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狄更斯热及其他
李文政
伟大的艺术家是永生的,他们的伟大作品将永远是人们了解社会生活的一把钥匙。英国伟大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150多年前的名著《雾都孤儿》再现英伦戏剧舞台,引起强烈震动,给冰冷的英伦三岛带来一股强劲的狄更斯热。
12月初,由英国著名艺术家巴特根据狄更斯原著改编的音乐剧《奥列佛》在伦敦帕雷迪姆大剧院举行首场演出,立即在伦敦引起轰动。剧中那个贼窝的头子费金由著名演员普赖斯主演,奥列佛则由13岁的小明星瑟尔斯扮演。该剧的主旋律鲜明而具有强烈的震撼力量。大幕拉开,奥列佛怀有身孕的母亲阿格尼丝,一身褴褛、一脸凄怆,在街道上踉踉跄跄。天幕上风狂雨骤、电闪雷鸣,一个悲惨的世界直扑到观众的眼前!小奥列佛在魔掌之中,手把窗上铁栏那段“爱在何方”的呼喊,则更令人肠断,催人泪下。伟大的狄更斯一个多世纪前的控诉依然令人心神震颤。
英国社会的强烈反响出乎意料。在《奥列佛》首演前后两星期内,帕雷迪姆剧院到明年5月的剧票已经预售一空,票房价值800万英镑。新闻媒介连续发表介绍文章,电视台采访音乐剧作者巴特,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介绍这个伦敦东头的穷小子闯入伦敦西头艺术殿堂的人生和创作经历。正因为巴特本人经历了穷困和几乎死于贫困的劫难,才使他对狄更斯有深刻的理解,并以引人入胜的艺术形式再现狄更斯对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所表达的绝望心理和鞭笞态度。
成功的艺术往往是一个社会的某种精神宣泄。奥剧的主要演员普赖斯就不止一次地说过,当观众离开剧院看到伦敦大街上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时,他们自然会联想到奥列佛的故事。观众自会发出“今天伦敦的孩子们到底生活得怎么样”的疑问。普赖斯的话不是没有根据。最近,英国一慈善机构调查了生活在济贫院内的2500名25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普遍认为,英国无家可归的青少年人数正在增加,他们中很多人分文皆无。英国社会弥漫着的广泛绝望情绪给狄更斯热提供了温暖的土壤。
英国评论家们早就指出,今年圣诞节看来是“英国战后最为凄惨的一年”,社会的“压抑感”如此广泛,“人们不仅担心今天,也忧虑明天”。在伦敦市区,这种感觉尤为明显。无表情的面孔、拉长的脸,到处可见。往昔英国人引为自豪的绅士风度已逐渐消退,鼓胀的上衣,条绒裤子,成为时尚。据说,条绒那东西价格低,且磨不烂、扯不断。新年将近,伦敦街头零售额还在下跌。伦敦商业中心牛津街一店老板说:“这是30年来最糟的一年”。英国政府刚刚提税。物价上涨,又提高利率,150万户靠房屋抵押贷款买屋者又得付出更多的贷款利息。伦敦股票市场是英国经济的晴雨表,今年初股票指数2900点上下,一年内几经升降又回到原地。近几天,由于梅杰政府不稳,担心英镑贬值,股市接连下跌,直跌破3000点大关,损失30亿英镑以上。人们还没有从有限的经济复苏中得到好处,就已开始担心新的经济衰退是否已经开始。
最近一项调查表明,有30%的英国人担心失业,50%的英国人担心房地产市场不稳,59%的人对经济前景表示担心。在此重重压力下,又逢政局起伏不定,英国人难免有“雪上加霜”之感。在这一社会氛围里,狄更斯当年的绝望引起今日英国各阶层的广泛共鸣也就不足为怪了。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海外游踪

  仰光大金塔
王瑞青
缅甸佛塔之多遐迩闻名,素有“佛塔之国”胜誉。其中金碧辉煌的仰光大金塔是缅甸的象征,也是东方艺术的瑰宝。
仰光大金塔,缅甸人称“瑞大光塔”,“瑞”的缅语意为“金”,“大光”系仰光的古称。相传于公元5世纪佛教自印度传入缅甸后,由缅王奥加拉巴始建。塔内藏有缅甸兄弟两人从印度带回的释迦牟尼的8根佛发。这8根头发是释迦牟尼成佛在世时亲自赐给这兄弟两人的。此塔初建时比较粗糙低矮,高度仅为66英尺。
