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保健)
专栏:

  隐形眼镜管理迈出误区
“医林改错”新篇
本报记者艾笑
谁之错
1988年7月26日,19岁的姑娘莫柳明戴上新买的隐形眼镜,喜滋滋地和朋友们开始了暑期旅游。一天、两天、五天,小莫的不适感越来越难忍。终于,在8月6日这一天,由于眼睛剧痛流泪不能见光而住进了江西九江人民医院眼科。很快被确诊为绿脓杆菌感染。虽经大量投入抗生素控制了感染,但姑娘一双美丽的大眼睛上,却永远残留下像磨砂玻璃一样的角膜白斑。
今年31岁的小伙吴铭,自1990年6月戴上博士伦隐形眼镜后,三年多时间从没摘下清洗过。今春,因眼睛红肿疼痛畏光,到青岛市人民医院就诊。医生发现,他的角膜与镜片之间,已为许多新生的小血管粘连——“长”成一体了!
这样的实例,在民间流传不少。因而,我国有相当大的人群视配戴隐形眼镜为祸途,不敢问津。
其实,错并不出在隐形眼镜上。
    漫漫科学成熟路
80年代末,在江苏扬州的一座汉墓里,出土了能放大4倍的水晶放大镜。说明我们的祖先至少在1200年前就懂得改善视力的方法。史载,是马可波罗把元世祖忽必烈送给他的水晶放大镜带回意大利后,才使那里的贵族争相配挂,形成时髦的。用玻璃片制成眼镜架在脸上,据说是德国人的功劳,但使用历史只有一二百年。玻璃片眼镜传回中国,是在本世纪初。现在,中国有上亿人使用眼镜。
1508年,多才多艺的伟大学者伦纳德·达芬奇把自己的脸浸在一只注满水的半球形玻璃缸里向外张望,发现由于光的曲折作用,使原本看不清的物体变得非常清晰了!达芬奇的这个“创意”,在380年以后被瑞士眼科医生奥根·菲克实用化。菲克用石膏铸型制成玻璃片直接放在眼睛里,他给这种贴在眼球角膜上的镜片,取名“接触镜”。这种最早的隐形眼镜,由于无润滑又不透气、加工欠精准,戴起来并不舒服。
1938年,两位美国人利用PMMA材料研制出全塑型隐形眼镜。PMMA作为硬性隐形眼镜的主要材料,一直沿用至今;1960年,两位捷克人又开发出一种亲水性树脂软性隐形眼镜。这种柔软、濡润性好又透气的新材料,对隐形眼镜的推广普及,产生了划时代意义。
正确配戴隐形眼镜后,镜片能与眼球形成完整的光学系统。这种优越的光学性能,在矫正近视、散光及治疗一些眼疾方面,比框架眼镜有很大优势。特别是它的美观和轻便,招致许多青年人的喜爱。美国已有2000多万人配戴隐形眼镜;日本国现今配戴隐形眼镜者占总人口的7.5%,预计90年代末还要上升至10%。
    隐形眼镜在中国
10年前,隐形眼镜成规模地进入中国市场。不管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这些年来它一直是被当作普通商品来出售的。往往是买者来了找到合适度数,戴上就走。至于受者是否原有眼疾?是否属禁忌者?戴后有否不适?那就没人管了!有些正规些的隐形眼镜公司,虽也组织配戴员培训,但目的仍是为了促销,而不是医疗科学指导。因而,使这项先进技术产品没有先进科学的技术服务及管理方法与之配套。目前按销售量计,只知我国配戴隐形眼镜的人占戴眼镜者的2‰。没有主管部门、也无法统计出不适当使用隐形眼镜后发生的医疗事故,却只见消费者受害投诉的案例数直线上升。这其中,戴后角膜糜烂、浸润、溃疡、脓疡者有之,一位北京的高中生还因隐形眼镜裂隙造成角膜感染导致了眼球摘除。
    医生怎么说
视光学专家徐广弟教授认为,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是一种精致的医疗用具。它的配置如同一种非手术性植入人造器官。这种医疗行为,必须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医生判别诊断和操作进行。
资深眼科专家金秀英教授说,配戴隐形眼镜每天需要摘下认真清洗,防止感染最重要;绝不能戴上就不摘,眼球缺氧和缺水就会造成角膜破损、溃疡;有沙眼、结膜炎等多种眼病和高度神经质的患者,以及不能遵医嘱者,都不适宜配戴隐形眼镜。对于科学和文化素质不高的人群,隐形眼镜确实存在“隐患”。这就要依靠政府部门有效的对症管理,不仅有措施,还要立法。
世界眼科学会主席中岛章教授,自被中国卫生部聘为顾问之后,每年数次来我国视察和帮助眼科事业发展。这位40年代曾在日本第一个试戴第一代PM?MA隐形眼镜的眼科专家说,日本在30年前曾和中国现在的状况差不多,后来由于医学专家的参与,促使政府调整了对口管理,并颁布和严格执行了一系列法规和实施细则,混乱状况很快得到扭转。自那以后的20余年里,日本没有发生过一例因戴隐形眼镜造成的医疗事故。
中岛章支持和鼓励他的学生——已在顺天堂大学眼科与他愉快合作了8年的谢培英博士回国开创中国的视光医学事业:“你们国家急需你这样的人才。我们的合作研究可以搬到中国继续搞下去!”
    蓓蕾初绽在金秋
11月12日,中国首家隐形眼镜专科研究服务中心在北京同仁医院投入运行。
走进这家按国际标准、并以一个眼科诊疗所功能为基准装备起来的服务中心,与记忆中的“商场里柜台前三言两语就能配上戴了就走”相比,使人感到了巨大的时空跨越。除由电子计算机操作的自动验光角膜曲率仪、带有摄像装置的裂隙灯显微镜,先进的非接触式眼压计之外,还有可以从细胞水平观察角膜对隐形眼镜评价反应的非接触型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等眼科学界最先进的诊疗仪器设备。
操作人员除谢培英博士外,全部是有5年以上眼科临床经验的医生和视光系毕业的大学生。来此配戴隐形眼镜,程序如同进医院看病:问病、主述、验光、查眼底和角膜曲椎率等等,并将资料一一输入电脑,形成永久性病历并制定出矫治方案。同时,工作人员还不厌其烦地向顾客进行着科普宣传……
谢培英兴奋地告诉记者,这个“中心”从动意到运转,只用了半年时间。这是国家卫生部、医药管理局、技术监督局和北京市政府重视的结果;有关部门正在组织制定从材料选用、加工制造、销售许可、配制人员资格认可,到装戴检查和技术服务等的规范,还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障这些规范的实施;在首都,已有医学高等院校表示,要正式设立视光学系,以加快速度培养专业人才……
现在,隐形眼镜这个精密的眼科医疗用具,在认识上终于从一般的商品行列,回归到医疗行业里。


