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2月2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专题报道

  滦水的诉说
本报记者肖荻
大自然是美丽的,但这美丽常常伴随着严酷;于是,战胜严酷也成为一种美。然而,大自然依然向人类不断地提出严酷的挑战。
这是今秋的滦河沿线纪行,留给记者的思索和启迪。
    一
矗立在记者面前的这条凌空渡槽,被称作河北省卢龙县的“群英渡”,它是卢龙县陈官屯乡15个村的4000多民工分段包工自费完成的。长达2172米,似一座彩虹。在韩庄这一段刻着施工者的名字:韩冬暖、冯际春、张志友、韩建生。犹如刻上了历史,是卢龙人永远的骄傲。
地处冀东平原的卢龙,商周时即为孤竹古国。记者10月中旬去时,正赶上西安电影制片厂在拍摄《长城作证》,一群假东洋鬼子在西城门吱吱哇哇,愈衬出城墙的苍凉古朴。卢龙全境多丘陵,十年九旱。然而,人们告诉我:卢龙人不向穷山恶水低头。60年代末,县委书记孟英拖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病躯,踏遍山山水水,领导群众截、引、蓄、提,修建了121座水库,人称“群星落地”。70年代中期,县委书记李连璧强忍唐山大地震死伤3位亲人的巨痛,发动全县建成67.5公里长的引青灌渠工程,宛如“银河下凡”。改革开放以来,现任县领导又打响了水利建设的总体战,使一条条分、干渠如彩虹飘落人间。
水是农民的命根子。4条分、干渠总投资需2300万元,相当于卢龙县年财政总收入。群众不等不靠,刘田镇停建办公楼、卖掉小汽车,将钱投入水利工程。全县125个单位3万多人慷慨捐资。在分干建设中农民们争先恐后,相当于一年出了5年的工。一位本无任务的残废军人坚决请命,带领18名妇女包下了长19米的开挖任务……
正是这些卓绝的努力使过去肆意泛滥的青龙河水尽其利,带来粮、林、牧业大发展,两万亩果园优质高产。在大道庄,红艳艳的富士苹果挂满枝头。正在下果的李老汉说:“过去我拉饥荒5000元,天天吃白薯干。现在家里有彩电、冰箱和小三轮,天天吃细粮。挖蓄水工程,我玩命干。因为水,救了我全家的命。冲这一点,我佩服共产党!”
    二
洪水依然在威胁着我们。据了解,要大规模提高和改善我国防洪工程水准,需数千亿元投资。但水利专家告诫,如加快我国防汛通信软件建设,则可减灾2至4成,其投资仅需十几个亿。
秦皇岛引青济秦工程和潘家口水库用最新的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
记者驱车在抚宁县小湾子村一个三级站看到,在一个像碉堡一样的建筑中埋伏着一个超声波流量计,它是我国水利工程传统管理的重大突破。引青局刘谭局长介绍,引青工程具有多水源、多用户、线路长、区域广等特点,调度、管理、控制十分困难,采用常规管理会造成许多滞后和失误。市领导在中科院协助下将现代高科技成果引入水利工程,投资仅为引青济秦总预算的2.4%,每天24小时内5分钟1次从33个测点对水位、流量、压力、闸位、雨量进行自动遥测,一举实现了遥测、遥控、遥调、遥讯。1993年春,天津市严重缺水。但传统管理经验不允许引青日供水量突破17万吨,多亏了自动化系统演算,它证明实际引水能力比设计能力每日可多供6万吨水,天津市工业正常运转了。
潘家口水库曾有惊险的一幕。7月13日,滦河流域普降特大暴雨,入库洪峰急剧上涨,是滦河有实测资料以来第二位大洪水,潘家口水库水位已近汛限水位,急待加大下泄洪水流量。但此时已有多处告急:滦河下游乐亭县小埝安全泄洪量仅每秒7000立方米,而今年下泄每秒2000立方米时迁西县城已有住户进水。连续28小时守候在调度室里的水库管理局长心焦如焚。按守则泄洪每秒3500立方米,下边就完了,但自己没有责任。如减少泄洪量,则库区要承担超限3.84米的风险,怎么办?幸得有自动化系统的数据分析,确认三天内无大降雨过程,乃断然决定减少泄水量,为下游错峰9个小时。此一举保住了滦河下游20万亩农田和十几万人的生命安全。
