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2月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烟台科技兴市形成新格局
●科技体制出现多元化格局
●引进国外智力投入产出比达一比四十七
●三年来累计实施科技发展计划近二千项
本报讯山东烟台市加速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兴市战略,建立科研、开发、引进、推广新格局,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这个市通过深化科技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实现了科技工作的四个转变。一是科研开发体制由独立科研所为主,向国家办、民办、厂办、校办的多元化新格局转变。目前,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已达860家,成为科技开发队伍中一支重要力量。二是科技工作由行政管理型向技术贸易型转变。全国首家国家级常设专利市场已在烟台建成并营业,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和人才市场进一步健全完善。这个市还开通了信息检索国际线路和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全市从事技术信息服务机构达760家,技术市场1993年交易额达7000万元,比1990年增长了22倍多。三是科技工作领域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以实施国家引进国外智力综合试点为龙头,大力开拓创汇科技。累计引进国外专家300多人,派出国外考察培训280人次,引进国外智力投入产出比为1∶47。科技信息、专利跟踪的触角也伸向了国外。四是科技改革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通过实施国家科技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加快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并在企业逐步建立科技进步的运行机制,使科技进步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由于加大了改革力度,因此大大促进了科技事业蓬勃发展。三年来,实施国家、省、市各类科技发展计划1926项,取得科技成果1155项,专利申请量每年以22%的速度递增,累计达2270件,实施1804件,专利产品产值35.9亿元,利税4.3亿元,创、节汇1.96亿美元。科技工作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均创山东省一流水平。
这个市狠抓重点突破,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三年前,烟台的高新技术产业几乎一片空白,经过三年的发展,目前全市从事高新技术产品358个,今年上半年创产值18亿元,实现利税3.7亿元,创、节汇1.6亿美元。他们开发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厌氧密封胶、石英谐振器、卫星地面接收设备等63种高新技术产品,今年上半年完成工业产值1.9亿元,实现利税3700万元。与此同时,科委、经委、计委等部门联合开展高新技术新产品超前调研,每年调研筛选出一批重大超前项目,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储备了后劲。
由于该市狠抓科技兴市战略,去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904.7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乡镇以上实现利税2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为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王永福郭宗利宗卫东)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雪域高原写人生
——优秀地方大学生在西藏边防记事
新华社记者谭道博刘永华本报记者刘伟
最近,成都军区在拉萨召开40多年来首次地方大学生参军赴藏工作座谈会。应邀从西藏各边防部队赶来的昔日莘莘学子们,如今正以登上“人生高原”的豪迈气概,谱写着一曲催人奋进的时代壮歌。
    从内地到高原,理想的风帆始终高扬
“大学毕业后,我投笔从戎奔赴高原,并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如果可以简单的概括,我觉得那是当代青年积极探索精神和执著追求信念的结合。”
马舜尧,这位已经进藏3年的汉语言文学系本科毕业生,现在是某部政治部的干事。4年大学学习生涯中,他品学兼优,入了党,并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先进共产党员”。毕业的时候,导师多次劝他考研究生,学校也要他留校工作。但他深思之后的决断却是“选择祖国最需要的边疆地区,比选择繁华富庶的都市更有作为”。
25岁的女医师金树榆,这位与“五朵金花”同一故乡的姑娘,当她选择了西藏边防部队后,她一家人几乎异口同声反对。而对她打击最大的,还是她恋爱多年的男朋友的“分手”。金树榆舍不得自己的男朋友,可是她说,好男儿志在西方,认准的道路我要坚定地走下去。
