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2月1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周末)
专栏:

  春风解人意伴君万里行
——军民迎春晚会《又是春风满人间》散记
赵国政文陈大鹏摄
经扩充改造过的中国剧院舞台,犹如一个视野宏阔的广场;再由美术家们匠心的设计,更使其呈现出一派非凡的气度和盛世辉煌的壮观。以“阿细跳月”为素材创编、并由数十名舞蹈演员表演的《军民大团结舞》揭开了演出的序幕。他们青春焕发的体态、玲珑剔透的裙裾、酣畅淋漓的舞步,像穿越春风的燕子,淌过彩霞的河流,照彻夜色的篝火,热烈中不失俊秀,壮观中不失飘柔,亢奋中不失融融春光的怡然和美;营造出生活的绚丽,节日的繁华,也营造出亿万军民携手共进奔向未来的精神风采。这台由诗人瞿琮、表演家郑邦玉、作家袁厚春为总策划,舞蹈家刘英任总导演的军民迎新春大型文艺晚会《又是春风满人间》,开演伊始便让身置剧场的观众,感受着满台的春风、满目的春风。
    新意迭出
“春节晚会年年搞,一年更比一年难”,这是一位常搞晚会的同志跟我倾吐的体会,也是人所共感的苦衷。然而《又是春风满人间》,确有不同以往的感觉,是一台格调高、品位高、质量高,有新韵、有新意的晚会。
首先,晚会所体现的迎新春、庆胜利、唱团结、向未来的总体立意,就说明作者们把握到了亿万军民的所思、所想、所盼的心理焦点和情感中枢;理喻到文艺家们面对当今的时代,应该给予社会、给予人民什么样的精神信物;从而才使整场晚会在观众心中唤起强烈的共鸣。当你看到舞蹈《腾飞》,当你欣赏《士兵的旋律》,当你聆听彭丽媛的《黄河黄土》,当你观赏王秀芬、程志演唱并有场面恢宏的舞蹈衬托的《彩虹,通向新世纪》,难道不感到自己所向往的希望之光,正在他们铿锵激越的旋律中闪闪发亮,所期盼的理想之翼,正在他们振臂欲飞的舞态中翻卷翱翔吗?
    春风鼓荡
新鲜的晚会创意,统领着每一个具体作品的趣旨,也丰富着晚会的总体创意。看得出晚会的策划者头脑精明地把握着这种总体和局部的关系。如前所说舞美设计和《军民大团结舞》,便是让人耳目一新的得力之笔。其它如《绢花迎春》,在东北民间舞基础上有着突破性的创造,导演不仅提高了手绢的舞法和技巧,还好像给道具注入了追随人意的生命,从而使人和道具共同编织出落英缤纷春光荡漾的动人景象。刘敏的独舞《春风》,则如冰河乍开,春之初醒,给人以怀抱春光的美感。杂技小武术《向太阳》的创新是出人意料的。在不失杂技艺术本体属性的前提下,让音乐、舞蹈、美术的语言为其壮色,使人在欣赏惊险技艺的同时,还获得一种饶有兴味的情感取向。
多年来伴舞的名声不算很好。原由是或因不需伴舞时强伴,或因游离歌曲内容另舞一套,或因舞蹈编得浅陋蹩脚,或因舞者狂摇乱摆粗俗低下……而这台晚会伴舞的编导者是认真的,所编之舞也是考究的,切实起到了为歌造境为演唱者增辉,以舞蹈形象物化了听觉形象的作用。
    色彩斑斓
晚会还让人领略到,多彩的生活为作者提供了多彩的题材。时而大江东去,时而小溪潺潺;时而飙风铁马,时而向月抒情;时而庄严凝重,时而谐趣横生——构建出审美领域中鳞次栉比色彩纷呈的世界。因而既能在《人民军队忠于党》、《军民团结向前进》中获得信念上的感奋,也能在《当兵的历史》、《战友之歌》中感受到军人心灵的纯美;既能在《爱情湖畔》、《星星河边》接受灵魂的净洗,也能在《江海号子》、《祖国,我与你同行》中高扬自强自信劈风斩浪驶向未来的风帆……由黄宏、魏积安等表演的三个小品,更有妙不可言的谐趣。其中的《水中情》从始至终令人忍俊不禁。小战士憨态可掬有口难言,女“演员”古道热肠不明真意;他们在这个孤岛上唯一一桶淡水如何使用的误会中,激荡起情感的层层波澜:一桶水不起眼,映照出人民与军人精神之崇高,人格之伟大;一桶水不算多,水中之情却是那样的恣肆汪洋……
晚会由彭丽媛、阎维文、宋祖英主持,也算是前所少见的精心之笔。有人说这是出于明星效应的考虑,我认为既是但不全是。因为由演员主持,实际上等于在表演中给演员与观众对话的机会,能起到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唤起台上台下互为知己的作用。记得在没有产生专业主持人的年代,就是这么做的。因而由演员主持自己的演出,也许是某种回归。尽管这绝不意味着非此才对非此才好非此不可,但在某些所谓的明星、“大腕”越来越疏远群众的今天,晚会的组织者小中见大,千方百计,尽其可能地为演员和群众创造出亲密无间的关系,不是更好吗!
(附图片)
阎维文、宋祖英主持节目
小品《夜练》
小品《一滴水》


