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经济专版)
专栏:

  1994年世界经济形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谷源洋
内容提要:1994年世界经济表现比预测的要好些,各国纷纷显示经济复苏或强劲增长的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预测,全年的世界经济增长率可达3.1%。
                        
    西方国家经济进入复苏和扩张阶段
西方国家经济在1994年先后复苏,总体经济增长率约为2.7%。美国自1993年第4季度以来,一直保持较为强劲的扩张势头,1994年经济增长的预测值为3.6—4%。这次经济复苏和扩张涉及的层面广泛,起领先作用的是对低利率敏感的建筑业和汽车业等支柱产业。尤其值得提及的是,美国的国际竞争力再次跃居世界首位,财政赤字连续3年减少,1994年的财政赤字从上年的2550亿美元降为2033亿美元,1995年将降至1700亿美元以下,失业率从6.4%降为6%以下。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尚未出现通货膨胀的形势下,一年之内6次提高利率,说明对其经济发展充满信心。1995年美国经济将略有回降。
对欧洲联盟12国来说,引颈企盼的经济复苏业已显现出来,可以说已挥别了经济衰退的阴影。1994年12国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从早先预计的1.3%上调为1.6%,最近又增至2%。欧洲联盟的经济复苏主要得益于出口扩增、利率下降、国际经济环境迅速改善。然而,与美国经济形势相悖的是,欧洲的高失业问题并没有随着经济复苏而明显改善,失业率和财政赤字仍然偏高,而且下降缓慢。作为世界经济三强之一的德国,其经济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德国五大经济研究所在展望未来经济增长时作了乐观的预测,一致肯定1994年可以取得2.5%的经济增长率,远远高出4月间预测的1.5%。经济成长主要来自三方面的原因:预期景气较佳,企业信心增强;美、英等国经济好转,消费需求扩大;税制改革促进了产业发展。特别是两德的统一,为德国东部聚集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和先进设备,使生产力提高了46%。1994年德国东部的经济增长率达8%,而德国西部仅为2%。然而,德国东部和德国西部的失业率分别高达13.9%和8.2%。
日本经济自1991年初进入衰退时期,“泡沫经济”的破灭和市场经济固有的周期循环,使日本经济经历了“石油危机”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进入1994年以来,日本经济环境逐渐改善,“泡沫经济”时期充溢各家庭的汽车、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到了更新期。“酷暑特需”使空调机、冷饮销售猛增。所得税减少、收入增加,导致对住宅、个人电脑需求的增加。上述情况的变化,使曾经衰退的工业生产恢复了生机。对此,日本政府深感欣慰,并于9月9日宣布日本经济停止滑坡,开始复苏。尽管如此,日本经济仍相当脆弱,受坏帐拖累的银行不敢轻易放松银根,工厂的设备利用率依然不高。因此,缓慢回升是日本经济的基本特点。1994年的经济增长率大致为1%左右,日本政府原定的2.4%增长目标难以实现。
    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的牵引力增强
1993年,发展中国家已初露“拨云见日”的发展趋势。在即将过去的1994年,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在上年增长5%的基础上又增长了5.5%左右,这是令人十分兴奋的经济现象。
具体而言,亚洲经济依然一枝独秀,1994年的经济增长率达7.8%,仍为全球之冠。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亚洲地区的储蓄率和投资率很高,同时,各国政府采取了开放的经济政策,并较为有效地控制了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随着亚洲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以及居民购买力的提高,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提高,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已从1960年的4%增至1994年的25%。
