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4-02-17

1994-02-17新闻联播 文字版

孺子牛的心愿

第5版(文学作品)<br/>专栏:改革者风采<br/><br/>  孺子牛的心愿<br/> 晋华<br/> 1990年7月16日上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枚巨龙般的火箭挣脱了巍然耸立的发射架,腾跃至青山秀水的上空。当最后一丝火舌消隐在天际之后,喜讯也随电波传到了山西长治清华机械厂。我国首枚大推力火箭“长征二号捆绑火箭”试发成功!上党古城的这座航天地面设备企业沸腾了。<br/> 而此刻,他们的厂长魏方贵,却坐在电视屏幕前,宽大的身影一动不动。唯有润湿的眼角泛出因成功而在心海激起的阵阵涟漪,诉说着他此时奔腾流转的万千思绪……<br/> 魏方贵,常常是一双布鞋,一身便装,一脸的严肃。可是到他粲然开颜,用特有的山东腔夹带当地粗话跟你唠嗑时,逼人的爽气便洗彻肺腑,温暖而透亮。<br/> 1982年的深秋,不惑之年的魏方贵走马上任。<br/> 保军转民,以民养军,军工企业正在实行战略大转移。魏方贵,面对的是一个风雨飘摇,沉浮在亏损边缘线上的企业,面对的是那万余名职工家属殷殷企盼的眼睛,他知道,今后自己的幸福与烦恼已紧紧地同企业的命运维系在了一起。<br/> 开始的路是艰难的。<br/> 上任两个月,他带队出征了。油田、煤矿,历经数月,行程2万余公里,——这是一次全新意义的万里长征。能源、重化工基地、交通运输、焊接、液压优势。聪慧的魏方贵硬是将几个不相关的概念连在了一起,选定了为能源交通和重化工基地服务的主攻方向。<br/> 确定方向,只能算开发的第一步,还有第二、第三步。魏方贵再次出击,可几次交锋,始终没有进展。也难怪,堂堂的国营大中型企业仅以“铪铬床”“缝纫机上下轴”糊口,用户怎能没有顾虑。他们的第一个用户,简直是近乎刁难的施舍。1985年他带着左膀右臂到了某矿务局。你们不是要产品吗?给,人家指着井下一堆当时他们还叫不上名的铁柱子说,要干就干这个。要图纸,没有。自己测绘,一个月拿出样机。干惯了军品,吃惯了皇粮的清华厂能否在预定期完成?老魏的心里像有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br/> 返程的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奔驰,轻快的音乐缓解着连日劳累,紧张的心情。魏方贵的心早已飞回厂里:半个月拿出图纸,一个月拿出样机,三个月建线批量生产。<br/> 信念牵引着魏方贵超负荷地运转。“长二捆”地面设备研制阶段,他常常是整夜不合眼,在上、下框架淬火期间,他一直跟班在车间。他心中只有一个目标:绝不能让“长二捆”特快列车在清华厂晚点。体壮如牛的魏方贵人瘦了脸黑了。在这场拚搏战中,他被连续的感冒折腾着,手脚也麻木了,脖颈也失灵了,他硬是坚持着,坚持着……“长二捆”试制任务完成,魏方贵也倒下了。住院20天,7天发高烧,可在病榻上他仍坚持批文、办公、处理问题。<br/> 希望焕发出巨大的创造力。<br/> 现实生活中“穷庙富方丈”的现象令魏方贵忧虑焦急:古之君子,尚且“以其所难者,先身而后民,以其所利者,先民而后身”,社会主义事业的当家人就更不能慷国家之慨,填个人之欲壑。魏方贵遵循古训所言“上清而无欲,则下正而民朴”,正人先正己;1985年,厂职代会根据厂里的奖惩规定奖励他500元,他将钱送给厂保育院;1988年有一个车间年终分配奖金时决定奖给他100元,他以感激的心情予以拒绝;就连某部门过节分配给他的一筐苹果他都原封退回。一位与他早就一起共事的老职工,为安排子女的工作给他送1000元现金,他坚决予以拒绝。为顶住人情风,送礼风,他不怕翻脸和红眼。<br/> 他常常深入车间,有时戳着小青年的后背,有时拍着老职工的肚子,唠唠叨叨,职工们亲切地称他为“老板”,他反驳道:什么“老板”,我还是魏老头。<br/> 企业管理界有这么一句格言:在管理者的知识、智力、素质和觉悟中,觉悟最重要,没有觉悟的管理者是最危险的管理者。魏方贵正是以廉洁自律、以身正人的言行,将人格自我完善的追求同企业最高利益相结合的觉悟,把清华人的情感汇聚在这个国营军工企业未来的发展之上。<br/> 这就是魏方贵,一位心里装的永远是职工企业的共产党员,一头吃草挤奶、默默奉献的孺子牛,一个期待不断为世界创造价值的博大情怀。<br/> (作者单位:山西长治清华机械厂)