之后,经缅甸历代王朝逐步修葺扩建,才呈如今蔚为壮观之宏姿:塔身高368英尺,塔基为1240平方英尺。塔身贴着的金箔就有7吨之多,并在此上下四周还挂着1.5万多枚金、银铃,风吹铃动,声传四方。塔顶装着一顶重量为12.6吨的金属宝伞,四周镶嵌着664颗红宝石,551颗翡翠,433颗金刚石,在阳光的照耀下,溢彩流金。主塔周围环建有64座小塔,丛立着许多用玉石雕刻的坐卧佛像和罗刹像。各种雕像造型精美,形态逼真。
大金塔东南角有一棵菩提古树,枝叶婆娑,相传是从印度释迦牟尼金刚宝座的圣树圃中移植来的。塔的东北角和西北角分别各有一口色彩斑斓的古钟,一口重约40吨,另一口重约16吨,是1841年和1778年先后由两个缅王在位时捐建的。迄今还有这样的传说,只要来此拜过大金塔后,再敲三声古钟,就会心想事成,如愿以偿。塔的南侧有一陈列馆,陈列着信徒香客们捐赠的各种物品。塔的左方有一座在清朝光绪年间由华侨捐建的中国庙宇——“福惠宫”。塔的东、西、南、北各有一个走廊式的进口。塔下四角均有缅甸式狮身人面像。塔上四角均有一个较大的牌坊和一座较大的佛殿。1989年9月,缅甸政府在原来的基础上又一次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缮,拓宽了四条走廊式的入口通道,并在东西南北四方均安装了有玻璃窗的电梯。于是使大金塔显得更加富丽堂皇和宏伟壮观。
大金塔巍巍屹立在仰光市北茵雅湖畔的圣山之上,游客只要登上此塔远眺,对树木常青、风景秀丽的仰光市容即可一览无余。加之四周有缅甸著名的爱国高僧吴威萨拉的高耸塑像、吴奈温总统捐建的大胜塔、缅甸政府近年内新建的议会大厦、人民公园、人民广场、吉祥公园和军事展览博物馆等建筑物的陪衬,无论人们从哪个角度去看,她都可谓是一幅令人叫绝的名画,不是仙境,胜似仙境。
大金塔显示出缅甸人民的聪明才智,放射着东方艺术的灿烂光彩,她以独特的宏姿每天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参观者来此游览。我国领导人周恩来、刘少奇、邓颖超、李先念、乔石等曾来这里参观。周总理于1954年来此参观时题词:“愿世界和平、中缅友好!”邓颖超副委员长于1977年来此参观时题词:“中缅两国人民的‘胞波’友谊万岁!”此外,还有许多我国来访代表团均把陈毅元帅生前所写的《赠缅甸友人》的诗句反复写在此处的《留言簿》里,“彼此为近邻,友情长积累,不老如青山,不断似流水。”
笔者也永远不会忘记在我驻缅使馆工作时,多次陪我国来访代表团参观仰光大金塔时缅甸朋友常讲的一番话:“缅中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自古以来我们两国人民就有着‘胞波’般的密切来往。周恩来总理9次访缅,是建造缅中友好大厦的大师。中国人民敬仰他、爱戴他、怀念他。缅甸人民同样敬仰他、爱戴他、怀念他。”由此可见,李鹏总理这次访缅必将会载入中缅友谊的光辉史册,使中缅两国人民的“胞波”情谊得以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附图片)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百老汇的音乐剧
肖勇
赴纽约的游客,若不到百老汇去观赏音乐剧,就像是旅游忘了买纪念品,缺少曾到过纽约的凭据。
百老汇,指曼哈顿岛上用来区分东街和西街的路名。翻开纽约市地图即可看到,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林肯艺术中心、卡内基音乐厅、乔哀思剧院、拉玛玛剧场、大众剧场、古典剧场、西班牙剧场、玛莎格兰姆剧场等,均分布在百老汇的周围,因此百老汇已成为剧院区的代名词。这里的舞台,尽管每天都有五花八门、绚丽多彩的艺术和娱乐表演,但最富吸引力的当数音乐剧,是音乐剧使百老汇闻名于世。