第11版(保健)
专栏:基础研究新成果

  肠道细菌是内源性感染的祸根
张献怀
长期以来,创伤临床中因感染而导致的脓毒症和多器官衰竭的死亡率很高,但从很多病例中却找不到感染的病灶。全军创伤外科中心主任、著名烧伤专家盛志勇和解放军三○四医院施志国等进行的《创伤致肠道细菌移位(BT)与“内源性感染”的实验研究》,首次提出BT与内源性感染的“三相假说”,进一步阐明了BT的机理。这一研究成果日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现代医学技术能使严重创伤患者度过休克关、复苏关,但很难度过脓毒症关。在临床中,对许多病人找不到感染灶,抗生素的大量应用,有时反而促使脓毒症状加剧。这一现象引起了当代世界医学界的广泛关注。8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首先提出了BT的概念,但对于BT的途径、BT与“内源性感染”的关系并无深入的解释。从1987年开始,盛志勇、施志国等从肠道微生物生态学、免疫学和病理学方面着手研究肠原籍菌移位及致“内源性感染”的相关性。他们先设计和建立了多种类(大小鼠、兔、犬)、多级别(悉生、无菌、普通)、多状态(免疫正常、抑制、缺陷)和多种致伤方式(烧烫伤、失血性休克、胃肠道外营养、枪伤)的BT动物模型,把微生物生态学技术引进感染领域,观察到肠道菌群从异常到严重失调的动态变化,氧自由基致肠粘膜损伤、肠内原籍菌和内毒素移位于肠外组织,有的形成脓肿。确凿地证明了创伤可以引致肠道细菌和内毒素通过肠壁外移。他们采用无菌大鼠及先进的免疫组化示踪(PAP)技术,发现细菌侵入肠粘膜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肠粘膜绒毛顶端上皮破损处侵入,一种是从肠绒毛根部的病灶处侵入,提出了BT与“内源性感染”的“三相假说”:第一相,创伤致肠粘膜屏障功能低下,致肠内某种细菌优势生长,肠道细菌移至肠系膜淋巴结;第二相,肠道细菌一过性大量入血并播散至其他脏器,但机体防御机制还可控制或逆转此过程;第三相,创伤使机体处于持续免疫失调状态,大量的肠道细菌移位并伴有内毒素释放播散,发生典型的“内源性感染”,临床表现为严重的脓毒症。这就揭示了BT与内源性感染的发病机理,为战、创伤脓毒症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导向,对于许多内、外科疾患的临床诊治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第11版(保健)
专栏:

  孙介光探索舌针之谜
王莉莎
辽宁省劳工康复中心院长孙介光,痴迷舌针临床研究已有20余年历史。今年58岁的王雪芬,患脑血栓后遗症,左侧半身不遂,经孙介光第一次舌针刺20分钟后,她双腿即可下蹲,左臂抬高45厘米。3个疗程(15天)后,左腿活动自如,手背水肿消失,左臂可举过头;原辽宁省职工医学院党委书记吕良,患失语症,经七次舌针治疗就能说出:“王滋民(原辽宁省卫生厅厅长)说孙介光有办法,果然是。”
在孙介光用舌针治疗的病例中还有:行走困难的脑血栓后遗症患者苏海玉,针治后竟然骑上了自行车;丧失劳动能力的农家妇女关琴芝,经治后操起扁担、水桶,参加了抗旱队伍;经过4次手术的脑出血后遗症患者张跃武,抬起了失去知觉的手臂,说出了清晰的话……
原本学西医的孙介光,70年代受到本溪中医院一位老中医的启发,开始了“舌针穴图”的探索,他研读了《医宗金鉴》、《临床验舌法》等中医专著。同时,又在自己和家人的舌上进行试验,制出新“舌针穴图”。随后,他将舌针用于运动医学,利用舌针穴图在辽宁医大一院、沈阳铁路总院、辽宁省体育科研所等单位,运用舌针对运动员解除训练和比赛中的疲劳、提高运动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此成功基础上,孙介光又将舌针医术用于治疗脑血管、心血管神经系统等多种造成运动障碍的疾病上,也取得明显效果。1991年,9位国内著名专家对孙介光的这项舌针和科研成果进行鉴定,认为“是一项首创”。现在,他仍在舌针临床中探索不辍。


第11版(保健)
专栏:新药

  小小螺旋藻
宗珮
60年代初,法国石油研究所探险队穿越贫瘠的撒哈拉沙漠的时候,发现唯独居住在乍得湖畔的土著人,虽生存环境恶劣却个个体壮如牛。问其究竟,是经常食用湖中野生的一种螺旋藻之故。
取样化验分析,这种蓝绿色的丝状浮游生物中,令人惊讶地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矿物质、多糖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营养成分最丰富、最均衡的生物。法国科学家认为这一对螺旋藻的揭秘,可与原子能共称为20世纪最突出的两大科学发现。世界卫生组织在评价它的医疗保健价值时预测,其可能成为“人类21世纪的最佳保健品”。
别认为这种小藻微不足道,但它其实已有35亿年的生命史。它的生长环境非常苛刻,必须是热带气温、充分日照和碱性水域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能自然繁殖。因此,世界上只有墨西哥的太克斯可可湖、非洲的乍得湖和我国云南省的程海湖三个淡水湖里才有天然生长的螺旋藻。
自1985年5月18日我国科学工作者在程海湖发现螺旋藻以来,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将“程海螺旋藻开发及其新药研制”课题列入“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组织起全国协作。接着,作为“八五”重点攻关项目至今,科技人员已顽强拚搏10载。到1994年初,国家科委又将世界独一无二的螺旋藻新药“奇星施普瑞”列入了国家高科技产业的“火炬计划”项目。1994年11月30日,包括螺旋藻药品和营养液、化妆品、螺旋藻单离物等产品,以及相关的基础研究成果,在国家科委主任宋健主持的鉴定会上,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来自世界上最少工业污染的程海湖“奇星施普瑞”,经177例恶性肿瘤患者、196例高脂血症患者和143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临床验证,这一全新的天然药物,对保护和促进骨髓的造血功能、升高白细胞、降低血脂和提高免疫力等方面,确实功效不凡。


第11版(保健)
专栏:

  为了大众健康
——东单医药书店小记
刘连成刘磊
一位正在美国讲学的医学教授给他即将赴美的同行打来越洋电话,请此君到北京东单协和医院对面的新华书店医药卫生图书展销厅买几本专业书,他急等用;一位河南的女医生,今夏出差北京三次到这家书店购得近千元医药书籍,满意而归;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高文伟教授,近来差不多每个月都要从这家书店买走三四百元的书
小书店今年五月初开张。职工十六员,中多女性。这家医用专业书店出台前,就效益取舍问题职工们曾进行过讨论。原来,小店原址是一间新华书店自营的服装百货商店,在繁华的东单闹市区数年来已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符合“黄金地段要出黄金效益”的常规。但是,职工们的共识却是“黄金有价,知识无价”,国营新华书店的经营指导思想,是“社会效益第一”,“读者需要就是社会效益”。非常一致的认识,催促着决策实施。结果,这间专营医药保健书籍的书店只用一个月就开市大吉了。
体贴入微和精打细算,体现了女职工居多的特色。为了给读者创造一个温馨的购书环境,她们骑自行车从二十公里外选购了物美价廉的油漆驮回并自己动手粉刷墙壁和书架;营业员陈美华把窗帘布带回家,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日缝制的;曾洪涛、萧京京、王福英等下午就要出差外地,上午仍在运书、上架和洒扫店堂,都是忙得连家都不回、到点直奔火车站的。
医药卫生书籍专业性极强,而且内容繁杂、派出多门、新旧知识更迭快,给营业员的工作增加很大难度。为充分满足读者需要,他们采取主动向读者求教的办法,提高业务水平。走进这家书店,人们很快会发现,营业员特别爱主动地与读者聊天、问问题。这些多为专业技术人员的顾客,通常都耐心地解答和提供信息。结果,顾客们不仅成了朋友、回头客,每天下班,营业员们手里总能积累出十来份资料。
小店的书,不仅全、新,邮寄、专送、代买、代查……只要他们办得到的事,全能为读者做到。一位曾在此店买过书的东北读者只打了个电话报上书名,第二天就坐火车来京取书了。他说:“查对好书、交了钱,他们会帮助送上火车,太方便了!”一天,一位老者来店买视力表,可巧只剩一张样张了。营业员要把老人地址记下专程送去,老人说不用,就这样张吧。老人感动之余要在意见簿上表扬这位营业员,却被她婉言谢绝了。一旁的顾客告诉老人:这事,在他们是很平常的!
现在,小书店平均每天接待二三千顾客,包括港台及来自海外的专程购医书者。每天早晨,至少总有十来位读者在门前等候书店开门……


第11版(保健)
专栏:医药论坛

  独具特色的我国有毒中药研制
杨仓良
建国以来,我国医药界对中药,尤其是有毒中药的研究,从炮制理论、原理、工艺改革和方法的统一,都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始于50年代末的中药炮制实验研究,为有毒中药向现代化研究方向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有毒中药炮制的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发现,通过炮制可使中药的毒性成分减少,从而使药物的毒性减低。如马钱子,含有毒的生物碱达1.5—5%,传统炮制大多采用砂烫和油炸等高热处理。现代研究证实,经此法炮制后,有毒的生物碱含量确有下降,使毒性减低。
实验研究还发现,通过炮制后,可使某些毒性物质分解;炮制时加入的某种辅料,还可使有毒物质转化。如大戟含有毒的三萜类化合物,经醋制后,就衍变为无毒无刺激的衍生物,其它如甘遂、半夏都是通过此原理减毒的。
    有毒中药的现代药毒理研究
我国中药毒理研究的开展,为有毒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许多药物的化学成分,既是该药的有效成分,又是有毒成分,既有有益的药理作用(称为正性作用),又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对机体的毒性反应(副性作用)。这种既有有效作用,又有毒副作用的双重性,形成了毒性药研究的特点。研究工作者未将两者偏废,既着重研究其正性药理作用,又未忽视副性毒理作用,以提高有毒中药使用的科学性。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此类药,广泛地开展了以保持原药疗效不变为前提,尽量降低毒性反应的更高层次的研究。如附子、乌头所具有的强心、镇痛、抗风湿、局麻等作用,均为有效成分乌头碱所致。但引起中毒或死亡的成分亦是乌头碱。经研究炮制证实,一方面可使乌头碱含量降低,另外还可使一部分乌头碱变成乌头原碱,毒性虽大大降低,但强心镇痛、抗风湿、局麻作用保持不变,因而,临床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有毒中药的临床研究
自近代一些学者提出“大病需用奇药”、“难病需用毒药”后,许多有识之士在治疗疑难怪病时,多喜从毒药中寻找出路。如类风湿是世界性公认的疑难病,60年代有人从大毒药雷公藤寻找出路,结果取得明显成绩。现不但用于类风湿,还广泛地用于慢性肾炎、皮肤病、恶性肿瘤等,从而在全国掀起雷公藤热。
从中药总的发展趋势来看,有毒中药研究取得的成就最为显著。如壁虎,本草已载治疗中风瘫痪、风痰惊痫等病症,现代扩大到用于治疗食道癌、结核病、雷诺氏病、脉管炎等病。在剂型改革方面,国内在传统制剂基础上,引进现代科学制备工艺,提取有效成分作为新药,或改革传统制剂工艺以作新用,方便了应用,扩大了治疗范围及用途,减低了毒性。如蜂毒注射液、秋水仙硷注射液(山慈姑)、斑蝥素片、蟾酥片、鸦胆子酸片、雷公藤糖浆、雷公藤酊、蟾蜍化毒丸等。
    有毒中药的文献整理
鉴于有毒中药的独特疗效和目前中毒甚至死亡事故的发生,近年来出版了一些中药中毒防治方面的书籍,如《中草药中毒及防治》、《中药毒性防治》、《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防治》等。在临床方面1991年出版了首本《毒剧中药古今用》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有毒中药提供了比较丰富的资料。此后出版的《有毒中药大辞典》作为工具书向民众展示了比较丰富的资料。新近出版的《毒药本草》则为集古今临床、药毒理、中毒及防治等为一体、汇现代研究之大成的专著。这些专著对有效地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有毒中药、研究和开发有毒中药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此外,一些学术刊物和学术交流会,也对有毒中药的研究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有毒中药的市场和使用管理
国家有关部门在有毒中药管理方面已经多次制定修定《关于医疗用毒药、限制性剧药管理规定》,并列出了毒性中药药品名单,在《中国药典》上,还对有毒中药进行了标注;近年来又颁布了《药政法》,并加强了贯彻落实。医政和药政部门还加强了法制教育和专业人员业务培训,强调和重视毒剧药的使用管理。


