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2月2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点燃荒原圣火播撒希望种子
——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下马崖边防派出所
罗盘先国雷云
天山北坡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吾县,世居着700多名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兄弟。多年来,伊吾一直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而下马崖又是全国闻名的贫困乡。天山常年积雪的昆都尔峰,阻断了人们远眺的目光,戈壁永无休止的狂风飞沙走石,敲打着贫瘠的荒原。少数民族群众的贫困,一直刺痛着下马崖乡边防派出所干警们的心,如何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一直是官兵们揪心的大事。
    (一)
只有生命的绿色,才能改造荒原恶劣的自然环境。从数年前那个冬天起,指导员苏海东和所长热吉甫一有空就带着官兵们扛把铁锹,沿着村庄种树。他们硬是在坚硬的沙石地上刨出了一万多个树坑,种下一万多株树苗。为了让这些树苗活下来,他们又自己掏钱,一处一处地打井,在荒原上打出了一个又一个干窟窿,终于从几十米的地层深处打出了甘甜的水。从此,这水井不仅养育着生命的绿色,也成了全乡唯一的常年饮用水源。隆冬,干警们还每天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凛冽刺骨的寒风中,把水送到有困难的群众家中。
下马崖乡少数民族群众的任何困难,官兵们都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没有公路,他们历经三年艰辛,挖山填沟,修筑了从乡里到县城的48公里的公路。维吾尔族村民艾比布一家四口,自己瘫痪在床,妻子长期患病,大儿子先天弱智,二儿子年龄尚小。官兵们便主动承包了艾比布家全部的农活,还帮助他家建起了4亩多地的果园,栽植果木200余株。如今果园林木茂盛,硕果累累,已成为他家主要的经济来源。干警木沙的管区内有一维族姑娘莫旦古丽得了“脑血栓”,家里四处举债,花了5000多元医疗费,生活十分艰难。干警木沙除了每月给她40多元生活费外,还帮她到哈密市四处奔波联系医院。
岁月和荒原记载了边防干警们在这里的奉献:全所10多名官兵共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了1.3万多元,接济了200多家困难户。可以说,这里的每一垄田,每一户院落,都洒下了他们的汗水。可是,官兵们并没有为他们所做的这一切感到骄傲,因为当他们回望这片土地时,却蓦然发现贫困依旧!
这到底是为什么?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二)
早春的一天,干警马小新探亲归来,少数民族兄弟一拥而上,纷纷打听内地农民致富的消息,他讲了半天,却发现许多人一脸茫然,一位维族农民叹了口气:“咱们要是有点文化就好了。”
轻轻的叹息,重重地击打在干警们的心头,而溅出的是闪烁的星火。当夜,派出所几个民族的干警聚集在烛光下,他们各自亮出了在家乡学过的知识,决定为当地群众办学。当时的指导员潘永东说出了大伙的心里话:“我们要拿出在荒原种树的那股劲,把知识和文明的火种种在这片土地上!”
1985年年初,下马崖乡农民文化技术夜校在派出所的营房里开课了。20多位目不识丁的农牧民生平第一次摸上了书本。摇曳的烛光舔亮了他们的眼睛,也舔出了他们对新生活的向往。
派出所的干警们全部担任了夜校的老师,他们各尽所能,轮流讲课。他们利用出差和探亲的机会为夜校购置了3000多册图书,一个字母一个字母手把手地教,一个句子一个句子反反复复地讲,功夫不负有心人,摘掉了文盲帽子的农牧民们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了,夜校一下子增到50多人,历经几年,全乡80%的农牧民都成了夜校的学生。几乎与世隔绝的农牧民们开始懂得嫁接果树,栽培棉花,防病治虫、接羔育种等等农牧业科技知识,开始懂得利润、效益、股份合作制等等崭新的名词。
荒原的未来,还需要下一代人的开拓。干警阿不力克木、木沙等开始担任下马崖乡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他们翻修校舍,为学生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辅导学生学习,还定期讲授法制课。所长热吉甫的妻子阿依夏姆是鄯善市的一位中学教师,在热吉甫的动员下,每年假期都自费来下马崖乡,向乡学校的老师们讲解教案,传授先进的教学方法。16岁的阿衣古丽父亲病逝,母亲撇下他和年幼的弟弟远嫁他乡,姐弟俩只好中途辍学。干警们得知后,便你10元,他5元为姐弟俩捐款,使姐弟俩重返校园。后来,姐姐考上了新疆师范大学,弟弟考上了新疆大学,姐弟俩的学费至今都是由干警们共同资助的。在边防干警们的支持下,下马崖乡不仅有了自己的大学生,还每年都有两三名学生考上中专。
边防官兵们不仅仅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他们是在用自己的青春和心血,点燃荒原的火种。干警阿里木妻子临产,父亲病危,家中来电报催他回去,然而,当时派出所正为加固下马崖水库大坝而奋战,他将电报悄然压在床底,一个月后,当他赶回家,等待他的已是妻子流产后惨白的面容。
他们,荒原上的播火者,已将青春和边防、和下马崖的命运紧紧相连。
    (三)
边防武警官兵们燃起的圣火为荒原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牧民艾则孜一家九口,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三代人同挤在一个窄小的土炕上睡觉。他自从到夜校学习了养畜技术后,派出所为他无偿提供了几十只羊羔,他开始有了盼头。谁料几个月后,流行病突然在他的羊群里传染开来,短短几天就有1/3的羊卧倒不起,接连有羊只死亡。派出所闻讯后,连夜派干警将病羊隔离,并派人到48公里外的县城请教兽医,由于治疗及时,羊群免遭了灭顶之灾。现在,艾则孜一家彻底摆脱了贫困,拥有400多只羊,155峰骆驼,11匹马,住上了漂亮的砖房,今年仅卖羊绒就收入一万多元,成为牧民们致富的带头人。
农民范培彦从夜校掌握了提取胆红素、加工南瓜粉、用煤油灯孵小鸡等技术,投资3000多元,在下马崖第一个建立了加工厂,试产6个月就盈利8000多元。哈萨克牧民阿的力在夜校学习了蔬菜栽培技术,今年建了一亩地的塑料大棚,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开始走向富裕之路。现在,全乡75%的贫困户摆脱了贫困,去年底农牧民人均收入达725元。这对一个处于茫茫戈壁之中,偏远闭塞的贫困县的贫困乡来说,不能不算一个奇迹。
    (四)
终年累月,干警们和各少数民族群众已亲如家人,广大群众也把爱国护边维护边境治安秩序当作自己的分内事。一年夏天,福建一名经济犯罪分子何正东畏罪潜逃,企图从地广人稀的伊吾县中蒙边境越界外逃,当该犯昼伏夜出,费尽心机来到距边境40公里的下马崖时,刚一落脚就被哈萨克牧民哈斯木发现,该犯鬼鬼祟祟,引起哈斯木的怀疑。哈斯木以带他回家吃饭为由,不露声色将他送到派出所,使该犯伏法。
警民心连心,使下马崖乡自1982年以来连续12年未发生刑事案件和内潜外逃事件。


