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2月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朝越报纸发表文章
谴责美建“自由亚洲电台”
本报平壤1月31日电记者周必忠报道:朝鲜《劳动新闻》今天发表署名评论指出,美国会参议院通过开设“自由亚洲电台”的议案,是侵犯亚洲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国家主权、干涉亚洲国家内政的行为。
评论说,美国会决定设置以朝鲜为对象的波段,这是对朝鲜的尊严和主权不可容忍的挑战。
据新华社河内1月31日电越南报纸近日纷纷载文或发表评论文章说,美国参议院关于建立“自由亚洲电台”的决定是“粗暴干涉亚洲各国的内部事务”。
越南各日报援引越南外交部发言人的话说:美国参议院建立“自由亚洲电台”的决定“在亚洲是不受欢迎的。”这一行动的目的是要把西方的政治观念强加给亚洲人民,其实质是企图干涉亚洲各国的内部事务。这不仅有害于亚洲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有害于美国同亚洲各国的关系。“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同目前世界形势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


第6版(国际)
专栏:

  增进了解扩大合作
——乔石委员长访问西欧三国圆满成功
一月十九日,德国联邦议院议长聚斯穆特夫人在波恩德国联邦议会大楼会见乔石委员长。 新华社记者王新庆摄
1月24日,乔石委员长在瑞士伯尔尼议会大厦同瑞士联邦议会国民院议长格雷特·哈勒会谈。 新华社记者王新庆摄
一月二十八日,奥地利联邦总统克莱斯蒂尔在维也纳总统府会见乔石委员长。 新华社记者王新庆摄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巴解与沙特实现和解
本报记者赵章云
1月25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结束了对沙特阿拉伯两天的访问。这是自海湾战争以来,巴解主席第一次出访沙特会见法赫德国王。
海湾战争中,由于巴解组织采取倾向于伊拉克的立场,遂使沙特和海湾其他国家与巴解组织的关系恶化。沙特停止供给巴解组织每年8500万美元的资助。沙特的这一行动,使巴解组织在政治和经济上处境更加困难。巴解组织的预算从80年代末每年3亿美元减少到1992年的1亿多美元;巴解组织为被占领土的教育、社会、卫生和政治机构提供的资金减少了70%;巴解组织为节约开支,一些驻外机构关闭,总部人员裁减。两年多来,巴解组织调整了海湾政策,缓和了与阿拉伯温和国家的关系,多次寻求同沙特等海湾国家实现关系正常化。
去年9月13日,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在华盛顿签署有限自治协议,沙特与海湾合作委员会其它5国发表联合声明支持协议,并且表示愿意在适当的时候向巴解组织提供援助。在国际社会的激励下,其它海湾国家也纷纷示意为重建和开发被占领土提供财政援助。去年10月初,在为巴勒斯坦自治筹资的会议上,沙特答应向自治计划提供一亿美元的资金。随着中东和平进程的逐步深入,巴解组织与沙特等海湾国家关系越来越引起关注。10月底,法塔赫负责人巴拉维访问了利雅得。12月底,阿拉法特和法赫德国王在第14届海湾合作委员会期间互换信件。巴沙关系开始由阴转晴。今年1月中旬,双方终于达成了阿拉法特访问沙特阿拉伯的协议。
1月24日,阿拉法特时隔3年多重访沙特。阿拉法特在到达利雅得后的当天就会见了沙特国王法赫德。在一个多小时的会见中,两位领导人回顾了巴沙双边关系和中东和平进程,特别是巴以关于自治问题的谈判情况。会见时,法赫德国王向阿拉法特表示了沙特政府对巴勒斯坦事业的支持。会见后,巴解执委会成员拉博对报界说,“会见非常友好,它驱散了两国关系中的风暴”。据报道,沙特今后每年向巴勒斯坦提供1000万美元的援助。
此间巴解组织人士认为,阿拉法特的沙特阿拉伯之行不仅实现了双方关系的和解,而且“打开了双边关系新的一页”。沙特阿拉伯恢复对巴勒斯坦的援助,有益于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
(本报突尼斯1月28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以达沃斯会谈结束
在若干重大问题上取得一致
本报开罗1月31日电记者刘水明报道:巴解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外长佩雷斯今天凌晨在瑞士达沃斯结束了两天的会谈,阿拉法特和佩雷斯宣布一周内将再次在开罗会晤。
阿拉法特和佩雷斯借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之机,为打破巴以和谈僵局举行了多轮会谈。阿拉法特在会谈结束后对记者说:“我们已经阐明了许多问题。”他说,巴以最后文件起草委员会将在开罗会晤期间继续工作。
佩雷斯称他和阿拉法特在达沃斯的会晤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佩雷斯指出,有关文件细节的问题要比实质问题多得多,那些问题都很复杂,他和阿拉法特讨论了其中的大部分。
参加达沃斯会谈的以色列环境部长萨里德对以色列电台说,以巴双方在几个重大问题上已取得一致。
以内阁发言人今天表示,拉宾总理强调以巴在达沃斯会谈期间取得的成果是积极的。
另据参加了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大会并为巴以会谈积极斡旋的埃及外长穆萨说,巴以也许能在10天内达成协议,穆巴拉克总统已邀请双方到开罗签署最后文件。
(附图片)
1月30日,以色列外长佩雷斯和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携手走上在瑞士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讨论会讲坛。巴以双方在此次会议期间进行了接触。
美联社照片(新华社发)


