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2月18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学习徐洪刚
本报评论员
徐洪刚,一位人民解放军普通战士的名字,如今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传颂。这位济南军区某部通信连班长,在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面对穷凶极恶的4名持刀歹徒,挺身而出,英勇搏斗,甚至在身中14刀的情况下,仍跳车追赶歹徒,直至昏倒在地。他以不惧邪恶、见义勇为的英雄行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同样值得称道的是,在徐洪刚为保护群众受重伤时,筠连县税务局詹本方等同志和筠连、宜宾、渑池等地干部和群众又为抢救徐洪刚而竭尽心血,并在救英雄、爱英雄、学英雄中,用大量感人肺腑的行动,使英雄谱写的正气歌越唱越响亮。这一切,不仅说明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仍在中华大地发扬光大,更说明崇尚见义勇为的美德仍为绝大多数华夏子孙所继承。
本报今天刊登的这篇通讯,详细介绍了徐洪刚见义勇为先进群体的事迹。毋庸讳言,目前的社会治安状况还不能令人十分满意。一些不法之徒在光天化日之下兴风作浪,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宁。见危不救、见义不为的事也时有发生。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现在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这就需要我们向徐洪刚学习,在全社会形成见义勇为光荣、见义勇为可敬的风气,激励更多的人站出来与坏人坏事作斗争,从而带动亿万群众共同为人民的安宁、社会的稳定而奋斗。


第1版(要闻)
专栏:

  三部门通报去年工业经济状况
产销衔接基本稳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本报北京2月17日讯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今天发表统计通报:1993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宏观调控措施的贯彻实施,我国工业经济运行呈现良好态势。在生产取得高速增长的同时,工业企业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市场应变能力有所增强,产销衔接基本稳定,经营状况好转,经济效益比上年明显提高。
去年全国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6.61,比上年提高了7.16个百分点。全国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创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5%,完成产品销售收入增长42%,实现利税增长36.8%,其中实现利润1452亿元,增长62.4%。
从经济类型看,去年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6.19,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高出9.58个百分点;以“三资”企业为主体的其他经济类型工业经济效益水平明显提高,全年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34.3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7.74个百分点。集体所有制工业经济效益依然相对偏低。
从行业情况看,重工业经济效益好于轻工业,但差距逐步缩小。全年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2.89,高于93.16的轻工业综合指数。在全部盈利企业盈利中,重工业企业占68.3%,重工业企业亏损率为25.8%,比轻工业企业低12.4个百分点。
从地区看,多数地区经济效益上升,经济快速发展的东南沿海地区经济效益总水平明显好于内陆地区,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从总体上看,工业经济发展仍然比较粗放,经济效益的取得主要依靠生产规模扩大、外延的扩张及涨价的推动。工业经济效益改善带有明显的“速度效益型”特征,工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瑞环在福建考察时强调
依靠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
勇于实践树立实践第一观点
新华社福州二月十七日电(福建日报记者张锦贵、新华社记者林斯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福建考察工作时强调指出,群众观点和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始终注意的、带根本性的问题。
春节刚过,李瑞环在福建省委书记、省长贾庆林和省政协主席游德馨的陪同下,先后到福州市的企业、开发区、居民住宅区和学校进行考察,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居民生活情况,与工人、干部、科技人员和教师进行交谈,征询他们对改革和建设的意见。在听取福建省委和福州市委的工作汇报后,李瑞环对福建省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所取得的工作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问题,发表了重要意见。
李瑞环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实际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过程。没有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失去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离开了群众的自觉与主动,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谅解,我们的事业就不可能取得成功。我们必须始终树立群众观点,要一切为了群众,把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把握好总体受益原则和总体承受能力原则,努力使群众从我们的各项决策和工作中获得最大的益处;要一切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把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并合理发挥出去,从而克服各种艰难险阻。
李瑞环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说到底是一个实践问题。无论是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还是研究政策制定措施;无论是总结经验发展理论,还是判别是非统一认识,都必须通过实践。因此,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实践,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做到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学习理论,提高认识,总结和创造新鲜经验。这样,我们才能少走弯路,避免失误,推动各项改革事业的稳步前进。
李瑞环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化群众观点和实践观点重要性的认识,就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群众和实践问题的论述,提高尊重群众、重视实践的自觉性,这样就能帮助我们的干部成为既有理论有实践,又为广大群众拥护的人民公仆。
考察期间,李瑞环听取了福建省政协工作的汇报,看望了政协和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及机关工作人员。


第1版(要闻)
专栏:

  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
欢迎港澳台和外国记者采访
本报北京2月17日讯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今天宣布,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第八届第二次会议将分别于1994年3月10日和3月8日在北京开幕,届时欢迎香港、澳门、台湾记者和外国记者前来采访。
凡希望临时来北京采访两会的香港、澳门记者可通过新华社香港分社、新华社澳门分社向两会新闻报道组办公室提出申请;台湾记者可通过新华社香港分社或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领馆向两会新闻报道组办公室提出申请;外国记者可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领馆、新华社香港分社、新华社澳门分社、香港签证处、澳门签证处向两会新闻报道组办公室提出申请。常驻北京的外国记者和香港记者可向两会新闻中心提出申请。港、澳、台记者和外国记者在申请采访时,须持本人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的委托书或确认本人是新闻记者身份的证件,并注明是文字记者还是摄影记者。申请的截止日期是1994年3月15日。
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将在北京国际饭店设立新闻中心,负责接待安排中外记者采访。


第1版(要闻)
专栏:

  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运动杰出领导人
刘宁一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2月17日电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刘宁一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4年2月1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7岁。(附图片)
刘宁一同志遗像(新华社发)


第1版(要闻)
专栏:

  一曲时代正气歌
——记“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徐洪刚
新华社记者蒋永武本报记者徐如俊
2月5日晚,中央领导同志会见来自全国各地的20名爱民英雄、拥军模范代表。江泽民同志久久握着“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徐洪刚的手,高度赞扬他不畏强暴、见义勇为的壮举,并向陪同会见的党政军领导同志说,要很好地宣传这位青年战士的英雄事迹,弘扬正气,保持社会的团结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徐洪刚勇斗歹徒的壮举震撼着千万人的心,谱写出一曲军民同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时代正气歌。
    洒血盘肠斗凶顽
1993年8月17日,一辆由云南省彝良县牛街镇开往四川省筠连县的长途公共汽车,穿行于乌蒙山区的青山绿水之间。
上午10时许,汽车行至筠连县巡司镇境内,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在车厢内发生了。
一个叫任永林的青年歹徒,突然向身旁靠窗而坐的年轻妇女吴道蓉要钱。吴道蓉坚决地回答:“没得。”
“没钱,就抹手表。”任永林动手把吴道蓉手表带扯断了。吴道蓉赶紧把手表装进裤兜里。
“不给表,老子就扒你的衣服。”任永林一把将吴道蓉的上衣撕破了。
“没有钱,就把她从车上推下去。”随着同伙的叫嚷声,任永林卡住吴道蓉的脖子,就要把她从正行驶的车上掀出窗外……
眼看一场劫持钱财、侮辱妇女的事件愈演愈烈,亡人、施暴的罪恶就要在光天化日之下发生!
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吵嚷声惊醒了正打盹的一个英气勃勃的年轻人。他就是探家归队的济南军区某部通信连班长徐洪刚。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岂容歹人逞凶!见此情景,徐洪刚顿时气血上涌,“嗖”地站起,虎目圆睁,大声喊道:“住手,不准这样!”
一声霹雳,吓得歹徒连忙松开了即将被掀下车去的吴道蓉。吴道蓉得救了。
“小子,关你啥事?你想挨揍!”任永林疯狗似地向徐洪刚扑来。他的3名同伙也围了上来。
面对4名穷凶极恶的持刀歹徒,赤手空拳的徐洪刚,毫无惧色。他勇敢地迎上前去,与扑来行凶的歹徒们展开了英勇搏斗。他奋起一脚,把一个歹徒踢倒在地。挥起一拳,又将另一歹徒击退。然而,终因寡不敌众,浑身被匕首刺伤多处。顿时,鲜血染红了他的衣服,溅满了四周,肠子也流出了体外。