这是高科技给予人类的回报。
    三
记者从天津出发,至唐山、乐亭、丰南、秦皇岛、卢龙、滦南……凡有水利工程之处,道路皆坎坷颠簸。但目睹陡河、潘家口、洋河水库和燕塞湖的如画风光及水利职工留下的壮举,一股喜悦和敬意顿生。然而,忧思也随即而来。
陡河市区至丰南还乡河属滦河下游,水呈褐红色,鱼虾绝迹,由于上游印染、造纸、选矿点排入的污水,水质已降为4、5级。如此严重污染,却由于“利益多元化”的扯皮,至今徒呼奈何,令人焦灼、感叹。一些跨县骨干工程年久失修,已难以负重。沙河防潮闸口淤泥达300多万方,已20年未清淤,行洪能力仅为设计能力的50%;闸体水泥剥蚀,亟待加固,至少需投入2000多万元资金。大黑汀水库坝下行洪障碍严重,今年泄洪量减少仍出现护坡坍塌等后果。而乐亭小杜庄涉及下游十几万人的小埝已被洪水冲得不成形,滦河在那里如一旦漫溢,后果将十分严重……
据内行同志讲,由于今年全国各地洪灾严重,许多人已得出这个结论:“决不能有钱买棺材,没钱买药!”
善哉斯言。这一共识加上群众自觉,再加上重视使用高科技,我们企盼着一个治理大江大河的热潮,在与大自然协调共处中创造更多的美……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要善于抓机遇
——三亚市委书记钟文一席谈
麦笃艺
钟文,48岁,中共十四大代表,现为海南省三亚市委书记。谈及他到三亚任职一年来的体会,他说——
搞经济建设,机遇很重要。一个好的机遇,能强一个国家、富一个地区、兴一个城市。有人常抱怨“生不逢时”,而我却相信,“生必逢时”,关键是认识机遇,抓住机遇。
三亚是祖国最南端一座美丽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三亚的风景很美。三亚的“阳光、海水、沙滩、青山、岛屿”代表了海南的热带风光;三亚的知名度很大,世人知道三亚大都缘于她是“天涯海角”的所在地,是历史名臣的流放地;三亚的开放度很大,她既享有海南的特区优惠政策,同时中央和国务院又直接赋予她某些特殊的旅游政策,并把她确定为国际滨海旅游城。无论是现在或将来,三亚都面临着机遇,作为三亚市的一个主要领导者、决策者,不善于抓住机遇将是一个很大的过失,无以向历史交代。
三亚凤凰国际机场的建设和通航是我到三亚后碰到的一个重要机遇。我们以“迎通航”为主题,投资9.6亿元,兴建了30多个基础设施项目、经过9个月的苦战,三亚市面貌全新。特别是“十七路五桥”的相继建成,构成了三亚市新的城市骨架,新增城市路桥34.5公里,市区面积显著扩大,人们把现在的三亚叫“新三亚”。但从建设国际滨海旅游城的要求来看,三亚目前的城市规模还很小,据此我提出建设“大三亚”。
三亚市按地形走向应由东向西设四个区来管理,按资源分布分五个组团来开发,到本世纪末市区面积将从现在的20平方公里扩大到50平方公里,市民的整体素质、城市的文明水平都要有大的提高。三亚的开发建设主要靠吸收大量的外来资金来推动,因此,要善于抓住机遇,增创新优势。
现在,新的机遇又垂青三亚。国家旅游局向全世界推出’96中国度假休闲游活动,重点在海南,海南的重点在三亚。这对于推动三亚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三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开发建设三亚又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遇。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目前,已在城市建设、旅游软硬件建设等方面安排了一大批新建续建项目。待到’96中国度假休闲游活动到来时,我们将把一个文明、美丽、繁荣进步的新三亚展现在世界面前。