1994年,拉丁美洲经济亦普遍表现良好,预计增长3.2%,连续第4年保持3%以上的增长速度。经济增长率超过4%的国家有12个,其中以秘鲁的8%为最高,经济出现负增长的国家只有3个。从过去4年的发展实际看,阿根廷的经济最为稳健,秘鲁经济进步最快。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拉丁美洲的通货膨胀率继续下降,除巴西外,1994年的通货膨胀率仅为12.4%,外汇和黄金储备增至1200亿美元,国际社会注入的资金高达550亿美元,比上年增加50亿美元。存在的问题是进出口贸易失衡,贸易逆差约为210亿美元,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达530亿美元,外债总额突破5000亿美元,社会分配不公,40%的人口处于贫穷状态,成为必须面对的严重社会问题。
1994年,非洲少数国家发生激烈内战,多数国家政局稳定,扭转了90年代初以来经济滑坡的趋势。由于西方国家经济复苏带动了农矿原料价格回升,加之农业生产条件得以改善,非洲法郎贬值刺激了出口以及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开始起步等等,使非洲1994年经济显露出好的苗头,估计经济增长率可达3%左右,好于前4年。目前,非洲经济面临的问题仍然是近3000亿美元的债务,今年以来,尽管国际金融组织、欧洲联盟,特别是法国为解决非洲债务和资金问题做了一些工作,但远不足以加速非洲经济的恢复和增长。
总之,发展中国家虽然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和克服的发展瓶颈,但进入90年代以来,却有着长足的进步。到本世纪末,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仍将维持4—5%的速度向前发展。西方经济学家已看到这一发展变化及其前景,惊呼“世界经济发展已经换了阵营”。在当今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的牵引能力正在增强。
    经济转轨国家的经济盛衰迥异
在经济转轨国家中,越南加速经济发展,基本上摆脱了社会、经济困境。1994年的经济增长率在8%以上,高于前4年的平均值7.2%。东欧国家改革起步早,加强了同国际社会的经济联系,1994年已停止经济下滑或开始温和回升,其中波匈捷三国的经济状态较佳,特别是波兰的经济增长率可达4—4.5%,捷克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有良好的表现,财政预算达到收支平衡。波罗的海三国宣布独立之后,经历了近3年的经济萧条,目前经济转轨已初具成效,市场经济机制开始发挥作用。今年三国经济走出了困境,呈现低速增长的态势。
然而,1994年俄罗斯经济仍处在深刻的危机之中,虽然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因素,但工农业生产继续大幅度下降,投资环境不佳,国内外投资者仍缺乏长期投资的意愿。独联体其他国家的改革依然十分艰难,主要经济指标仍在下滑,尚看不到谷底。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基本特点
以1994年西方国家经济复苏为起步,世界经济开始步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回升阶段。这一经济回升阶段有可能延续几年的时间,并具有以下特点:
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在经济复苏和扩张的同时,都十分注意保持较低的通货膨胀率,以利投资、生产和消费的扩大;
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为财政赤字过大,失业率居高不下,形成所谓“无业增长”。结构性问题难以在短期内明显得以改善;
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在经济扩张的情况下,执政党的威信却在下降,呈现“无选票的经济增长”。一些经济表现不凡的发展中国家亦出现社会动荡现象;
《乌拉圭回合谈判最后文件》的签署表明世界多数国家接受自由贸易的原则,从而有助于全球贸易发展。1994年,世界贸易增长率从1993年的4%增至7.2%,超过以往20年平均的5%,但对世界市场的争夺也将日趋激烈。