此时,司机听到响声,立即停下车,奔过来,趁歹徒不备,夺过了一把再次向徐洪刚狠狠刺去的匕首。
“抓住杀人凶手!”乘客纷纷站起来,大声呐喊。4名歹徒见状慌忙跳车逃窜。
“抓住歹徒!”已成血人的徐洪刚忍着剧痛,用背心兜住流出体外的肠子,以惊人的毅力从车上跳下,抱住了最后跳车而下的歹徒的腿。但由于伤势过重,体力不支,歹徒挣脱逃跑。
徐洪刚从地上奋力爬起,摇晃着身子,向歹徒逃跑的方向追击。一米,两米,十米……一步一摇晃,一步数滴血。当身后留下50多米的血迹之后,他终于再也支撑不住,重重地摔倒在公路上。
就在这时,筠连县税务局副局长詹本方等一行4人乘小车途经此地,见此情景急忙刹车。
“我是解放军,快去追歹徒!”徐洪刚边说边用颤抖的右手,从上衣口袋里掏出“士兵证”,用血迹斑斑的左手指着歹徒逃跑的方向。
“你的身体怎么样?”詹本方等人急忙把徐洪刚扶上车,见他满身是血,担心地问道。
“不要管我,快……快追歹徒!”徐洪刚声音微弱,但却十分坚定。
小车沿着公路朝着歹徒逃跑的方向追击。约追出一公里,詹本方等人见徐洪刚已昏迷过去,担心他有生命危险,赶紧掉转车头,驶向附近的镇医院……
经医院检查,徐洪刚全身刀伤14处,仅胸部就中了8刀,靠近心脏的一处刀伤深达8厘米,有一刀已触及肺部。腹部刀伤裂口4厘米,肠子流出体外50多厘米。
就是带着这样严重的伤势,他与歹徒搏斗不息。真是虎胆神威!
    同扬正气满人间
英雄的生命危在旦夕!
一场“鬼门关”前与阎罗争夺英雄生命的战斗开始了。
巡司镇医院因医疗条件所限,难以保证英雄的生命安全。医护人员在小车上对徐洪刚的伤口进行止血处理后,吊上输液瓶,便催促小车立即起动,以最快的速度驶向筠连县医院。平时要半个多小时才能跑完的路程,只15分钟就赶到了,为徐洪刚获得第二次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一定要把这位英雄的生命从死神手里夺回来。这是党和人民赋予我院艰巨而光荣的特殊任务!”筠连县医院院长黄乾安发下“号令”,并亲自坐镇指挥。只几分钟,全院就组织起了一支与死神较量的精兵强将,人称“筠连一把刀”的副院长钱明亲自主刀。
县委、县领导闻讯后,立即指示有关部门:对这样的人民英雄,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用最高明的医生、最好的药品、最高规格的护理,全力抢救治疗。县里还特拨款5万元作为救治经费。
白衣天使们眼含热泪,奋力抢救。整整4个小时,手术胜利完成,徐洪刚终于脱险了。
筠连县电台、电视台,每日数次向全县人民报告徐洪刚的伤势情况。徐洪刚负伤后的第10天,宜宾地委、行署决定,将他转到川南医疗条件最好的宜宾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由外科专家、该院副院长陈启明和闻讯赶来的成都军区总医院脑外科专家组成强有力的“医疗班子”,进行会诊治疗。
医院的护士们每日24小时,轮流对徐洪刚进行“特别护理”。女护士长孙道贵连续3天3夜守候在徐洪刚的病床前,忘却女性的羞涩,为英雄擦澡洗脚、换洗衣裤。徐洪刚这位身中14刀,3次大手术中摘除脾脏和1根肋骨也没有哼一声的硬汉子,此时被特护人员那如慈母、胜姐妹的体贴关怀,感动得热泪涟涟。
在省、地、县三级党和政府的齐心关怀下,经军内外上百医护人员40多天的精心抢救、治疗、护理,濒临死亡边缘的徐洪刚,终于奇迹般地康复了。
在徐洪刚负伤住院后的几十个日日夜夜里,滇、川、豫三省各界群众、各族人民,竞相用不同形式表达对人民英雄的由衷爱戴之情。徐洪刚住院后,探视者络绎不绝。他们之中,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有幼儿园的孩子;有机关干部、学校师生、工厂职工、城镇居民,还有许多来自偏远山乡的农民。他们手持慰问信、慰问品,要一睹英雄的风采,要表达自己和家人对英雄衷心爱戴之情。为了让徐洪刚休息好,医院特设了“徐洪刚接待室”。可仍然难以阻挡一些“特殊探视者”。
50多岁的哑巴姐妹李云翠、李云芳,无法用语言表达心声,经再三“恳求”,来到徐洪刚床前连连鞠躬。
73岁的五保老人汪世华,用自己省吃俭用的钱买来点心,一连两次前往医院探视,都被劝阻于“接待室”。第三次,她“说什么也要见一眼徐洪刚这样的好娃子”,直到亲自喂徐洪刚吃下几口罐头食品,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82岁的王向珍老大娘拄着拐杖来到徐洪刚床前,用颤巍巍的手抚摸着徐洪刚浑身的伤痕,说了一声“好孩子,你受苦了!”禁不住失声痛哭。
更多的探视者进不了病房,送了慰问信、慰问品后,在医院门前放一挂鞭炮,以表达对英雄的祝福。
短短几天,前往医院探望者就达5600多人次,群众自发捐款1.3万多元,为徐洪刚购买补品、慰问品价值达8400多元。
9月16日,伤已痊愈的徐洪刚返回部队。列车抵达河南渑池车站。全县数千军民在站台上举行“欢迎英雄徐洪刚伤愈归队”仪式。此次列车在该站按规定只停车3分钟。为了使欢迎仪式能从容进行,经请示,上级铁路部门作为“重大特殊事宜”,特批此次列车在该站停车15分钟。