第10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在林木掩映的红墙之内,在碧波荡漾的中南海边,这位来自广西的壮族干部感受到的是什么?
温馨的中南海
张爱勤
“中南海是全党全国的指挥中枢,中央办公厅调研室又是直接为党中央核心领导层服务的参谋机构。能够生活和工作在这令人神往的地方,倍感党中央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关怀和信任”。挂职在中央办公厅调研室副局级调研员、政治组副组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干部覃文成,日前在中央统战部举行的少数民族干部挂职锻炼座谈会上动情地讲述着。
覃文成说,能参加这期挂职锻炼,我感到十分荣幸。五个月来,调研室的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学习和锻炼非常关心和支持。在办公条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给我腾出了一间房子,作为办公室兼卧室,配备了电话机和必需的工作、生活用具,订阅了《人民日报》等4份报纸,并给我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室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真诚相待,生活上问寒问暖,工作上有商有量,这使我虽身在异乡,却全无异客之感。
覃文成说,十四届四中全会开幕前一天,正值我50岁生日,细心的室领导暗中留心,精心安排,在京西宾馆举办了我有生以来的首次生日活动,使我深受感动,终生难忘!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民族大团结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覃文成在发言中谈到,在中南海,从中央领导到机关干部,用车是国产的,局一级领导上下班多是骑自行车或挤公共汽车;办公室装修和设备十分简朴,调研室连个容纳全室40多人的会议室也没有。笔墨纸张严格控制,节约使用,除领导之外,几个人一间办公室。可是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机关秩序井然,纪律严明,干部勤奋工作,默默奉献。调研室干部中,既有辛勤笔耕几十年的老秀才,也有参加工作不久的年青博士、硕士,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他们淡泊名利,甘于清苦,经常加班熬夜给中央和领导同志写作文稿,困了以椅当床,饿了吃方便面。这种廉洁勤政、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风,给我很深的教育和启发。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党和国家的希望,坚信有这么好的党中央,这么好的中央机关和干部,什么样的歪风邪气都可以遏制,什么样的狂风恶浪都能够顶住,我们的党和国家将永远兴旺发达。


