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2月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善读”杂谈
高传明
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何谓“善读”呢?所谓“善读”,首先读书要有所选择,选择内容健康的书来读,也就是“有关家国书常读”。柯南道尔说:“人的头脑像一个阁楼,要有选择地把东西放进去。”读书如择友,宜少且宜精。那些专门编造“英雄美人”、“拳头枕头”之类的书,不宜读;如果一定需要读,也只能读那么一两本,知道这类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就够了,决不可太“投入”。因为“书犹药也”,有一类武打凶杀、色情艳遇的书,犹如砒霜、鸦片,若大量吸收,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特大,其后果有如饮鸩止渴。因此,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说:“对黄色读物你要畏之如火。”美国小说家菲尔丁说:“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其实,坏书比不好的朋友更坏,因为它不会悔改。而好书是今天也是永远的好朋友,所以我们要选择好书来读。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犯罪情节荒唐离奇,作案手段如出一辙,能说与那些诲盗诲淫的精神产品(包括黄色图书、黄色录像、黄色影视片等)没有关系么?
其次,善读要讲究方法。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一旦选中了自己爱读的好书,那就要下苦功去读。自古及今,读书的方法很多,我觉得初读一本书,不妨像陶渊明那样:“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过,陶令说的前后两句话,不能割裂,一定要联系起来看,才能体会到他这种读书方法的好处。我们初读一本书,真正能像陶渊明那样领会到书中的真意,那就很有所得了。而陶渊明式的“不求甚解”,是告诉我们读书不要钻牛角尖,不要死抠住一词一句不放,而要认真思考,把握全局,了解大意,领会精神实质;绝不是说不要把书读懂,恰恰相反,正是为了更好地消化、理解、吸收,把书真正读懂,让书真正能起到“医愚”的作用。所以,陶令的读书方法也是一种“善读”。“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这两句诗与陶潜那两句话,可谓互相发明,相得益彰,交互阐明了博览与精读的关系。中外古今的书籍,已非汗牛充栋这个成语可喻,即便是自己看中的好书,也不可能本本精读,多数只能浏览;只有那些跟自己关系特别密切的书或十分重要的书,如经典著作、有关的业务书籍和学生读的教科书,那就必须精读,甚至反复阅读,“熟读深思”,有的还要背诵默写,仅仅“会意”就不行了。
现在大家都忙,读书的时间不很多,不少人都是挤时间读书。为了提高阅读的速度,养成默读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但我以为那些艺术性强的特别脍炙人口的优秀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妨还是以朗读(或低诵)为宜。有人说,读书、读书,就是要读。因为朗读是一个良好的气功锻炼过程,跌宕起伏的节奏、徐疾低昂的语调,配合朗读者的深呼吸运动,俯而读,仰而思,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交替,刚柔相济,潜移默化,情思绵绵,无形中可稳定人们的情绪,调节人们的精神,陶冶人们的情操。所谓“涵咏工夫兴味长”,大概说的就是朗读达到的这种境界吧。
由此看来,书这味“药”,“善读”不仅可以“医愚”,而且可以强身保健——医病。若是不善读呢?那就不言而喻了。


第8版(副刊)
专栏:心香一瓣

  他永远屹立着
——悼念秦兆阳同志
胡德培
著名作家、我们尊敬的秦兆阳同志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然而,我始终感觉到,他仍然站立在我们面前:那清瘦、矍铄的身躯,带着方音、吐字清晰有力的话语,表情坚定、宁折不屈的神态,异常肯定、毫不含糊的表述……他在述说着自己的亲身体验、反复思索而获得的人生感悟,他在抒发着自己坎坷曲折经历中蕴蓄丰富的深沉感情,他在解析着自己几十年创作实践而得到的艺术经验,他在阐释着自己洞察出来的美学见解,那样铿锵、动情、深刻、透辟的主张与谈话,仍时时在我们的耳边回响。
想着兆阳同志,我眼前就映现出他那简陋的居室,特别耀人眼目的是他墙壁上挂的那些字画。我初去他房间里,是在七八十年代交替时。一进屋,我就被他书写的那些字画深深地吸引了:他的字,浑厚而独具特色,奇崛而遒劲有力。他的画,更是别具一格。其中有多幅都是在一株老根上生发出蓬勃浩然之气的新枝;老根,皆凝重、浑厚,相当奇特,略显怪异。更令人称奇的是,在书架上,茶几上以及靠墙壁的好几处地方,摆放着好些个古拙、奇异的老树根。看来观赏这些老树根是他一种独特的爱好,而从这些曾经深扎泥土中的老树根身上,他会感悟到人生的许多道理,使他著文时获得许多灵气与感兴。你看他的画,他的字,他的论文,他的小说,不是都能鲜明地看出他那不同流俗,志行高洁的品格和精神么?
想着兆阳同志,我就想到他那篇以何直为笔名发表的著名论文:《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论述何其直率,何其端直,也是何其精辟,何其深刻。当时间流逝,则更显其光芒照人!
想着兆阳同志,我就想到他新时期的长篇巨著——《大地》。那是他对大地的感情,对生活的感激,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社会与历史的深刻体验和认识,对人生与哲理的深切理解和洞察的艺术结晶。他与小说中的人物及乡亲们的血肉凝聚在一起,脉搏跳动在一起。
想着兆阳同志,我就想到他那一本本生活笔记,一本本思考札记。那样的蝇头小楷,有时既细小又交叉、重叠的不同颜色的笔迹,用放大镜慢慢查看,有时看起来也十分费力;但他每日守着那张旧书桌,还时常翻阅,查找资料,神思遐迩,人民的生活、人民的情感流贯他的血液,使他时刻都保持着精神的饱满和矍铄。
想着兆阳同志,我就想到他不谋官,不争名,不求利,甚至连自己起码的生活条件也是那么寒素而窘迫,那么克己而宽厚,同时,他的人生内容却那么丰富,他的奋斗精神却那么充沛。
一年前,他的身体已日渐衰弱,大家多次劝他住院,他还是很不愿意去,怕耗力费时,怕多花钱(尽管是公费医疗),怕给大家带来麻烦。因此,住院不久他又依然回到他那破旧寒冷的工作间里。
直到他动手术前,我们去看他。他好些天来吃得很少,身体显得更加枯瘦,十分虚弱无力;但他还反复问到编辑部的工作,关心刊物的情况,关心《当代》创刊15周年暨出刊100期和有关评奖问题。当我们离开时,他虽然行动已很不便,但还是硬撑着站立起来,与我们道别。
想着兆阳同志,我就想到他艰苦创办《当代》杂志时的果决与坚定,想到他在这15年里兢兢业业,勤苦认真为办好这份大型刊物的执著与深思,想到他对编辑部同志和工作的严格要求与热忱关怀,想到他正站立在我们面前那么诚恳、那么认真、那么直率、那么一丝不苟地谈文论艺……
现在,“《当代》文学奖”已经评出来了,当我们正在筹备创刊15周年暨出刊100期庆祝活动的时候,兆阳同志竟离开了我们!他躺下了,但我却感觉他仍然屹立着,而且将永远地屹立在我们的面前,屹立在人们的心中……