这天,渑池县城彩旗飞扬,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全城空巷,2万多名群众自发地走上街头,列队于近3公里的道旁,就像迎接战场上凯旋的勇士一样,夹道欢迎身披“人民卫士”红绶带的徐洪刚。
对歹徒的从快从重惩处,也是对英雄的一种爱戴。发案的当晚,宜宾地区政法委、公安处就作出了“快速侦破此案”的决定。公安干警们连续奋战了7天6夜,在山峦沟谷中徒步行程数百公里,终将3名歹徒缉拿归案。许多群众抱着“决不能让伤害英雄的罪犯逍遥法外”的强烈爱憎,主动协助公安部门追捕另一名尚未擒获的“恶狼”。后来,这个诨名“筛哥”的歹徒潜逃回家,乡亲们发现后,立即向公安部门举报,将其抓获。经审讯,对4名歹徒依法严正判决:主犯任永林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其他3名罪犯也受到了应得的法律制裁。
英雄战士为人民不惜流血负伤,人民对英雄战士报之以鲜花、掌声和荣誉。宜宾地区、行署和徐洪刚家乡彝良县以及部队驻地渑池县,先后授予他“见义勇为标兵”、“爱民模范”、“人民卫士”等荣誉称号。徐洪刚所在部队为他记了一等功,济南军区和共青团中央分别授予他“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见义勇为青年英雄”荣誉称号。
   “铁军”中的英雄战士
徐洪刚浴血斗歹徒的事迹经新闻媒介传播后,赞扬信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雪片般飞向军营,飞到徐洪刚身边。川、滇、豫、鲁四省军民纷纷请英雄作报告,与英雄座谈,探索这位青年英雄成长的道路。
徐洪刚的家乡云南省彝良县曾养育过“从奴隶到将军”的我军著名指挥员罗炳辉。就在他入伍的1990年,家乡又出现了一位全国知名的英雄。彝良县一个乡的人武部长孔凡松,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勇斗歹徒,英勇献身。离家前,徐洪刚来到孔凡松遗像前发誓:“纵不能像你一样死去,也要像你一样活着。”
徐洪刚所在部队是曾以“铁军”著称于世的某红军师。在师史陈列室,面对我军著名的“盘肠英雄”姜东海的画像,他发誓“甘洒热血为人民,不愧铁军新一代!”
两年后,徐洪刚成了彝良县第二个勇斗歹徒的英雄,成了“铁军”第二个“盘肠英雄”。这决非巧合,而是光荣传统在新一代身上重放光辉!
“平时炼就钢铁的意志,关键时刻方有无畏的胆略。”徐洪刚自觉从点滴入手,努力把自己锻炼成“钢铁战士”。
济南军区提供的一份材料表明,徐洪刚关键时刻的无畏壮举,是他平时刻苦磨练的结果。有这样几件事给许多来访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是一天下午操课之前,徐洪刚的胃病犯了,胸口一阵阵绞疼。可他一声不吭,照常参加训练。一会儿,他脸色蜡黄,豆大的汗珠扑扑直落,仍然咬牙坚持。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突然,他眼前一黑,晕倒在地。大家将他唤醒,要他下去休息。他死活不肯,又顽强地投入到操课行列之中。“这才是我们铁军的兵!”教导队长感动不已。
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团通往师部的电话线路出了故障。徐洪刚主动请战,承担了查线任务。当时,连队的摩托车不在家,战友们劝他等摩托车回来后,再坐车去查线。他却说:“不用了。风雪深夜徒步查线,更能磨砺意志。”说罢,便带领一名战士扑进了风雪里。电线杆结了一层冰,滑溜溜的,爬了一半,稍不留意就咕噜一下滑下来。徐洪刚爬上去滑下来,滑下来再爬上去,哪管它碰破了腿,擦破了手。就这样,连续8个多小时的风雪夜,沿着线路一根杆子一根杆子地爬上爬下,查了30多根电线杆,行程达42公里,终于排除了故障。黎明回到连队时,他俩成了雪人。
百炼成钢。徐洪刚的训练成绩都超过了大纲规定的优秀标准。参加师、团组织的军事考核、比武,常常摘“金”而归,被人们誉为“金牌战士”。所在部队将其树为“硬骨头战士”、“训练标兵”。
一次,部队驻地附近山林失火,严重威胁仰韶文化遗址。徐洪刚同战友们紧急奔赴火场。他带着几名战士,哪儿火势旺就扑向哪里。山上缺水,就用大扫帚打火;扫帚烧没了,脱下衣服扑火;衣服烧成了大窟窿小洞的,又扳下树枝扑打。当大火扑灭时,徐洪刚的眉毛、胡子烧焦了,衣服已烧得百孔千疮。
徐洪刚在筠连县医院养伤的时候,一天收音机里突然传出了一个亲切的声音:“原谅远在千里之外的小弟不能前去看望,请允许我把这首歌献给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洪刚哥。”听着“愿亲人早日养好伤……”的优美旋律,徐洪刚这才想起这是他从滚滚江水的急流漩涡中救出的一位名叫李明的小学生,用电波载来了情深意切的遥祝。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徐洪刚平时学英雄的业绩,炼钢铁的意志,有爱民的情怀,关键时刻才经受住了血的洗礼,写出了他的人生史册中最辉煌的篇章。(附图片)
某部班长徐洪刚。新华社记者吴森辉摄