第10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冰河救子情鲜汉民族亲
张帆
完达山麓层林尽染、枫叶火红。然而,在黑龙江省宁安市,不少人的思绪仿佛还停留在北国初春牡丹江畔那千钧一发的时刻。
今年3月13日下午四点多钟,黑龙江省宁安市工商局副局长李景武,骑自行车路过市四中门前马路上,这时迎面跑来一个扛脚手杆的青年,慌里慌张地说:“师傅,不好了,有两个小孩掉大江里了,快救人啊!”李景武心里一激灵,立即朝寒风怒吼的江面望去,离江堤七八米远的冰层上,有一条三米多宽的水流子,两名落水儿童全身泡在水里,双手死死抓住了冰层,孩子的处境,万分危险。李景武忘记了自己不识水性,扔下自行车,旋风般冲下江堤。两个落水儿童被冲到水流子的南侧,站在北侧的李景武跳不过这么宽的水面,他用小青年扛来的3根脚手杆,搭在水流对面的冰层上,大声安慰孩子:“抓住冰层别撒手,我这就救你俩。”他从脚手杆上跨过急水流,一步步靠近落水儿童……
李景武距落水儿童只差1米多远了,这时只听“咕通”一声,他踩裂了脆弱的冰层,掉进了齐胸深的大江里,刺骨的江水,像钢针一般扎在他周身上,疼痛难忍。泡在江水里的棉衣,冰凉沉重地紧贴在他身上,李景武举步维艰。他咬紧牙关,奋力向孩子们靠近。他抓住了女孩李桂兰的腰,奋力把她举出了水面,推上了水流北侧的冰层,大声叮嘱李桂兰:“你快站起来,快向江边走,越靠近江岸越安全。”说完又转过身,深一脚浅一脚地向水流南侧走去,他又抓住金虎山的两只胳膊,吃力地把他推上了冰层。这时李景武已手冻脚麻,费了好大劲,才爬上了冰层。他抱起落汤鸡似的两个孩子,正准备爬上江堤。这时,冻得直哆嗦的李桂兰,一边伸出三个小手指,一边对李景武说:“掉江里三个人……我弟弟李桂男……还没捞上来。”一听这话,李景武心里又“咯噔”一下,赶紧放下孩子,“快告诉我,李桂男从什么地方落水的?”李桂兰手指下游十多米远的水面说:“你看,水面上还露着一只小手呢!”李景武终于看见在水流和冰层结合处,有个小皮球似的东西,在江水中浮动。孩子已冲进冰层下面了!这是宁安的老渡口,水深莫测,冰层下救人特别危险,弄不好,连救人的人也要身陷绝境。然而,为了营救九死一生的朝鲜族儿童,精疲力尽的李景武毫不犹豫地再次跳下齐脖深的江水里,咬紧牙关,用冻得麻木的双手,终于把昏迷状态的李桂男,奋力举出了水面……
“孩子掉大江了”的消息,就像一道无声的命令,唤醒了人们心灵深处的正义和良知,也激发了人们的善良和真情。闻讯赶来的宁安铁路派出所干警焦大鹏及其妹夫十余人,亲眼目睹了李景武三次跳江救儿童的感人场面,当昏迷不醒的李桂男被救上岸后,焦大鹏及妹夫,一个抓住孩子的双脚,一个托着直淌水的脑袋,往外控水。李景武担心抻坏了孩子,立即用手托着孩子的腰,一分钟后,孩子开始呻吟了,然后哇哇直吐水,鼓溜溜的小肚子,在哇哇大吐中,逐渐变小。为使李桂男脱离险情,焦大鹏拦住了吉普车和三轮车,他和妹夫林晓君将冻成一团的李桂兰、金虎山抱上吉普车,一边问路,一边送回家。林晓君和个体三轮车司机王晶军,将昏迷状态的李桂男,立即送中医院抢救。李景武看有那么多热心肠人,在关照落水孩子,又冻又累的李景武,推上自行车回家换衣服去了。
感冒发烧的李景武,第二天照常上班了,局长王庆福看他手上包着药布,身子东倒西歪,就关心地问他怎么回事,他却说:“星期天劈烧柴不小心碰了手,又感冒了。”然而,李桂兰、金虎山、李桂男的父母及亲属们,却在四处打听,到处寻找孩子们的救命恩人。几经周折,才找到救人不留姓名的李景武。当他们到工商局送“见义勇为,救死复生”的锦旗和感谢信时,工商局领导和同志们,才知道李景武抢救3名8岁朝鲜族儿童这件事。宁安市朝鲜族小学,聘请李景武做辅导员,牡丹江市工商局党组,专门作出了“学习李景武,甘当好公仆”的学习决定。(附图片)
李景武与被营救的三名朝鲜族儿童李桂男(左)、李桂兰(中)、金虎山(右)。张帆摄