第6版(国际)
专栏:

  艰难的一步
——日本政改摆脱危机原因浅析
本报记者张国成
在政府与自民党达成妥协的基础上,一月二十九日,日本众参两院分别召开全体会议,终于以多数票赞成通过了政府提出的政治改革四项法案。尽管这个法案还要提交近日开幕的通常国会进行审议,但它毕竟标志着日本现行选举制度将发生重大变化:目前的中选举区制改为小选举区和比例代表并用制。这个变化将对日本政界的再分化组合产生重大影响。政改方案的通过是日本政治变革迈出的历史性一步。
一九八九年“利库路特”事件后,进行政治改革提上了日本的政治日程。在近六年的时间里,两届自民党内阁非但在政改问题上均无所建树,而且都因此栽了跟头。与此同时,“金钱政治”丑闻依然层出不穷,各界要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国民关于改变腐败政治的要求,使日本的任何政治势力都要面对政治改革这一严峻课题。谁反对政改,就会在国民舆论面前丢分。这一客观形势应该说是政改法案遭参院否决后,虽几经周折,但终于“柳暗花明”的根本原因所在。
政改法案得以通过的另一个原因,则是日本目前面临着严峻的国内经济问题和亟待解决的日美经济摩擦问题。日本经济不景气已持续了两年多,政府的新经济景气对策至今尚未出台;下一年度的财政预算应该在一九九三年度内通过却不得已推迟;实施大规模减税以刺激经济的问题有待决定。日美已定于下月十一日举行首脑会晤,敲定日美综合经济协议。所有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都可能会因政改法案成为废案造成的政治“空白”(如内阁更迭、实施大选等)而延误。因此,上述背景便成了昨天细川与河野会谈讨论并达成协议的重要原因。
法案通过的第三个原因,则是政改法案如不通过,政府和自民党都将面临难题。对联合政权来说,如果政改方案作废,细川首相将承担政治责任。不论是内阁总辞职,还是解散众议院,日本政局都要陷于更大的混乱,政治改革也将遥遥无期;自民党方面最大的担心则是党分裂。据报道,以海部前首相为首的“改革推进派”已同政府密商,只要政府同意进一步修改政改法案,他们就准备对政府案投赞成票,这将使自民党面临更大的分裂。因此,避免混乱,谋求妥协,就成了共同的选择。
政改法案的通过,使细川多党联合内阁总算避免了一场因法案一度被否决引发的政治危机。舆论界在对政改法案的通过表示欢迎的同时,也指出法案本身是妥协的产物。尤其在如何杜绝腐败,根除“钱权政治”问题上,“距人们的期待相去甚远”。例如在成为腐败温床的企业向政治家捐款问题上,仍开了一个口子。同时,对于已通过的法案,在日本的两大政党自民党和社会党内,出于各自不同的立场,持反对态度者仍大有人在。可以想见,日本政改法案出台不易,实施也不会一帆风顺,各政党将会因此出现新一轮的分化和改组。
(本报东京一月三十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里诺夫斯基抵前南访问
警告西方不要袭击塞族阵地
本报贝尔格莱德1月30日电应塞尔维亚民主党和南俄友协的邀请,俄罗斯自由民主党领导人日里诺夫斯基30日抵达贝尔格莱德,开始在前南地区作为期一周的私人访问。这是俄罗斯议会选举以来,日里诺夫斯基首次来前南地区访问。
日里诺夫斯基昨晚在此间他下榻的宾馆举行记者招待会,他在回答问题时表示无条件支持塞尔维亚民族。他呼吁外国军队撤离前南地区,并“以俄罗斯议会选举获胜政党的名义”警告说,北约对波黑塞族的任何空袭“都将是对俄罗斯的宣战”。
他认为,解决波黑冲突的方式有三种:一是撤出所有外国军队,让斯拉夫人民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二是继续保持现状,即继续进行战争;三是让俄国军队开进来。他说“俄国后退的时代已结束,新的全面进攻的时代正在开始”。
日里诺夫斯基除了在南斯拉夫作私人访问外,还将赴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和“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访问,他说这两个共和国都应加入塞尔维亚。