我永远记住邓小平同志“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我认为,考核一个市县领导者政绩大小的重要标准,是看他所领导的市县经济是否有大的发展,面貌是否有大的变化。因此,我愿意以这样两句话来铭志,那就是:抓住新机遇,再造新辉煌!(附图片)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人生舞台

  他从黄土地上走来
本报记者钱志新
鹏鸣和他的诗歌,开始引起诗坛关注。从8岁开始至今,28年中他共创作7200余首诗,出版诗集21本、选集3卷,其中有2本诗集已被译成英文在海外发行。在最近出版的《鹏鸣抒情诗选》中,有50多首诗歌已被谱曲,在港台和东南亚一带青年中广为传唱。
由艾青主编的《鹏鸣情诗选》共3卷。鹏鸣是在《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中,唯一享有出版3卷本殊荣的诗人。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成功之路是用汗和泪趟出来的。
他出生在陕西焦河湖畔一个破旧的窑洞里,心酸的童年,令他回忆起来仍忍不住落泪。“那时,我是拣难嚼又难咽的酸毛杏活命的。”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每天打猪草、挖野菜。“我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从心灵深处发出呐喊!鹏鸣连跳两级,只用3年时间读完了小学,并萌发了对诗的兴趣。他没钱买纸,就收集水泥袋和“六六六”粉袋当作业本,正面做作业,反面编诗。读完初中,贫困把他拉回到了黄土地。
他当过民工,干过清洁工,淘过厕所,甚至被当作“流窜犯”收审过……饱尝人世间的辛酸苦辣,铸就了他不屈不挠与命运抗争的顽强性格。
1972年,鹏鸣的处女作《娘在我心上》从包裹“六六六”粉的牛皮纸上走下来,在一家刊物上发表。从此,鹏鸣开始了对“诗人梦”的追求。在泥桌上写成的500余首诗歌飞出窑洞,在国内众多有影响的报刊上发表,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1984年,鹏鸣受聘到陕西《百花》编辑部工作。两年时间里写成800多首抒情诗,人称“高产诗人”。1986年,他调到北京工作,走上了一条更辉煌的创作道路。
读鹏鸣的诗,如饮美酒,回味无穷。他的诗,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可以说,鹏鸣的诗集中了一个字——情。他写对父母兄妹的情,对伟大祖国的情,对故乡山水的情,对亲朋好友的情。也唯有这个奔放的情,才使鹏鸣的诗激浊扬清,扬善惩恶,给人以勇气和力量。
鹏鸣的诗,另一个特点是语言朴实流畅,情调豪放自然,不拘一格。
多年来,他把成功的奥秘归结为“多吃苦,少享受,始终把成功当开端”。他从小就吃了不少苦,现在又甘心情愿吃苦。他长年深入基层体验生活。丰富的阅历和扎实的生活根基,给了他创作的源泉和灵感。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新风物志

  武夷庆千岁
本报记者潘帝都
10月28日晚,来自海内外的宾客和武夷山市民欢聚于武夷山红场,庆贺武夷山设县建制1000年。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北部闽赣交界处,前身为崇安县,设于北宋淳化5年(公元994年),1989年改名武夷山市。国家先后在这里设立了重点自然保护区、重点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和对外航空口岸。省政府还在这里设立了武夷山旅游经济开发区,将其列为福建“北部拓展”的重要“窗口”。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内溪水清澈,群峰巍峨,山水相映,素有“奇秀甲东南”之美誉;武夷山重点自然保护区,大部分为原始森林覆盖,有各种植物三四千种,野生动物400多种,被誉为“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鸟的天堂”;武夷山有着悠久文明的历史。在景区的悬崖绝壁上,至今还遗留着古越人特有葬俗“架壑船棺”和方圆48万平方米的古汉城遗址。秦汉以来,武夷山成为名士和禅家的盘桓之地。名儒显宦、文人墨客接踵而来,在山中修筑了寺庙、宫、观、书院等,武夷山可谓集“奇、稀、古”于一身。