往事悠悠

第5版(文学作品)<br/>专栏:<br/><br/>  往事悠悠<br/> 刘廷芳<br/> 新春佳节,华夏同庆,遥念故国,往事悠悠。我已是94岁的老人了,旅居海外已近半个世纪,历历往事日渐淡忘,唯独爱国之情,思友之念,日趋浓烈。在我的故旧友朋中,尤以王震老印象殊深。如今震老已经仙逝,但我与他的友谊仍梦绕魂牵,特别是他多次同我谈到祖国统一大业,鼓励我为两岸统一多作贡献之事,我一直牢记在心。他对我的盛情高谊,恍若昨日。<br/> 我和震老忝列湖南乡亲。我比他痴长八岁,早年从事实业,商事繁忙,而且壮年已远离故国;而震老投身革命,北战南征。我对震老虽已久仰,却终未谋面。我们的直接交往,还是到了80年代祖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这时他已功高位重,名满华夏。<br/> 1983年夏某日,中国驻纽约总领事纪立德先生打电话来请我到领事馆做客,并派来一位侨务领事带来了请帖,邀请我全家,包括幼子国荣、子媳爱玉,以及小孙世伟和孙女静珊。我本来不想去打扰而欲予婉谢,但后来看到请帖上写的主人却是大名鼎鼎的国家领导人王震先生,便有点“受宠若惊”。他已是名满天下的风云人物,他在来美考察的百忙中,主动专门邀请我们全家赴宴,真是想象不到。届时我到达领事馆,震老已迎候在客厅,一见面就紧握着我的手,说:“久仰大名”。我顿时感到,他平易近人,于是便像老友重逢一样,从闲话家常谈到国家大事。我注意到,他最关心的是祖国的统一。他对我说:“今日中国的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头等大事,只有统一,中国才能更繁荣;只有统一,中国才能更强盛,才能更民主,更进步;我们中华民族有史以来,只有统一才有盛世,而未曾有过在国家分裂状态下能富强康乐的记载。”我们在谈话中,共勉要以余年余力,来促使国家统一早日实现。这次震老邀请我全家,作了如此真诚的谈话会晤,真所谓“屈节订交”。<br/> 震老在美国的一段时间里,曾三次到我在新泽西州的寒舍做客。每次都是由联合国副秘书长谢先生及震老的秘书唐先生陪同前来。我因喜爱考古和收藏。他每次来都要欣赏我收藏的古物字画。我们每欣赏一件古物字画,都有所议论交谈。我发现,震老虽然军人出身,戎马倥偬,但他对文物却涉猎很广,见解独到。每次见面,从国家大事到艺术欣赏,都谈得非常投机,尽欢而散。因为震老了解我的爱好,1985年3月30日,震老特请国内当代名画家黄永玉先生作画一帧,题为《朝颜》,并亲自落款,作为我85岁生日的寿礼,并派他的机要秘书亲自送来,还交代他亲自挂在墙壁,当时为我的生日喜庆增加了光彩。现在画仍在原处,不禁使我睹画思人,更增添对震老的思念。<br/> 我二三十年代从美国留学回到湖南后,在湘举办实业,先办了湖南省银行,主持湖南省建设计划委员会,并筹划成立“国货陈列馆”、“国际贸易处”,后来还在资源委员会工作,统管钨、锡、锑的生产和经营,办了一些实事,同政界也有不少交往。