现任西藏军区总医院药械科主任的李正文,1964年从华西医科大学毕业后,自愿到艰苦的西藏。组织上给他提供了4次内调的机会,但他一次次地都放弃了。他说:“30年西藏人生,我越来越觉得理想要与‘服从、需要、榜样、奉献’8个字结合。因为我们的理想就是为国奉献”。
    在艰苦环境下,顽强地实现着自身的价值
一代代一批批知识分子满怀理想来到雪域高原,在极其艰苦的工作生存环境中顽强拚搏,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绩。
毕业于四川师大外语系的王奉平,在领导的支持下,办起了“军营文化夜校”。他一个人同时教授语文、英语和政治3门课。3年间他为来自汉、藏等5个民族的120多名边防战士讲课。1992年他辅导的53名初高中文化程度的战士参加正式考试,总成绩和升学率都获军区第二名,一次就把46名优秀边防战士送入各类学校。
在拉萨一下飞机就头晕脑胀,两个月内就患上了心动过速的张继万,从研究治疗“高山病”入手,开始了自己的事业。两个月后,这位大学毕业生就在同批学员中第一个拿到了治疗“高山病”的处方权。
1991年新兵进藏期间,张继万和另一个医生两人收治了40多个病员。一个战士昏迷已达10个小时,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他在两天没有休息的情况下,靠喝咖啡提神,照料一天一夜。在口对口的人工呼吸中,他把病人发腥的粘痰吸进自己的喉咙。如今4年过去了,他共收治了200多例急性高原病患者,创造了无一例死亡的新纪录。
从小生长在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郝玉英,1963年7月从沈阳的一所大学以全优的成绩毕业后,过北京的家门而不入,颠簸17个昼夜来到西藏,到连队去当医生兼卫生员。她在为干部战士看病的同时,主动为驻地农牧民巡诊,传授预防疾病的知识。仅一年的时间,她就收治军内外病人300多人次。她原来姣好、白净的脸颊,变成了古铜色,体重由进藏前的52公斤降到45公斤。她在给父母和母校的信中说:“当你们看到我又黑又瘦的照片,一定会为我伤心落泪。但这证明我已在高原站住了脚。我仍然决心扎根高原,一辈子作贡献。”
就是凭着这样的事业心,郝玉英在省级以上医学刊物上发表了几十篇论文。1989年,党组织选拔她担任了西藏军区一所医院的院长。
    向着崇高思想境界攀登
“我给了战士艺术,战士给了我灵魂”。发出这样感想的时候,年近50岁的二级作曲家东海心里充满真诚和自豪。
60年代,家住上海又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的东海来到了西藏军区文工团。在这里他要作曲,也要填词,还要编舞,还要做舞台监督,整个文工团,没有他不干和不能干的事。
有人为他的作曲专业惋惜,他个人也有过愧疚。可是“一到了高山哨卡,一到了边防战士中,你就会觉得自己奉献再多仍然远远不够”。他说:“我在西藏边防真正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我曾想过,如果回到上海,生活舒适,或许还能写出几首流行歌曲,可这些是无法与献身高原的壮丽人生相比较的。”
扎根的过程也许有痛苦。但就是这痛苦的过程,也是完善自己的过程。1991年7月从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余文彬,进藏担任一个副连职排长时,业务不懂,技术不会,别的排长疏远他,战士也不理他。痛定思痛,他找到了答案: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人格完善,全靠自己努力。他发奋学习军事技术。训练时软组织损伤,3个月不能动也天天让战士背着上训练场,跟班学指挥。官兵终于承认了他。他说:“到现在我才深深体会到,这3年的过程,是一个地方大学生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思想不断升华,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1995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大会
人才市场首届高校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将举行
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明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为顺利完成毕业生就业工作,国家教委将于12月16日至17日在广州召开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和毕业研究生信息交流及重点计划协调会。
据了解,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毕业生和毕业研究生供需信息交流活动;协商国家教委直属高校安排到各部委、各地方的计划以及部委间、部委和地方间的调剂计划;协商落实国家教委下达的1995年保证部分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重点科研单位和高等学校需要毕业生和毕业研究生的就业计划。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记者刘思扬)全国人才市场首届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将于12月10日至12日在西安市陕西工业展览馆举行。这次洽谈会是国家人事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
