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2月1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总统说访华非常成功
本报伊斯兰堡12月8日电记者吴迎春报道:巴基斯坦总统法鲁克·莱加利今天说,他对中国的一周访问“非常成功”。
莱加利总统结束对中国的访问后已于今晚回到伊斯兰堡。巴基斯坦总理贝·布托、参议院主席瓦西姆·萨贾德、高级军政领导人以及中国和其他国家外交使节到机场迎接。
莱加利总统说,访问期间,他同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总理李鹏、政协主席李瑞环进行了非常有益的会谈,双方全面回顾评价了两国的关系,感到满意。这是非常有益的访问。在回答本报记者关于此行的成果时,他说,这次访问重申了两国的友好关系,促进经济合作和贸易以及共同投资等等。访问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两国的关系现在“非常友好”。


第6版(国际)
专栏:答读者

  何为“冷和”
问:近日,报纸上多次出现“冷和”一词,怎样理解这一新的提法?
答:“冷和”(coldpeace)是近年来国际上出现的新词,可以作为同“冷战”(coldwar)相对应的词理解。
1992年6月8日美国《商业周刊》介绍新书《冷和:美国、日本、德国及霸权之争》,最初出现“冷和”的说法。去年10月捷克总统访问华沙时曾说,“在冷战后可能出现冷和”。1994年2月25日法新社莫斯科英文电也曾出现“‘冷和’格局”提法。1994年12月5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欧安会说“欧洲面临着陷入‘冷和’的危险”,使“冷和”的说法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冷战结束,两大集团对峙已不复存在,但并没有出现人们所期望的真正和平,依然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冲突,世界仍不太平,是一种缺少热度和稳定感的和平,所以称之为“冷和”。(黄泽全)


第6版(国际)
专栏:

  越共总书记会见钱正英
据新华社河内12月8日电(记者胡锁锦)越共中央总书记杜梅今天会见了正在这里访问的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对外友协顾问钱正英率领的中国对外友协代表团。
杜梅说,越南永远不会忘记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越南民族解放事业的支持和帮助。
杜梅会见时还介绍了越南国内的情况。他说,越南革新事业取得了一些成果,社会稳定,基本解决了粮食问题,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
钱正英对越南人民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推行革新开放政策取得的成就表示敬佩。她表示两国友好协会将为中越关系的发展作出新的努力。
越南祖国阵线主席黎光道,中国驻越南大使张青等会见时在座。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叙以谈判步履维艰
——评克里斯托弗中东之行
本报记者吴文斌
提要:克里斯托弗的第6次中东之行收效甚微;叙以双方在撤军、和平问题上的立场相距仍远,实质性谈判短期内仍难以开始。  
美国务卿克里斯托弗为打破叙以谈判僵局,重新启动叙以谈判进程,于6日至8日先后访问了叙利亚、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自治地区的加沙。这是他在今年内对中东进行的第6次访问,也是在美国中期选举后的第一次中东之行。其首要任务是会晤叙以领导人,力促双方早日恢复华盛顿双边谈判。
在克里斯托弗的斡旋下,叙以领导人已同意停止有碍和平努力的相互指责。舆论认为,克的努力虽然未能使叙以双方马上恢复和谈,但为两国大使恢复华盛顿谈判奠定了基础。
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巴以和约以谈判先后取得突破之后,叙以、黎以谈判能否取得突破则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叙利亚的立场是:坚持在联合国242号和338号决议及“全面撤军换取全面和平”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公正、持久、真正的和平。以色列迄今拒绝作出全面从戈兰高地撤军的承诺,同时要求叙对“全面和平”的含义做出解释。
目前,双方仍在撤军期限、撤军范围、关系正常化和安全安排四个问题上争执不下。关于撤军期限,叙利亚要求以在数月或1年内全面撤军,以则坚持3年—5年;关于撤军范围,叙要求以军全面撤至1967年6月4日前的边界线,以则要叙效仿约以协议,在归还叙对戈兰高地主权的情况下,“以土地换土地或租赁”的方式,继续占领边界地区的几个战略高地;关于关系正常化问题,叙坚持只有在以全面完成撤军之后,叙以才能建立全面正常关系,以色列则要求在以撤军第一阶段一开始双方就宣布建立外交关系;关于安全安排,叙要求以在双方边界两侧建立面积均等的安全区,以色列则要求把安全区全部建立在叙利亚边界一侧,并将叙的军队削减到14万人,与以军人数相同。
在谈判方式上,叙利亚采取了不同于巴以自治谈判先就原则框架达成协议,而后又谈判细节问题的做法,坚持原则和细节问题一揽子解决,不留尾巴。由于双方立场和主张相去甚远,致使叙以谈判一直踟蹰不前。
看来,叙以和谈的道路仍坎坷不平,要取得进展还有待于双方特别是以色列方面在一些问题上显示出更大的灵活性。
(本报大马士革12月8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古难民与美军冲突
百余美士兵受伤
新华社巴拿马城12月8日电住在巴拿马运河区1号营地的千余名古巴难民8日逃逸时与美军发生冲突,120多名美军士兵受伤,古巴难民受伤人数不详。
据报道,1号营地的千余名古巴难民不满意其目前的处境,对前途感到绝望。8日下午,他们采取行动,集体逃跑。在遇到美军阻拦时,与美军发生激烈冲突,尔后逃出难民营。美军在巴拿马警方的配合下,已将逃跑的1000多古巴难民抓回营地。据巴拿马警方透露,同一天在运河区难民营2号营地也发生类似冲突。