第1版(要闻)
专栏:东西南北中采访思絮

  “三加一”的启示
本报记者李仁臣凌志军
只有60多万人的山东昌邑县,去年养鸡8000万只,单这一项,人均增收200多元。养殖业带动了种植业、加工业、运销业。怪不得县委书记赵俭向我们介绍情况时说:“沾了鸡的边就赚钱!”年产8000万只鸡,却不见集体或国营的大鸡场,而是靠千家万户养出来的。这个事实让人思考一个问题:分散的小家庭,怎么才能组合成为社会化的大生产,以适应开放、竞争、统一的大市场?前些年农产品忽而少得让城里人凭票配给过日子;忽而又多得卖不出去,价跌伤农。究其原因,问题还是出在小生产和大市场不能有机衔接。与这个问题相伴而来的,是怀疑家庭经营这种方式,是否具有长久的推动生产发展的能力。
我们在昌邑县宋庄乡看到的事实令人振奋。这里的农民圈一小片地,搭起塑料暖棚,就可以一年四季养鸡。1993年出栏肉鸡多至1500多万只。毫无疑问,这是由小农户组成的大生产。这些鸡由小到大,56天即有一批出栏,规模庞大而又周转灵便,运销畅通无碍,遍及除西藏之外所有省市区。这又是地地道道的大市场了。
农家养鸡养出规模,并非奇事。关键是如此大规模的商业化的养殖,是一定要有市场来承前启后的。前边要提供种鸡、雏鸡、饲料、防疫,等等;后边要保证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等。一环出了毛病,则会满盘皆输。
是谁来做这些事呢?换句话说,谁来充当农家和市场之间的媒介?这就要谈到农村经济组织的创新。
农村经济组织的创新,是几年前经济理论界提出的概念,这一次,我们在山东看到的是活生生的事实。山东许多地方,这两年里有三种形式蓬勃发展,一个是公司,即为农民的产前产后提供各种服务的组织,多由集体或者数家农户联合组成,也有少数为国有。一个是贩子,当地人称作“二郎神”,即长途贩运销售产品的农户,发展极快,据说,目前全省已有70万户专营此事。再一个就是中外合资的企业,多从事农产品的加工,技术档次高,具有示范和“龙头”作用。这三种形式均以不同方式与农户的生产连接,有人将此概括为“三加一”。这里的“三”,正是农户通向市场的桥梁。比如前边说到的宋庄乡,就有上百家贩运雏鸡、上百家贩运饲料、90多家营销医药。这些人支撑着全乡4600多户农民从事专门的饲养。
当然,这样的经济组织还要完善和发展。只是有一个问题已经相当明晰,新型的经济组织,不论何种形式,都必须是经济运行本身的产物,其特点是依照市场的规律行事,而无任何政府部门的行政色彩。说它“新”,也就是“新”在这里。
山东农村改革的脉络比较清楚,这一点大家的看法比较一致。在这条改革的道路上,如果说第一步的成功是解决了农户与土地的关系;那么,第二步的成功可能就在于,以新型的经济组织来解决农户和市场的关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