过去,武夷山市一直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改革开放后,制定了“以山兴市”的发展战略,大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旅游景点。仅近2年来,吸引资金40多亿元。目前,连接市区与风景区的11.4公里长的武夷大道已建成通车,可起降波音737和麦道82等中型客机的武夷山机场已竣工通航,新建了日产2万吨的自来水厂和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通了5000门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横贯武夷山市的福建出省第二条铁路通道横南铁路也全线动工修建。同时,建成了一批融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人文景观,如武夷千年祭雕塑、武夷魂雕塑、全国之最的弥勒佛石刻和观音菩萨浮雕、武夷和圆、仿宋古街、小武夷公园等。此外,还开辟了虎啸岩、天心永乐禅寺等宗教浏览线以及考古、生物考察、民俗风情、名人踪迹、探险登山等旅游专线。(附图片)
左图:武夷风光
下图:武夷山虎啸岩新建的观世音岩雕,高16来,宽6米,深2.1米,为我国目前最大的岩雕之一。
潘帝都摄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记者见闻录

  专治“城市牛皮癣”
本报记者龚永泉
病名:“城市牛皮癣”。
病症:闹市大街小巷的墙上或电线杆上,不时出现“退休名医”、“老军医”的广告,上写“名医速治,一次见效”、“专治性病、不孕不育”、“祖传秘方,药到病除”云云,最后是温情脉脉一句:“为您保密”。街道组织人员用铁铲和钢丝刷清洗去一批,不几天,一夜之间又冒了出来,令人奈何不得。
治疗处方:把广告上的地址抄录下来,身着便装,找上门去,作痛苦状,佯称求医,情真意切,直至见到“名医”本人,再亮出证件,道明身份,宣讲市容卫生管理规定,责其上街清洗所有游医广告。治疗4例,效果满意。
病案举例:
之一,胡××,男,40岁,湖北汉川县农民。整整清洗了3天,第1天只清洗了50多张,第二天猛增到200多张,市容管理人员同他开玩笑:“日后办清洗学习班,请你来作示范”,他连连说:“这活一天给我100元钱我也不愿干,你们的工作也真不容易,我保证不再乱贴了。”
之二,赵××,男,37岁,湖南常德县农民。清洗了一天,最后说:“不准备在南京干了,要挪一挪地方,南京的市容管理太厉害,这一招也真叫绝!”
医疗单位:南京下关区市容管理委员会。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

  取之社会,用之社会
本报记者郭伟成
尤伟庆在上海滩也是个新闻人物。最近,他与安徽省老区金寨县结“缘”,为“希望工程”捐款20万元,建造一座“伟庆学校”,承担全部在校学生的学杂费。金寨县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40位将军,但很贫困,许多孩子读不起书。“为老区的发展做些实事。把取之于社会的,还报给社会”他解释说。
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沙漠的新闻记者强荧拍卖作品时,他买下了全部12件作品中的11件。伟庆动情地说:“强荧穿越‘死亡之海’,连死都不怕,是我们青年的榜样。买下这些反映当代青年壮举的材料,是为了捐献给中国福利会少年宫,用来教育下一代”。