第6版(国际)
专栏:

  泰新希望党退出联合政府
本报曼谷12月9日电记者吴日光报道:由于在修宪问题上出现分歧,泰国5党联合政府中第二大党新希望党昨天深夜宣布退出联合政府,川·立派政府执政两年多来第三次出现危机。新希望党主席差瓦立昨夜授权党秘书长披讪宣布,该党退出5党联合政府。新希望党发表一份声明说,新希望党无法接受执政党协调委员会有关修宪决定,为维护党的立场,新希望党决定退出政府。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拉法特双喜临门
新华社耶路撒冷12月8日电(记者怀成波、谢栋风)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的夫人苏哈今天宣布,她已怀孕在身。这使即将在周末前往奥斯陆领取诺贝尔和平奖的阿拉法特喜上加喜。
这位31岁的巴勒斯坦国第一夫人在以色列电视台阿拉伯文节目中发表讲话时说,她已怀孕一个月,需要休息,但她仍打算陪同阿拉法特前往奥斯陆领奖。
1991年,为巴勒斯坦解放事业四处奔走、戎马一生的阿拉法特在年逾花甲之年同约旦河西岸出生的巴勒斯坦姑娘苏哈结为伉俪。今年7月,阿拉法特结束几十年的流亡生活,返回巴勒斯坦家园。随后,苏哈也从突尼斯返回加沙与丈夫团聚。


第6版(国际)
专栏:

  车臣
俄上院呼吁和平解决危机
 反对派进入战斗准备状态
本报莫斯科12月9日电记者许恒声报道:据俄电台今晨广播,俄议会上院联邦委员会昨天谴责一些联邦政权机构用武力解决车臣冲突的行动。议会上院建议俄总检察院审议轰炸车臣领土的合法性并确定谁对此负责。
俄议会上院建议叶利钦总统采取宪法措施努力稳定车臣局势,认为必须成立有议会议员参加的政府委员会来组织有关的谈判。俄议会上院呼吁车臣冲突各方领导人立即停止武装冲突并开始政治谈判。
另据报道,车臣当局又把8名被俘的俄罗斯军人交给俄国防部代表。这样,上月26日在进攻车臣首都格罗兹尼时被俘的21名俄军人已全部获释。
本报莫斯科12月9日电据国际文传电讯社消息,车臣反对派临时委员会武装力量司令部今天命令所有的武装部队进入“充分的战斗准备状态”,并于13日凌晨4点前推进到原先的阵地。


第6版(国际)
专栏:

  一位讲师发现文件证明二战日军研制生化武器
新华社东京12月8日电日本立教大学讲师伊香俊哉最近在防卫厅防卫研究所图书馆发现的战前日军参谋本部的文件证明,在1941年日美开战后,日军决定研究开发生物、化学武器,以“剿灭敌对民族”。
伊香发现的这份文件是由日本参谋本部作战课第一部长等制定的。这份长达14页的文件说,日军为了获得“决战武器”,要在数年内生产出“神经战武器”,“麻痹人体神经系统或搅乱神经系统的药品或气体”。文件在谈到生产这些“武器”的“目标”时说,“作为剿灭敌对民族的武器”,要考虑用电波、光线、细菌等使其丧失生殖能力。文件还要求对通过人体实验进行研究开发细菌武器的日本关东军731部队进行扩充。伊香认为,这份文件清楚地表明了当时的武器开发设想。如果当时资金、设施等条件具备,神经毒气等武器实际上可能已开发出来了。
日本中央大学教授吉见义明表示,这是证明战前日军方针的重要文件资料。日军的各种决战武器开发已进展到何种程度,是今后将要查明的课题。


第6版(国际)
专栏:

  为帮助维和部队撤出
美拟向波黑派地面部队
本报华盛顿12月8日电记者刘爱成报道:克林顿总统今天签署一项命令,决定“必要时派遣地面部队帮助联合国维和部队撤离波黑。”美国军方人士说,如果联合国决定从波黑撤走维和部队,美国可向波黑派出2.5万左右的地面部队,与北约军队一起为维和部队提供保护。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谢利说,美国的上述决定并不是说华盛顿希望联合国撤走维和部队。克林顿总统认为,美国作为大西洋盟国的领袖,在盟国军队遇到危险时应随时准备帮助他们。谢利说,美军的具体部署计划还将视国会的态度而定。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卡里莫夫出任塔总理
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莫诺夫九日发布命令,任命卡里莫夫为政府总理。据俄通社—塔斯社报道,现年五十四岁的卡里莫夫是经济学博士,曾任塔吉克斯坦驻独联体协调协商委员会全权代表。(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日本民社党宣布解散
日本民社党九日下午在东京召开第四十次临时党代会,正式决定解散该党并加入定于十日成立的新进党。(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俄对美增加军费不安
俄外交部发言人马特科夫斯基八日在记者招待会上认为,克林顿增加二百五十亿美元军费的计划可能是对美国军事政治方针的“重大修改”。他说,俄罗斯方面将“密切注视这方面的事态的发展。”(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英与新芬党首次会谈
英国政府与爱尔兰共和军政治组织爱尔兰新芬党九日就北爱和平问题在北爱首府贝尔法斯特举行会谈,这是过去二十年里的第一次。梅杰首相对首轮会谈表示“谨慎的乐观”。(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维和部队与克塞族达成协议
要求克罗地亚从波黑撤军
本报贝尔格莱德12月9日电记者胡锡进报道:联合国驻前南地区维和部队与克罗地亚境内塞族昨天在此间达成协议,维和部队及国际红十字会的救援车队可以自由通过克拉伊纳塞族控制区,前往波黑西北部的比哈奇地区。
另据报道,联合国波黑维和部队昨天要求克罗地亚方面立即将其正规军队撤出波黑。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向波黑冲突双方施压牵制美采取过激行动
法英放风撤维和部队
本报记者胡锡进
近日,法、英两国及联合国方面关于撤出在波黑维和部队的声音骤然升高,维和部队已决定从比哈奇地区撤走1/3的“蓝盔”。有报道说,北约正在制定撤出维和部队的应急计划。
联合国维和部队是1992年初开始在前南斯拉夫地区部署的。到目前为止,在波黑的维和军人已达到约2.3万人,其中法、英等欧盟国家的部队最多。比哈奇危机以来,塞族一度全面封锁维和部队,并把数百名“蓝盔”扣为人质,增加了欧洲国家对维和前景的担忧。但是,促使欧洲国家准备撤出维和部队,还有其他原因。
维和部队的存在是阻止波黑局势进一步恶化的关键因素。英法等国提出撤维和部队看来主要是为了向波黑穆、塞两族施压,促使它们达成停火协议,重开和平谈判。因为维和部队撤出,对穆、塞两族都没有好处。穆族军力仍处于劣势,如果失去维和部队保护,战争升级,就要吃大亏。就塞族方面来说,维和部队是阻止北约扩大空袭规模的主要盾牌。塞族清楚,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下,他们不可能彻底击败穆族,如果北约全面轰炸塞控区的道路、桥梁,对塞族也十分不利。塞族在比哈奇危机中的态度,虽然强硬,但争取谈判的战略并没有改变。
要撤维和部队也是欧洲国家针对美国政策作出的反应。美国上月宣布不再参加对波黑武器禁运的北约共同行动,并极力主张军事解决波黑危机,引起欧洲盟国的强烈震动。为“挽救北约”,美国对欧洲国家的主张作了让步,但其波黑政策仍不稳定。欧盟对付美国压力的唯一“王牌”就是撤维和部队,把收拾波黑烂摊子的责任留给美国。
一旦维和部队撤出波黑,前南地区的局势将面临全面恶化的危险,而且撤离维和部队这一行动本身就是对维和部队的最大危胁。据北约估计,这至少需要2万多军人前来“搭救”。此外,从长远看,这在政治上对欧盟也十分不利,法、英将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失去对波黑这一“欧洲问题”发言的分量,波黑也将把欧洲搅得更不得安宁。法、英等国目前并未把话说绝,显然是不希望出现这种局面。但是,波黑局势历来多变,种种复杂的因素有时会把看上去不大可能的事情变为现实。
(本报贝尔格莱德12月7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世界贸易组织明年元旦启动
萨瑟兰:中国应尽早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据新华社日内瓦12月8日电(记者班玮)世界贸易组织协议执行会议8日上午在日内瓦举行。会议一致决定,世界贸易组织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成立。
虽然中国尚未完成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的全部谈判工作,但由于中国政府全面参加了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并在最后一揽子协议上签了字,因此以外经贸部部长助理龙永图和中国常驻日内瓦联合国办事处大使金永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以执行会议正式成员的身份参加了今天的会议。
关贸总协定总干事萨瑟兰在会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关贸总协定各缔约方今天这一决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萨瑟兰在记者招待会上谈到中国复关问题时说,中国11月28日提出年内结束复关实质性谈判是中国政府作出的一个重要决定,应该严肃对待。他认为,目前正在进行的谈判不是哪一方付出代价的问题,而是应该努力达成一个合情合理的协议的问题,“这就必须在中国复关的必要性和谈判条件的可接受性方面寻找一种平衡”。他希望谈判能尽快取得令各方满意的结果。
萨瑟兰还说,如果将欧洲联盟国家算作一方,中国目前已是世界第6大贸易国,而且其贸易地位正日益增强,显然中国应尽早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第6版(国际)
专栏:

克林顿签署乌拉圭回合协议
本报华盛顿12月8日电记者刘爱成报道:美国总统克林顿今天在华盛顿签署了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协议,正式宣布美国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上周均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了乌拉圭回合协议。(附图片)
图为萨瑟兰(右)在主持会议。
(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