第4版(周末)
专栏:新影片

  《东归英雄传》
马上功夫强
隆隆蹄声雷鸣般碾过草原,万匹骏马风驰电掣地奔向银幕。借着疾驰的奔马和马背上让人惊心动魄的腾挪格斗,蒙古族导演塞夫和麦丝丽再次在中国影坛上树立起他们独特的风格。
还是在两年前的全国电影创作会议上,一部由内蒙古电影厂摄制的《骑士风云》在会上放映,在反对民族分裂的题旨下,那于万马群中摄人心魄的马上枪战,叫那些正为国产动作片普遍落于俗套缺少可看性而着急叹息的电影厂厂长们的眼睛为之一亮。也就在该年度,该片导演塞夫、麦丝丽双双获金鸡奖最佳导演提名。
草原上长大的塞夫、麦丝丽新拍的影片名为《东归英雄传》。这部由赵玉衡、辛加坡等人编剧的影片,讲述的是一段蒙古民族的往事。18世纪中叶,迁移到伏尔加河下游的蒙古土尔扈特部不堪沙俄统治,20万人举部东归,他们在首领淮巴锡汗的带领下浴血奋战,击败残暴的沙俄追兵,终于回到故土,完成了人类史上一次民族大迁徙的壮举。
这部渗透着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色彩的影片,几乎全在大草原上拍成,场面壮阔,精湛的马上功夫加之特技手法,使影片富于传奇色彩,且富于观赏性。影片的主要角色由巴桑、哈斯高娃、巴雅尔图等蒙古族演员担任。 (向)
(附图片)
图为《东归英雄传》剧照:为将东归路线图送到东归军手中,负责勘查路线的阿拉坦桑率武士向敌人进击。
西 央摄


第4版(周末)
专栏:乐海泛舟

  歌剧之星杜吉刚
周国安
中央歌剧院的杜吉刚,是近年来引人注目的男高音歌唱家。
按杜吉刚的声音条件、歌唱能力以及他所得到的机会,他本可以再早几年走红歌坛。
在第四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他获得了“美声唱法”第二名,没拿到头奖,但名次不低。他完全可以趁那股“风”去外地演出,但他没有去。在前年的“歌王歌后”比赛中,他又获得了第二名,仍对自己进行了“冷处理”。他说:“我不应该让名利把自己的学习时间拖走,更何况我得的并不是第一名,即使是得了头奖,也不能说就是唱得完美了。我需要的是找差距。”
他去找老师孙平章“回炉”;找吴其辉上课;请黎信昌教授辅导;到王秉锐教授那里进修;让赵碧璇教授帮助处理作品风格。他投入到中央歌剧院的歌剧排演之中,希冀得到歌唱技能的锻炼和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他先后在歌剧《驯悍记》、《马可·波罗》、《弄臣》、《图兰多特》中饰演主要角色。一九九二年,他随上海周小燕歌剧培训中心赴美国旧金山参加“太平洋歌剧培训班”,并在音乐会中,以一曲《今夜无人入睡》(选自《图兰多特》)赢得了满堂喝彩。旧金山一家报纸评论说,如果是比赛的话,毫无疑问应该把最高分给他。
有一份辛勤,就有一份成果。
去年六月份,当杜吉刚赴法国参加第四届马赛国际歌剧比赛时,虽然唱完第一轮后突发了意外——扁桃体化脓,但他还是出色地演唱了《冰凉的小手》(选自歌剧《波希米亚人》)。尽管比赛规定不能鼓掌,观众还是向他鼓起了热烈的掌声。那次比赛,他取得了男声组第二名的好成绩。
去年八月初,在中央歌剧院举行的国际获奖者音乐会,以及九月份的“歌剧瑰宝”音乐会中,人们听他演唱了《圣母颂》、《为何唤醒我》和《今夜无人入睡》、《冰凉的小手》后,惊奇地发现:杜吉刚成熟了。
杜吉刚的气息运用得体,有较强的控制能力;中声区结实明亮,高音华丽又有穿透力。他那漂亮的高音C,尤其迷人。
已过而立之年的杜吉刚,于一九七九年从大连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四年后毕业并分配到第二炮兵文工团任独唱演员,于一九八八年考取中央歌剧院。可以说,在攀登歌剧艺术高峰的道路上,杜吉刚已迈出了坚实而成功的一步。
但是他说,学声乐、演歌剧,就像当年唐僧去西天取经一样,越往里走,就越觉得那里边的学问越深,也就越有学头。