在“两广事变”中,曾受湖南政界首领委托,去蒋先生处游说,是当时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史实的见证人,但几十年来我均未宣扬过此事。我因鉴于年事渐高,把当年经历两广事变的内幕史实,以“为历史作见证”的心情,写了一篇《记两广“六一事变”未曾公开的一段内幕——我说服蒋介石先生化解一场内战危机的经过》的专文,1986年3月20日,初次在《中报》发表。三月底,我剪报一份并写了一封信寄给震老,以期就正于他。承他在6月12日亲笔复函,慰勉有加,称“廷芳老的爱国之心及对中国革命所做有益之事,使我十分敬佩……我们能利用余年余热为中华民族统一大业做点事情,甚为欣慰。”《上海文史资料选辑》、《人民政协报》和台湾的《传纪文学》均全文转载了拙文,更加鼓舞了我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尽自己一份力量,正如震老所说的用“余年余热”,为国出力。<br/> 祖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我不顾年迈,多次回国考察和省亲访友。1986年秋,我再度回国赴京。震老得悉我远道赶来,特地邀我到他府上做客。一进大门,震老迎上前来,说“欢迎欢迎”,并手挽着我的手臂接到客厅。当时在座的除湖南省陈邦柱省长外,其余都是他的家人,包括王夫人季青女士、他的公子王军先生和夫人。我是带着我的外孙刘德普医师去见震老的。当我向震老介绍他时,震老满带笑容,慈祥地说:“外孙内孙,都是一样。”我们落座,看到震老的客厅陈设简单朴素,客厅正面墙上挂着毛泽东像,下面是一排书架,装满书籍。我们两位老人再次会晤很高兴。震老又请我吃“涮羊肉”。全家围坐一桌,震老很风趣地问孙子“你爱不爱吃菠萝蜜”(FOLLOWME),孙子很聪明,很快回答:“学,天天学”。大家都笑了。这次会见大家都很高兴,照了很多像,并摄下了录相。没有想到,这次见面,竟是我们的最后诀别。<br/> 1993年3月12日,友人从北京给我新泽西州寓所打来电话,我还在熟睡中被电话铃唤醒,他告诉我关于震老在广州逝世的消息。我本想马上购机票飞北京吊唁,但医生劝我,说我已九十有三,少作长途飞行为妙。我于是写了一封信给王夫人及其家属,电传北京。我当时十分伤感,忆起与震老交往,深情高谊,恍若昨日,深感岁月匆匆,人生苦短。我在电文最后说到:“廷芳远隔重洋,未克返国叩灵,参与震老告别仪式,诚为终身憾事。四月特遣幼子国荣返京。一则向震老灵前致敬,二则向夫人当面问安。唯望夫人及哲嗣诸贤,节哀顺变,将对震老之怀念,移爱祖国和人民,用以加速振兴中华之进程,则所以告慰震老在天之灵也。”秋天,我再度回国,到震老府上吊拜老友之灵。往事悠悠,书不尽意,有友如此,亦足“以慰平生”矣!

