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经济札记

  哈萨克斯坦
黑金的希望与困惑
本报记者尹树广
在不久前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向哈萨克斯坦石油天然气部部长发问:“您认为哈能否成为第二个沙特阿拉伯?”部长踌躇片刻后答道:“从长远看这是可能的,但必须解决石油的运输问题。”这一问一答,道出了哈举国上下对石油所寄予的厚望及困惑。
石油被誉为“黑金”。它曾使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国家很快变得富甲天下。哈国寄厚望于“黑金”并非自作多情。它已探明的石油储藏量多达21亿吨,仅次于海湾和西伯利亚地区,天然气为17970亿立方米。其石油年产量现为2300万吨,在前苏联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且石油工业基础雄厚,年加工能力达1350万吨。
近两年,西方石油公司在哈西部的大规模投资更使“石油热”升温。去年4月,美国雪弗龙公司与哈成立了田吉兹雪弗龙合资公司,美方将投资200多亿美元,合同期为40年,1993—1994年度计划开采300万吨原油,到2010年增至3000万吨。利润分配比例是:美方19.6%,哈方80.4%。此间舆论曾乐观地预测:“到2010年,哈将年产原油1亿吨,计划3/4投入国际市场是可行的,哈15年内可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但近一段时间,哈石油界仿佛又被一种“灰色情绪”所笼罩。原因在于输油管道缺乏。
哈萨克斯坦深居欧亚大陆腹地,没有出海口,且缺少输油管道。它的两大炼油厂加工的原油是经输油管从俄秋明油田运来的;而田吉兹的原油则运往俄炼油厂加工。田吉兹原油若要“出口”,则非经通往黑海东岸新罗西斯克港的“友谊”输油管不可。几个月前,俄方曾以“田吉兹原油含有害杂质,对俄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为由,减少了对它的运输配额。分析家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两国在重新划分里海大陆架资源上存有歧见”。
哈政府对运输难题采取的对策是:“双管齐下”。一是铺设连结西部油田与南部奇姆肯特的国内输油管道,使处于半停产状态的炼油厂“吃饱”,但下一段的建设资金尚无着落;二是解决石油的“出口”问题。哈、俄和阿曼三国正计划合作修建通往新罗西斯克的第二条输油管道。但远水不解近渴。由于运输的“瓶颈”制约,雪弗龙公司已收缩了在哈的项目。
最近,第二届哈国际石油天然气博览会在阿拉木图隆重举行,300多家外国公司云集于此。这表明,人们对“黑金”的希望并未减弱。但是,到目前为止,“黑金”还未成为哈经济腾飞的火车头。


第7版(国际)
专栏:

  增长过热 美元下跌 利率攀升 通胀抬头
 今年美经济喜忧参半
据新华社华盛顿十二月十一日电(记者郭锡仁、王楠)一九九四年是美国经济复苏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据美国官方公布的数字,今年前三个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计算实际增长了约百分之三点八,预计第四季度的增长率还将高于第三季度的百分之三点九。
虽然美国的通货膨胀并没有明显上升,但经济“过热”刺激通货膨胀的阴云始终笼罩在一向对此敏感的金融市场上,并导致证券市场动荡、美元汇价下滑和银行利率攀升。
面对上述形势,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近日在国会说,通货膨胀已有抬头危险,暗示美联储近期将再次提高利率。
由于明年世界经济增长将加快,预计美国的出口也会随之增加,企业为增强竞争力,投资仍将有一定幅度增长。
通观全局,美国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一九九五年美国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将放慢到百分之二点五左右。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洲首脑会议结束
签署《原则宣言》和《行动计划》智利拟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本报迈阿密12月11日电记者刘爱成报道:为期3天的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今天在这里结束。
会议期间,34国领导人主要就实现美洲经济一体化和自由贸易、保持美洲经济持续发展和加强民主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
会议结束前,各国首脑签署了《原则宣言》和《行动计划》。《原则宣言》包括:维持和加强美洲国家的民主制度,促进和捍卫民主法规;通过经济一体化和自由贸易来促进繁荣;铲除西半球的贫困和不平等待遇;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自然环境。《行动计划》就执行《原则宣言》提出了23条行动方案和100多项行动步骤。
本报迈阿密12月11日电记者刘爱成报道:在这里出席美洲首脑会议的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智利总统弗雷、墨西哥总统塞迪略和美国总统克林顿今天联合发表一项声明,宣布4国将就智利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开始谈判。
声明说,为接纳智利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成员国将首先为正式谈判进行技术性准备工作。声明说,第一次预备会议将在本月底之前举行,同智利的会谈将在明年初进行。(附图片)
历时三天的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十二月十一日在美国迈阿密闭幕。三十四个国家的首脑签署了《行动计划》和《原则宣言》两个文件。这是美国总统克林顿(前左)与危地马拉总统卡皮奥在《原则宣言》上签字。
新华社发


第7版(国际)
专栏:

  国际展览重点东移
本报记者徐卫东
“国际性展览活动重点将转向经济日益活跃的亚太地区,中国已成为这一地区最重要市场。”这是德国汉诺威国际展览公司总裁瑞默·德特里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话,他是专门到中国参加12月1日在上海开幕的中国国际金属加工工业博览会的。
瑞默·德特里奇说,近年来随着亚太地区的崛起,国际展览活动重点已转向亚太地区。汉诺威公司在中国、越南、土耳其等国成功地举办了多次国际性展览,受到了紧盯亚太市场的欧美国家厂商的欢迎。瑞默·德特里奇尤其看好中国市场,他认为中国多年来政治稳定,经济稳步增长,拥有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市场,这也是汉诺威公司1985年来积极开拓中国市场的原因。汉诺威国际展览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德国汉诺威展览集团专门负责海外业务的主要成员公司,每年都要在世界各地举办多次国际性展览活动。
这次上海博览会是世界上首次举办的包括金属加工技术各领域的国际性展览,来自德国、意大利、英国、日本、瑞典、韩国和美国等世界各地主要生产商向观众展示了金属加工尖端技术和设备。在为期6天的展览期间,中国厂商有机会与国外同行进行技术交流,了解世界金属加工发展趋势。在展览会上,一些中国厂商与国外公司已达成多项合作协议。瑞默·德特里奇告诉记者,这次展览会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使他更加坚定了进入中国市场的决心。
瑞默·德特里奇说,汉诺威国际展览公司在促进世界企业了解中国、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去年在中国举行的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今年9月在中国举行的环保博览会,明年还将举行的中国动力与控制博览会等,都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与国外同行交流的机会。不仅如此,汉诺威公司也极力促进中国企业走向国际。明年,中国厂商将参加在德国汉诺威举行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业博览会。同时,中国也首次成为’95汉诺威木材加工与森林工业展览会“伙伴国”,由中国林业部组织的企业将有机会在展览会上展现中国木材加工业的潜力。这将有助于中国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更新设备,最终促使林产品走向世界。


第7版(国际)
专栏:

  家电技术多媒体化 “模糊”产品日益走俏
本报讯家电产品技术的迅速发展是今年科技领域的一大特点。近来出现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家电产品多媒体化,模糊家电畅销,家电新材料层出不穷。多媒体技术集计算机技术、声像技术和通信技术等于一体,正在使人们的生活发生重大变革。专家认为,未来几年中全世界将形成联合开发多媒体技术的热潮,下世纪初多媒体家电产品将进入普通家庭。
模糊家电产品的畅销是目前国外市场的新动向。这种产品利用模糊控制技术,具有一定程度的人工智能,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十分普遍。有些专家把模糊电子技术称为下个世纪的核心技术,并宣布“模糊纪元”即将到来。
各国正积极开发并采用新材料,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对高品质家电产品的需求。


第7版(国际)
专栏:

  被占领土巴人口达224万人
新华社突尼斯12月11日电巴勒斯坦统计中心最近进行的一次人口统计表明,加沙自治区、耶路撒冷以及其他被占领土的巴勒斯坦人口总数目前为224万人,1996年将达250万人。
根据这项统计,目前,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为139.5万人;加沙地带为84.3万人。1996年上述两地的人口将分别增长到157.2万和96.3万人。


第7版(国际)
专栏:科技探索

  遥诊不是梦
——英国试验远距离看病
新华社伦敦12月10日电(记者谷利源)伦敦卡洛特医院的医生借助于一个频道聚集器和通过普通电话线路传输来的图像,就能对边远地区比如远在怀特岛上的孕妇进行诊断。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这种名叫频道聚集器的装置可使传输的图像质量大大提高,可连结多达30条普通电话线路,能每秒把200万位的数据送进英国电信公司光纤电话网络里。伦敦卡洛特医院也安装了同样的装置,于是医生们就能看清孕妇腹中的胎儿情况了。
这项试验是由英国电信公司研究人员与医生们联合进行的,目的是探索远距离诊断的应用前景,最终实现通过录像指导远距离手术。同时进行的第二次试验是在伦敦市中心西敏寺特保健中心,由远在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的医生们来诊断。西敏寺特—贝尔法斯特之间的联系使用传输能力为每秒12.8万位传输线路。第三项试验是在威尔士进行。一位皮科医生通过电话—录像传输对160公里以外的病人进行诊断。
据英国电信公司研究部门的负责人彼特·科克兰说,他们很快就会实现速度更快的数据传输。从理论上讲,用来进行诊断的任何电子设备都可以通过网络而连结起来,而且图像显示可以在多个地方根据需要观看。这种远距离诊断唯一的不足之处是不能触摸。


第7版(国际)
专栏:

  开罗国际电影节闭幕
为期两周的第18届开罗国际电影节日前在开罗闭幕,法国影片《查伯特上校》和埃及影片《温暖之夜》分别获得本届电影节的“金字塔金奖”和“金字塔银奖”。电影节期间,中国上海国际电影节和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签署了交流合作协定。(本报专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历时三天的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十二月十一日在美国迈阿密闭幕。三十四个国家的首脑签署了《行动计划》和《原则宣言》两个文件。这是美国总统克林顿(前左)与危地马拉总统卡皮奥在《原则宣言》上签字。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