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专题报道

  走向成熟
本报记者张玉来
自今年暑期以来,各界人士络绎不绝地来到长春地质学院,考察这个学院的“M.M”研究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研究会的英文简称)。在这里,人们看到青年一代正在走向成熟,赞叹之余,不由思索:这个学生社团为什么能如此发展壮大,何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困惑之后的选择
“M.M”研究会是同学们自发组织起来的。其中,还有一段发人深省的故事。
1989年9月20日,岩化系88级马列主义原理课刚下课,张同港同学走到林丛副教授面前,充满真情地说:“林老师,我们几个同学成立一个学马列小组,想请您当指导老师,您看行吗?”
林老师以惊喜的目光打量着眼前这位神色凝重的年轻人。这样的请求,不能不令这位毕生从事马列主义教育的老教师为之动情:“好啊,我支持你们,我来给你们讲课!”
后来,张同港向林老师披露了成立学马列小组的心曲。大学生经商、“自我设计”、“60分万岁”等现象使他们迷惘;一些同学在政治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盲从、幼稚更使他们惶然。
学院党委、团委热情肯定和支持了他们的选择,并将小组命名为“M.M”研究会。吉林省委书记何竹康得知这一信息后,热情洋溢地给予了高度评价。
“M.M”研究会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吹遍了校园。研究会的第一张海报——《共产党宣言》讲座贴出后,同学们奔走相告,除27名首批会员,还吸引来许多非会员同学参加,连组织者们也没想到研究会竟会有如此强大的感召力。此后,新会员不断增加。今年就有683名同学迎着市场经济的大潮加入了研究会。目前,研究会会员已达1479人,占全院学生总数的28%。
学院曾对103名会员做过一次“你为什么要参加‘M.M’研究会”的问卷调查,97.2%的会员写下了这样的答案:“为了洗涤头脑中的污浊混沌”,“打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开拓思维能力”,“走真理指引的路”。
这种来之于心灵深处的自觉性,正是研究会坚持至今,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
    发掘原著的魅力
在长春地院的阅览室、教室、学生宿舍,随处可以看到同学们伏案孜孜阅读马、列、毛、邓著作的身影。有的同学还不时摘录某段精辟论述,或写下心得体会。 研究会现任会长社科系学生姚玉成对记者说:“阅读原著是我们的主要学习方式,也是研究会得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原因。”
“M.M”研究会制订了一个在学校4年阅读马、列、毛、邓著作的系统计划,党的十四大之后,他们把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放在了突出位置。
阅读原著,使会员们真切领悟到原著思想内涵的魅力和思维逻辑的魅力,平素心头中一些疑惑不解的问题茅塞顿开。学习邓小平关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有关论述,使会员们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认清了经济领域和精神领域同样应遵循公平的原则。
许多会员怀着崇敬挚爱的心情向记者提起他们研究会的指导教师林丛副教授,已退休3年,现年66岁的林老师自担任“M.M”研究会指导教师以来,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制定学习计划、复印学习材料,阐释同学们提出的各种社会热点问题。他的讲解循循善诱,化深奥为浅显。林老师每周除3个晚上有辅导课外,还用两个晚上到学生宿舍了解会员的思想状况。5年如一日,从未中断过。
1992年隆冬一个晚上,寒风呼啸,大雪纷飞。同学们猜想,林老师大概不会来了,却不料老人披着一身雪花准时进入了教室,讲完课,林老师深情地说:“今天是我62岁生日,能与同学们在学马列的课堂上度过,我非常高兴!”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在实践中深化认识
研究会秘书长徐国虎对记者说:“马克思对巴黎公社的关注、毛泽东对湖南农民运动的考察、邓小平对沿海特区的巡视都说明,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实践的科学,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理解、学好马克思主义。”