诗人的情怀

第5版(文学作品)<br/>专栏:<br/><br/>  诗人的情怀<br/> 卢祖品<br/> 到了三水,森光叔告诉我,吾家十一世祖生于南海县罗村,后代陆续迁往桂南一带。先祖们和常人一样,无非尘世的匆匆过客。倘有光辉业绩,对于后辈,当会感到骄傲与自豪。文坛流行过这热那热,其中有个“寻根热”。我由是想起我的“根”,虽然没有热起来,但脑中老萦绕着“南海,南海”。<br/> 南海属广东“四小龙”之一,这次没去;但到三水的第二天,就从市文联一位副主席那里听到一个发生在南海境内的故事。<br/> 这是一个美丽的故事。<br/> 去年年关将至的一天晚上,钱贵根办完公事,驱车回家看包公戏。黑老包连续剧正在香港翡翠台播出。他别的没兴趣,但对老包情有独钟,能得到艺术享受,且能开阔心境——他后来对我这样说。<br/> 路过里水镇时,马路中间躺着一个人,身穿警服。钱贵根停下车,察看摩托,没有严重损坏的迹象。但伤者已经不能呻吟,只是脑袋偶尔颤动一下,知道并未断气。救人要紧!马上站在马路中间拦截过往车辆送医院。路上汽车、卡车、摩托车络绎不绝,截了十多分钟,全都绕过伤员扬长而去。好容易找到两个中年男女帮助守护现场,然后让司机和助手分头去报案。<br/> 他静静肃立在苍茫的暮色里,那时风很大,细雨霏霏。身上掖着20万元人民币,车上装有价值10万元的玉器。当地的治安状况尚未完全进入法制轨道;我在广州就听到不少叫人寒心又令人发指的暴力行为。<br/> 好容易过来一位刑警。看见钱贵根的小车灯光照着现场,不知道交通事故跟他有无关系,上上下下把他打量一番,绕到车前,问:“车牌号码一般五个字,你怎么三个?”钱用大哥大叫回司机,让刑警检查。没事。最后找到一辆农民货车把伤员送到附近医院抢救。<br/> 我决定会会这位侠骨柔肠的钱经理。<br/> 他刚从香港回来,正在吃晚饭。地点是住家也是办公室,电视机里的包公戏已播放了好些时候。<br/> 宾主坐定。细看40多岁,人很斯文,像个书生。<br/> 我单刀直入:“那一夜,你不害怕吗?30万元,对于歹徒,可是个极好的猎物哩!”<br/> “开头没想过。我们三人,他们报案去了只剩下我一人时,才猛然觉着是个问题。”<br/> “那末……”<br/> “我选好了地形。路边许多树,歹徒来了,就往树丛里跑呗。不过也不怕,我力气大,掰手腕从未遇到对手,个把毛贼奈何不了我。”接着添了一句:“刚才路过里水镇,到医院打听,伤员已出院。”<br/> “伤员叫什么?”<br/> “没问”。<br/> “怎么受伤的?”<br/> “他在巡夜,摩托不小心碰上前边的手扶拖拉机。拖拉机手回头看了看,跑掉了。”<br/> “你留下姓名了吗?”<br/> “没有必要!这种事做了是应该的;不做该死!”<br/> 钱很健谈。他一板一眼地说:“在迅猛的经济大潮中,社会上种种不良风气只是一股暗流,漩涡。你们搞宣传的,要引导读者这样看形势。”<br/> 那位文联副主席这时插话了:“钱经理的思维方式是跳跃性的,跟诗人一样。他也爱诗写诗,你今晚来得正是时候。”<br/> 底下的话题转到诗歌创作。夜已深了,我准备告辞,他忽然拉个题目,又洪水滔滔,风雨骤至,到了次日凌晨,尚觉意犹未尽。<br/> 我坐上他的小车从三水返回广州,一路上继续谈诗。我觉得有趣,讨论对象不是大陆诗友,而是腰缠万贯的香港商人。<br/> 写诗的人都有这种感觉,通过作品,未曾谋面就已相识,甚至息息相通,待至见面,立刻成为莫逆之交。“诗友”二字,用得极为确当。<br/> 钱贵根平日许多想法,晚上时常浮想联翩,总想发掘事物的内涵,穷尽底蕴。那位文联副主席早就发现这一点,知道他具有诗人气质,能写诗,便鼓励他写;并根据他的请求,编了录音讲义,讲的全是自己学诗写诗的心得体会。<br/> 他写了一首《候鸟》:<br/> 冬天急急飞离<br/> 养育过自己的地方<br/> 春天岌岌乎寻觅<br/> 自己背弃过的地方<br/> 谁知她属于北方<br/> 还是南方?<br/> 说话间来到南海里水镇,就是他当日救死扶伤的地方。我们上茶楼饮茶。下车时,我仔细辨认车号,A0337,便问:“‘A’什么意思?”<br/> “合资企业的标志,”他回答。<br/> “《候鸟》是不是表达你对香港移民的一种心情?”<br/> 钱贵根笑着点点头。

