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摄影)
专栏:

淮河,像一条温柔的母亲河,滋养着淮河流域。然而,近800年来,由于淮河入海水道受阻,成为洪水肆虐的地方,淮河两岸民不聊生。
新中国成立后的40多年来,淮河流域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山丘地区建设了5300余座水库,它们在蓄洪、灌溉、发电和养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大型水库,如梅山、佛子岭和南湾等水库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
疏浚淮河干、支流,开挖了茨淮新河、新汴河、苏北灌溉总渠等人工渠2500公里,使航道里程达2万多公里,大大改善了航运条件;
岸上的农民和山区的村民通过兴修各种水利设施,把300多万公顷旱地变成水田,成为新兴的水稻产区;
目前,国家确定“八五”期间安排建设以防洪除涝为主的18项工程,已开工13项,其中3个国家重点工程,即怀洪新河、石漫滩水库和沂沭泗水系治理工程,将于本世纪末陆续完工。
今日淮河流域,一派兴旺景象!
安徽省颍上县小张庄的农民新居。1990年5月,联合国环境署授予小张庄“全球500佳”称号。
怀洪新河大堤建设工地
安徽省凤阳明皇陵前的村童
梅山水库
正在建设中的京九铁路淮河大桥
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田林网化
摄影 于 杰
撰文 王 晶
编辑 徐 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