今年暑假,“M.M”研究会全体成员开展了“四个一”社会实践活动:即用所学知识为家乡办一件实事,学雷锋做一件好事,下一次“海”受一次锻炼,写一份实践报告。开学后,研究会收到1098份内容翔实的社会实践报告。
研究会多次组织会员到长春市宽城区奋进乡上台子村参观考察。他们进工厂,下农田,访农家,听全国劳模、省优秀共产党员标兵、村党支部书记黄永洲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事迹介绍。上台子村在改革开放中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党支部在村民中的崇高威信和强大凝聚力,使会员们更加理解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更加坚定了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M.M”研究会的会员们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融化在一件件平凡细小的琐事上。全院出现众多学雷锋服务队,主动美化校园,为生活不便的老教授、老工人定期服务。地质系分会服务队,已坚持3年利用课余时间帮助90岁高龄的马振图教授料理家务;仪器系赵剑刚、焦仓文同学在社会上承担了护理、照顾一对年迈夫妇的任务;还有的会员组织起星期六义务电器维修小组……
理论的洗礼,实践的锤炼,使会员们坚定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目标的信仰,许多会员产生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热切愿望。到目前,已有917名会员向党组织庄重地提出了申请。1992年至1993年,两年就有160名会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附图片)
林丛副教授辅导会员学习《邓小平文选》。 张玉来摄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思路决定“线路”
——广东花都市委书记石启仁一席谈
本报记者刘霄
石启仁,50岁,大专学历,江苏徐州人。1987年任县委副书记;1991年任县委书记;1993年花县撤县改市同时更名为花都,任花都市委书记。
在广东生活工作18年后,石启仁对花都有一份挥之不去的深情。他说:
做地方官,要有科学的发展思路,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花都可谓人杰地灵。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就是花都人,黄花岗烈士中,有18位花都人,海外同胞、华侨中,有30万花都人。我们在接过花都市领导重担的时候,也接过了一份沉甸甸的历史遗产。
这几年,作为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的第44名,作为中国明星市,花都的变化靠两条:一条是思路,一条是线路。线路指公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没有这个不行。但是线路不能代替思路,思路却可以决定线路。
思路一定要超前,老是落后时代,要你这个书记干啥?书记要抓项目,但是更要抓战略思考和战略管理。
经过几年的持续快速增长,我们认识到,地区发展战略确实存在类型选择问题。面对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我们选择了“发展第一”而不是“指标第一”的战略。 花都将奉行经济、社会、生态的全面协调发展,不搞单纯经济增长,尽可能避免发展过程中的失衡。
按照规划,全国最大的国际机场将在花都兴建,铁路客运将由过境站转为30对客车的始发站,与今后广州的客运特快站和广九站互补,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网络正在形成,花都港目前已直航港澳,全国最大的商贸城业已动工。
为了搭起现代化城市的骨架,我们聘请了新加坡设计师在内的专家小组。我到欧洲国家访问,感触很深。人家的建筑物,几百年后仍然完好无损,成为旅游景点,带动整个城市升值。我们的建筑,20年后就破烂不堪,非拆不可了。你说这是节约还是浪费?搞现代化不能穷对付。