据悉,此次供需洽谈会的主要内容是:中央国家机关及其所属在京企、事业单位接收1995年高等学校毕业生供需洽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用人单位与高等学校洽谈;全国公安系统选拔1000名1995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充实县级公安机关后备干部;1995年中央国家机关从高校中选拔100名优秀应届毕业生赴西藏锻炼;军队从地方院校接收应届毕业生;国家指令性计划保证的100家重点单位接收毕业生等。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科技司局长知识产权培训班举行
本报讯科技司局长知识产权高级培训班日前在北京举办。来自国务院各有关部、委和直属机构的30多位司局级科技管理干部及在京部分科研院所的26位院所长参加了培训。
这次培训旨在提高高层科技管理干部对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作用的认识,使知识产权制度成为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速科技进步的有力武器。
国家科委新闻发言人日前说,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家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关于惩治侵犯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国务院也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决定》。
(董庆九)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国家重点实验室巡礼(7)

  播种智慧
——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本报记者杨健
编者按:《国家重点实验室巡礼》栏目今天结束。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陆续刊登了来自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报道。尽管由于篇幅所限,这些报道不可能全面反映这7个实验室的情况,而且就这7个实验室而言,也很难代表分布在全国各地、各学科领域的一百多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全貌,但我们仍可通过这7个实验室看出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一新事物在我国科技事业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创办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思路是正确的,采取的措施是得力的。如今,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为我国产生高水平成果,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
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更好地集中财力、物力,为科学家们创造更好的科研工作环境。
初冬的清华园,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里,博士生考试正在进行。指导着20位博士生的实验室主任张钹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水,显得比考生还要紧张。
培养人才决非易事,然而对张钹教授和他领导的实验室来说,还有更不容易的任务,那便是赋予钢浇铁铸的机器以人的智慧,让它们的思想和动作都变得像人一样简洁轻灵。
让机器代替人来思考和处理问题,是人类由来已久的梦想。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这一梦想的实现带来了可能。1982年美国《时代》周刊推出的当年度世界风云人物不是莱赫·瓦文萨,也不是安德罗波夫和罗纳德·里根,而是智能技术的直接产物之一——机器人。
可就在为人工智能的美好前景而欢欣鼓舞的时候,乐观的人们显然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科学家们是在毫无养分的荒原上播种着人类的智慧。实验室副主任贾培发教授告诉记者,把一枝铅笔插入一个与其直径相仿的孔穴中,这个动作对于人来讲易如反掌,可要让机器来完成却颇费周折,全世界仅关于这一项研究的资料就数以吨计!智能技术研究者们就是从这样的起点开始工作的。我心存敬畏地撩开帷幕,走近那孕育智能机器的暖房。
挂靠在清华大学的智能技术与系统实验室由三部分组成,分别设立在计算机系、自动化系和电子系。如果说这里的实验设备条件与国外一流大学或实验室相比,还有着一定差距的话,从人员配备来讲,却是毫不逊色。在29名固定人员中,有博士生导师4人,正教授9人,副教授11人。其中中青年占52.9%,且除2人在读外,全部具有博士学位。他们在问题求解、搜索、规划、智能控制、神经网络理论、智能机器人、智能计算机、声音、图形、图像、文字及语言处理等方面的研究体现了国际同类研究的前沿。
