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总揽全局重在开局
——谈切实抓好冬季农业生产
本报评论员
冬季是翌年农业的开局,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季节。明年收成怎么样,与今年冬季的基础打得如何大有关系。搞好冬季农业生产,不仅对于农业而且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全局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农业虽然遭受了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仍然取得了较好收成,棉花有显著的恢复性增长,油料面积、总产双超历史,其他各业也有较大幅度增长。但是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看,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消费基金增长过猛,市场物价涨幅居高不下,尤其是粮食和菜篮子产品价格涨幅较大。农业增长不足会给市场供求平衡带来不利影响,并且波及到物价。因此,切实抓好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就成为抑制通货膨胀、稳定市场供应、保证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眼下最紧迫的工作就是紧紧抓住冬季这一重要季节,搞好冬种、冬管、冬积有机肥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机具维修及技术培训等,为明年农业的丰收奠定基础。
抓好冬季农业生产,变冬闲为冬忙,是一举数得的大好事。一是可以充分利用冬季的温、光、水、气、土等资源,增加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现在北方已是冰天雪地,南方还是满目青翠。近些年,我国每年减少耕地几百万亩,粮食播种面积连年下降,开垦耕地又有难度,但南方却有一亿多亩冬闲田尚未利用。粮食生产要再上新台阶,这方面还大有潜力可挖。二是有利于改善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尽管我国南北方的冬菜发展较快,但仍然满足不了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南方利用“天然温室”发展蔬菜,实行南菜北运,北方采用保护地栽培技术,大力开发“日光温室”,发展反季节蔬菜,不仅可以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也为农民在冬季增加一项可观收入开辟了道路。三是使农村季节性剩余劳动力由冬闲变冬忙。冬种、冬管、冬积肥和冬修水利需要很多劳动力,这就使得一部分过去盲目涌入城市或闲散在家的富余劳动力得到充分的利用。四是有利于增强农业后劲。利用冬季兴修农田水利,培肥改土,特别是大积、大造、大种有机肥,既养地又肥田,既增产又省钱,利在当前,功及后世,是增强农业后劲的重要措施。今年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面广、程度重,全国受灾人口达二亿多,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八点六亿亩,目前部分灾区群众生活还有困难。因此,抓好冬季农业生产,对于帮助重灾区灾民生产自救、渡过春荒也有现实意义。
年终岁末,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各地一定要统筹安排,切实加强领导,把冬季农业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全年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来抓。各级领导要深入基层,组织各部门的力量,发动群众,把任务层层落实到县、乡、村和农户;各级农业部门更要把这项工作列为主要任务,做好各项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工作;化工、供销和银行等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尽职尽责,做好冬季农业所需的物资和资金供应工作。让我们大家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共同努力,力争实现冬季农业生产的新突破。


第1版(要闻)
专栏:

  明确主题突出重点结合实际
江苏农村党员教育常抓常新
先进模范人物中八成是党员
本报南京12月25日电记者孙健报道:随着冬季农闲的到来,江苏省第16年的冬训工作正由点到面展开,将有200万农村党员和干部围绕“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和深化农村改革”的主题接受系统培训。冬训和2044所乡镇党校(占农村乡镇100%)构成了江苏农村党员教育网络,使党员教育实现了由单一的政治理论教育向政治理论与经济、科技、业务知识教育相结合,全面提高党员素质的转变,从而大大丰富了党员教育的内容,增强了党员教育的吸引力。
江苏冬训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适应农村新形势而产生的,之所以能够长期坚持,关键在于冬训的内容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题明确、重点突出、贴近实际,全面准确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从而得到了从县委书记到村支部书记的特别重视。比如,80年代的头几年,中央每年一个一号文件,都是当年冬训的主题,强调“念好这本经”,大大促进了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进改革,发展农村经济。1993年冬训,各级党组织把学《邓小平文选》,贯彻十四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作为主题,教育党员进一步清理经济发展思路,明确深化改革的目标。各级党组织还注意党员教育的专题性与系统性、长期性与阶段性、理论灌输和现身说法相结合,注重实效,常抓常新。16年来,江苏农村党员有3000多万人次接受培训,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在各级表彰的先进模范人物中,80%都是共产党员。
在对农村党员进行经常性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政策和形势任务教育的同时,江苏各地党组织还对党员进行实用科学技术的培训,使多数党员不仅政治思想素质提高,而且掌握了发展经济的技能,带头富,带领群众共同富。到去年底江苏已有70多万名农村党员、干部接受了较为系统的实用技术培训,其中有50万人掌握了一门以上的致富技术,有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达到了农民技术员、农民技师以上的水平。
既注重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又注重实用技术的培训,有效地提高了江苏农村基层领导班子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使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得到了提高。在苏北和苏中部分地区,党员干部以发展多种经营为致富突破口,突出进行新产品、新技术、新项目的培训,有力地推动了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在苏南和沿江地区,通过开展以乡镇企业为主的岗位技术、管理知识、营销知识、公关知识及法律知识的培训,加快了新项目、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和运用,增强了产品的竞争能力,促进了乡镇工业的不断壮大,外向型经济和农村第三产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江苏沛县农村党支部、党员通过排查困难户、结对子等形式大力开展帮贫扶困活动,全县成立党员责任区874个,党员联系户8.9万多户,涌现出村组工业、农民联合体的带头人250多个,有1800多名党员带领群众叩开了致富门。在江苏农村,一大批党员成了致富的“领头雁”。群众说:“要想富,找支部;要致富,问问党员科技户;要赚钱,看看党员责任田。”