不知你注意到没有,广东的地名很有意思:佛山没有山,南海没有海,花都没有花。不要着急,三五年后,花都不但有花,而且一定花繁似锦,成为南粤大地上赏心悦目的花之都、绿之地,成为花都人民的骄傲。(附图片)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多为群众办实事
——常德市委书记庞道沐一席谈
本报记者周立耘
52岁的庞道沐,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历任常德团地委书记、常德地委宣传部长、地委副书记,1991年起任常德市委书记。谈到为官的感受,他说:
作为党的地方领导,多年来我深深体会到:我们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是群众,要心系群众,多为群众办实事。
心系群众,就得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把他们的冷暖时刻放在心头。要做到这一点,只有发展经济,引导老百姓创收,使他们的口袋一天一天鼓起来。为此,我们根据常德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一部人先富起来。如优先发展第三产业,保护个体私营经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大规模、坚持不懈地发展乡镇企业等。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达到908元。
心系群众,还得关心那些生活困难、没有解决温饱的人,带领他们共同致富。在农村,我们长期坚持部门包乡的对口扶贫,不脱贫就不脱钩。为了使有限的扶贫资金用到点子上,我们坚持帮助贫困地区办希望小学,优先发展教育。1993年教师节前后,我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与一些部门的领导跋山涉水,行程1000多公里,就全市最贫困的10多所学校的校舍建设、教师住房、工资发放等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当场决定由市里拿出20多万元资金保证教师发放工资,市里还就如何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帮助贫困地区办学,提高适龄儿童的入学率等问题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公仆既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还得团结、带领身边的一班人。我们市从领导做起,定期清理车子、房子、票子,杜绝占有企业钱物,与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做斗争。我们还要求每个市委常委都要联系一个县,搞好农村、工厂两个点,通过这些点保持与群众的联系,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群众的思想、生活现状,做到心中有数。我们长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层干部,改进他们的工作作风。目前,我市干群、党群关系越来越融洽,党在群众中的威信越来越高。(附图片)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人生舞台

  产业报国
本报记者袁亚平
 全国优秀企业家施继兴是邮电部杭州通信设备厂厂长兼党委书记,高级工程师。近几年,他和职工们创造了一个奇迹:
企业经营规模扩大40倍,国有资产增值20多倍,去年完成销售额15亿元,成为我国通信工业规模最大的国有企业。
蜂窝电话手机(俗称“大哥大”),源源不断地出现在杭州通信设备厂现代化生产线上。这里已形成了以移动通信为龙头,程控交换、数字通信、激光照排为支柱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世界著名的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总裁,去年在北京高级经理研讨会上宣称:摩托罗拉公司今后同中国合作,要以与杭州通信设备厂合作为榜样。
1988年秋,施继兴出任杭州通信设备厂厂长。正值邮电通信业超速发展,但急需的现代通信设备却主要依靠进口,国内产品市场占有率在急剧下降。
外国人能办大产业、大企业,中国人为什么不能?施继兴把目标瞄准了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
当时,国内使用“大哥大”的人微乎其微。有人预测,到本世纪末才能发展到20万个用户。而施继兴把中国的大市场琢磨透了,认定电话机迟早会像收音机、电视机一样普及到中国平民百姓家。