美国自制的音乐剧曾有过辉煌的纪录,《歌舞线上》连演15年而不衰,后被改编成电影,在1991年正式落下帷幕。时下百老汇上演的剧目《歌剧魅影》、《猫》、《西贡小姐》、《蜘蛛女之吻》、《悲惨世界》等,大都是来自英国的“进口货”。音乐剧熔歌、舞、曲、道白于一炉,演员队伍庞大,灯光、道具、布景豪华富丽,耗资惊人。每部剧通常都有美妙的音乐和男女主角大段的演唱,给人以莫大的享受。
音乐剧的制作费每台均在数百万美元以上,要让人们掏腰包来欣赏,就得发动强大的宣传攻势。《悲惨世界》的广告口号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音乐剧——观众超过2500万”。《猫》已连演10年,盛况不辍,它的目标是:“从现在到永远”。由于票价昂贵,音乐剧历来被认为是“中产阶级的娱乐”,其观众有很大一部分是国外的旅游者。成千上万的“剧迷”们在观看演出之余,对购买和收集音乐剧的原版带以及有关音乐剧的各种纪念品也表现出极高的热情。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国外元旦习俗
阿根廷元旦这一天,全家人要到郊外的江河中去沐“新年浴”。下水前,先把鲜花撒在水面上,然后全家人跳入水中尽情沐浴,并用花瓣揉搓全身,以洗掉旧年的晦气。
保加利亚元旦期间,保加利亚人都想方设法打喷嚏,认为这样会给家庭带来好运。
希腊从元旦零点开始到中午十二点为止,希腊的家庭主妇不做任何家务事,不用照料小孩,一切全由丈夫承担。
匈牙利元旦忌吃家禽和鱼类,因为他们认为吃了这些食物,幸福会像飞禽那样飞走,像鱼儿那样溜掉。
葡萄牙以斗牛来迎接新年。每年元旦前后是斗牛高潮,成千上万的葡萄牙人涌向斗牛场,以观看斗牛为乐。
德国在德国的一些乡村,每到元旦这天清晨,小伙子们进行爬树比赛,最先爬上树的人即被誉为“新年英雄”。
日本在元旦这一天,给亲友拜年时,要送上一条写有自己名字的毛巾,留作纪念。
朝鲜元旦期间,家家户户都要吃用糯米加松子、枣泥、蜂蜜等煮成的甜饭,他们认为这样象征在新的一年里日子过得甜蜜。
伊朗伊朗人在元旦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准备干柴,晚上点着,全家每个人都要从火上跳过去,以示免除疾病,得到幸福。
印度在印度的一些地区,元旦时人们相抱痛哭,感叹人生短暂,岁月易逝。
肯尼亚元旦这一天,家庭主妇都要煮一大罐用玉米和菜豆做的饭,端到门前,行人过路时,不管认识不认识,均问候“新年好”,并请他吃饭。
加纳在元旦期间,人们用许多棕榈叶搭成小屋,让青年人谈笑、歌唱,并大声高叫,把过去一年积压在心里的话都大声说出来。
马达加斯加新年前一周不吃肉,元旦这一天,夫妇要向双方父母大人赠送鸡尾,向兄弟姐妹和至亲好友赠送鸡腿,以此祝贺新年。
墨西哥元旦的早晨,农村的男女老少纷纷走到猪、牛、马、羊、狗等动物旁边,向它们说一声:“新年快乐!”在一些地区,元旦前五天人们要禁笑五天,元旦即人人开怀大笑过新年。(李有观编译)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迷人的非洲舞
刘梦熊文并图
过去,只在银幕上见过非洲舞,那动人的音乐,优美的舞姿,多么吸引人。今天,却有幸来到了非洲舞的故乡——中非共和国,亲身领略了非洲舞的风采。
我们驻地的四周是茫茫的原始森林。入夜,附近的勃亚利村不时传来长鼓的“咚!咚!”声、歌声,勾起了我们的思乡情,彻夜难眠……不久,我们就慢慢地习惯了,这忽高忽低,时隐时现的鼓声歌声,成了一支优美的催眠曲,听着听着,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可以说舞蹈是中非人生活的一部分,舞蹈和生活是如此水乳交融,以至很难把舞蹈从生活中分离出来。中非人从五六岁的孩童,到年逾花甲的老人,个个都是能歌善舞的舞蹈家。歌舞是中非人的天赋。
每当孩童们到我们农业专家组驻地玩耍时,只要我们说声:“阿迷,圹赛!”(朋友,请跳舞!)他们就手舞足蹈跳起来。到农业站来买鱼的姑娘们,利用鱼未捕好的时机,围起一个大圆圈,欢快地跳了起来,强烈的节奏,优美的舞姿,令人惊讶!