第7版(国际经济专版)
专栏:年终专稿

  动荡与改革并存
——一九九四年国际金融形势
中国银行总行张振宇
内容提要:一九九四年的国际金融发展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国际资本市场活跃,融资规模再度扩大;二是外汇市场动荡加剧,美元汇率下跌;三是金融业改革浪潮席卷全球,金融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九九五年外汇市场的动荡将不可避免,资本市场的资金需求继续高涨,但动荡与改革将是国际金融形势的主旋律。
                            
一九九四年国际金融发展的特点是,出现了动荡与改革并存和相互影响的局面。
国际资本市场继续活跃,并出现新发展。(一)市场交易活跃,融资规模扩大。尽管一九九四年全球利率上升,但随着西方经济的复苏,世界经济对资金的需求上升。据经合组织报告,一至九月份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总额为六千四百四十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六千一百亿美元增长了百分之五点八。(二)主要融资工具发生变化。融资量增长最快的工具是中期欧洲票据,达一千五百八十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直接债券显著下降,国际股票、可转换债券和浮动利率票据略有增加。银团贷款同去年底大体一致,达一千一百一十八亿美元。(三)新兴资本市场蓬勃发展。“新兴市场”是指在中等收入国家兴起的证券市场。这类市场尽管起步晚,但由于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发展非常迅速。据经合组织统计,在今年前三季度,发展中国家融资额达五百八十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九点七,其中主要流向亚洲和拉美地区。(四)股票市场低靡不振。与一九九三年全球股票市场普遍高涨的形势相反,一九九四年全球股票市场始终处于低靡不振的状态。同去年底相比,世界十二大股票市场股票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引起股票市场低靡不振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全球利率上升。在利息收入增加的情况下,投资者普遍减少购买股票。二是美国经济强劲增长使投资者担心美国通胀率上升将促使美联储提高利率,从而导致美国股市及其他国家股市下跌。三是美元汇率呈跌势也使美国投资者部分资金转移海外。
外汇市场动荡加剧,利率呈上升趋势。一九九四年外汇市场上最突出的特征是:美元汇价频繁波动,美元兑西方五种主要货币的汇价下跌,跌幅达百分之八。由此而引发了一场新的美元危机,这是战后爆发的第十二次美元危机。其中兑马克、日元的跌幅最大。
美元汇价大幅下跌的原因有:(一)发达国家基本经济因素的变化。今年以来,美经济形势与年初预期大体一致,而西欧经济复苏表现则比预期为佳。市场逐渐倾向认为欧洲利率将会回升。美国利率虽继续攀升,但对欧洲利率预期的改变无疑削弱了美元的相对吸引力。(二)年初以来美国债券、股票市场持续偏软,美元资产长时间地成为抛售对象,这一因素始终困扰美元汇价。(三)美日贸易摩擦加剧。美对日持续的巨额贸易逆差一直是美元兑日元汇价持续下跌的直接诱因。今年以来,美对日贸易赤字继续扩大,为日元升值提供了依据。(四)西方国家汇率政策协调出现裂隙。西方国家今年虽几次联手干预美元弱势,但均无大的成效。其原因是除日本外,其他国家对美元汇价波动并不很重视,即便是美国也未痛下决心稳定美元汇率。究其实质,是克林顿政府奉行的美元弱势政策,以美元作为一张王牌逼迫日本开放市场。
为了遏制伴随经济增长而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势头,主要发达国家普遍提高了利率。美联储自二月份以来三次上调贴现率,六次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分别达目前的百分之四点七五和百分之五点五,创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以来的最高利率水平,欧洲国家从下半年开始也纷纷提高利率。除害怕通货膨胀外,全球利率上升的另外几个主要原因是:经济形势好转,全世界对资金的需求量增大;工业化国家的庞大国债;投资者要求得到更高的风险补贴。
金融业改革浪潮席卷全球。发达国家金融业改革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金融政策自由化,包括利率在市场机制调节下完全自由化和金融业务交叉化;二是金融监管法制化和规范化;三是经营策略国际化。不同地区的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重点和方向也不一样。拉美地区主要是将国营金融机构转变为民营,取消外汇管制,吸引外资银行进入;亚太地区重点放在开放金融市场、发展新兴市场及打破垄断、鼓励竞争等方面。
为了打破银行经营地域上的限制,鼓励银行跨州经营、平等竞争,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分别于一九九四年八月四日和九月十三日通过了《跨州法》并于九月十九日经克林顿总统签字生效,该法不仅对美国银行业而且必将对国际银行业产生重大影响。为了打破对金融行业的限制,日本和欧共体都颁布了放松对银行管制的新法规。
强化了对国际银行业的监管。一是《巴塞尔协议》有关最低资本充足率的精神继续得到贯彻实施。一九九四年许多国家的大银行在继续增加资本、减少风险贷款的同时,进行了大规模的合并与组合。在一九九四年世界一千家大银行中,有统计数字的绝大部分银行的风险资本率都在百分之八以上。二是强化对金融衍生工具(即以各种金融价格指数作为期货或期权交易对象的金融工具)的风险管理。七月二十七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和国际证券协会组织联合公布了关于加强对金融衍生工具监管的指导方针,强调了对金融衍生工具内部风险管理及提高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性。
展望一九九五年国际金融形势,外汇市场的动荡仍不可避免,美国的政治经济因素不可能允许美元过分坚挺,但如果美元过分疲软也不利于西方七国集团的合作协调。
汇率大幅度变动对世界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现行的国际汇率制度将面临改革。经济复苏将使利率进一步上升,致使股市难以兴旺。且经济复苏及发展中国家资金的需求将可能造成国际资本市场资金紧张。金融改革将促进经济发展,使国际金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时期。因此,动荡与改革将成为当前国际金融形势的主旋律。(附图片)
吉凶难卜 朱根华绘