57岁的黄昌宁教授虽毕业于清华自动控制系,谈起语言学里的词汇规则和语法特点来却是如数家珍。他组织开发的“日汉机器翻译系统”及“汉语词性自动切分和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句法分析实验系统”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在此基础上开发的“汉语义项自动标注系统”已经走到了英语的前头,在1993年美国计算语言学会的年会上引起轰动。与这位学识广博、推理严密的学者交谈,你时时感受到的,是计算语言学这一充满魅力的学科折射来的灿烂光辉。
“语言系统比建立在确定性的推理规则之上的逻辑学要模糊得多。机器要读懂句子,首先必须逐字逐词地将句子切分。像‘结合成分子时’这样一个简单的句子,切分成‘结合’、‘合成’、‘成分’、‘分子’、‘子时’对机器来说都是可以成立的选择。而每个切分后的字词又可能含有多个义项,要在如此多的选择当中得出正确的判断,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为完成这些任务,我们建立了机器字典、规则库和数千万字的语料库,最近又建立了一个包括近7000个语素的汉语语素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辅之以正确的算法,机器理解和翻译句子就有据可循了。”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要从本质上复制人的智能是一件难度太大的事。不少人工智能的研究注重的是机器的外部行为是否具有人的功能。这样所造出的机器虽然不是自然原型,但在某些方面却比原型要强得多。
由边肇琪教授主持开发的“指纹自动识别系统”,首创出智能图像处理算法,大大加快了残缺指纹的比对速度,保证了查找结果的可靠性。到1993年底,该系统已协助北京市公安局破案150多起,并推广到江苏常州、广东佛山等地的8个公安部门。这一成果1993年12月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把一张印刷或手写文稿往扫描仪上一放,它的所有信息就都被存入了计算机,这一工作是由丁晓青和夏莹两位女教授创建的“多字体多字号印刷体汉字识别系统”和“手写汉字识别系统”来完成的。方棣棠教授领导课题组建立的“汉语语音识别系统”涉足当代人工智能领域的高难课题,可以听懂任何人用普通话讲述的专业语言,并将其转化为文字信号,正确率高达99.6%,令同行们拍案惊奇。
如果说上面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成果致力于人工智能的工程应用的话,张钹教授主持的问题求解理论的研究则立意于把人类求解问题的方法形式化,从而扩大和提高机器求解问题的能力。他创立的问题分层求解的理论和方法,体现了智能技术的精髓,在一些高技术项目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多次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显示出深远的指导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实验室成立4年来,共承担国家“攀登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863”高技术项目27项,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4项,部委课题12项,横向协作课题7项,国际合作项目10项。在已完成的33项中,有31项获奖,同时发表学术论文604篇,学术专著14本。
作为智能技术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张钹教授和他的同事们懂得,他们所进行的工作的意义决不仅限于成果取得的本身。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向机器播种智慧的同时,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年轻专门人才。(附图片)
图为实验室成员在做临场感技术实验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为什么重点抗御六级地震
——国家地震局局长方樟顺一席谈
本报记者贾西平
“如果日本东京发生6级左右地震,损失将会多大?”话音未落,东京市政官员打开电子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6级地震发生时东京的房屋和城市设施几乎没有什么损失。当7级地震发生时屏幕上显示:只有几间破旧的房屋倒下,大部分有抗震设防的建筑在大震中摇摆,但并没有倒塌。预计几日后,全市的社会、生产秩序就恢复了。
这是日前在广州参加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的国家地震局局长方樟顺向记者叙述他访日时所看到的一幕。他说,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也许由于多震,所以人们不会谈震色变,而是认真地与地震灾害进行斗争,成为世界上抗震能力最强、国民防震意识最好的国家。
话题很快转到我国刚刚制定的防震减灾10年目标上。方局长说:“有备无患,国泰民安。我国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使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正是出于这样的一种考虑。”