市长一日

第5版(文学作品)<br/>专栏:<br/><br/>  市长一日<br/> 佘开国<br/> 拿起“大哥大”,叶耀市长向办公室的秘书交待了几句,然后转过头来冲我挤挤眼:“今天市长不办公,咱们也像歌里唱的那样——潇洒走一回。”说这话,他那神情带着几分童稚的诡秘,俨然像个逃学的孩子。<br/> 奔驰车穿过拥挤喧闹的市区,驶上平坦宽阔的公路,我们的视野豁然敞开。东莞早些年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农业县,改革开放给这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珠江三角洲有名的四小龙之一。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后,这里的发展更加红火起来。市政府下决心修建了四条高质量的干线公路和十几条支线公路,不仅彻底解决了交通矛盾,而且大大改善了投资环境。望着笔直的公路,他说:“路宽了、多了,车跑起来才能更快,东莞才能真正走出去。”<br/> 一路上,叶市长指着两旁热火朝天的工地和一片片静待开发的黄土,如数家珍地介绍起他们规划中的各个重大项目:这里是泰国正大集团投资兴建的附城城市中心;那里是香港华长电子有限公司投资的高科技电子科苑城;往前是衡港旅游区的高尔夫球场;再往前临海工业区年吞吐量100万吨的集装箱码头正在设计中……随着形势的发展,东莞人已经开始了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化,他们要用高科技、高管理的大手笔来描绘更加辉煌的明天。<br/> 中午,到达长安镇,这里是东莞市连片开发的综合工业区,厂房林立,企业遍布,已经初具现代规模。参观了井然有序的厂区和依山傍水的别墅区后,我们在一家宾馆停了下来。在餐桌边刚刚坐定,市长透过宾馆宽大的茶色玻璃窗,看到一群正蹲在路边休息的工人,似乎想起了什么,随即叫来了镇里分管文化工作的副书记。于是,整整一顿午饭变成了工作餐,他们商谈着如何搞好该镇的文化生活,如何使富裕起来的农民提高文化层次,谈得那么具体,那么专注,不知不觉我也参与到他们的谈话中了。<br/> 离别长安,驱车太平,叶市长欣然许诺陪我参观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旧址。谁料在纪念馆门前,他又就被一群人认出,生拉硬拽,一定要去谈谈股份制的问题。连一句话都顾不上同我说,就被人们簇拥而去。<br/> 叶市长面带倦容回来时,我们也该往回走了。归途上,当我站在东莞市城市中心区和附城中心区巨大的沙盘模型前的时候,我完完全全被眼前的一切迷住了,感动了。东莞的明天被香港和内地的优秀设计师们这样辉煌灿烂地展现在眼前:几百栋20层以上的豪华大厦鳞次栉比,美、日、欧式风格的园林别墅星罗棋布。购物大道的规模据说在全国仅次于将改造扩建后的王府井大街,更为壮观的是这条大道全部用玻璃拱型封闭,无论白天阳光照耀下还是夜间灯光烘托下,都如一条“金光大道”向远方伸延。更有露天剧场、广场喷泉、平台花园、人造瀑布……不似仙境胜似仙境,让你不能不相信那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br/> 车过沙田镇,他把深情的目光久久投向窗外,凝视着闪闪而过的车外的风景。我知道,窗外闪过的正是他的家乡。他曾在这里担任过七年公社书记,带领全镇父老乡亲大胆改变农业格局,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使这个东莞最穷的镇变成了地肥水美的鱼米之乡,被评为全国农业战线先进单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过了印有国务院大章的奖状……<br/> 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沙田,叶耀眷恋故乡的一草一木;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沙盘,叶市长心里装着更大的追求,他要带领140万东莞人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br/> 奔驰车再次启动,载着有几分倦态却不失精神抖擞的叶耀,载着他那总也摆脱不了的繁忙,走向了他那即将变为现实的神话……车中录音机里正巧放着《潇洒走一回》那首歌,我听清了两句歌词:“我用青春赌明天,你用真情换此生……”<br/> (作者单位:解放军文艺社)

去远方(诗歌)

第5版(文学作品)<br/>专栏:<br/><br/>  去远方(诗歌)<br/> 赖建梅<br/> 我最终缄口无言<br/> 只凝望你一身的孤独<br/> 与冬暮的感伤一起消融<br/> 去远方很远很远<br/> 远方是条蛇行弯折的路<br/> 你不怕未知的风雪迷蒙<br/> 不怕光秃秃的枝桠擎举的失望<br/> 还有黯灰的青空飘移的愁绪<br/> 你的目光闪烁坚定<br/> 那渐去渐远的背影<br/> 默默地移动成早春徐缓的江河<br/> 融进我无尽的思索<br/> 去远方<br/> 去天风追逐的远方<br/> 咨询料峭春寒<br/> 去嗅那芳香的杏花雨<br/> 一缕缕甜甜的江南风

篝火

第5版(文学作品)<br/>专栏:<br/><br/>  篝火<br/> 野一烽<br/> 我们共同走向那块泛绿的草地<br/> 闯过无数次荒原的叹息<br/> 此去是为一只动人的硕果<br/> 该怎样的揣摩啊这硕果<br/> 生长着我们一生的誓语<br/> 篝火毫无绊羁地燃烧着<br/> 我们将诗句一同点燃<br/> 与世界真诚地对话<br/> 所要展示的思想都很纯粹<br/> 接受土地古朴的亲昵<br/> 漆黑中,一双优质明丽的眼睛<br/> 凝定在夜空<br/> 闪烁着从容不迫的光芒<br/> 世俗的荆棘在火中死去<br/> 抛却一切虚伪与恐惧<br/> 同浴于落满紫薇的清池<br/> 智慧,羽毛以及火<br/> 昭示着我们的故事和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