老舍一直未见。他的家属后来虽获悉有这样一本书,因绝版多年,也无从得见。
波多野真矢,一个清秀的日本姑娘,当她第一次来到老舍故居,拜会老舍的长女舒济,竟意外地带来了这本书的消息。
真矢出生在一个对中国极有感情的家庭,她的曾祖、祖父都是有名的汉学家。祖父波多野乾一(1890—1963)20年代曾任产经新闻报驻北京特派记者,喜京剧,与郝寿臣、梅兰芳、齐如山交厚,著有《支那剧大观》、《京剧200年之历史》等书。真矢得其家传,也酷爱京剧,大学毕业所做论文即为《梅兰芳的古装新戏》。嗣后她又漂洋过海到北京,在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学习戏剧。她很钦慕老舍的为人和作品,便随友人到作家生活过的丹柿小院拜访。当她向舒济提及这本《小坡的生日》日译本就是她的祖父翻译的时,舒济很是惊喜。她说这书在日本也极罕见,连最大的国会图书馆和东洋文库也未收藏,她的姑母倒有一本,待她回国时设法带来,献给老舍故居。她认为中国的好东西应由中国保存,中国也应该把自己好的东西保存好,不要外流和毁坏。
她果然没有食言,1993年2月,她在说服了姑母以后(她的姑母极珍爱这本书),从国内把这本书带到了北京。
除纸张有些发黄外,这本书保存得相当平整。书皮为红白两色,画有小坡的全身像,书名译作《小坡の诞生日》,为“支那名作小说”的一种(这套书尚包括巴金、郭沫若等人的小说)。书中文字一律竖排。封底有波多野玲子(即真矢的姑母)的钢笔签名。书的译文和前言均署名“兴亚书局同人”,实际均出自波多野乾一之手。前言这样评价这本书:“我们看到作者把小孩儿的世界掌握得准确,刻画得巧妙,覆盖全篇的施放着香气的幻想的气氛,使人想到我国的坪田让次和红莲尚,也就意外地发现邻邦中国有这么特殊的作家而感到吃惊。”(波多野真矢译)这个评价应该说是得体的。
去年12月24日,是这个译本出版53周年前夕,又逢乾一先生诞辰103周年,波多野真矢在老舍故居,亲手把这本书送给了舒济。老舍夫人胡絜青因行动不便,没有到场,只好托女儿转给真矢一封信:
“感谢你们珍藏的波多野乾一译的日文本《小坡的生日》赠送给老舍故居收藏。这是中日友谊深厚交流的表现。再一次感谢!”
送书时的波多野真矢,已在“中戏”完成学业,结了婚,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她的先生是个好学的中国人,也是老舍家的好朋友。(附图片)
(附《小坡的生日》书影一帧)


第8版(副刊)
专栏:

  新春短笛
杨德祥
又是新春。
是轮回,而不是重复!
每个迎春者都是一支歌:年年花相似,岁岁人不同!
不同的春风春雨在召唤:召唤开拓者去耕耘新的明媚和花汛。
不同的春山春水在期待:期待创业人去编织新的光环和故事。
梅枝有新的花蕾在吐艳哩,这雪中的暗示,投向你,投向我,投向他,看谁是她的钟情人。
竹海有新的笋尖在拱土哩,这泥下的伏笔,考验你,考验我,考验他,看谁是她的知音。
只知道评论春光的人,春光不会与他同行。
只知道欣赏春色的人,春色不会与他齐飞。
如果喜欢杏花雨,你就当一株岸边柳吧,烈日下,准备献出一片绿荫。
哦,光阴似箭,春光一刻值千金,误了播种又要苦等一年。
穿过茫茫烟雨,前面就是艳阳天……


第8版(副刊)
专栏:

  终于“咬”出了新闻
周云龙
报上登载了一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北京市仅三环路内就有不下10万只狗,上海市无证犬10万只,苏州无证犬10万只,武汉市有狗20万只,黑龙江省户均一狗……
动物界中,比老虎凶猛的大概没有多少。但如今的事实明摆着,犬祸猛于虎。《羊城晚报》1993年12月19日以此为题的报道中还披露,五六十年代,全国狂犬病发病死亡人数仅一二百例,而1980年以来,全国死于狂犬病的累计已达6万多人。自60年代至今,因狂犬病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3.44亿元……惊人的数字的背后,乃是一组组血淋淋的镜头。
其实,在国人的眼里,狗子似乎是性善的一类动物。有道是,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里并未提及其咬人的恶行;即便那句“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也只是说狗咬错了人,没有别的责难。而在西方新闻界,则早有一个流行的说法: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洋人的意思,我们并不难懂:狗天生的会咬人(不是猪、鸡咬人);物以稀为怪,狗咬人的事儿太多了(一年至少总有百万人受伤),不足为奇。
也许得益于那理论的教诲,新闻传媒中倒是真的不常听到人们对“狗咬人”的评论(亦或麻木无知了),而另一类有关狗的新闻却频频见诸报端。但请注意,不是“人咬狗”,而是人养狗,人宠狗,人赏狗……报上不是有过狗市开张的新闻么?其中有名有姓的某某大亨花数万元买回一只什么狗(进口的,说不出名儿)!报上不是有过某地隆重举办名犬比赛的报道吗?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前些时不是匆匆地办了一次狗展吗?广州街头的“寻狗启事”更惹人注目,有手写的,有油印的,有铅印的,大大的“重酬1万元”几个字格外显眼。又有一则“人不如狗”的新闻:一急性阑尾炎患者去急诊,谁料医生却热衷于为狗服务。待医生为狗做完手术,酒足饭饱之后,病人已严重腹水了,真是十足的“狗道主义”!(据《中国检察报》1994年1月2日)
吃惊之后,我便想出一个问题:闻此睹此新闻,某些人会不会更坚定养狗、逗狗、赏狗的决心?因为狗受宠呀!可怎不想国土上狗子多了,消耗粮食,污染市容且不说,人被咬的事儿可也便成了家常便饭。人们上下班,外出旅游、逛街,时时处处都得陪着小心,没准儿会窜出一只(或是一群)狗来——那该多糟糕!
有人说,国人在物质生活大大改善的同时,开始移情于动物,足见人们业余生活的丰富多彩。我却要唱一唱“反调”,狗充其量只能为你看家,比防盗门防盗锁强了些,但如果它咬了人——狗子兴许没多大“责任”,犬主少不了要掏腰包;被咬者如不及时治疗,说不定还要赔上性命。
狗年又到了,有关狗的文章渐渐地多起来。不幸的是,狗子们打破了西方新闻界的断言,终于“咬”出了血淋淋的新闻;所以,我们对此不可小视。笔者心存杞忧,抢先建个议:多说些养狗之弊,好不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