第10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四千侗族妇女走出山沟闯市场
本报讯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4200多名已婚青年妇女在公婆的支持下,不抱“胖娃娃”,纷纷走出山沟,走向市场抱“金娃娃”。
按侗族多年来的习惯,婚后的妇女主要职责是“生好娃娃带好崽,做好饭菜挑满水”。外面的事全由男子承担,如有哪家的媳妇外出挣钱,反被说成“不正经”。
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侗家人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大批妇女大胆地走出山沟到外面去寻找生财之道。有的搞收购贩运,有的开理发店、搞饮食,有的当起了服装店的女老板。扶罗乡有760多名青年妇女进入深圳、珠海等地从事第三产业。林冲乡田坝村青年妇女姚金桃留下两岁的小孩在公婆身边,到上海开了一家服装店,年利润可达3万余元。
这些年轻妇女在外面取得了成绩,许多公婆也开始支持儿媳推迟生育,并且主动为她们减轻负担,使她们能更好地集中精力在外面干事业。今年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有2420多名育龄妇女推迟了生育计划,还有许多妇女放弃了多生的念头。 (江月卫)


第10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史纲》出版
本报讯中国少数民族报刊史是中国新闻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新闻学一个不可缺少的分支。由中央民族大学白润生副教授编撰,近日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史纲》是第一部从宏观上对整个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进行综合概括,并有一定深度的民族新闻学著作。该书以民族文字报刊为重点研究对象,比较全面系统地探讨民族新闻的历史沿革、兴起、繁荣的演变规律,及其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的历史贡献。


第10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溥杰生前部分图书捐赠有关单位
本报讯日前,溥杰先生的次女福永生委托全国政协有关部门将溥杰先生生前所用部分书籍捐赠给中央民族大学满学研究所和北京市密云县檀营满族蒙古族乡中心小学。这批书籍主要是关于政治、文学、经济、历史、艺术等诸学科的。 (雅君)


第10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襄樊客运段173/4次列车向“民族特色服务型”转变
本报讯通达襄樊、柳州的襄樊客运段173/4次旅客直快列车针对沿线少数民族旅客多的特点,努力使服务工作向“民族特色服务型”转变。
这趟车途经湖北、湖南、广西三省的30多个少数民族区域,少数民族旅客每趟乘达70%以上。针对沿线各族山民信息不灵的情况,列车专门成立了“市场信息小组”,利用出乘和退乘时间,在车上和车下广泛收集沿线各类山货在沿线集市和山外市场的销售价格,乘务中,利用口头或列车广播向各民族背篓、挑担乘车赶场的山民提供可靠市场信息。今年秋季的一天,湘西一位土家族山民在这趟车上获得湖北襄樊等地柚子的价格,下车后,做了一笔柚子生意,净赚1000多元,乘这趟车返寨时,他高兴地对列车工作人员说:“这趟车真是俺少数民族的信息车、增收车。”(徐友祥)


第10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对歌路上杨华富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