经过周密的市场调查,他们预计到2000年,我国的“大哥大”用户将达到普通电话用户的1—2%,最低不少于50—100万户,这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当机立断,杭州通信设备厂同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签约,引进设备技术,决心要占有20%以上的市场份额。
中国第一条“大哥大”生产线,在杭州草木葱绿的西郊诞生了,并一举达到质量标准,实际开箱故障率不足0.5%。正如他们所料,1992年,中国的“大哥大”用户净增12万户;1993年,“大哥大”净增用户达46万户。
“具有宏图大略,勇于风险决策并成功实施、开创大业的人,可称为‘战略企业家’,而只会按照既定方针守业者,只能算是‘战术企业家’。”施继兴很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
为了引进项目,施继兴饥一顿、饱一顿,每天工作几乎15小时以上。胃病缠身,他不吭一声,直到引进项目签约不久,他咳血不止,才被迫住院。
他身边有一个团结奋战的厂领导班子,更有一大批朝气蓬勃的青年人才。
眼下,他们又在奔新的目标,与世界大通信厂商合作,逐步组建合资公司,参与规划东方通信城,力争2000年销售额达到100亿元!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记者见闻录

  杨桂庭抓鸽子
本报记者龚永泉
江苏大丰县沈灶镇人口2.8万,却养有50多万羽鸽子,人均20羽,说起来,这和镇党委书记杨桂庭是个“鸽迷”密不可分。
杨桂庭今年55岁,已有30年驯养信鸽的经历,他驯养的信鸽曾参加盐城市组织的西安放飞比赛,获第三名。去年初,县委、县政府号召发展特色多种经营,做到“县有区域、乡有特色、村有专业、户有所长”,杨桂庭想到了发展菜鸽养殖。
杨桂庭自己先悄悄开始了菜鸽饲养,取得经验后,第一个号令是下给全镇干部和党员:每人必须养鸽70只以上,限期达标!理由有三:光叫农民养,你干部却不养,农民是不会买帐的;干部带头学习饲养技术,取得指导权;干部养了鸽,才会心急火燎地去找市场。果然,去年底,沈灶镇养菜鸽达8万羽,今年达到50万羽,全镇80%的农户养了鸽,户平均50羽以上。镇上建起了万羽种鸽场,并出现了8个1000羽以上的种鸽繁殖大户,20个初具规模的菜鸽饲养场。
为了“把农副产品推向市场,把农民引向市场”,沈灶镇建起了鸽市,每月逢十进行鸽子交易。届时,美国王鸽、贺姆鸽、卡罗鸽、蒙腾鸽以及信鸽等20多个品种各展风骚,人群熙熙攘攘,煞是热闹,既是调节品种的市场,又是交流技术的课堂。
“让沈灶的鸽子飞向祖国的四面八方!”镇自筹资金300万元,新建风味食品加工厂,今年6月动工,9月投产,可年产真空包装烧鸽30万袋,商标取名“展翅牌”,销往广州、上海、福建、北京,大受欢迎。“甲鱼能生产鳖精,鸽子为什么不能?”杨桂庭南下上海,与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教授联袂做起了鸽精的大文章,生产胶囊和口服液。现已进入小试阶段,正向有关部门进行申报。
虽然沈灶的菜鸽已达50多万羽,但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明年将发展到百万羽。目前,杨桂庭已组织人员到南通、淮阴等地农村专门收购成鸽。“到外地收购影响经济效益吗?”“要影响一点,关系不大,不赔钱就是赚!”“此话怎讲?”“我们买回来,一加工就成了沈灶的鸽子,赚了市场呗!”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新风物志

  泸沽湖畔摩梭人
任维东徐冶
位于滇西北高原的宁蒗彝族自治县境内的泸沽湖,海拔2690米,面积50多平方公里,湖水碧蓝,湖中有寺庙、亭台。那草木繁茂的几座小岛,犹如镶嵌在湖面的片片翠玉,为泸沽湖平添了几多高雅、几多恬静和无穷魅力。
然而,让泸沽湖大出风头的是她所孕育的儿女——那令世人说不尽、道不完的摩梭人。
据著名云南史专家方国瑜先生考证,摩梭人最早源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游牧部落民族羌人。他们为了免受当时强盛的秦国的威胁,一部分迁徙南下。因此,自秦、汉以来,摩梭人就开始居住在现在的泸沽湖周围了。初期过着游牧的生活,后来才逐步定居下来,进行农业生产,信奉西藏喇嘛教。
这是一个生活在特殊地区的特殊社会群体。由于历史、民族、社会等原因,居住在这里的摩梭人,至今还保留着母系家庭的鲜明特征。
初冬一个夜晚,在湖滨洛水村儒亨·那珠家,我们受到了热情的款待。大家围坐在温暖的火塘边,喝着“苏里玛”,吃着核桃与瓜子,轻松地闲聊起来。