第7版(国际经济专版)
专栏:

  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
——新多边贸易体制面临的挑战
中国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团刘光溪
内容提要:国际经贸机构体制的巨大变革,既预示着世界多边贸易体制新纪元的到来,又昭示着当前国际贸易格局的未来走向。较之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在强化和完善世界多边贸易体制职能作用和规范国际贸易竞争规则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同时也势必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二战后形成的关贸总协定(下称总协定)即将走完其47年的艰难历程,代之而起的世界贸易组织(下称世贸组织)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成立。国际经贸社会机构体制上发生的这一巨大变革,既预示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新纪元的到来,又昭示着当前国际贸易格局的未来走向。
作为一项多边契约,总协定在近半个世纪的世界经济史上,发挥了事实上的“国际贸易组织”的作用,对发展世界多边贸易关系、抑制贸易保护主义与促进贸易自由化进行着协调、监督与管理。国际贸易内涵的扩大、国际经济格局的重组既给现行总协定多边贸易体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也日益凸现出其职能作用的局限性。发展活力和职能作用的局限这一矛盾的冲撞导致了世贸组织的创立。
从世贸组织协议及其各附件协议的内容、范围和体制职能以及对今后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看,较之总协定,它在强化和完善世界多边贸易体制职能作用和规范国际贸易竞争规则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这主要表现在:1.作为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世贸组织将构成新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得以有效运转的基础;2.它进一步明确、规范和量化了总协定文本及其附加协议中的一系列模糊不清的贸易与法律概念,如倾销与反倾销、补贴与反补贴、海关估价和国际收支限制条件及保障条款等;3.扩大和拓宽了多边贸易体制的协调领域与范畴,并相应地在农产品、纺织品、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贸易方面制定了过渡原则和纪律,这意味着把以协调货物贸易(除农产品和纺织品外)为宗旨的现行总协定多边贸易体制的管理权限扩展至服务贸易和环境保护与贸易等新的领域;4.增强和延长了世贸组织在世界多边贸易关系中的管理“触角”,即新多边贸易体制不仅调整和管理与进出口贸易直接相关的关税与非关税边境措施,而且还涉及到各成员的宏观调控措施、产业与税收和财政与货币政策以及经济立法等与贸易相关的国内措施;5.进一步强化总协定现有的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贸易政策审议与争端解决机制以及保障条款,使之更加制度化、法律化;6.较充分地反映和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资金贸易的需要,在总协定有关给予发展中国家差别更优惠待遇(DMF)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就特殊和差别优惠待遇、免责条款和例外规定等作了明确的法律表述;7.成员资格更趋普遍化和代表性,不仅包括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而且还将包括众多经济转型的前苏联东欧和亚太国家和地区,甚至越来越多的国际经济组织和区域贸易自由化和集团化组织或以成员身份(如欧盟和东盟)或以观察员资格(如经合组织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参与未来世贸组织的活动。
虽然世贸组织协议及其若干附件协议在继承和发展现行总协定的基础上进行了诸多改进,但这些规定目前尚处于“纸上谈兵”阶段,今后世贸组织如何有效地贯彻实施还是一个未知数。当前主要西方国家的国内贸易政策和贸易立法的保护色彩日趋浓重,加之当前世界范围内兴起的国际经济贸易区域集团化浪潮日益高涨和单边贸易保护主义与经济贸易问题政治化势头有增无减,未来的世贸组织势必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从世贸组织协议文本与其诸多附件协议的法律关系来看,虽说两者作为有机的法律文件整体构成了乌拉圭回合的多边贸易谈判的一揽子成果,但由于世贸组织协议本身并未像总协定文本那样,就多边贸易体制的基本原则如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非歧视和透明度等作详细明确的规定,而是散见于各附件协议中,世贸组织协议除了序言笼统地提及几项根本原则外,只是针对世贸组织的结构、职能作用、成员资格、生效、加入和退出等问题作了程序性规定,未涉及实质性原则问题。有些关贸法律专家称此为“小宪章附带庞杂的大附件,犹如小车后边挂着一个大拖斗”。所以,从法律上说,未来世贸组织如何基于其自身的程序性规定有效实施各项附件协议,将是新多边贸易体制面临的第一个亟待解决的法律难题。
其次,当前以单边报复和双边幕后解决贸易摩擦与争端形式出现的“管理贸易”盛行,导致种类繁多的绕过多边贸易纪律和保障条款约束的“灰区域”措施层出不穷,如在钢铁、汽车、纺织品等双边贸易领域出现的自愿出口限制、有秩序的市场销售安排、价格管制等。面对总协定这一存在已久的法律难题,世贸组织的有关协议除了原则性提及和敦促有关国家尽快取消这些措施外,并未在取消时间表和如何取消与防止这些措施方面作出详细明确的规定。
第三,世贸组织生效后不仅继承总协定协调货物贸易的职能,而且还要负责实施知识产权协议和服务贸易总协定,但是,知识产权协议作为这一领域一项空前的综合性协议,服务贸易总协定作为世界服务贸易方面第一项多边协议,特别是后者在以多边贸易体制形式协调和管理服务贸易问题上只是一个初步尝试。服务贸易总协定除了就服务业市场准入、横向承诺与逐案处理、逐步自由化和最惠国待遇与国民待遇等作了总体的原则性规定外,并未进一步涉及各成员履行具体义务和全面实施本协议等敏感问题。加之诸多发展中国家对两项协议本身规定与将来实施存有戒心,国际经贸社会尚无经验可资借鉴,这就注定了世贸组织在今后具体落实这两项新协议的过程中势必遇到诸多困难。
第四,当前国际范围内的区域集团化和区域贸易自由化趋势在加强,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三分天下的态势已见雏形。在此格局的背后,目前拉美国家在美洲倡议的引导下正向北美自由贸易区靠拢,欧洲联盟积极拉原东欧和地中海北非诸国加入欧洲经济区,一些南亚和拉美国家也在积极酝酿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不管这些自由贸易区和区域集团化的章程与协议如何标榜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强调加强多边贸易体制,其关税、非关税优惠待遇的规定都具有一定的排他性,而且以往那种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和争端将随着区域集团化的分化、重组与形成逐步上升为国家集团之间的贸易摩擦与争端,双边贸易战有可能演化为集团之间的贸易战,贸易保护主义的范围和深度随之扩大和增加。世贸组织须有效地驾驭和协调区域集团化朝着开放、透明和贸易自由化的方面发展,并使之纳入未来多边贸易体制的总体框架。