在中非,舞蹈几乎伴随着人们生老病死的一切活动。舞蹈成为仪式的主要内容,诸如成人礼、婚嫁、割礼、命名、入学、祭祀、丧葬、酋长或国王就职等礼仪都离不开舞蹈。每逢大小节日要跳舞;每个周末之夜要跳舞;结婚喜庆时,亲朋好友欢聚一起狂舞至拂晓,以示庆贺;有人去世了,亲友们始则痛哭悲悼,继而跳起舞来,以舞蹈陪伴刚刚去世的人的灵魂到达祖先的冥府——这种仪式有时要持续数日之久。
中非乡间,每个村庄都有一种别致的“舞厅”。它通常用木头、树枝作支架,油棕榈、香蕉叶作瓦片而建成,极其简陋。这种“舞厅”小的村庄有一两个,大的村庄有三四个。集镇上的酒吧间,常在门前搭一荫棚作“舞厅”,以收录机作伴奏,更是居民们跳舞的好场所。
一个周末的晚上,我们应邀到勃亚利村,观看村民们的演出。“舞厅”坐落在伞形的芒果树丛中,大约有50多平方米,它的四周是绿茵茵的草地,其两侧横卧着两根长长的红木,供人们舞间休息之用,已被舞蹈家们坐得油光发亮。屋顶刚盖上的新鲜油棕榈、香蕉叶,散发出阵阵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夜幕降临,村民们三三两两,陆续到来。有四五岁的孩童,有年逾花甲的老人,有亭亭玉立的少女,还有怀抱婴孩的母亲。他们还带上一些香蕉、木瓜、芒果等,作夜餐之用。先到的人,从林子里拣些枯枝、树叶,在“舞厅”的四周,燃起堆堆篝火。篝火跳动着忽明忽暗的火光,就是“舞厅”的灯光。从这篝火上升起的缕缕青烟,又成了很好的“驱蚊剂”。
长鼓“咚!咚!”地击响了。几十个人随着鼓声的节奏围成一个大圆圈,拉开了“舞会”的帷幕。
中非人喜欢边歌边舞,时而合唱,时而独唱,时而男女对唱。号子、长鼓是主要的伴奏乐器。几个男子汉,还在屁股上扎上一把茅草,算是“化了妆”。随着鼓声、歌声,男男女女翩翩起舞。舞蹈节奏明快、粗犷、动人,男子汉屁股上的茅草随舞步不断地摇晃着,别有一番情趣。人们跳一阵子,个个累得满头大汗……约莫跳了40多分钟,领队宣布休息。他们便坐在红木上喘粗气。看那模样,比干活还累得多呢!
休息片刻之后,几对男女青年,跳起了欢快的双人舞。悦耳的歌声,优美的舞姿,生动细腻地表现了青年恋人相爱的情景……不知不觉中,三个多小时过去了。而村民们的兴致却越来越高。主人告诉我们,舞兴正浓,“舞会”要到拂晓才结束。那时一个个跳得精疲力竭,就躺在“舞厅”外的草地上席地而睡,直至烈日当空,才各自回家。(附图片)
穿着花裙的中非花鼓手
正在尽情欢跳的中非姑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