由75岁的儒亨·那珠掌管的这个典型的母系大家庭,共有15口人,日子过得很不错,还开创了村里好几个第一。第一家开小卖铺,第一家使用厕所,第一家用沼气,第一家开办家庭式旅馆。这个全部用木头建造的旅店,花了21万元,今年10月才正式开张,由于整洁卫生、紧挨着泸沽湖、主人热情而大受中外宾客的青睐。
儒亨·贡噶经常听收音机,汉话讲得不错,知道不少外面的事情,会用许多新名词儿。他告诉我们:“前些年,粮食不够吃,现在改革开放了,政策好了,粮食吃不完。”
他家有7个劳力,种25亩地,养了5头牛,35只羊,32头猪。让我们惊讶的是,还花钱装了一部手摇电话。
居住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还不到1000人。这个70多户的自然村,有一所小学,几乎家家都办起了家庭式旅店,大多数人家盖了厕所,有10多家搞起了运输……
1992年11月,国务院批准宁蒗县正式对外开放,各国游客纷至沓来,给摩梭人带来了新观念,仅1993年5月,游客就达6290多人。从县城到泸沽湖的公路已经修通,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正在建设之中。在泸沽湖中心风景区内,摩梭人转变陈旧观念,纷纷办起了餐馆、旅店,开展租船游览业务。不久前,云南省政府决定把泸沽湖列为省级旅游度假开发区,给了摩梭人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
拥有独特语言和文化的摩梭人,自古以来,在婚姻上主要实行男不娶、女不嫁,只要两情相悦,就可以男到女家过夜。次日拂晓前回到自己家的“阿夏”(相当于汉语中的朋友)婚姻,俗称“走婚”。据调查,洛水村中90%以上的青年摩梭男女,都是阿夏婚姻的传人。
他们的住房也很有特点,人称“木楞房”,用圆木纵横相架而成,通常为三、四幢房屋组成一个大院落,各房屋或设置火塘、灶神,或做客房,或为经堂。
母亲在摩梭人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当地有谚语说:“妈妈的话好听,别人的话不要信”,“生女重于生男,女儿是根根”。在家里,通常没有父亲这个角色,一切由母亲说了算。
13岁时摩梭人要举行“成丁礼”,即穿裙子和穿裤子仪式。从这一天起,这些摩梭青年就开始扮演一个社会角色,有资格结交“阿夏”了。当我们告别泸沽湖,汽车逐渐远去时,耳边还回响着摩梭姑娘那深情的歌声:“远方的朋友啊,请慢些走,深情的泸沽湖把你挽留!”
泸沽湖,我们还会来看你的。(附图片)
摩梭少女 任维东摄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

  西夏皇族后裔在青海
孟宪熙黄赞泽
公元一二二七年,都城建在今宁夏银川市(当时叫兴庆府)达一百九十年之久的西夏王朝被元兵所灭。元灭西夏时,由于受到有力的抵抗并付出惨重代价,因此,成吉思汗曾发誓:“殄灭无遗,以死之,以灭之!”果然,贺兰山下的西夏王陵,连石碑上的碑文也被凿成无法辨认的指甲大的碎块。西夏灭亡后,其主体民族党项族是否还在?成吉思汗及其士兵发誓要斩尽杀绝的西夏皇族是否还有后裔?最近发现的九部西夏皇族家谱有力地说明:西夏后裔今天尚在。
今年十月,著名西夏学专家李范文教授听到一个惊人消息:陕西高等财政专科学校教授李培业家中藏有西夏皇族家谱。李范文立即致信与之联系,六十三岁的李范文不顾腿疾,连夜赶往西安。在李培业家中,李范文翻阅了珍藏多年的《湟都李氏家谱》、《海东李氏家谱》、《李氏家乘》等九部家谱。这些家谱都有李氏是西夏国王后裔的记载。这些家谱表明,西夏王国末代皇帝李睍是第十六代,李培业是李睍第二十三代孙。家谱全用毛笔书写,有的写在毛边纸上,有的写在宣纸上,有的写在红绸上。九部家谱约有二十万字左右。其中《李氏家乘》价值最高,所载内容除多与史书相印证外,还有许多正史没有记载的宝贵资料。这些家谱内的碑文、序言都能说明李氏为西夏王后裔,而碑、序作者大都在《明史》有传,且为当时高官、专家。李范文对这些资料进行了认真研究,并与李培业教授进行深入探讨后认为,这些资料真实可靠。据李培业介绍,西夏李氏后裔主要居于今青海的乐都县、湟中县、平安县、民和县、西宁市等处。西夏末代皇帝李睍之子赏哥在西夏被灭亡之后,曾被新统治者封到西宁为官,也可以证明今青海湟水流域一带是西夏王国的后裔繁衍生息之地。
据李培业介绍,他的父亲李鸿仪,民国初年毕业于甘肃第一师范,终生从事教育事业,致力于《李氏家谱》的收集研究。李培业在五十年代曾抄录过有关西夏资料,但在文革中被烧毁。唯独九种家谱藏于墙壁夹缝中,李鸿仪临终时才将真相告诉李培业。据称,这是目前发现的唯一的西夏皇族后裔家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