第11版(保健)
专栏:新医

  “绿色疗法”解病痛
——前列腺肥大的传统医疗新观念
解世忠
前列腺肥大是男性老年人的常见病。临床发现,50至60岁的男子有35%—45%、60至70岁的有75%患此症。目前,我国约有病人5000多万。 前列腺肥大的主要症状,是由于尿道受到增大的前列腺压迫而造成排尿困难。因此,老年人经常用力排尿以增加腹内压力。结果,诱发出痔疮、脱肛和腹沟疝等并发症。严重的患者,还会导致精神异常、高血压、尿毒症或脑血管意外。
过去治疗前列腺肥大一般采用西药和手术疗法。前者收效小且慢,有副作用;后者禁忌症多,对身体损伤较大。近几年,随着射频、微波、激光等非手术疗法兴起,提高了前列腺肥大的疗效,给患者带来了些许希望。然而,这些新法在治疗过程中均需用仪器通过患者20厘米长的S形狭长尿道,往往会造成尿道的机械性损伤甚至感染,增加患者的痛苦,治疗费用也相当可观。为了避免意外,通常对老年高危或同时患有其他慢性病的病人,医院一般还不采用这些疗法。
我国传统医学对前列腺肥大不是就病症谈治疗,而是从分析病理入手。认为这种疾病是性激素平衡失调造成的。因为随着人的年龄增长,睾丸曲细精管机能会下降,往往引起下丘脑促卵泡素释放激素反馈性升高,导致睾丸酮大量增加,促成前列腺泡内雄激素和胆固醇堆积而肥大。
山西运城地区康复泌尿病研究所所长孙崇仁,从70年代就开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绿色疗法”治疗前列腺肥大。他们筛选出无污染的天然植物药材,复方制成“前列速康宝”,用于前列腺肥大和前列腺炎临床。其中,选用山萸、杜仲等补肾中药,改善睾丸曲细精管的营养和机能,中断促成前列腺泡“胀大”的物质(雄激素和胆固醇)供应;发挥丹参、桃仁、红花等活血化淤的功能,改善整体微循环和局部微循环,对前列腺泡进行“冲刷”;以黄柏、泽兰、泽泻的清热利尿作用,启癃开关,加速排泻。
实践表明,利用植物中药辅佐,不但可以使肥大的前列腺很快缩小,而且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第11版(保健)
专栏:

双杠上的小伙子王金刚,曾经是一位扩张性心肌病和Ⅳ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今年6月28日在北京友谊医院,由王天佑教授和美国的斯万森教授合作,成功地为他做了以自体背阔肌代替心肌的我国首例“包心术”。4个月后,王金刚健康地返回了他的民警岗位。
“包心术”即动力性心肌成形术,是目前世界上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最新技术。 高崎摄影


第11版(保健)
专栏:

一加一等于零——烟酒嗜好方程式
缪印堂绘


第11版(保健)
专栏:

捏积——中医治小儿疳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