第8版(副刊)
专栏:

  羑里城漫步
焦述
羑里城,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监狱——殷商国家监狱羑里,又是五经之首——《易经》的发祥地。羑里城,是一个神秘深奥的地方,集假恶丑与真善美于一体的王国,它位于民族英雄岳飞故里河南汤阴县城北4公里,北有淙淙羑水,南邻晶莹汤河,四方一片无垠平原沃野,遗址南北106米,东西103米,面积1万多平方米,高出地表5米许。大约在3000年以前,由于商代末期君主纣王(帝辛)的荒唐残暴、滥施淫威,使国势每况愈下,导致人民强烈的不满。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其诸侯国周族的首领姬昌却治国有方,礼贤下士,关心庶民,发展生产,国势日趋强盛壮大,终于成为西方的盟主,这就引起商纣王的猜忌和不满,寻找机会将姬昌囚于商的国家监狱羑里。并对他施以惨无人道的迫害与凌辱,以期达到污辱姬昌的人格,磨灭他的意志,从精神上消灭姬昌的目的。纣王曾把姬昌的长子伯邑考杀害,做成人肉饼强令姬昌吃下,万般无奈的父亲忍受着撕心裂肺的痛苦,强咽下儿子的躯体……
有志者的肉体可以被消灭(杀掉),但他的精神和思想却永远消灭不了。身陷囹圄的姬昌在逆境中艰难跋涉,使被刺伤滴血的心灵步出窒息的牢笼,踏上神圣广阔的境地,去寻觅希望眺望光明。他开始构建庞大的系列哲学思想工程,姬昌把伏羲八卦推演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整整用了近七年的光阴,终于完成了《周易》这部深奥神奇的著作。《周易》以八卦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提出“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的辩证法观点……
姬昌被囚禁的第七个年头,经过他的臣下策划斡旋、施用计谋,终于使纣王放姬昌走出羑里,七年的囚笼生涯没能扭曲姬昌的意志和思想,反而更增强了他推翻纣王的信念和决心。在他的努力下,使一些殷商属国去殷从周,当他离开人世时,周已取得2/3天下,他的次子姬发(武王)继承父志,推翻了商王朝,建立了周朝,姬昌被谥文王。
羑里城,由于周文王姬昌的遭遇而名闻遐迩,羑里城,因为一部辉煌的《易经》引起全世界瞩目,它被誉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源头河水、打开宇宙之谜的金钥匙,国内外一些科学家从中获得感悟和启迪。
步入羑里城山门内,东侧为洗心亭,是游人拜谒周文王之前正冠静心的场所,西侧为玩占亭,是占卜预测的地方。大殿位于庙院正中,周文王铜像端居正中,四壁有反映周文王生平的壁画,殿前东侧为御碑亭,西为易碑亭,碑上镌刻《周易》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与卦辞。演易台位于大殿西侧,相传是文王演易的地方。
羑里城,曾是灾难的象征,也是智慧的熔炉。


第8版(副刊)
专栏:

  月夜
刘芳霞
轻轻地叫你一声然后
看你从这里走上高高的山岭
千山万水你只盈盈一笑
便是青风拂起碧波粼粼
枝头的那片云呀
不需要桂冠的荣誉
只要夜晚和白昼一同净化
更广阔的天地
轻轻地叫你一声
方知那方风景里面
一片夜色扯了下去
东方便荡起瑰丽的涟漪


第8版(副刊)
专栏:

清清黎河水(中国画) 孔紫
军旅女画家孔紫的作品集《孔紫画集》近日已由人民中国出版社出版。孔紫一九八九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擅长水墨人物画,作品曾获《全国首届中国画大奖》二等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