第1版(要闻)
专栏:编者的话

  党员要常教育
这篇报道说,江苏省的党组织对农村的党员教育,常抓不懈,先后已坚持了十六年,这是值得学习的。
中国共产党章程写明:“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要保持党员的这种先进性,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中,在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中,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就要不断地对党员进行教育。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应把对党员的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就党员个人来讲,努力学习,是必须履行的义务。不努力学习,共产党员有何本事带领群众前进呢?以其昏昏,岂能使人昭昭?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从现在起,用三年的时间,在全体党员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一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章的学习活动。”这是向全党提出的任务。各级党组织在完成这项任务中,党员在学习活动中,相互要比一比,看谁的工作做得更好,看谁学得更多、更深。


第1版(要闻)
专栏:

  陈焕友当选中共江苏省委书记
据新华社南京12月25日电(记者殷学成)今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九次代表大会和江苏省第九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江苏省委领导班子。中共江苏省第九届委员会书记为陈焕友,副书记为郑斯林、曹克明、顾浩、许仲林。中共江苏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也在今天选举产生,书记为曹克明,副书记为王仲岐、陈章浩、季奎顺。


第1版(要闻)
专栏:

  刘明祖当选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
本报呼和浩特电记者傲腾报道:日前结束的中共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刘明祖同志担任自治区党委书记。乌力吉(蒙古族)、白恩培、王占、乌云其木格(女、蒙古族)、云布龙(蒙古族)为副书记。中共内蒙古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自治区纪委常务委员会和书记、副书记,书记为云布龙,韩文贵(蒙古族)、王尚罗、孙显谦为副书记。


第1版(要闻)
专栏:

  我国工业新成就——
钢:破9000万吨产量 电:逾9050亿千瓦时
新华社北京12月25日电(记者孙杰)记者从冶金部获悉:截至24日,我国今年钢产量已突破9000万吨,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本报北京12月23日讯记者王彦田报道:我国电力工业今年实现稳步增长,全国新增大中型发电机组1000万千瓦,全年发电量超过9050亿千瓦时,比去年增长了10.93%。其中,水力发电1685亿千瓦时,增长了15.4%,火力发电7230亿千瓦时,增长了7.9%,核电135亿千瓦时。


第1版(要闻)
专栏:

  《毛泽东军事活动纪事》出版
新华社北京12月25日电全面记述毛泽东军事活动的编年体著作《毛泽东军事活动纪事》(1893—1976),近日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由军事博物馆编写的这部70多万字的编年体著作,系统记述了毛泽东的军事生涯和军事业绩;反映了毛泽东缔造新型人民军队,开创中国革命道路,领导人民军队打败国内外敌人,创建新中国,建设现代化国防事业的光辉历程;展现了毛泽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谋略和战争指导艺术以及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的轨迹。全书按早期军事活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进行编排,以翔实可靠的历史文献资料为依据,熔史料性、学术性为一炉,不少材料是首次公开发表,具有鲜明的军事特色。它的出版,对于研究毛泽东军事生平和军事思想以及研究中国革命战争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第1版(要闻)
专栏:

  毛泽东诗词二首发表
本报今日八版刊登诗稿手迹
本报讯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1周年,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校定的毛泽东同志诗词二首《虞美人·枕上》、《七律·洪都》今日在本报八版首次正式发表,该版同时刊登了毛泽东同志的诗稿《虞美人·枕上》的手迹。


第1版(要闻)
专栏:

  萧山财政收入超七亿
乡镇企业做出重大贡献
本报萧山12月25日电记者赵相如、袁亚平报道:曾为“全国综合经济实力十强县”的浙江省萧山市,今年财政收入可达7.2亿元,比去年增长17.4%,并已上交4亿多元。
作为农业大县的萧山市,今年加强农业,稳定粮食生产,积极探索粮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历年围垦48万亩农田的基础上,今年机械化围垦海涂1.3万亩,经过公开招标,成功地推行了规模经营,当年种下的单季晚稻和棉花喜获丰收。今年全市粮食总产可达45.79万吨,棉花可达6700吨,全市农业总产值可达1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能突破2970元,比去年增长35%以上。
以著名农民企业家鲁冠球为代表的一大批经济能人,创造了乡镇企业的奇迹。萧山市31个乡镇中,就有18个乡镇的工业产值超5亿元,14个村的工业产值超1亿元。今年全市乡镇企业可完成工业总产值200亿元,乡镇企业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由去年的77%上升到今年的80%。


第1版(要闻)
专栏:短风吹进编辑部

  湖南境内最大的水电站
五强溪水电站首台机组投产
本报长沙12月25日电记者周立耘报道:今天15点50分,国家重点工程五强溪水电站首台机组经过72小时的试运行后,正式并入华中电网发电。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等领导为工程建成投产剪彩。
五强溪水电站位于流经湘西北山区、水量丰沛、落差集中的沅水下游,由5台24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成,总装机120万千瓦,年发电量53.7亿千瓦小时,是目前湖南境内最大的水电站。
五强溪水电站是我国继刘家峡、葛洲坝等之后兴建投产的第10座100万千瓦以上大型水电站。该电站于1986年9月进入施工准备,1988年10月主体工程开工,1991年11月28日实现沅水截流,1994年11月8日下闸蓄水,计划1996年底竣工。这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等功能的综合性水利工程。


第1版(要闻)
专栏:短风吹进编辑部

  大别山区告别无铁路历史
京九武汉联络线铺通
本报武汉12月25日电京九铁路武汉联络线今天全线铺通。这条联络线成功地将我国两大南北经济大动脉——京广线、京九线连接在一起,从而结束了大别山区无铁路的历史。
武汉联络线起于京九铁路大别山区枢纽站麻城站,途经我国著名的将军县红安县,在武汉与京广线接轨,全长82.46公里,总投资8.2亿多元。
武汉联络线在我国铁路路网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从中段连接京广、京九两大干线,大大增强了路网的机动性,对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加速大别山革命老区脱贫致富有着重要意义。(周民忠江开云程胜利)


第1版(要闻)
专栏:短风吹进编辑部

  黑龙江农村“猪街”多
本报哈尔滨12月25日电记者董伟报道:人们都熟识“商业街”,可在黑龙江省农村,却有5000多条“猪街”,100多万头猪活动其中,成为农民的一大财源。
黑龙江省农民在发展养猪过程中,自发组织起来,在村子里集中一条街养猪,这样既能够形成规模,快速致富,也便于销售。现在,全省“猪街”已达到5588条,养猪户10万余,一年可出栏肥猪100多万头。
在庆安县庆胜村,记者看见一条“猪街”,全部砖瓦结构。在农民王永芝的猪舍里,60岁的王永芝告诉记者,她和女儿养了19头猪,半年可挣5000元,“没想到万元户也挺好当。”


第1版(要闻)
专栏:短风吹进编辑部

  海口建设“万绿园”
将成为市民最大的游览憩息地
本报海口十二月二十五日电记者鲍洪俊报道:连日来,南国海口的广大市民正以强烈的环境意识,融入一场规模空前的“万绿园”绿化工程之中。“万绿园”总面积一千零七十亩,需填土方五十五万立方米,铺草坪三十万平方米,植树二千棵。园内将建设“红树林、椰林、竹林、热作、喷泉”等十大景区。这里将成为海口市民的最大游览憩息地。
总结建省六年来的建设经验,海口市委市政府毅然把建设现代化都市的重点放到绿化工作上,做出了“一九九五年为海口绿化年”的决策。据此,明年全市除完成“万绿园”建设外,还要完成滨海公园、金牛植物园和二十六条马路的绿化任务,力争绿化面积达一千二百九十三公顷,人均公共绿地六点九平方米。


第1版(要闻)
专栏:

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
最近,在军事博物馆举办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活动——“CSC电脑家庭教师万人测试”,10多天来,受到上机参加测试的18000名中学生交口称赞。“CSC电脑家庭教师”是我国第一部大型家庭教育软件,12月4日通过了国家教委鉴定。北京科利华电脑公司举办了这次测试活动。
 本报记者 王景仁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云南漫湾水电站三号机组近日建成并运行。至此,该电站经过十年建设已跻身中国百万千瓦级电站行列。漫湾电站目前总发电量达42亿千瓦时,为云南及大西南的经济起飞奠定了能源基础。
新华社记者 陈海宁摄(传真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