第7版(国际经济专版)
专栏:

  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加强的一年
1994年,世界经济中的区域经济集团化、市场一体化、贸易自由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构成了今年全球经济交响乐中的重要乐章。
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今年1月1日开始运转(示意图环1)。
5月,安第斯集团部长理事会通过了小地区的共同对外关税,决定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环2)。
6月13日,三国集团(墨西哥、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的国家元首签署了建立自由贸易区条约,明年1月1日生效(环3)。
由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巴拉圭组成的南方(南锥体)共同市场,今年8月举行部长理事会,决定4国自由贸易区和关税联盟于明年1月1日启动(环4)。
9月,第26届东南亚联盟经济部长会议决定将实现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时间由原计划的15年缩短为10年(环5)。
10月,独联体12国决定成立跨国经济委员会,从而向以经济合作为中心的一体化迈出了第一步(环6)。
10月底,首次中东北非经济首脑会议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举行,会议通过的《卡萨布兰卡宣言》确定了建立中东北非经济共同体的目标(环7)。
11月中旬,在印尼茂物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共同决心宣言》,规定了亚太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原则以及因经济发展水平而异的实施时间表,提出“不迟于2020年在亚太地区实现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的目标(环8)。
欧洲联盟今年进入第4次扩大的最后阶段,奥地利、芬兰和瑞典于明年1月1日正式加入欧盟。12月上旬在德国埃森召开的欧盟首脑会议就吸收中东欧6国入盟问题进行了磋商(环9)。
12月9日至11日,在美国迈阿密举行的美洲国家首脑会议确定2005年为谈判达成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协定的最后期限(环10)。
12月9日,东南部非洲22国首脑会议批准成立东南非共同市场条约(环11)。
12月21日,中部非洲关税和经济联盟举行第30届首脑会议,磋商成立本地区经济和货币共同体等计划(环12)。
孙伟文/图(附图片)
1994年世界经济区域化主要动态示意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