第6版(国际)
专栏:

  简讯
日本通常国会开幕日本第129届通常国会1月31日开幕。近日的主要议程包括通过1994年度财政预算;通过政府的紧急经济对策;通过政治改革法案的修正案等。本届国会会期为150天,到6月29日闭幕。
吉尔吉斯斯坦全民公决支持阿卡耶夫总统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1月30日举行的全民公决确认阿卡耶夫有权在原定任期内行使总统全权。公决是阿卡耶夫总统本人建议的。他认为在共和国通过新宪法后,有必要通过全民公决确认其总统全权。据初步资料,约96%的选民参加了投票,96%以上的投票者支持阿卡耶夫。
梅什科夫当选克里米亚共和国总统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30日举行第二轮总统选举,共和党主席、“俄罗斯”联盟的总统候选人尤里·梅什科夫当选为共和国首任总统。据中选委的初步资料,75%的选民参加了投票,梅什科夫获72.9%的选票击败对手、共和国议长巴格罗夫。俄总统新闻秘书科斯季科夫1月31日说,俄国将在其政策中考虑克里米亚总统选举的结果。
(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本报快讯

  本报快讯
△美国驻索马里军队1月31日与索马里枪手发生冲突,至少有3名索马里人被打死,13人受伤,但没有美军伤亡的报道。
△日本定于今天用H—2号火箭发射卫星,如发射成功,日本将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
△爱尔兰新芬党领导人亚当斯1月31日启程前往纽约,参加北爱尔兰和平会议。由于亚当斯与北爱共和军有联系,美国过去拒绝发给他入境签证。有评论说,美国这次允许亚当斯入境,可能将加剧美国与英国关系的不和。


第6版(国际)
专栏:

  朝越报纸发表文章
谴责美建“自由亚洲电台”
本报平壤1月31日电记者周必忠报道:朝鲜《劳动新闻》今天发表署名评论指出,美国会参议院通过开设“自由亚洲电台”的议案,是侵犯亚洲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国家主权、干涉亚洲国家内政的行为。
评论说,美国会决定设置以朝鲜为对象的波段,这是对朝鲜的尊严和主权不可容忍的挑战。
据新华社河内1月31日电越南报纸近日纷纷载文或发表评论文章说,美国参议院关于建立“自由亚洲电台”的决定是“粗暴干涉亚洲各国的内部事务”。
越南各日报援引越南外交部发言人的话说:美国参议院建立“自由亚洲电台”的决定“在亚洲是不受欢迎的。”这一行动的目的是要把西方的政治观念强加给亚洲人民,其实质是企图干涉亚洲各国的内部事务。这不仅有害于亚洲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有害于美国同亚洲各国的关系。“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同目前世界形势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


第6版(国际)
专栏:

  增进了解扩大合作
——乔石委员长访问西欧三国圆满成功
一月十九日,德国联邦议院议长聚斯穆特夫人在波恩德国联邦议会大楼会见乔石委员长。 新华社记者王新庆摄
1月24日,乔石委员长在瑞士伯尔尼议会大厦同瑞士联邦议会国民院议长格雷特·哈勒会谈。 新华社记者王新庆摄
一月二十八日,奥地利联邦总统克莱斯蒂尔在维也纳总统府会见乔石委员长。 新华社记者王新庆摄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巴解与沙特实现和解
本报记者赵章云
1月25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结束了对沙特阿拉伯两天的访问。这是自海湾战争以来,巴解主席第一次出访沙特会见法赫德国王。
海湾战争中,由于巴解组织采取倾向于伊拉克的立场,遂使沙特和海湾其他国家与巴解组织的关系恶化。沙特停止供给巴解组织每年8500万美元的资助。沙特的这一行动,使巴解组织在政治和经济上处境更加困难。巴解组织的预算从80年代末每年3亿美元减少到1992年的1亿多美元;巴解组织为被占领土的教育、社会、卫生和政治机构提供的资金减少了70%;巴解组织为节约开支,一些驻外机构关闭,总部人员裁减。两年多来,巴解组织调整了海湾政策,缓和了与阿拉伯温和国家的关系,多次寻求同沙特等海湾国家实现关系正常化。
去年9月13日,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在华盛顿签署有限自治协议,沙特与海湾合作委员会其它5国发表联合声明支持协议,并且表示愿意在适当的时候向巴解组织提供援助。在国际社会的激励下,其它海湾国家也纷纷示意为重建和开发被占领土提供财政援助。去年10月初,在为巴勒斯坦自治筹资的会议上,沙特答应向自治计划提供一亿美元的资金。随着中东和平进程的逐步深入,巴解组织与沙特等海湾国家关系越来越引起关注。10月底,法塔赫负责人巴拉维访问了利雅得。12月底,阿拉法特和法赫德国王在第14届海湾合作委员会期间互换信件。巴沙关系开始由阴转晴。今年1月中旬,双方终于达成了阿拉法特访问沙特阿拉伯的协议。
1月24日,阿拉法特时隔3年多重访沙特。阿拉法特在到达利雅得后的当天就会见了沙特国王法赫德。在一个多小时的会见中,两位领导人回顾了巴沙双边关系和中东和平进程,特别是巴以关于自治问题的谈判情况。会见时,法赫德国王向阿拉法特表示了沙特政府对巴勒斯坦事业的支持。会见后,巴解执委会成员拉博对报界说,“会见非常友好,它驱散了两国关系中的风暴”。据报道,沙特今后每年向巴勒斯坦提供1000万美元的援助。
此间巴解组织人士认为,阿拉法特的沙特阿拉伯之行不仅实现了双方关系的和解,而且“打开了双边关系新的一页”。沙特阿拉伯恢复对巴勒斯坦的援助,有益于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
(本报突尼斯1月28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以达沃斯会谈结束
在若干重大问题上取得一致
本报开罗1月31日电记者刘水明报道:巴解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外长佩雷斯今天凌晨在瑞士达沃斯结束了两天的会谈,阿拉法特和佩雷斯宣布一周内将再次在开罗会晤。
阿拉法特和佩雷斯借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之机,为打破巴以和谈僵局举行了多轮会谈。阿拉法特在会谈结束后对记者说:“我们已经阐明了许多问题。”他说,巴以最后文件起草委员会将在开罗会晤期间继续工作。
佩雷斯称他和阿拉法特在达沃斯的会晤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佩雷斯指出,有关文件细节的问题要比实质问题多得多,那些问题都很复杂,他和阿拉法特讨论了其中的大部分。
参加达沃斯会谈的以色列环境部长萨里德对以色列电台说,以巴双方在几个重大问题上已取得一致。
以内阁发言人今天表示,拉宾总理强调以巴在达沃斯会谈期间取得的成果是积极的。
另据参加了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大会并为巴以会谈积极斡旋的埃及外长穆萨说,巴以也许能在10天内达成协议,穆巴拉克总统已邀请双方到开罗签署最后文件。
(附图片)
1月30日,以色列外长佩雷斯和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携手走上在瑞士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讨论会讲坛。巴以双方在此次会议期间进行了接触。
美联社照片(新华社发)


第6版(国际)
专栏:

  艰难的一步
——日本政改摆脱危机原因浅析
本报记者张国成
在政府与自民党达成妥协的基础上,一月二十九日,日本众参两院分别召开全体会议,终于以多数票赞成通过了政府提出的政治改革四项法案。尽管这个法案还要提交近日开幕的通常国会进行审议,但它毕竟标志着日本现行选举制度将发生重大变化:目前的中选举区制改为小选举区和比例代表并用制。这个变化将对日本政界的再分化组合产生重大影响。政改方案的通过是日本政治变革迈出的历史性一步。
一九八九年“利库路特”事件后,进行政治改革提上了日本的政治日程。在近六年的时间里,两届自民党内阁非但在政改问题上均无所建树,而且都因此栽了跟头。与此同时,“金钱政治”丑闻依然层出不穷,各界要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国民关于改变腐败政治的要求,使日本的任何政治势力都要面对政治改革这一严峻课题。谁反对政改,就会在国民舆论面前丢分。这一客观形势应该说是政改法案遭参院否决后,虽几经周折,但终于“柳暗花明”的根本原因所在。
政改法案得以通过的另一个原因,则是日本目前面临着严峻的国内经济问题和亟待解决的日美经济摩擦问题。日本经济不景气已持续了两年多,政府的新经济景气对策至今尚未出台;下一年度的财政预算应该在一九九三年度内通过却不得已推迟;实施大规模减税以刺激经济的问题有待决定。日美已定于下月十一日举行首脑会晤,敲定日美综合经济协议。所有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都可能会因政改法案成为废案造成的政治“空白”(如内阁更迭、实施大选等)而延误。因此,上述背景便成了昨天细川与河野会谈讨论并达成协议的重要原因。
法案通过的第三个原因,则是政改法案如不通过,政府和自民党都将面临难题。对联合政权来说,如果政改方案作废,细川首相将承担政治责任。不论是内阁总辞职,还是解散众议院,日本政局都要陷于更大的混乱,政治改革也将遥遥无期;自民党方面最大的担心则是党分裂。据报道,以海部前首相为首的“改革推进派”已同政府密商,只要政府同意进一步修改政改法案,他们就准备对政府案投赞成票,这将使自民党面临更大的分裂。因此,避免混乱,谋求妥协,就成了共同的选择。
政改法案的通过,使细川多党联合内阁总算避免了一场因法案一度被否决引发的政治危机。舆论界在对政改法案的通过表示欢迎的同时,也指出法案本身是妥协的产物。尤其在如何杜绝腐败,根除“钱权政治”问题上,“距人们的期待相去甚远”。例如在成为腐败温床的企业向政治家捐款问题上,仍开了一个口子。同时,对于已通过的法案,在日本的两大政党自民党和社会党内,出于各自不同的立场,持反对态度者仍大有人在。可以想见,日本政改法案出台不易,实施也不会一帆风顺,各政党将会因此出现新一轮的分化和改组。
(本报东京一月三十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里诺夫斯基抵前南访问
警告西方不要袭击塞族阵地
本报贝尔格莱德1月30日电应塞尔维亚民主党和南俄友协的邀请,俄罗斯自由民主党领导人日里诺夫斯基30日抵达贝尔格莱德,开始在前南地区作为期一周的私人访问。这是俄罗斯议会选举以来,日里诺夫斯基首次来前南地区访问。
日里诺夫斯基昨晚在此间他下榻的宾馆举行记者招待会,他在回答问题时表示无条件支持塞尔维亚民族。他呼吁外国军队撤离前南地区,并“以俄罗斯议会选举获胜政党的名义”警告说,北约对波黑塞族的任何空袭“都将是对俄罗斯的宣战”。
他认为,解决波黑冲突的方式有三种:一是撤出所有外国军队,让斯拉夫人民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二是继续保持现状,即继续进行战争;三是让俄国军队开进来。他说“俄国后退的时代已结束,新的全面进攻的时代正在开始”。
日里诺夫斯基除了在南斯拉夫作私人访问外,还将赴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和“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访问,他说这两个共和国都应加入塞尔维亚。


第6版(国际)
专栏:

  简讯
日本通常国会开幕日本第129届通常国会1月31日开幕。近日的主要议程包括通过1994年度财政预算;通过政府的紧急经济对策;通过政治改革法案的修正案等。本届国会会期为150天,到6月29日闭幕。
吉尔吉斯斯坦全民公决支持阿卡耶夫总统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1月30日举行的全民公决确认阿卡耶夫有权在原定任期内行使总统全权。公决是阿卡耶夫总统本人建议的。他认为在共和国通过新宪法后,有必要通过全民公决确认其总统全权。据初步资料,约96%的选民参加了投票,96%以上的投票者支持阿卡耶夫。
梅什科夫当选克里米亚共和国总统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30日举行第二轮总统选举,共和党主席、“俄罗斯”联盟的总统候选人尤里·梅什科夫当选为共和国首任总统。据中选委的初步资料,75%的选民参加了投票,梅什科夫获72.9%的选票击败对手、共和国议长巴格罗夫。俄总统新闻秘书科斯季科夫1月31日说,俄国将在其政策中考虑克里米亚总统选举的结果。
(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本报快讯

  本报快讯
△美国驻索马里军队1月31日与索马里枪手发生冲突,至少有3名索马里人被打死,13人受伤,但没有美军伤亡的报道。
△日本定于今天用H—2号火箭发射卫星,如发射成功,日本将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
△爱尔兰新芬党领导人亚当斯1月31日启程前往纽约,参加北爱尔兰和平会议。由于亚当斯与北爱共和军有联系,美国过去拒绝发给他入境签证。有评论说,美国这次允许亚当斯入境,可能将加剧美国与英国关系的不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