今年初,文化部门为筹建中国文学馆,拍卖巴金签名的《家》、《春》、《秋》3部书。尤伟庆以4.5万元的最高价买下了这3部书。他表示,一旦中国文学馆建成,他要去北京把巴老签名的3本书再捐献给文学馆保存。“这是社会的财富,应当归于社会。”
当初,尤伟庆可没有这么潇洒。国家刚改革开放时,尤伟庆还在工厂当工人。他不甘心捧着铁饭碗混日子,一咬牙,一跺脚,干脆辞职下了海。每天蹬个“黄鱼车”,风里来雨里去,做些小生意。后来,他跑到兖州矿务局办起了食品厂。把上海的食品加工技术带到山东。又到太行山办起了刺绣厂,产品出口到香港、台湾,打进了国际市场。在奥地利,他做起丝绸生意,还办起了中餐馆。事业小成,又回到上海,办起了“伟兴实业公司”。向跨国商社的方向发展,是尤伟庆的计划。他说:“能有今天这样的发展,都是党的政策好。也是社会的支持。事业发达了,不能忘记回报社会。”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热点新闻

  血泪斑斑的“婚姻”
王艾生李跃山
近年来,山西省浑源县农村出现了一些畸形“婚姻”,由此引来的悲剧触目惊心。
“雁门关外野人家,不养桑蚕不种麻。……六月雨过山头雪,狂风遍地起黄沙。”这是明代名将王越笔下的浑源。300多年过去,虽面貌大为改观,但贫穷和落后仍然笼罩着这片黄土地。于是,“女子悠然远飞离穷窝,男儿望穿秋水做光棍”。这给那些邪恶的人贩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一种罪恶的营生出现了。
那些南来北往的黑色“月老”,像幽灵一样穿梭于田间炕头,喋喋不休地给这些原本憨厚善良的农民汉子描绘了一幅幅勾魂的“鸳鸯图”:什么“自古南国美女多。”什么“田里、泥里一把好手,炕上炕下贤妻良母”。还假惺惺地替人算帐:“本地娶个黄花女,一两万块钱打不住,娶个南方娇巧女,三五千块钱就都齐了。”
愚昧是骗子的绿灯,山里汉动心了,一把把血汗钱流进了骗子的腰包。仅1991年9月,人贩子一次性就从浑源的两个乡34个农民手中骗走15.35万元。
人贩子们结伴南下,像苍蝇一样在四川、广西、云南、贵州、陕西穷困地区的姑娘们身上打转转。为了蒙蔽那些善良的姑娘,他们伪装成风度翩翩的大款或者公职人员。待捕捉到目标,就不失时机地向这些羡慕虚荣和富贵的姑娘们展望所谓的“未来”。如谎称是某中外合资企业的工作人员,欲在山西搞一个大型纺织厂,城里的姑娘太娇气,专门到农村招聘朴实聪明的女工,一个月基本工资500元,奖金另算,吃饭、住房全免费,试用一年后转入城市户口。不高的骗术竟使一批又一批姑娘上钩。从1987年到1993年,先后有1287名姑娘被骗到浑源农村。
一方花了钱,如饥似渴地期待着窈窕淑女;一方得惠,痴心作着青春梦。然而,她们的命运怎样呢?
一位21岁的广西女青年,做梦也没想到“招工的叔叔”把她卖到浑源的穷山沟,逼她当43岁郭××的妻子。面对“丈夫”,她悲痛欲绝,坚决不从,被强行“圆房”,她企图吞沙自杀,被“丈夫”发现后,将其吊打数日。
“丈夫”们为了防止多少年的血汗钱白扔,把从人贩子手里买来的“妻子”,像囚犯似地看着,就连上厕所也有人专门跟着。就这样,还是有勇敢的女子伺机逃走。西坊村有个姓武的农民,有天早晨发现“妻子”跳窗逃走,寒冬腊月他连外衣都没顾上穿,就骑车四处寻找,结果双手冻残。据了解,浑源县上千户农家买来的“媳妇”,留下的不足200个。
为杜绝浑源县农村中的这种畸形婚姻,保护妇女的权益与生命安全,县委、县政府动员基层干部逐家逐户地宣传法律知识,先后解救出被拐妇女600多人。同时,他们动用大量警力,搜捕抓获各种人贩子,仅1993年就有108名人贩子落入法网。对那些已触犯刑律的愚昧“丈夫”,也量刑予以判处。
尽管如此,这种丑恶现象在浑源农村仍未绝迹。现在,除了依靠法律解决这个问题外,他们呼吁全社会都应关心、支持、协助根除这种丑恶现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