第4版(周末)
专栏:影视星辰

  牛犇祝你永葆艺术青春
周一渤
能与牛犇相遇、相识并采访他,可谓是我有生以来一大幸事。
牛犇先生是为拍摄电视剧《农金魂》而来到豫南小城确山的。在县委招待所下榻的当晚,他未顾上休息,就参加了开机仪式。他代表演职员们发了言,他说:“我看过剧中主人公杨朝泰的事迹后,非常感动。他不愧是‘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但演好这个角色,现在我无需更多的许诺。在摄制完成后,我们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尽心尽力了。”他的话语和神情充满了真挚、朴实和自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此后的几天里,牛犇演主角,一直很忙,常常是拍戏到午夜或后半夜,翌日又得从确山匆匆赶往十多公里外的外景地任店镇,早饭经常是喝几口开水,嚼几口蛋糕。
今年60岁的牛犇已从影40余年,他以自然朴实、声情并茂、幽默而机巧的表演才华,为我们塑造了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的各类艺术形象。
日前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系列电视剧《大上海出租车》中就有他精彩的表演。但当我高兴地告诉他,近日他又获得在影视界颇有权威性的第四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时,他没有表现出我所想象的那种兴奋来。也许他早已知道此事,是这次参加《农金魂》的拍摄使他放弃了在北京举行的颁奖会;也许他对此根本就没有太多的兴趣,只是以一种责任感要求自己“演好戏,戏演好”,而名利则是身外之物,淡淡如水。据了解,牛老师是从不跟人走穴的。他认为只有一心一意献身于艺术事业才能永葆艺术青春。
他告诉我:“任何事业的成功,不仅要流汗水,还要流血,要牺牲很多很多东西。搞艺术也是同样。”这完全是他在天南海北勤奋开拓出自己的一片湛蓝明丽的艺术天地之后总结出来的一句人生箴言。
在拍《猴娃》时,他一个不慎腿被摔伤,从膝盖下抽出瘀血100毫升;拍《真假大侠》时,被狗咬伤,胳膊和肋骨在打斗中也被摔折;但他都稍事包扎,便忍着疼痛,坚持把戏拍完。1992年10月份开机的30集电视连续剧《花开花落》外景地远在四川,他一去就是半年。其间有元旦、春节等等节日,他只有在剧组里向千里之外的上海家人道声祝福和思念。这次在豫南,又赶上了1994年元旦,他依然拍戏,晚上还与驻马店地区农行和电业局的干部职工联欢,在子夜时分又赶回20公里外的下榻之地。牛犇常年在外奔波拍片,难得与家人团聚。他告诉我,来河南之前,他正给《花开花落》配音,之后又完成了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的拍摄,回到上海未顾上享受天伦之乐,就马不停蹄地来到了《农金魂》摄制组。
牛犇年纪不小了。他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里拍下更多更好的屏幕形象。我们也衷心地祝愿他永葆艺术青春。


第4版(周末)
专栏:

  摹拟表演大赛举行决赛
融艺术与娱乐于一体的中国摹拟表演大赛于近日在北京举行决赛。陈荒煤、戴临风、成志谷等和于是之、马精武、王扶林、王酩、李慧芳、苏叔阳、梁晓声、谢添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一同审看了决赛选手们妙趣横生的摹拟表演。
本次大赛以发掘表演后备人才、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为宗旨,形式新颖,内容别致,开办以来得到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因系草创,举办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但经过近半年的初选、预赛、复赛,最后终于有13名选手以其维妙维肖的摹拟表演角逐决赛,产生了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
(北)


第4版(周末)
专栏:

  北京音乐台举办Hi—Fi音乐会
为庆祝北京音乐台开播一周年,春节前夕,该台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四场Hi—Fi(“发烧”音响)音乐会。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国内的音响“发烧友”逐渐增多,“发烧友”们的鉴赏水平和拥有的软硬件档次都在不断提高。北京音乐台的《发烧门诊部》专栏开设一年来,吸引了一大批“发烧友”和音乐爱好者,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相互切磋交流,为使北京地区的这一领域朝健康和高档次发展起了很大作用。日前的四场Hi—Fi音乐会就是由该栏目的主持人和节目监制分别主持的。第一场硬件器材展示视听会所用的器材(功放、音箱、卡座)全系主持人耿纯自己制造,播放的曲目从17世纪古典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四季》,到当代电子合成器演奏家温格利斯的《中国》;有声乐,有器乐;有民乐,有西洋打击乐……丰富的曲目,优良的音质体现了这套器材对各种音乐风格的广泛适合性。第二场音乐会播放的曲目全系近年来北京音乐台的邵军所录制。对古典、民族和通俗音乐的恰当处理体现了录音师准确的音乐理解力和深湛的技艺。其余两场为古典器乐作品视听会和声乐作品视听会,采用的是国际一流的LD激光视听设备,而其精彩的曲目尤其令乐迷一饱耳眼之福。一些著名的音乐家分别出席了上述四场音乐会。著名指挥李德伦专为音乐会题写了贺辞。
(安地)


第4版(周末)
专栏:

  全国群众业余合唱比赛揭晓
由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合唱协会、浙江印刷集团公司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全国群众业余合唱比赛,已于最近揭晓,共评出特等奖及一、二、三等奖四十一名。北京市公安局首都警官合唱团、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合唱团、石油天然气管道局油龙合唱团、武警部队战士合唱团、建设银行北京分行合唱团获特等奖,浙江印刷集团公司合唱团、胜利油田合唱团、新疆钢铁长城合唱团、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合唱团等获一等奖。此次活动历时两个月,充分显示了各界群众的合唱水平,推进了我国的合唱事业。
(魏坚)


第4版(周末)
专栏:邮苑

  “名山”邮票
常纪宏
我国名山众多,或雄奇险要,或俊秀婀娜。将万仞群山收入方寸而不失其雄秀风姿,正是“名山”邮票的独特魅力。
我国1963年发行的《黄山风景》(特57,一套十六枚),把黄山的著名景观一一再现。参加该票设计和雕版者达10余人,可见规模之大。1981年《庐山风景》(T67,一套七枚)特种邮票的发行,仿佛使人们“始识庐山真面目”。1984年发行的《峨眉风光》(T100,一套六枚),把佛教名山的天宇仙境再现于方寸。从1988年到1991年,我国先后把东岳泰山(T130)、西岳华山(T140)、南岳衡山(T155)和北岳恒山(T163)分别搬上邮票。这四套邮票统一采用较大的票幅和相同的印制工艺,每套均为四枚,置于一册显得格外和谐、统一。由于历来人们习惯上常把“五岳”并称,如能以此式继续发行中岳嵩山邮票,岂不更好?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这几种邮票均采用了影雕套印的印制方式,具有线条清晰、着墨厚实、立体感强、防伪性好等优点,最适于表现人物和风景,因此这类邮票更具欣赏和收藏价值。
据我国的邮票选题规划,今后还将逐步发行普陀山、九华山、武夷山、武当山、天柱山、雁荡山、麦积山等“名山”的特种邮票。


第4版(周末)
专栏:

狗年(书法)  大康


第4版(周末)
专栏:

狗年欢(剪纸) 孟晓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