“为什么要强调抗御6级左右的地震呢?”方局长解释:“从我国地震发生次数的统计看,6级地震具有普遍性。历史上,我国几乎每年都发生过6级地震,在破坏性地震中,6级地震约占89%,因此抗御6级左右的地震具有普遍意义。目标定高了,不仅国力达不到,而且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目标定低了,抗御不了绝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失去了现实意义。当然在推进实现这个目标时,丝毫不能放松对大震的警觉和重点防范”。
有人说:“建筑物设防投资很大,搞不起”。方局长不同意此种看法。研究表明,按一般工程的抗震设计估计,从地震烈度6度到7度的抗震设防需增加土建造价1.5—3%,这种幅度对我国不断增长的综合国力而言是可以承受的。据分析,当6级地震发生时,有工程设防与没有工程设防所造成的损失差别很大,人员伤亡为1∶14,经济损失为1∶5.1。现在的问题是有些部门不重视建筑工程设防,一些老建筑没有考虑设防,新老建筑交混在一起,生命线工程纵横交错、简陋,有的年久失修等。有的新建项目虽然按要求设计,也增加了抗震投资,但施工单位偷工减料造成建筑物抗震性能下降。这些问题都必须逐步解决。
方局长最后强调指出,以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为目标,是考虑了我国在一定阶段的经济水平与地震大形势后提出的总目标。这种能力是指减轻地震灾害的综合能力,除建筑物抗震能力之外,成功的地震预测预报、完善的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切实可行的地震应急措施和公众良好的防震减灾意识都是十分重要的。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华环保世纪行好新闻评选揭晓
本报北京12月6日讯以维护生态环境为主题的’94中华环保世纪行好新闻评选今日揭晓。本报记者何黄彪采写的《厦门崟泃湖重现碧波广大群众有口皆碑》获一等奖。
自5月份开始,17家新闻单位先后向河南、安徽、内蒙古等近20个省市派出7个采访团、20个电视专题小组,共150多人次,全年共发稿400多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16集,焦点访谈5集,圆满完成了组委会制定的采访报道计划。经过专家评审,共评出一等奖17篇,二等奖24篇,三等奖29篇。中国环境报、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科技日报、中央电视台、尼雅采访组等7个单位获编辑奖,山东、河北、山西三省被评为组织奖。
据悉,明年是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第3年,主题是“保护自然资源”。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加强内部监督查处违纪案件
中国医大二院廉洁行医
本报讯记者艾笑报道: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近年来在不断提高医、教、研质量整体水平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取得明显效果。
在内部监督方面,这家医院针对“红包”现象的吃拿卡要,服务态度上的冷、硬、顶、推、拖等行业不正之风,制定了一系列规定,将职工每月定期的精神文明考核结果,纳入医院对职工的总体考核评价之中,与每个人的各种利益挂上了钩。除医疗和药品收费全部明码张贴之外,还对采购员进行定期轮换和上岗前约法培训,杜绝了过期及伪劣假药、劣质设备和物资进院,保护了医院和患者利益;在外部监督方面,建立了向门诊患者发民意测验卡和与每位住院患者签定“廉洁行医文明服务医患公约”。执行情况每月公布并装入个人医德档案。近3年来,全院2000余职工的医德高尚率保持在12.9%至15%,良好率保持在80.46%以上。
中国医大二院对群众举报的违纪案件,采取不回避、不隐瞒、从速查处、件件有结果的严肃认真的态度。今年上半年医务人员拒收患者“红包”210人次、金额5万元。全院廉洁从政、廉洁行医、优质服务的风气已形成。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塔尔寺维修三载两万件文物无恙
据新华社西宁12月3日电(记者崔军强、陈畅鸣)我国藏传佛教黄教六大寺院之一的塔尔寺在历时3年的大规模维修中,两万件瑰宝无一损坏、丢失。塔尔寺文物资料零散不全,曾一度给维修工程带来极大困难。有关人员对寺内所有文物进行分类登记,注册整理,仅照片就多达4000余张。每项工程竣工后,都由专门人员凭资料仔细核对,确信文物完整无损后方可验收。必须搬动的法器、经卷、贡器,都配备专门的箱柜统一保存。对一些不可移动的佛像,施工人员将其外部用塑料布包好,然后再用木板、铁箍密封起来,以防佛像被损。塔尔寺维修工程将于1996年全面竣工。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首届文企联姻文化周举办
本报讯记者卢新宁报道:“首届文化企业联姻文化周”日前在北京开幕。中国剧院等文化单位及科海高技术多媒体公司等企业共聚一堂,举办座谈、联谊会。
这次“文化周”以推动社会文化发展、服务文企事业为宗旨,将举办企业界、文化艺术界、新闻界共同参与的专题座谈会、书画笔会、文企联姻事迹展及各种文艺演出。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十一月二十四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传感器专家张开逊应邀来到北京市东四九条小学参加科技节。这是他与测向组的孩子们在一起。
吴力田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